百花齐放,是重庆特有的肥肠美学
重庆做肥肠的花样实在太多了!就像打游戏通关,吃法层层递进,一关比一关精彩;)
基础第一关,是重庆肥肠三板斧:红烧、爆炒、卤水。这三种最常见的做法,很能考验一家肥肠馆子的水平。
浓墨重彩的红烧大法,最适合炮制肠头。
这是肥肠里最不到5%的珍稀部位——一整根大肠5-6米,肠头只有30厘米左右。肠头有最厚实的肠壁,油脂丰厚,在缺少油水的60-80年代,甚至可以媲美鲍参翅肚。
书画名家张大千也是肠头的粉丝,请张学良吃饭也不忘安排一道软炸扳指。@悠悠私房菜唐肥肠,红烧肥肠
红烧肥肠做法不复杂,好吃的关键只有两点:
一是调味。烧肥肠调料繁多,每家都有自己的机密配方,用山奈、肉桂、豆蔻等十几种香料,调和出深邃复杂的香气层次。顶顶重要的是“川菜之魂”郫县豆瓣,添上一重鲜辣的酱香,连汤水也染得红艳油亮。 二是得有耐心。上好的红烧肥肠,要小火慢炖几个小时,才能炖出软糯而不失嚼头的口感,如果求快用高压锅,就彻底软烂了,失去咀嚼的乐趣。
夹起一大块还带着油花的肥肠,软嘟嘟、颤巍巍,随着咀嚼,肥油逐渐绽放出甘香,再配点酸菜拌面,是重庆人千金不换的享受。
爆炒肥肠,最能吃出重庆大开大合的江湖气。
@祥和酒家,爆炒肥肠
这道菜拼的是火候和手速。经过大火急速翻炒,肥肠表皮急剧收缩,变得脆嫩有嚼劲。
上桌余烟袅袅,镬气犹存,麻辣鲜香应接不暇,全桌人静默,只剩筷子在肥肠和白米饭之间轮流翻飞。
肥肠的另一种温柔演绎,是卤,强调香料的平衡之道。
重庆卤肥肠的门门道道很多,光是卤水风格就有4种:红卤、白卤、水卤和油卤,其中以传统的水卤最受欢迎,卤香淡雅,更能突出肥大肠本味。
@唐大卤菜,卤肥肠
有名的卤肥肠店,都养着一锅陈年老卤,每天根据卤水的状态,放母鸡、母鸭、猪棒子骨等增加底味,用肉香给肥肠增色。
重庆卤肥肠还有个特点,大多会经过漫长的“浸卤”过程,让卤汤的风味慢慢渗透,避免长时间持续炖煮,让肥肠口感变得太软。也因为这样,店家一天往往只做一锅,卖完收摊,想吃只能早点去抢。
卤大肠一定要趁热吃,薄薄的肠壁还带点油花,外韧里软,蘸点辣椒面,是下酒一把好手。懂吃的人,还会问店家多拿几勺原汤,第二天拌面吃,绝味! 也有人直接买回家加辣椒翻炒,就是一道下饭菜。
第二关,是让人眼花缭乱的肥肠搭配大法。
全国不少地方都有名气响当当的肥肠菜:山东的九转大肠,北京的卤煮,东北的溜肥肠,广东的脆皮大肠……但这些地方吃肥肠往往单打独斗,唯独身在重庆,才能体会到“万物皆可配肥肠”的幸福。
肥肠爱好者在重庆的一天,应该是这样度过的:
清晨,被一碗热气腾腾的肥肠面唤醒。
@高胖妹面庄,肥肠面
本地有3万多家面馆,随便走进一家,几乎都能在菜单上找到“肥肠”俩字。端一张小板凳,背靠8D魔幻山城,眼前是凶猛的碳水和脂肪冲击,犹如一记重拳砸在舌尖。
中午,来碗肥肠豆花,再点个锅巴肥肠!一柔一脆,肥肠都能配。
@王肥肠,豆花肥肠
也不知道是谁最先想出这个神仙组合:豆花嫩,肥肠糯,大荤大素,交相辉映,经过红汤一番洗礼,肥肠的丰腴和豆花的清香交叠,巴适~
锅巴肥肠上桌更热烈了。热乎乎的肥肠浇上去,“滋啦”一下,激出迷人的炒米香,锅巴脆,肥肠软,口感对比很是有趣。
@王肥肠,锅巴肥肠
晚上就该纠结了,到底是吃肥肠鸡、肥肠鱼还是肥肠美蛙呢? 都知道重庆是火锅的发源地,其实除了牛油火锅,当地做肥肠锅也很厉害,诞生过不少都市传说级神店,有些甚至红到反向输出,直闯北上广开分店。
别以为只是简单地把肥肠跟配菜怼在一起,做法很有讲究:肥肠得先打理得一丝不苟,再经过一道卤制封住底味,之后才会和鸡、鱼等助攻一齐下锅。食材味道既有融合,又各不抢戏。
@天宫肥肠鸡,鸡肉和肥肠同样讲究,嫩滑紧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