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根分明的桂林米粉。摄影/壹米网线,本文未注明来源图片,均来自地道风物特约摄影师壹米网线,为近日桂林街头地道米粉店实拍图。让我们跟随着镜头,一起走向桂林米粉的秘境。
大广西“三足鼎立”:政治中心南宁、工业中心柳州、文化中心桂林。
然而在吃粉界,柳州螺蛳粉天下皆知,南宁的老友粉名满广西,相比之下,桂林米粉却由于长期笼罩在“桂林山水”的盛名之下,反而不那么出圈。
▲ 铺满配料的桂林米粉。图片摄于碗碗香米粉店。
光论名气,桂林米粉的确比不上风靡全国的螺蛳粉,两者一个如同农耕文明的边陲小城,另一个则像是工业时代的庞大帝国。螺蛳粉由产业化走向全国,桂林米粉却被这座山明水秀的南方城市私藏,足够隐秘,但也足够惊艳。
▲ 桂林街头“嗦粉”的人。
对于桂林人来说,这是无法复刻的乡愁美味,离开家乡,每一碗米粉都成了将就。
桂林米粉甲天下!
从地理位置上看,桂林有成为“米粉大城”的充足理由——
广西以北的贵州、湖南、江西,都是“米粉大省”。据钱钟书的《管锥编》考证,有文献记载的米粉最早起源于江西一带,而桂林正处在湘赣通向两广的必经之路湘桂走廊上。如果要说广西的哪一碗粉最有历史,桂林当仁不让。
广西气候舒适、山环水绕,自古便盛产水稻,而桂林更是广西的水稻大市,素有“桂北粮仓”之美誉。桂林米粉的米粉便是取材自桂林产的籼米,以新、旧籼米按比例混合,再经磨制、压干、生揉、蒸煮、舂打、揉熟、压榨等工序制成。
虽然都叫“粉”,但桂林米粉和螺蛳粉、老友粉的形态就截然不同。
桂林米粉的粉,主流是圆头的鲜湿米粉或是切粉,必须是每日新鲜榨成而成,口感顺滑;老友粉主要是条状的切粉,质感更像面条,吃来更软糯过瘾;螺蛳粉则为干制米粉,是在鲜湿米粉成型、加工、蒸煮后,再经过脱水干燥,口感Q弹,尤其适合保存和运输。
▲ 桂林也会有切粉。图片摄于桂林,将军塘米粉店。
▲ 在桂林,拌粉较为流行。图片摄于桂林,东江米粉店。
而桂林米粉和螺蛳粉、老友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以干拌吃法居多,广西别处的米粉大多为汤粉。螺蛳粉有奇香,老友粉重酸辣,桂林米粉在鲜味上更胜一筹,从米粉到佐料都得当日鲜食,正是因为条件苛刻、食材隐秘,桂林米粉只在本土风行,更能保持原汁原味。
▲ 油条,是米粉的灵魂搭配。图片摄于桂林,老蒋米粉店。
而就像螺蛳粉离不开酸笋、老友粉离不开豆豉,桂林米粉也离不开卤水和卤菜。这两者的背后,站着广西庞大的“香料王国”——永福的罗汉果,贵港、玉林的肉桂,省内自产的三奈、草果,广西周边盛产的胡椒、砂仁......唯有当地的风土,才能酿成桂林米粉的风情。
▲ 老表米粉店一角的调料(配菜)台。
在桂林人看来,鲜湿米粉难以储存、卤水香料别处难寻,都是桂林米粉难以风靡全国的理由。可更重要的,或许是只有用本土籼米和漓江水制成的米粉,才有着秀水青山赋予的那股“灵性”,才能称得上有地道的“桂林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