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襄盛举
2001年,拜登当上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杰夫为他筹了7万5千美元,功不可没。 在随后的几年中,这位“拜登的人”,鞍前马后,为老板出力。当时,除了拜登本人,没人觉得他还能东山再起。华盛顿上上下下,都不看好这位暮年政客。 拜登曾给杰夫寄过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杰夫,你一直在我身边,我希望你知道,我也一直在你身边。 2007年,民主党内部竞选,希拉里、奥巴马、拜登群雄逐鹿,角逐党内总统候选人大位。此次选举,奥巴马和希拉里噱头十足,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成为总统,都将打破记录,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黑人总统或第一位女性总统。
相比之下,一把年纪的老拜登,在民意调查中毫无存在感。也是,选民怎么会选拜登呢?喜欢他年纪大? 尽管如此,杰夫依然一马当先,为拜登筹集到最多的资金。而拜登本人,也依旧厌恶与金钱打交道。当一个年轻幕僚揣着一份名单,跑上车告诉拜登,参议员,该打几个筹款电话了。拜登咆哮道,操他妈的白痴,你给我滚下车去。 2008年1月3日,杰夫来到艾奥瓦州某处投票站,发现大约有80人站在奥巴马的投票处,60人站在希拉里的投票者,而在拜登的投票处,只有五六个人在那晃悠。 看到眼前情景,杰夫长叹一声,他明白拜登输定了,而他和拜登的缘分,也将到此为止。 2008年下半年,杰夫收到一本名为《万亿美元大崩盘》的新书,作者是一个叫查尔斯的前银行家。该书认为,过度杠杆化的银行正在制造一个惊天大泡沫,很快就会引发全球金融灾难。杰夫读完全书,呵呵一笑,将其丢到一旁,继续加仓股票。 9月,雷曼兄弟破产,华尔街哀鸿一片,几个月过去,杰夫的财产蒸发了一半。 更令杰夫想不到的是,就在同一时期,他多年下注的“政治股票”达到峰值,2008年11月4日,拜登当选美国副总统,邀请他一起共襄盛举。
结语 造物弄人。 再次回到白宫后,杰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相反,他每天都被一种抑郁的情绪缠绕。在这个高处不胜寒的平台,他看见了比克林顿“法律辩护基金”(嫖资基金)更恶心的事情,那就是奥巴马政府与华尔街权贵的沆瀣一气。 那些酿成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没有一个人对此负责,继续进行着吃人的盛宴。而在奥巴马上任的第一年,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被蒸发,美国经济进入下行通道,衰退不可避免。
当此危急存亡之际,奥巴马倔驴一般坚持任用自己人,而拒绝任命那些真正懂财政的人才。杰夫明白,奥巴马的起点,比白宫里的其他人都低,一朝大权在手,必然要紧紧把握。 徘徊在白宫的权力之巅,杰夫闻到的,全是金钱的味道,华尔街的味道,没有人真正关心这个国家,关心那些失业受苦的人。 拜登和奥巴马一样,是西服革履的权力野兽,按照规则行事,享受巅峰的错觉,同时也甘为华尔街的提线木偶。 一切都是权力的游戏。 杰夫卖掉华盛顿的房产,辞去公职,搬到充满阳光的南方海边,去写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为何华尔街总是赢家》。 而在冰与火的另一侧,轰轰烈烈的狗血戏码,继续上演。 2021年1月20日,苦心孤诣的拜登,终于入主白宫,成为美国第46任总统。 秉持民主党一贯“政治正确”的特色,拜登一口气提名了12位女性内阁成员,此外,内阁中还不乏少数族裔,跨性别者,同性恋等,应有尽有。
拜登及其党人,精心调制的这道什锦拼盘,可谓用心良苦,想让那些业已分裂的人群,重新团结在美利坚的旗帜之下。 但俗话说,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正如乔治·帕克在《下沉年代》开篇点明的那样: 曾经有一束线圈将美国人安全地绑在一起,有时甚至紧得令人窒息,可不知从何时开始松开了。就像任何重大变化一样,解体在无数时刻、以无数方式开始,于是,这个国家便在某个时刻永远跨越历史的界线,此后彻底改变,难以挽回。 END
本篇故事创作改编自图书《下沉年代》,乔治·帕克 著,新经典文化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