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柳霜早期的造型是留着和同时代艳星Louise Brooks一样的直刘海Bob头,蜿蜒细眉下有一双眼线高挑的黑眼睛。
1928年,黄柳霜前往欧洲寻求演艺生涯的新发展,试图摆脱好莱坞对其华裔身份的刻板定位。之后黄柳霜凭着大胆和一个洗衣工女儿的吃苦耐劳,一年内便在欧洲站稳了脚跟。甚至因为她在《唐人街繁华梦》中的精彩表演,获邀出席英国王室宴会。
黄柳霜是一位爱国又爱乡的小女子。1936年春,她终于踏上从未去过的母国土地──上海。到场欢迎她的,除了上海电影界外,还有国际学权威顾维钧大使及夫人,以及林语堂博士等社会名流。
在上海期间,她饱览了'东方巴黎'的风光,并和国剧大师梅兰芳共进晚餐。当时的《良友画报》也对她作了一系列的报道。
黄柳霜探亲回美国后不久,抗战爆发,她心忧如焚。在电影界的宴会上,在慈善机构的集会上,她多次发表演说,呼吁美国人民积极支持中国抗战。
1942年到1943年,正值宋美龄访问美国。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演讲,宣传中国抗日,引起美国各界巨大轰动。在影都好莱坞,宋美龄也不失时机对三万听众演讲,令美国人对中国、中国人和中国妇女有了更客观的了解。
在好莱坞的演讲台上,许多著名影星众星托月般簇拥在蒋夫人左右,惟独没有黄柳霜,理由是黄柳霜代表的是只是洗衣店、餐馆老板、黑帮和苦力组成的旧中国人形象。而中国还有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他们才能代表新中国人形象。
1949年退出影坛之后,黄柳霜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主,也曾短暂经商。
1960年,电影《花鼓歌》和《苏丝黄的世界》的摄制组先后极力邀请她出演女主角。然而不幸的是,她于1961年2月2日在家中突然心脏病复发去世。
直到2005年她的百年诞辰之际,在美国,关于她的传记才陆续出版,她的电影回顾展也在美国和欧洲相继举行。
身材姣好的她,对于造型与意境的诠释,有种驾轻就熟的感觉,画面很具有形式感。
在好莱坞,黄柳霜的身份是华裔后代;而在中国,她又被看作好莱坞明星。正是这种隔山观景的感觉把她的美丽距离感打造得格外神秘。她被传媒赞赏为“一朵透过象牙散发红光的玫瑰”。
西方时尚圈每每追忆起黄金年代里的东方情调,黄柳霜总是绕不过去的偶像。
黄柳霜在这些艳俗画面里,总被塑造成大腿上盘绕着蛇蝎的原罪化身,或表情空洞得像木偶一般的中国娃娃。
她得到的角色不是身份低贱的蒙古女奴,就是惨遭白人抛弃的无名情妇,穿着盖不住大腿的短旗袍,或莫名其妙的布片式围裙。
东西交融是黄柳霜风格中最经典的部分,1936年她第一次返回中国时,曾在上海滩掀起一股旗袍配裘皮的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