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19日消息,凌晨02:00,美联储9月利率决议如期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1.75%-2.00%的水平,为年内第二次降息,符合市场预期。
美联储政策制定委员会以7票赞成、3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本次利率决议。这是自2014年12月以来,政策制定者对美联储决策的最大分歧。美联储在其政策声明中表示,尽管美国经济继续以“温和”的速度增长,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但“鉴于全球形势对经济前景的影响以及通胀压力减弱”,美联储决定降息。(新浪财经)
|点评| 被激进派认为行动缓慢的美联储,终于还是出手了。在这之前,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已经明言,受投资疲软、债券收益率低迷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将进一步放缓,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低于此前预估的2.6%。也就说,经济增速放缓超过此前预期。尽管如此,美联储依然非常小心谨慎,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手段,这也让外界认为,美联储在10月会议上降息的概率加大。
不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怎么做,看来特朗普都不会满意。美联储降息话音刚落,特朗普就在社交网站上发推评论,认为鲍威尔和美联储没有“勇气”,没有意义,没有远见。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个周四除美联储外,日本、瑞士、挪威、英国等多国央行也会公布利率决议。在这背景下,中国央行跟还是不跟,或者会怎么应对?
9月18日,上海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外商投资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在电信、保险、证券、科研和技术服务、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落实国家关于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部署,放宽或取消金融机构外资股权比例等准入条件,争取金融业开放措施项目率先落地。
《意见》还提出,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依法依规在主板、科创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在新三板挂牌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澎湃新闻)
|点评| 在利用外资的程度上,上海一直是国内各大省市中最开放的前沿阵地。有数据就显示,今年上海外资的引入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另外,就在前两天,上海也刚刚举办过外资项目集中签约的仪式。而在这样的前提下,上海还选择继续扩大开放,这样的好消息自然会吸引更多外资的眼光。
更大的亮点是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主板、科创板或其他板块上市。外商投资企业在A股上市早有先例,但在放宽外资股权比例的条件下,这就显出不同了。这就像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一样,外资企业也可以到中国内地上市,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月18日消息,近期各地重大投资项目快马加鞭,迎来密集开工,从披露信息来看,此次地方集中开工的项目多为产业项目和交通等基建项目。相关部委和各省已于日前对地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了一轮摸底,梳理重大项目清单、完善重大项目库,一大批具备开工条件的重大项目已提前启动、加速推进。据悉,目前四季度稳投资冲刺大幕将启,在各方一起按下“快进键”的背景下,伴随专项债提速扩容等政策的发力,万亿级投资将加速释放。(经济参考报)
|点评| 在前几天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当中,今年前8个月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从增速上看,这处于历史的较低水平。此前由于力度空前的减税降费政策,一定程度冲击了地方财政,使得政府在投资上相对掣肘,这是基建项目低迷的原因之一。
而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增加投资规模也被提上了日程。只是要注意,过去有的地方大规模投资,因各种原因还留下一堆“烂摊子”,所以地方政府在启动新的投资项目,更加需要加强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管理。
9月18日消息,伴随近期金融监管高层密集“喊话”,多项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实质举措将加速推进,其中备受关注的险企权益投资比例提升细则或率先落地。据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银保监会或采取分类监管原则,对不同公司采取差异化监管。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相关监管指标将股票、股权统称为权益类资产,并设置30%投资比例上限。据测算,如果权益投资比例提升至40%,理论上将给市场带来万亿增量空间。(经济参考报)
|点评| 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仍处于反复震荡的状态。别看下周一富时和标普两大指数就将带领外资袭来,如果本土资金不活跃的话,市场依然热不起来。而撬动17万亿险资是监管手握的底牌之一。
根据此前的数据显示,目前险资实际权益投资比例大概在23%,离30%的上线还有一定距离。但这其中中小险企的比例会更高,若提升至40%,他们就可以更加灵活地配置资产。不过,如今政策一会松一会紧,那么险资本身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守好金融红线的工作也就更加重要了。 近日消息,浙江银保监局已于近期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个人消费贷款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辖内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通知称,近年来,浙江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尤其是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房市等行为屡禁不止,推高了居民杠杆率,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挤出效应”,影响了宏观调控效果。
多地监管部门近期密集发文,剑指银行信用卡、个人消费贷款等业务违规。北京、广东两地银保监局也在先后要求银行加强信用卡业务管理,提醒消费者警惕风险。(澎湃新闻)
|点评| 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现金贷已经逐渐转向了消费贷。消费贷被视作促进消费,从而提振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但消费贷良性运作的前提是,用于满足实际的消费需求,并且严格限定在消费领域。对浙江来说,最怕的还是消费贷流入楼市和P2P,这不仅无法刺激实际消费,反而加大了居民杠杆。
银保监的政策从出发点来讲是没有问题的,但对银行而言可能实行起来确有难度。要完全掌握客户的资金流向,并且不允许风控外包,银行显然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乃至跨行互通的信息网络。要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还需要监管、银行、金融机构等的共同努力。 9月17日,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9月3日~9月17日),国际油价上涨,平均来看,伦敦布伦特、纽约WTI油价比上轮调价周期上涨3.27%。受此影响,国内汽油、柴油零售价格随之上调。
据悉,汽油每吨上涨125元、柴油每吨上涨125元。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50L容量估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多花大约5元,本次调价是2019年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出现的第十一次上涨。(央视新闻)
|点评| 本周,在沙特油田遭袭击的“超级黑天鹅”下,国际油价曾疯狂飙涨,在这一前提下,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可以说并不意外。只不过,眼看上周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还在打促销战,没想到现在油价又要涨,变化实在太快。另外,今年油价仍以上涨为主,且整体涨幅还不小,这在某种程度上抬高了物流等行业的成本,对经济也是个不小的压力。
9月17日,金立官网和官方微信都发布消息宣称,一款名为“K3”的新机型将于次日线上预约售卖。8月中旬,金立第二大股东卢光辉开始与各地代理商洽谈,着手操盘金立复出,而卢光辉目前已获得“金立”品牌授权。2018年,创办16年的金立开始陷入资金链危机、董事长豪赌欠款等传闻,当年12月,巨额债务重压下的金立宣告破产。此次新机型的亮相被视作金立的“卷土重来”(界面新闻)
|点评| 金立手机曾经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当年电视广告上金立的热度不比如今的苹果低。但在2012年之后,金立在产品性能上停滞不前,市场份额被小米、华为等后起之秀抢占。于是金立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广告和营销当中,即使是刘德华代言,也挽回不了最后烧钱过度宣告破产的结局。
申请破产的200天后,金立的二把手摇身一变成了操盘人,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也都全面洗牌,但产品配置和性能还停留在破产前的状况,消费者不免吐槽:金立是来清库存的吗?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已经十分残酷,不管是做高端机的苹果三星,还是看准年轻人的小米、OPPO,都有各自的优势领域。曾经倒下的金立,要是还保持着以前的狂热营销模式,拿不出有吸引力的产品,想要占领市场份额难度还是很大的。
9月18日,三大股指高开后持续震荡,白酒、地产、上海国改概念表现活跃给沪指带来积极影响。油气板块集体回落,题材概念走势不振,创指走势也相对弱势。午后,三大股指午后持续走强。盘面上,大消费板块依旧强势,半导体、消费电子、5G等科技题材异动拉升。尾盘,两市指数再度回落。
截至收盘,沪指报2985.66点,涨0.25%,深成指报9753.31点,涨0.31%;创指报1679.31点,涨0.08%。(新浪财经)
|点评| 尽管昨日市场保持着高位震荡的走势,但量能的明显下降是不好的信号。与此同时,本周出现的新趋势是,消费概念板块一扫阴霾开始领涨,“喝酒吃药”的行情似乎又要来了,而科技股则在前段时间的大涨后,出现回调。如果照现在的情况走下去,除非有新的重大刺激政策公布,否则市场情绪恐怕很难调动起来,反复震荡是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