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2|回复: 1

修行路上的五种歧途,千万要小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5 07: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修行路上的五种歧途,千万要小心!
原创: 仁禅法师 净土解行  前天

微信图片_20181125201554.jpg
微信图片_20181125201550.jpg


      在开始修行之前,我们要把所修的这条道路,从道理上抉择得清清楚楚,它的正途是怎样的,歧途是怎样的。就像我们出行一样,首先要有地图,要非常清楚这条路怎么走。否则,如果对这个法门没有清晰的了知,说不好听就叫盲修瞎练。

      法门抉择不是我们想象的这么简单,下面给大家介绍五种歧途。当然,歧途非常多,这里简单地做个例举。

1

      并非依权威祖师大德教证、理证对法门的比较抉择,而是依善知识道友、亲人的劝导,随便趣入。

      许多人修学净土法门,并非依权威祖师大德教证、理证来对法门进行比较抉择,而是依自己有缘的善知识,或者道友,或者亲人的劝导而趣入,内心并没有从教证、理证这些方面去抉择,只是随自己宿世的因缘随便趣入,所以内心也不可能对这个法门有很深的认识,更谈不上对这个法门生起信解。

      要想生起胜解,我们要依权威的、公认的祖师大德,主要依龙树菩萨易行道、难行道的教证来作抉择。依传统来,而不是依我们现在人通俗易懂地随便讲一讲。如果不依权威祖师大德,我们真的对某位出家(或在家)的大德有这么大信心吗?

      依佛经,依权威的、公认的、无可争议的祖师大德,这样就极容易生起信解。否则,如果依自己有缘的、能听得懂的大德,就不容易生起胜解。这一点确实非常重要!

2

      不知胜解信与闻得生信的差别,自以为“我这样生信发愿念佛,就可以了。”

      如果在前面法门抉择上没有依权威祖师大德,因为前面是因,后面是果,导致后面产生的结果,即胜解信与闻得生信这两方面的差别就不知道,自以为他那个就是真信切愿,自以为自已绝对能往生。如果你说:“不知道能否往生。”他反而来批评你,说你没有信心,好象他很有信心一样。

      实际上,
他是误会了自己的信心,他的那个信心不过是“闻得生信”,而不是真正的胜解信。但他误以为自己有胜解信,就得少为足,不求进取,这样就非常可惜!

3

      虽然也闻思净土法门,但是浅尝辄止,未抉择到了无疑惑,就转学他宗。

      不是说学净土就不可以学他宗,根据你自己的根机、能力,当然也可以学他宗。但是,如果你对易行道净土法门,没有抉择到“了无疑惑”,没有达到胜解信,生起真信切愿,那你即使兼学他宗,也不要忘记在净土的信愿上下一番功夫,要以此为主。

      就像印祖《文钞》中所讲的:“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当唯以翻阅研究净土为事。半日学解,半日学行。必期于彻头彻尾,了无疑惑而后已。”对法门的比较抉择,必须抉择到“了无疑惑而后已”,直到生起胜解为止,方可学他宗。

      再来看印祖《文钞》:

      “欲学余宗,必须净土已得大通,了无疑惑方可。若净宗不通,一学余宗,稍有所得,便将净土置之度外。将来所得之益,只可作未来得度之因,决不能即生便出生死也。”

      你可以学他宗,但最好“净土已得大通”。“大通”不是仅仅理论上通达,要内心抉择到“了无疑惑”方可,要生起真信信愿。

      有些人净土没有抉择到“了无疑惑”,就急急地就趣入他宗,学其他高深的法门,反而把净土置之度外。这样,本来最容易了生死的法门,本来是通过生起真信切愿就能出轮回的法门,你反而把它放在一边。就像打井一样,打了一半不打了,再去打一个,这样这里弄弄、那里弄弄,这个宗派、那个宗派学了许多,但是没有一个是真正脚踏实地的,这样就非常可惜。特别是净土易行道,如果把它放在一边了,相当于你就是舍易求难,这是否明智呢?是否合理呢?

      所以,印祖《文钞》中给我们指出来的学修次第非常重要:最好净宗已经生起真信切愿,你再来专门学他宗。当然,你也可以兼修他宗,但是你要在净土下一番功夫,要抉择到了无疑惑;即使没有抉择到了无疑惑,你对净宗的闻思观修不要放弃,在学他宗的同时,还是要把大量精力放在净土的闻思观修上,学他宗,也是为了帮助学习净土。

4

      不知学解、学行的差别,标榜是善导大师提倡的专修,而排斥闻思。

      在法门抉择上,有些人标榜善导大师提倡专修,不能杂修,因为专修“十即十生,百即百生”,杂修就很难往生。

      善导大师这样讲当然没有错,但是有些人断章取义,不知道善导大师专修、杂修讲法的前提是什么,基础是什么。这样断章取义,就是曲解了善导大师真正的用意。

      善导大师专修、杂修是从学行上讲,而不是从学解上讲的。学解上三藏十二部都应该学,学行上要一门深入。但是有些人断章取义,误以为学解也是不对的,“我要专修”,而排斥闻思,解、行不分。

      这种观点在佛门中得到普遍流传,流弊无穷,非常可怕,导致现在许多学净土的人排斥闻思,认为学得越多越难往生,佛法就成了毒药一样。

      “《净土三经》之外,如果你学了一部《楞严经》就难往生了,再加一部《法华经》就更难往生了,如果再加一部就往生不了了!”——他是这样来理解佛法,这样来理解专修、杂修的。

      这是我们学修大方向的一个错误,对此我们学修之前必须要辨析清楚,否则有可能路头都错了!

5

      错解专修、杂修的定义,断诸善法。

      专修、杂修不是依文解意,不是表面上想的那样:“我身语意专修净土就可以了。”以为这就是专修,而不注重信愿。一个对往生西方都将信将疑,甚至不相信的人,如果他来专修,难道他也万修万人去吗?这个道理很简单。所以,专修肯定是有前提的,专修是从至心上讲,杂修是指不至心,不至心即没有真信切愿,要是杂修,恐怕就很难往生。

      为什么专修是从至心上讲呢?因为如果至心你就很容易专修,专修本来也就是至心的一种表现,所以,专修强调的就是让我们要走真信切愿、一门深入、至心这条路子。当然,专修、杂修以是否“至心”为标准,这里面还要辨析,不是想象的这么简单。“我如果修一下其他的法,念个早晚殿就成杂修了。”——这样理解就太荒唐了!

      就像印祖《文钞》中所讲的:

       “修净业者,有专修圆修种种不同。譬如顺水扬帆,则更为易到。亦如吃饭,但吃一饭,亦可充饥。兼具各蔬,亦非不可。能专念佛,不持咒,则可。若专念佛,破持咒,则不可。况往生咒,系净土法门之助行乎。”

       兼修也可以,或者圆修也可以——圆修是对上根机的人讲,兼修是对中下根机的人讲,但是你要有一个根本,就像印祖《文钞》中的所讲的:你以念佛为根本,那兼修其他法门回向也可以的。按印祖的解释,以专修净土为主、为根本,兼修其他法门,这也可以称为专修,可以说这是对善导大师专修、杂修最圆融、最贴切的一个解释。印祖这个解释确实非常殊胜,否则有些人对善导大师专修、杂修完全依字面上去理解,那就非常麻烦!

      对于这个内容,我们要详细地辨析,这是我们对佛法的一个大局观。有了这样整体的了解,修学的大方向就不会错了,这一点非常重要。

选自仁禅法师《信愿念佛堂》开示


微信图片_20181117110237.gif

往期精彩


181126zezgzq8oi66i6oyj.gif

微信图片_20181117110245.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11-25 08: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2 10:23 PM , Processed in 0.0363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