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札记:真实后宫攻略的路有多远?2018-09-11 赵楚 大家
导读汉朝后宫制度是与当时国家基本制度相适应和协调的。汉朝继承自秦人的国家制度最重要的就是源于军功爵位制度的爵本位社会体制,所以,皇家的后宫体制与俗称二十等军功爵制完全适应。
皇权时代的宫斗戏很受当代观众欢迎,但时间久远,现代人对古代真实具体的后宫体制到底如何所知了了,而文艺家有虚构的需要和特权,所以,要了解具体的情况,还需要回到古史文献的记载,才能了解其大概情形。 (一)古代政制多是因人设制,特别是后宫,是皇帝的家事,随其政治需要和个人兴趣,往往有随时的兴革和设置,代有变化。但基本的情况,在帝制初定的汉代已有成型。汉人一方面把继承在秦朝与战国的后宫制度条理化和制度化,一方面再加自身的变化。这些制度性史实在《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第六十七上》有较清楚的记载。 《汉书》记载的是西汉以来的基本史实和制度,著作者是东汉初年的班固,古人著史必须使用官方保存的官方文献档案,因此,其记载可以反映两汉人对有关问题的当代观察和观念。 首先是汉人对皇帝后宫的政治定位与制度设定,就是汉人在制度设计理念方面怎样看待皇家的婚姻问题。《外戚传》开宗明义于序言部分说:“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这句话非常重要,反映了汉代政治学的一种基本观念,意思是:受命于天,创造新王朝的开国君王也好,继承大统,发扬太平的文治之君也好,其成功不仅是因为自身崇高的德行,也是由于有外戚的支助。这点明了皇家婚姻的根本功能是政治性的,是皇权事业开拓和培植支持力量的事务。 非常好玩的是,班固写书的时代,是东汉新创不久,东汉的创立则是光武帝刘秀及一般文臣武将打倒王莽的新朝,复兴汉室的结果,而班固不好明言但又痛感现实的是,外戚和支配权力的女主太后之类不仅仅是皇权事业的支持者,当其强大无匹,更可能是皇权的毁灭和取代者。汉初有吕后及诸吕的专政,高祖的事业几乎崩坏;西汉则正是由于王室外戚的强大,最后导致王莽篡汉自立。所以,班固接着说:夫妇之道是人道的大伦,是帝王处理人与人关系第一等重要的大事,而且,到底会不会有贤明的皇后和可靠的外戚,完全是碰碰胡,凭运气的事! 班固说:“《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欤!”这段话很含蓄,但意思其实很厉害,意思是,对于国家的最高礼制,皇帝男女关系的好坏,是不是有美满的妻妾,外戚是不是可靠,直接是导致阴阳不和,天地变色,也就是皇朝危亡的事情,皇帝必须慎之又慎!言外之意,这件事出了王莽这样的类似情况,那就皇权动摇,什么制度和治理都不必谈了。可见这件事对于皇权事业来说是多么难做,又多么重要。 然后,《汉书》开始叙述汉朝的后宫制度。据班固说,汉朝的皇家后宫制度继承自秦朝,也就是秦始皇创设和成型的制度。因为后妃和外戚是如此皇权的支助力量,是其主要政治和社会基础,因此,后宫的制度不是一般的家族内部秩序,而是国家政治秩序的一个方面。所以,汉朝后宫制度是与当时国家基本制度相适应和协调的。汉朝继承自秦人的国家制度最重要的就是源于军功爵位制度的爵本位社会体制,所以,皇家的后宫体制与俗称二十等军功爵制完全适应,用当代中国的通俗说法来说,就是后宫后妃地位与待遇与国家根本的干部级别制度是完全平套的。 (二)据《汉书》,汉朝的后妃女官,或者说皇帝的女人,号称分为十四个等级。皇帝的有一位正妻,称号继承自秦朝,为皇后;上一代皇后成为太后——之所以用“上一代皇后”,而不是《汉书》原文的“帝母”,因为很多情况下,太后并不是皇帝的生母,虽然其生母也称为太后;皇帝的祖母及祖母辈的皇后称为太皇太后。这些称号没有相对应的贵族爵位级别,因为,很简单,她们在政治上与皇帝是平级的,也就是至尊,是皇权的一部分,特殊的一部分。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印象里,好像皇后和太后的权力仅仅是管理后宫,其实这是绝大的误解。在汉人的政治制度观念和实践中,太后的宪法性权力非常惊人。首先,作为皇权的分享者,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实际行驶监督,甚至代行皇权,这在吕后和两汉常有的女主专政的实例中已有明证。其次,后妃的直接支持者是外戚,两汉常任用外戚辅政,这是摄政的代名词,这些外戚因此成为权臣,构成皇权的代行者,或者女主专政的参与者。最后,在皇帝继位的人选空缺时,选求皇族亲属继位,太后或太皇太后往往是法源所出,提供了合法性和正当性的法源。 皇后之下是皇帝的侍妾,在汉代这些人一律称为夫人。夫人的称呼应该继承自秦人,但没有明确的政治等级,只是在皇后之下,在各种有爵级的后宫女人之上。事实上,夫人往往是皇帝不同时期宠爱的女性,是事实上的准皇后,她们很多人经常因为皇帝的政治需要,或自己的宫斗成功而上位为皇后,实现后宫权力翻新。从下面更低的有爵级的女性的地位上,可以看出夫人地位的尊崇。 汉武帝之前,汉朝皇帝夫人以下的女官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到被同时代人称为“内多欲”的汉武帝时期,增加了倢伃,娙(音xing,阳平,同行)娥,容华,充依,汉元帝时又增加了昭仪的位置。其实,加上有时才有的太皇太后,其实是十五个位阶。 按班固所记,这些位阶的后宫女人相当于二十级军功爵制的什么级别呢? “昭仪位比丞相,爵比诸侯王。”可见后来汉元帝特意增加的昭仪这一级侍妾,在官位上等同丞相,这是政治地位,而其爵禄待遇相当于诸侯王。按汉制,诸侯王的采邑在初期理论上是超过数个县,而县往往是万户单位,也就是说,其收入相当于几万户的赋税收入,也就是地级市财政收入级别的年度个人收入。 “倢伃视上卿,比列侯。”汉武帝时才有的倢伃政治地位等于上卿,也就是最高级的国家行政官员,即九卿,而爵禄与列侯看齐。两汉的列侯就是那些因开国和后来战争中立有重大军功而封侯的国家一等贵族,这些人最高的采邑规模是所谓万户,就是万户侯,即相当于一个县赋税的年收入,小一些的也是几千户。秦汉实行核心家庭制度,赋役以户为单位。所谓五口之家,百亩之田。战国到汉初田赋都是十税一,即10%的国家赋税,汉文帝和汉景帝之间改为三十税一,即3.3%的税率;而此外还有口赋,即人头税,具体数字有争议,但每户每年大约200块铜钱,这是肯定的。 据许倬云先生《汉代农业》一书估计,汉代粮食亩产大约亩产三斛,也就是三石。那么,假设列侯平均采邑为5000户,则倢伃这一级别的后妃年收入就是5000*100*3*0.33=49500石,而此外还有5000*200=1000000钱。当然,这只是理论上概略的算法,实际情形差异很大,这只是一个参考数字,以便今人有具体的印象。 据另一种折钱的推算法,九卿的月俸禄是4万钱,而当时据历史家推算,一个人的生活费大约是月700钱。 “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据《汉书》颜师古注,中二千石的中字意思是满的意思,也是实实在在二千石。按汉代制度,二千石这一级别作为国家官位,是高级干部的标志,相当于今天所说的省部级高官,中二千石,实实在在待遇为二千石,也就是月入180斛(石),年度收入为2160石。关内侯,是汉初创立的一种独特的贵族爵位制度,他与一般封侯的差别是,拥有侯这一级别的政治待遇,但并无分布在具体国内某地的采邑,只是给予比如相当于600户,或更多户数的收入待遇。英国有不能继承和并无封地的LORD爵爷,这就是类似汉代的关内侯爵位了,是对公共事业杰出贡献,特别是建国后较大,但又不是特大军功的国家承认,是荣誉,也是社会地位的实质提升,是通往列侯之路的最近台阶。 可见,即使是娙娥,可能并不受皇帝待见,但其政治地位也是了不得的,而且,收入不菲。 “容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还是唐朝颜师古的注:汉代爵禄制度,大上造是第十六级爵位,是相当高级的贵族地位,而真二千石是二千石的第二档官位,其俸禄待遇是每月得到150石,一年1800石。少上造是第十五等爵位,二千石的俸禄是每月120斛(石),一年1440石。或者用今天的话说,容华是副省部级政治地位和待遇,而美人享受厅局级地位和待遇。 倢伃,容华之类名词都是形容女性的美好品质和品行,都是好话,美人的意思更加明白,详细就不用解释了。只是应该注意,享有这些称号和地位的女性是不是真的神采奕奕,美艳照人,这并不重要,这些既然是称号,实际就是官职身份标志。总之,从昭仪到美人,都是享有国家高级贵族政治地位和待遇的人士,而不仅仅是一般的所谓王的女人。相应地,她们的衣食住行和会见礼仪,都享有制度保障的不同于平民和低级官吏的官式规格,是含糊不得的,也是小民或低级爵赏人民依法不得冒犯的,否则后果很严重。 (三)八子作为后宫女官位阶明显是继承自战国时代的秦后宫制度。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有秦国后宫题材的《芈月传》,讲秦国昭襄王太后,来自楚国的芈八子的故事,可见“八子”并非这位太后的名字,而是其作为后妃的称号。芈八子是战国秦惠文王的侍妾,因为其子昭襄王继位,所以称太后。到汉朝,八子的后宫称号依然保存,但很明显位阶是下降了。 班固的说法是:“八子视千石,比中更。充依视千石,比左更。”中更是二十等军功爵制的第十三级爵位,左更为第十二级爵位。这是政治和社会地位的标志。按汉初政制,八级以上的称为官爵,是国家高级贵族地位的拥有者,拥有类似国家中级行政官吏的荣誉地位和民事与刑事特权。七级以及以下是所谓民爵,即社会底层小贵族身份拥有者。不同爵级的人在房屋居住,日常衣冠等各方面都拥有不同的标志性特权。八子和充依的物质待遇都是千石,也就是相当于县令的待遇。秦汉的制度,县分大小,满万户的设县令,不满万户的设县长。也就是县处级干部。 顺便说下,充依,旧解是“充后庭而依秩序”,意思是说,充当宫廷职责,依宫廷制度从事。可能相当于现在清宫戏里的“答应”,这个我不敢肯定。 八子和充依之下是七子。“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这些都是县令长助理官员的地位,是科级干部待遇。右庶长,汉爵第十一级;左庶长,汉爵第十级;五大夫是汉爵第九级,公乘是汉爵第八级。至于物质待遇方面,可与上述其他收入标准比对。这个少使是一个分水岭,因为第八级是汉爵民爵与高爵的华丽丽分割线,是平民和低级爵位拥有者和中高级爵位拥有者的分界线,公乘大约就是古罗马的共和国骑士,而且,使用乘字,明显也是与车马有关,当然是战车。换言之,这是要舍生忘死在战场上拼命,杀敌致果,才能获得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以上的都算是有级别的后宫女官位阶,可算是后妃侍妾。以下的是一般宫女了,也就是通俗所说的宫娥采女,但其地位和待遇也有明确的规则。按班固,少使之下,依次还有:“五官视三百石。顺常视二百石。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按折钱的算法,百石是一般郡县小吏的俸禄标准,为每月600钱。这是最低级的俸禄了,几乎刚能温饱。当然,这只是表面的标准,实际上宫内服务人员在正常状况下,大约是不会有温饱问题的,但这些从事粗活杂务的宫女不会生活太奢华,这是肯定的,现在喜好穿越的女性青少年应该充分予以注意。 除百石的宫女之外,下面还有所谓“上家人子”和“中家人子”。汉代文献中常有“家人子”的称呼,这是指选采良家女子入宫,但没有在后宫没有任何称号,算是后宫长期见习生。这些人都相当于所谓“斗食”,即行政系统“佐史”这一级的级别,“斗食”即月俸禄以不满石的斗来计算,而“佐史”在官吏级别上是小吏的辅助人员,即辅警临时工。 低阶的宫中女性平时主要是承担各种宫内勤务,但无可忽略的是,既选入深宫,理论上,皇帝如因偶然原因,也是可以临幸的,她们在法律上和理论上也是王的女人。这从他们的名称就可以看出来。共和,共是恭敬的恭的意思,表示又恭敬又和顺,娱灵,是娱乐皇帝性灵的意思——不难想象皇帝跟她们怎样娱乐灵性吧?诸如此类,不用一一解释了。 (四)班固记载的汉代的情形大约就是这样,后来历代自然有种种变化。但值得提醒的是,这只是班固作为史书作者整齐化的产物,汉代真实的后宫制度并非这样整齐。庞大的宫殿是太监和女性的王国,这是皇权直接管辖的男女有别和设防的区域,因此,每一个皇帝并非按照上述级别一一具备这些称号的后妃,更可能的情况是,皇帝会按照自己的需要与形势随时设定以下后妃职位,并赋予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贵族待遇,比如汉元帝设立的昭仪,明显就是要在不动皇后地位的条件下,又不要使用先帝们用过的夫人的名号,给予所宠爱女性特别的地位,因此而设立。 回到宫斗的话题。事实上,在最少上千,经常上万,乃至数万女性聚集的后宫,绝大多数宫中女性可能是终生未必能来到皇帝100米范围的。而宫斗首先要获得较高等级的后宫地位,比如二千石待遇以上的各级。更重要的是,后宫女性的地位往往体现皇帝随时变动的政治需要,与什么女性联姻,是其打压或培植外戚政治势力需要的体现,而即使获得了较高级别的后宫地位,如果娘家的外戚不争气,权势不够,或能力低劣,其实也是没有宫斗本钱的。对于绝大多数被荣幸地选入后宫的女性来说,地位形同奴仆,王法森严,后宫不是法外之地,行差踏错半步,轻者鞭挞,重就丢了小命,如同草芥。 后宫的皇家蝼蚁们有走路踢到金砖,走大运的吗?真有。 西汉创立时代,魏国王室后裔,参加反秦战争因而被项羽封为魏王的魏豹有一位很美丽的王后。魏王豹先在反秦战争开始时站在刘邦一边,跟随参加残暴的西楚霸王手下解放关东六国的战争,随军攻入西楚的首都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然而,项羽大军突然自山东返回,以骑兵进行闪电突击,俘获了魏王豹。魏王豹只好反正投降。可倒霉的是,后来汉王及其联军反攻,魏王豹又被汉军俘虏,这样,魏王豹被当作叛徒处死,其王妃,大美女被充入刘邦后宫,当作很低级的杂役宫女。 某天,已做了汉高祖的在未央宫大院内瞎转,偶然发现这位打杂的美女,偶然临幸了一下,竟然怀孕了,生下了一位皇子。皇子后来历经种种,竟然阴差阳错做了皇帝,这就是后来被称为贤明圣君之第一位楷模的汉文帝刘恒! 这位幸运的宫中小奴隶就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 好。如果有人想穿越回大汉后宫,从事惊心动魄的宫斗活动,现在可以了——请从斗食上家人子和中家人子开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