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4|回复: 0

[父母心声] 家长群,裹挟的不止是戏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8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长群,裹挟的不止是戏精

 卢小波 大家  昨天

这几天的一个刷屏事件,叫“我爸爸是严书记”。风暴起于成都一所幼儿园的家长群。最新消息是,四川省纪委监委介入调查。


老师、家长和园方,都低估了家长群。50个人的“美妈群”,一个小小池塘,通向了广阔的江湖。以家长群为中心,搅动起滔天大浪,远不止这一起事件。



“我爸爸是严书记”截图


家长群,把很多父母憋出了内伤


家长群是充满“焦虑与质疑”的地方。不过,以往情绪多是暗流,把很多父母憋出了内伤。


我圈里有个朋友,被公认是杠头里的巨头,见谁不爽就要怼一下,以至大家都学会了他的口头禅:“偏不!”只是,这个杠级达到九段的人,一提到家长群就熄火。


某日,他晒了一张截图:七八小男孩站成一排。下面有一行字:“这些同学今天没带跳绳。”这是班主任发在家长群的。他嘟囔,没带跳绳就示众啊?大家逗他:“你这么牛,上去批评一下老师!”他尴尬回答:“偏不。”


没人不理解。他儿子才读小学二年级,作为家长群成员,他两面人的生涯,才刚开始呢。


连续剧《小别离》剧照


“我爸爸是严书记”的微信截图,一个来源是“金苹果爱弥儿幼儿园C班的美妈”,群成员显示50人。另一来源,是“团结一心”群的截图,成员37人,也是这个班的爹妈群。从语境上看,“严夫人”不在此群。大家果然是团结一心,先是同情老师,再批判“严夫人”,最后决定同找园长反映意见。


从50人的群,到37人的群,逐步紧缩细分,还会有更加结实的小群。从幼儿园到高中家长群,都是这种圈层结构。


我有个上海朋友说,他的家长群,有500人的年级群,有45人的班级群。再下来,是23个成员的家长群。23个孩子是从民办初中考入重点高中的,虽非同班,但家长们惺惺相惜。更紧密的,分别是12人、8人的家长饭局群。最可交心的群叫“四人帮”,妈妈们经常结伴旅游。


从幼儿园至高中,家长群不断分化。到了初中高中,家长群的分层,就基本以孩子成绩为标准。谁的孩子是学霸,家长就会自然麇集在周围。学霸与学渣的爹妈,难得同在一个群。当然,文化、财富、地域等因素,早早就是分群标签。


有个朋友说:“几个老板动不动发上千红包,我从来就不抢。为什么?班级群里,有人就是要假装不存在,比如我。”


一位广东妈妈吐槽:“在这座外来人口众多、生源五湖四海的城市,最喜欢跟在老师屁股后面说老师好老师棒老师辛苦了,什么事都抢着帮老师干,每天在家长群里演戏精,一有集体活动就裹挟全班的那些家长,还真的很少有广东人。越往北这种家长几率越高。万一有个鲁南人苏北人(我就地图炮怎么了),整个班都不得安宁。”


不管你鄙视与否,每个父母的人格与教育方式,都可能被家长群重塑。


家长群,背离了校方建群的初衷


家长群,表面看是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结工具,但暗中形成的小群,却成了与校方博弈的工具。


有个高中孩子妈妈,给我讲了罢免老师的一场风波。


高二上学期,语文老师生病,扛了小半学期,只好请别班老师代课。捱到下学期,调来一个返聘老教师,40年教龄,深孚名望。


老教师上岗不到半个学期,班级家长群里炸开了锅。班级语文成绩年级垫底!也不完全是因为分数,还为了课堂内容的分歧。


老师60来岁,青少年时期正值“文革”。上课喜欢讲历史事件,来做观点解读。孩子们离那个年代太远,自然很无感,上课总分神。


这个妈妈,是家委会成员。于是,另一妈妈与她私信对话:


“喂,这个老师,上课不好好上,老讲那十年破事。你说,这对孩子有什么用?”


“知道历史事件,也不全是坏事吧?拓宽孩子视野也不是不好。”


“但他总讲这些,能提高分数吗?距离高考就一年啦!”


“哎,这个历史事件,也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吧。”


看来指望家委会成员,是不行了。另一妈妈拉了十几个家长,再建新群。大家交流孩子情况后,决定举旗为号:把语文老师换走!他们还研究具体步骤,由谁在班级群提出,话术怎么设计,大家怎么呼应等等。


家委妈妈也被拉进群。看爹妈们群情激奋,表达极端,就退了出来。临走还说,不参与、不反对,也不向学校反映。结果她刚退群,某妈电话直接call过来,软硬兼施。她嗯嗯啊啊,说自己在外地出差太忙。


次日早上,一个家长在班级群提出,把语文老师换掉吧。后面十几个人都原句拷贝,最多再加支持二字。


家长群是一种象征,它不是“你”,而是那个“真我”。安静时,是任牛马践踏的芳草地;有事时,是丝丝作响的活火山。


班主任静默,到了晚上说:家长们不要急,学校已经考量现状,基本明确情况,下学期语文课,调某某老师来任教。大家一起努力,把语文提高上去。


家长的回复是,每人发一个泪目表情。


家长群里的潜文化,完全背离了校方建群的初衷。学校忌惮家长联合发力。


我听说,浙江有的学校,选用的联络工具是“钉钉”。校长私下解释说,为什么我们用钉钉建群,因为它就不是个人社交工具,是个工作群,不容易搞串连。


可是,潮水的方向没法改变。家长联结的力量,依然能拍起轰天大浪。


家长群,看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一二线城市家长群,饭聚多是AA制,主题五花八门。有个广州孩子家长,跟我讲过一种饭局,叫“长大了”。


这件事,是在一个妈妈群发生的。孩子们的发育,早早就成为妈妈们的交流话题。跟上一代母亲不同,她们大大方方地讨论,男孩首次遗精,女孩的初潮,诸如此类的应对……共识是,要叮嘱孩子:“你如果‘长大了’,一定要告诉妈妈哦。”


于是,经常会有某妈妈欣喜若狂,昭告天下:“我家孩子今天‘长大’啦,明晚我请客!”隔三差五,就看到妈妈们欢聚,孩子会问,为什么又吃饭呀?回答常常是,你的某某同学,昨天长大了呀!孩子的反应倒也开明:“咦——你们这些大人,好变态,好奇葩啊。”


从前,如果孩子碰到问题,作为单独的家长,可能心里没底。现在,五六个人的家长小群,提供了参考尺度和坐标。获得了心理支撑,就不再那么无助。



《Young Sheldon》剧照


有个初中男孩,喜欢上一个女生,半夜会给她也打电话。妈妈苦恼极了,在小群里一说,大家才发现,好几个男生也陷入情网。


女生成绩不佳,在男孩妈妈眼里,是个“坏女孩”。妈妈说,这就是个小狐狸精,“很会化妆,出校门前会偷溜到卫生间,换上自己的衣服。人嘛长得一般,打扮得妖里妖气。”


两个家长说,儿子也提起过这女孩,她特别自信,善良,肯帮助人,不是书呆子。她另类,有吸引力啊。


有家长问这个妈妈:“你小时候也有早恋吧,也暗恋过学霸,但人家为什么喜欢你,是因为学习好吗?”她回答,没人喜欢过我,我学习也不好啊。有人又说:“如果学习不怎么样,个人魅力也不出众,没有什么特点,怎会有人喜欢你呢?总归要有一样要胜过别人吧。”


没有什么比情感的本质,更能让人思考生活。劝解别人,也是劝解自己,讨论深入到原生家庭与婚恋观。


有家长说,他小学时候,父母关系不好,天天吵嘴打架。某次半夜被吵醒,看到爸爸揪着妈妈脑袋,往门上砰地一下撞上去。他当时就想,将来绝不能成为这样一个男人。这是家暴啊。可是才过了一天,爸妈又和好啦。现在自己是成人,大可以理解这种事。火气过去啦,男人忏悔啊,性也是润滑剂啦,巴拉巴拉。前提是,两人都要有爱。


所以,他教育孩子,要始终尊重女性。他对儿子说:“你不喜欢她,可以不跟她交流,不接触,但你不能成为让女人害怕的人。男子汉要对自己有约束力。”


家长群,那一抹隐隐的桃色


在家长群里,妈妈发起的聚会占四分之三。群里男性比例偏少,可一旦入群活动,对孩子的那份细腻,很打动人。中年男子,在人脉上的游刃有余,也只有妈妈们能心领神会。


晨爸是个企业家,长相有七分梁朝伟。在群里四年,一路越来越佛系,品茶、习字、抄经、辟谷、禅修。唯一没能免俗的是,跟小玉妈妈“你侬我侬”。


电影《她》剧照


小玉妈在羽毛球场上引人注目。她球艺高超,长相出众。家长群的伪运动者,无法持之以恒,最终留下就四五人。小玉妈渐渐成了晨爸的固定球友。


终究是有疏忽的时候。洗澡的当口,小玉妈发来暧昧短信,晨妈一眼瞥到,心脏狂跳,立即私信刘爸:“你有小玉妈的电话吗?”


刘爸隐约觉得,小玉妈和晨爸不对头,反应也快:“我们只是打球,平时也不私聊。要不你问问其他家长?”


晨妈又找去琴琴妈。琴妈是经历过情感大波澜的,也没给她号码,劝谏说:“不能闹,一闹啊,心就随着浪头走了,还指望他回头?


听从劝告,晨妈没有四处去找号码了。但一有触动,就追问晨爸:“她有什么好,爱她哪点?”


“不爱,就是打球配合得好。”


“不承认是吗?那我上学校去问问她女儿,为什么她妈妈去勾引人家爸爸?


晨爸吓住了,每天跟着妻子,接送上下班,寸步不离。悔过之心似有,更怕她去学校找孩子闹。两个孩子都在青春期,他冒不起这个险啊。


小玉妈也伤心,原本真情实意,但终究不是正途。


然后,不知怎么回事,又跟离婚还单身的葛爸好上了。看演唱会之前聚餐,小玉妈把发票顺手给了葛爸,愚昧群众都没看出来。葛爸身为大公司副总,情商绝佳。


家长群饭局,由十一二人的群,收缩成六七人。葛爸从事住宅房产。小玉妈妈做工业地产,共同语言很多。诸如消防、审计之类事项,葛爸举重若轻,小玉妈搞不定就找他。


某日葛爸在小群里问:“有谁跟我去厦门吃海鲜?”小伙伴们很开心,哇,什么时候?“赶日不如撞日,今天啊。”


可是今天上班,怎么去?小玉妈说:“哼哼,我倒是可以。要么你接我?”


“接就接!要过夜的哦。”


“过夜怕啥?还怕你咯?”


其实没那么简单,是葛爸公司活动,地产大咖聚会。大家都带着女伴,葛爸不愿孤家寡人太出格。小玉妈身高172,谈吐不俗,举止有度。这样的女伴,是加分项。


厦门一夜如何不得而知,但是回来后,小玉妈与葛爸愈加亲密。葛爸饭局本来很有土豪气,但风格转向文艺路线。群众还是愚昧,虽然也奇怪晨爸不见踪影,可从前那个嗨皮的小玉妈又回来了。


日本连续剧《昼颜》剧照


几个月后,小玉妈失恋。葛爸找了个小17岁的女友,饭馆服务员。


小玉妈借酒浇愁,琴妈还是最好的倾听者。小玉妈哭诉,自己从小到大都受男人瞩目,无论是恋爱,还是暧昧,都是她甩别人。没想到,这回是别人甩她。而且那个臭男人,是把姑娘的照片给她看:“他就拿这么低端的女人,来跟我比……”


琴妈劝解,哎,你该打球打球,该旅游就旅游。那葛爸有什么好?钱是很多,但做人太挫,三观迂腐,审美停留在皮相上,要不怎么偏找个服务员?


小玉妈不难过了,还去打球。晨爸对她还有真心,旧情复燃。至于晨妈,应该还不知道吧?


家长群外,你永远不懂我们的暖


西方家庭成员关系,实质是配偶中心制,家庭运转以夫妻为中心。而东方特别是中国,是子女中心制,子女的地位,超过夫妻在对方心中的位置。所以,在家长群里,因孩子而勾连的人际关系,特别牢靠。


莫超爸爸的胃不舒服很久了。莫妈想到,儿子同学杨聪的爸爸是医生,她跟杨妈在群里关系也好,就请她帮助预约胃镜检查,不然排队要三周。检查结果,莫爸胃窦有一条状隆起,是息肉,要微创手术。


杨妈是医生世家,父亲是医学影像专家,哥哥是内科主任。杨妈当晚就将胃镜照片传给爸爸看,老专家立即给出意见:要尽快切除,而且要切深一点,必须当场做活检。


“尽快切除,当场活检”之说,让莫妈不安,觉得要跟婆家通报一下。丈夫兄弟三个,一向是小叔拿主意。


小叔说:“那要找中山医院,这事儿我来。”小叔关系颇广,当晚就托朋友给医院打招呼。


去大医院再做内镜超声波。片子仍发给杨妈的老父亲看。一个小时后,杨妈转达回话:不必再看活检报告,从片子上看,不是很乐观,已经浸润进胃壁了。


浸润?莫妈脑袋里“轰”了一下。


杨妈很贴心:“爸爸说了,目前市里消化外科最好的,是中山医院与鼓楼医院。亲如果想去鼓楼,我家可以帮忙,我哥还带着博士生呢。别的医院也行,都能搞定,反正不能拖。”


莫妈心里七上八下,想到孩子高三,是个小伙子了。涉及家庭成员的重大问题,应该让孩子知情。孩子静静听妈妈说完,然后问:“杨聪外公和舅舅都是专家对不对?”


“鼓楼排名前三对不对?”妈妈点头。“嗯,那就去鼓楼医院吧,”孩子说。莫超爸是个糯性子,说行行,你们说哪就去哪。


莫妈一夜无眠。次日一早,小叔打来电话说:“我已经托人找了院长啦。什么?莫超同学的爸妈?嗨,小毛孩的关系,有个什么用?!”


莫妈一再说服,基本翻脸。婆家的男人还是说,小朋友的关系,怎么顶得上院长?他们从不关心家长群,哪能明白这个群的意义。


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剧照


这边话才说完,莫超的另一同学爸爸,也来电关心。他是外科主任,两个孩子暑期社会实践,就在他医院搞定的。


莫妈长叹一声:“谢谢,我婆家那一大帮傻瓜,不肯听我的,也不相信莫超同学的家长群爸妈。唉,由他们折腾吧。”


又到毕业季了,一个又一个家长群,聚聚散散。


去年,上海一朋友的家长群,18个孩子,考上的全是名校。朋友炫耀说,家长群抢红包抢到手软。他儿子喜欢入川,说是那里美人遍地。只是大学浴室脏破,一帮家长看了都生气,又建了新群,共斥学校管理太差,还议论要众筹给建浴室。眨眼间一年过去,得问问他,孩子学校的浴室改建得如何?


哎,在这个人人都有“群”的时代,谁能真正置身事外?谁能不被群体裹挟着,跌跌撞撞往前走?朋友啊,祝您在群里一切安好。


(文中人物均已化名,情节如有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7 07:22 PM , Processed in 0.05752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