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让我叹为观止的顶配煎饼果子,成了天津出租车司机心目中的“邪教”。
抱着二嫂子和津老味儿煎饼坐上出租车之后,我能明显感觉到,我被司机大哥注意了。
“去南楼煎饼。”我说。在各种关于天津煎饼果子的野榜上,没有一篇能漏掉南楼煎饼的身影。这家由两个外地人摊了十几年的煎饼铺子,有着特立独行的作息时间——晚上八点开门,早晨六点关门,即便在几乎没有夜生活的天津,它门前的长队也能一口气甩一个十几人的大拐弯。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uibYsxibicYkLTLWNSrSCjpdd0KIAfAepromCpfKKr51kkRqdKxpsrTrph7Fw39ojIdiaJh7hJ4lxZtSDLv01lUxq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司机师傅的鼻子甚至没有明显地动过,就问我,“买的二嫂子家的煎饼果子吧?”“这您都闻出来了?”我刚想再把装煎饼的塑料袋口系紧一点,师傅就说,“那用问吗,你跟二嫂子门口打的车啊。”
嗨。在之前的印象里,天津的出租车司机都是不收门票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你跟他聊煎饼果子,他能从绿豆面的配方一路跟你扯到好好做人。我问司机师傅,“您吃过辽参煎饼果子或者酱牛肉煎饼果子吗?”
“那都是给外地人吃的,”师傅的语气里面已经忍不住白眼,我的问题还没掉到地上,就已经被他捡了起来。“本地人谁吃那个啊。”
原来,想把一个好脾气的天津人逼急眼了非常容易,你只要递给他一套加了鸡柳或者沙拉肉松的煎饼果子就可以了。总喜欢回一句“好么”的天津人能把眼皮子翻到头顶上,“介是嘛玩儿?!”
所以,本地人都吃啥?司机师傅给我介绍,对天津人来说,煎饼果子没有嘛别的意义,就是早点。吃得是一个老味儿。“纯绿豆面”是所谓“老味儿”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绿豆本就比玉米和小米贵,纯绿豆面摊出来的煎饼,软嫩,清香,好入口。那天津人熟悉的味道,“隔着10米也能分辨出来”。
![](http://localhost:48765/hevc?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gif%2FuibYsxibicYkLTLWNSrSCjpdd0KIAfAeproXLopd5kPwF0myHGkicrKiaRaqx3gfvRDSJCvM1WZSmZoeJ4slqRHF5jg%2F640%3Fwx_fmt%3Dgif%26wxfrom%3D5%26wx_lazy%3D1%26tp%3Dwxpic&type=gif)
不是纯绿豆面儿磨的饼皮,那就是天津人心目中的邪教。此外,撒了香菜末子的,也是邪教。至于再添了番茄火腿沙拉汁、榨菜生菜土豆丝,那都不能叫煎饼果子了。“你干脆叫鸡蛋灌饼算了。”对于勇敢为真爱代言的“十蛋”煎饼果子,师傅同样表达了不屑。
带着对“鸡蛋灌饼”的同情,我来到了大众点评上评论最火的南楼煎饼。这家老板是安徽人、老板娘是江苏人的煎饼店,被评论“口感能够勾起大部分天津人小时候的回忆”,但在天津的煎饼江湖中却有一点尴尬——舌尖剧组和天天向上剧组都曾三过他们家门口而不入,只因为不是本地人经营,担心被误解为不地道。
毕竟,在老天津人心目中,只有天津人摊的才算是最正宗。那也符合所有外地人对天津煎饼果子的印象。小推车,平底锅,大爷摊煎饼,大妈刷酱料,鸡蛋安安静静排着队,人们悠悠然然买套早点,开始被煎饼果子叫醒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