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腾讯·大家作者将为读者朋友们推荐心灵读物,今天推荐《孤独:回归自我》!
他在自己残酷的真实面貌里,看到他该做以及已经做的事。他看到他的生命丛林,也看到那只潜伏的野兽;然后,他注视着,察觉到这只野兽好像随着一阵空气的颤动而出现,既大又黑压压的……
《丛林中的野兽》是亨利·詹姆斯写于1902年的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一直确信,在他的人生中会有不寻常的经验在等待着他,就像丛林里跟踪他的一只野兽一样。在漫长时间的期待中,他错过了一位女士的爱意,但直到这位女士去世,他在她的坟墓前才领悟到他失去了什么。
安东尼·斯托尔在《孤独:回归自我》一书中,引用了这个故事,他以文学艺术家们的写作,来探讨艺术创作者到一定年龄阶段,个人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这种探索又如何影响到艺术风格变化。
亨利·詹姆斯的这段文字,简直可以说是对中年人精神状态追魂夺魄的描述了。我在十年前读过《孤独:回归自我》,最近重读,发觉此书堪称是一本写给中年人的“情书”。当中年焦虑浪潮一般席卷各阶层,此书犹如一股清流,以友好的姿态,为读者提供一种更清晰的生活视域,让人从中年的泥淖中超拔出来。中年人固然可能是在现实上四面楚歌,在精神上无立足境,中年却也是系统思考人生,获得自由的契机,这一点往往被时论所忽视。
全书分12章:
第一章里作者探讨人类关系的意义。由于作者安东尼·斯托尔是英国一位精神科医师,所以他在书里引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波尔比的依恋理论。但他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他认为在当代,爱被过分理想化;亲密关系只是人生绕着转的一个轴而已,但并非唯一的轴。事实上,许多卓越之人,长期受制于孤独。
第二章接着在第二、三章里,作者就探讨孤独的能力和意义。他发现独处的能力与自我发现和自我了解有关,也就是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能察觉自己内心的需要、情感与冲动。 在孤独中自处,或是学会独处,便具有一种整合的能力,可以不必通过依赖来逃避孤独或寂寞。
第四章则展示被强制的孤独,会带来的伤害,譬如被单独囚禁者,会处于“感觉剥夺”的状态。
第五、六章里,作者探讨人类高度发达的想象力,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幻想世界,这个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矛盾,可以触发艺术家的想象力。
第七至十一章,作者以作家诗人们的故事来探讨孤独和创作的关系。
第十二章探讨天人合一(幸福)的忘形感觉,他认为,大自然、艺术、性爱、宗教和创作都可以提供这种“忘形”的感觉。
总之,这是一本深入探讨孤独在人生中意义的书。作者精到的专业眼光和开阔的人文视野,让这本书非常有说服力,对孤独的价值也发掘得淋漓尽致。此外,我认为,本质上这本书也在探讨何谓幸福,以及如何才能够获得幸福之道。
譬如在书的一开始,作者分析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朋的一生,他依父命,放弃了自己所钟情的女人,此后再未有婚姻。依照一般人的看法,或是流行的精神分析,他应该会有心理方面的问题,至少也会不幸福,但吉朋一生可能少有性爱,却写了卷帙浩繁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也曾有活跃的社交生活,拥有和亲朋之间的真挚情感。作者引吉朋在自传里的一段话,以证明生命(幸福)并非只有一种模式:“人在老年时会以希望作慰藉,为人父母者对延续生命的孩子表达慈爱,高唱天国赞美歌的人热衷他的宗教信仰,而作家也有一份虚荣心,但愿自己的名字和著作能永垂不朽。”
也即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源。而中年人的一大特征,是容易觉得人生虚无。愈是虚无,愈发感觉需要做“有意义”的事情。这相当于一个人在相反的方向上奔跑,体验要多糟糕就有多糟糕。这意味着迫切需要内部整合。安东尼·斯托尔给出的建议是,任何一种关系,譬如保有自己感兴趣且能维持自尊的一份工作,譬如逐年在改变、进步且深入的创造性工作,都能提供人格内部的整合原动力,从而过上较为心满意足的生活。
安东尼·斯托尔给出的关于幸福的第二个重要观点,是在生活中,只有当人不把人际关系,或是不涉及人的兴趣理想化,或是视作唯一的救赎之道,这种生活也许就是幸福的。
事实上,中年焦虑的很大原因就是受挫感,这种受挫感,或是来自于与理想中自我的反差,或是来自于与其他人的差距,也可能二者皆有。这背后的根源仍在于把已过去的人生视作序幕,理想化的盛大演出尚未开始。
安东尼·斯托尔“狠狠”打击了人的这点妄想:人始终在追求永久的幸福,但那种内外和谐的忘形感觉,只能瞬间存在,也就是说终极幸福永远是短暂的,而且是发生在人内部的体验。所以他告诫说:“如果我们不把婚姻视为幸福的主要来源,就几乎不会有以泪水收场的婚姻。”毕竟与另外一个人全然融合的感觉,只可能是短暂的瞬时感受。
如果说中年是最孤独的人生阶段,大概少有人反驳。而安东尼·斯托尔会告诉你,孤独的能力,也是获得幸福的能力。他引荣格为例,说明中年也是发展个人独特性的好时机。在心理医师中,荣格首先注意到今天人们所熟知的“中年危机”。在度过他自己的危机之后,荣格说:“我在追求内在意象的那几年,是我一生最重要的时期——每一种基本的东西都取决于那些意象。”
中年固然必须与种种烦人琐事打交道,又得面对种种心灰意冷,但如果把它当做一面移动的镜子,则中年也是一个机遇。这时候,仔细聆听心灵的内在之声,梦境里,幻想中,或是其他状态下,重新发现一个自我。这不是那种流行的调子,所谓“与自己和解”云云,而是认识了自己,把自己灵魂的真相弄个水落石出,真正独立自主,从此不再虚无沉沦,可以沉浸于意味深长而又适度的幸福之中。
这本书的好处当然不止于帮忙应对中年问题,安东尼·斯托尔对儿童期依恋关系的分析对为人父母者会很有启发,而他对孤独的正面赞赏,必定令有社交恐惧症者振奋不已。
《孤独:回归自我》,安东尼·斯托尔著,张嘤嘤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