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6|回复: 0

[文化教育] 多少曾学习韩寒的人,今天只能仰望何猷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1 07: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少曾学习韩寒的人,今天只能仰望何猷君 

 2018-02-11 陈方 大家




老家县城上学的小外甥又在微信里发语音,“舅舅,帮我看看这个看图写话怎么写?”时不时,小外甥就会在微信里求助,要么是周末老师布置的日记,要么是平时课练里的看图写话,他知道舅舅从事“写字”的工作,在微信里“遥控”辅导一下他,他的作业就能获得老师的表扬。


小外甥今年二年级,比我家的小家伙大半年,但要高一个年级。偶尔,他也会在微信里表达不满,“你看弟弟刚上一年级,日记写的比我都长,你是不是给弟弟讲得多给我讲得少啊?”这还用说?你面对面辅导一个孩子,和微信语音指导一个孩子,效果当然不一样。


妹妹和妹夫学历都不高,偶尔我会劝他们:孩子有学习热情,县城里有什么合适的课外班,该给孩子报班就报班。妹妹总是回复,这么小报什么班?报个小饭托能帮我辅导一下作业就行了,县城可比不了你们大城市。再说了,报班不花钱吗?


想想也是,妹妹妹夫两口子收入不高,每个月还要还房贷,即便是县城里的课外班收费不高,他们也需要精打细算。我和妹妹家都是一个孩子,有时候回老家时我们还在一起念叨,等着兄弟俩长大,可以联系的“亲戚”越来越少了,咱们得创造机会多让这哥俩在一起玩玩。可事实上,我每年回老家的次数少得可怜,这哥俩见面的机会自然也屈指可数。


有时候会想,这哥俩长大之后的交集会多吗?俗气一些讲,我生活在省会城市,妹妹生活在县城,我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要远高于妹妹,这兄弟俩成长的环境不一样,受教育的条件也不一样了,他们长大之后又会有多少实际的交集呢?




都是普通家庭,这哥俩一定都生活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之内。前段时间看到朋友圈里好多家长都在转发韩寒的那篇《我所理解的教育》,韩寒说,“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根本没有必要去羡慕美国、英国的教育体系,而应该庆幸在中国。我们国家各种阶层壁垒还没有完全清晰,只要你够努力,还是有很大概率去冲破次元壁,去到更高的地方。”“在中国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进好的大学,学更多本事,最终改变生活,改变家族命运的可能性,一定比在发达国家要大得多。”



韩寒的人设曾经是不读书就成功的典范


绝大多数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有着非常现实的诉求,那就是让孩子通过教育的方式来突破阶层壁垒。这样的目标诉求离教育的真正目的似乎远了些,没办法,大部分人都是先臣服现实生活,然后再去开拓“思考哲学”的能力。在征服“能不能过得更好”的现实问题之前,恐怕很少有人会去考虑孩子接受的教育是否实现了“发现自我,成全同伴,照料世界”的初心。


普通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越过越好,经济条件更优越的家庭难道不会这么想吗?当然不是。韩寒说,和十几年前不同,他现在所接触到的富二代已经越来越强,他们的父母大多也不是权贵出身,都是白手起家富一代,一定的教育和个人努力,加上机遇,改变了他们父母的命运。家庭传授给这些富二代更好的眼界和素养,这些人能力也强,心态也好,根本不是纨绔子弟画风。


看韩寒说这段话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何猷君?


这个长相不输当红流量小生的年轻人,明明可以靠家世靠颜值,可他偏偏就要靠智商、靠才华。媒体采访他时都会提到,小学时,他连续两年在“世界数学测试”邀请赛中获奖,爸爸何鸿燊亲自为他颁奖;18岁那年同时拿到牛津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后来何猷君选择了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就读,只花了3年的时间就完成了4年的学业。2016年3月,何猷君继续考取MIT的金融硕士,那年他才21岁。



在《最强大脑》上出尽风头的赌王之子何猷君


韩寒是成功的,写书赛车拍电影,有关韩寒的“风吹草动”都会引发人们的关注。与何猷君不同,韩寒的人设曾经是不读书就能成功的典范。那些年,但凡媒体报道韩寒,都会大写特写他的叛逆与不拘一格的成长,似乎有了韩寒这个先例,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当下教育的困境——“不读书也能成功”还是有希望的,如果说“成功”有些庸俗,那就说成才好了。


十多年过去了,大众媒体借韩寒曾经炒作过的成长捷径,如今被何猷君的出现打了一下脸。原以为“富二代”们都不学无术、原以为韩寒可以拯救那些试图逃脱被应试教育规制的少年,没想到世界又变了,“不读书也能成才”的舆论市场受到了挤压。当人们对“富二代”的了解越来越多认识越来越客观时,我们才发现,人家原来和我们一样努力啊!比如霍启刚、汤珈铖这些“富二代”如今也算是小小的励志偶像吧。




这些正是很多普通家庭苦恼的事情,你在努力,条件比你好的人也在努力。新闻里不止一次的提到,最近几年,升入顶尖名校的学生,大多是中等以上的家庭环境。而班级里表现的所谓“双差生”,往往不再是过去的“官二代”“富二代”子弟,而是来自于低收入家庭。朋友圈里,也看到一些老师写文章感慨:家境越好、社会阶层较高的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度越高,学习成绩和家庭环境、父母身份的相关性越来越强。


承认教育可以大概率改变命运的几率,但又不得不正视家境实力对教育效果的掣肘。《中国青年报》1月中旬刊登了一篇数据报道,揭开了中国教育支出的“盖子”。调查显示,近一半的中小学生参与过校外教育,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校外教育总体参与率为47.2%,城乡之间差异显著:农村地区校外支出占比为16.6%,而城镇地区校外支出占比达42.2%。


不管是学科补习还是兴趣班,随着家庭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父母学历的提高,校外教育参与率也在提高。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校内和校外享受到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开始分化,由此造成新的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即便是选择课外辅导机构,观察我身边的一些家长,“风向”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已经不再盲目地去追随那些商业性培训机构,而是选择“有特色的老师”攒班。我向他们讨过经验,一位家长告诉我,那些商业化的培训机构,被辅导的孩子也都像工业流水线上的零件,而自己“攒班”,可以选择水平相当的孩子,且小班制,被“有特色”的老师辅导后,再回归到校内这个大环境里学习时,孩子的特色就很容易凸显出来。


我深深地惊诧于这些家长的感受,他们竟然没有被舆论炮轰辅导机构的声音左右,反而自己又探索出一条孩子的课外辅导之路。他们说,这一切还不都是为了孩子?


这些家长压根算不上是一掷千金的富人,只是不会因为辅导班支出而捉襟见肘罢了,他们不能像韩寒说的那些“富二代”们一样,“看小孩子喜欢钢琴就请演奏级钢琴老师每天带着你一个人,看你喜欢画画就请美院的高材生一对一教你画画,并时不时拜访一些大家”,当然,他们更不可能拥有何猷君们的教育条件。他们只能在普通人所能拥有的条件下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尽管这种教育只能以被舆论鄙视的“上课外班”的形式出现。如果从观念上来看,这一定不属于被舆论曾炒作过的“韩寒式教育”吧?




有一篇微信公号文章《应试教育正在演变为家庭综合实力的较量?》将当下社会的孩子分为九类:1、富人家的聪明孩子;2、富人家的普通孩子;3、富人家的傻孩子;4、普通人家的聪明孩子;5、普通人家的普通孩子;6、普通人家的傻孩子;7、穷人家的聪明孩子;8、穷人家的普通孩子;9、穷人家的傻孩子。



在《最强大脑》上出尽风头的赌王之子何猷君,富人家的聪明孩子


不同的孩子都在寻找不同的出路。出国接受西方精英教育,就是很多在财务上实现了一定程度自由的群体目前的选项。


腾讯教育最近推出一组纪录片《世界的孩子》之“我在美国读高中”,其中有一期节目里的一个细节让人很受触动:在美国的高中,一定要提高孩子的学术能力。历史课上,老师会不断提问,不断细化你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交作业的时候写出一个高质量的Paper,写Paper的东西一定要确定,一定是学术来源才行,补充资料不能用谷歌,因为谷歌上的信息不确定。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奢侈”,因为他们学生少,老师的水平也可以很高,再加上教学资源确实很丰富,他们会经常带着学生出去旅行,到那些事件发生的地方去看。

绝大多数家庭没有能力支付精英教育所需要的昂贵经济成本,我们恐怕更多属于“普通人家的普通孩子”,这部分孩子的未来会不会比上一代人的生活更好?他们能成功地突破上代人的高度,还是不得不固守在上一代划定的区域里,没人能确定。




《世界的孩子:我在美国读高中》


父母现有的资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教育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教育不仅能帮助你突破阶层壁垒,也能帮助已经取得一定高度的人维持自身的社会位置,这很正常,也很合理。


偶尔也会有“鸡汤”出现。前几天有一则新闻援引网友的感慨:只有小学至初中文化水平的表叔们,杀猪卖猪肉发了财;卖洗发水的舅舅,现在也是百万身家。反观不少从名牌大学毕业的表哥表姐们,只是每月领正常工资,月薪五千到一万,家里面都基本帮付首付买了房子。低学历比高学历更会赚钱?这个话题引发网友热议,不过,炮轰的声音居多,概率的事情,我们还是要考虑一下的。韩寒在那篇《我所理解的教育》里已经很清楚地提醒你了,“别学我,退了学你也成不了第二个韩寒。


有多少曾经学习韩寒的人,现如今是不是只能仰望何猷君?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无论如何焦虑,读书改变命运还是阶层晋升的主要渠道;对于“教育正在演变成家庭综合实力较量的现实”,无论你如何不忿,更要懂得,你不是韩寒,也不是何猷君,富人家的孩子都如此努力,普通人家的孩子爱拼不一定能赢,但不拼一定坠落得更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8 03:36 AM , Processed in 0.03154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