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我常参加的社团有两个:一为京剧社,二为昆曲研习社。
京剧社活动最热闹,因为除了爱唱的,还有一帮乐队爱好者,一下午总是锣鼓喧天。京剧社的成员多,男生多,有时候每人唱一段都轮不过来。
昆曲社活动则看起来有规矩许多,每周拍曲,来的同学都斯斯文文,说话也是轻声细语,因为乐器不过是一笛一板,听来动人婉转,连教室外都有许多伫立而听者。
京剧社和昆曲社的同学都在学校bbs的戏曲版里,大家彼此相熟,经常串门,也时常组织版聚。
因为京剧社里当时老生多,旦角少,所以京剧社活动,我的活儿特别多,除了自己唱的程派,老是被要求帮忙唱个《搜孤救孤》的程娘子,《二进宫》的李艳妃什么的。但有段时间,甘文轩老师在昆曲社教拍《义妖记》(就是《白蛇传》),我拍曲的兴致大增,京剧社就去得少了。
▲我的《贩马机·写状》
京剧社的同伴们大为不满,因我当时忝列京剧社头牌,居然“叛逃”到昆曲社去,这还了得。
结果,戏曲版里一个叫bubugao的小朋友就出来“仗义执言”:
>> 京剧社有什么意思啊,去的都是单身狗;只有喜欢昆曲,才能找到真爱。
此话一出,真是哀鸿遍野。
bubugao同学说的是事实。当时,昆曲社的同学都是成双成对,携手相看并立花间;相比之下,京剧社则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要知道那时候,我们京剧社里可是有当时还没上《百家讲坛》但已经帅气十足的姜鹏老师坐镇的。
京剧社立刻展开各种讨论,我们发现,首先,在剧目方面,我们就有巨大的劣势。
* * *
唱戏是很容易唱出感情的,比如《游龙戏凤》,梅兰芳和孟小冬一唱,就好上了。
▲《游龙戏凤》剧照,瑜老板扮演正德皇帝,史敏扮演李凤姐
但这样的戏,京剧里不太多,平时京剧社活动,大家也不大唱。比如姜鹏老师,最喜欢唱《桑园寄子》啊,《朱砂痣》啊,这种充满正义的中年男子戏。当时京剧社经常唱的剧目还有:
《空城计》:一个中年男子欺骗另一个中年男子的故事。
《打渔杀家》:一个中年男子因为一次挨打而带着女儿大开杀戒的故事。
《洪洋洞》:一个中年男子派部下去找父亲的骸骨的故事。
《定军山》:一个傲娇老年男子的打仗故事。
https://res.wx.qq.com/mmbizwap/z ... sprite.2x26f1f1.png);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webkit-background-size: 37px; background-size: 37px;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background-position: 0px -42px;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打渔杀家余叔岩 - 京剧菊坛大师:余叔岩绝版珍品贰
你们看,这里哪里有爱情!哪里有爱情!!!哪里有爱情!!!!
我们再来看看昆曲。
《玉簪记•琴挑》:小尼姑和小书生如何优雅地调情。
《孽海记•思凡》:想要谈恋爱的小尼姑。
《千里送京娘》:不解风情的直男和爱上他的女孩在回家的路上。
《牡丹亭•惊梦》:春心萌动的少女在梦中和少年欢会。
《金雀记•乔醋》 :夫妇假装吃醋调情。
《狮吼记•跪池》:夫妇一边吃醋一边调情。
《长生殿•小宴》:夫妇一边唱歌一边吃饭。
▲梅兰芳先生和言慧珠的《牡丹亭·游园》
你们看,演这种戏,怎么可能不发生感情?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 * *
昆曲当然特别适合用来表现爱情,“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是杜丽娘的懵懂;“却为何有缘邂逅,难偕凤鸾俦”是京娘的心痛;“只落得泪万行愁千状,人间天上此恨怎能偿”是明皇的悔恨;“秋江一望泪潸潸,怕向那孤篷看也”是妙常的离愁……
在这个越来越薄情的时代,昆曲,仍旧在舞台上,演绎一曲曲地老天荒。
唱昆曲的人,在追求爱情方面有没有优势?
▲张充和
张充和的弟弟张宗和告诉你,有的!
1936年暑假,因为打听到“传”字辈著名昆曲演员沈传芷也在青岛替人拍曲,在清华大学历史系读书的张宗和便和四姐张充和组成了“昆曲避暑团”,去青岛玩耍。
他们被介绍给青岛的昆曲曲友,这一天,人很多,女客尤其多。张宗和有些发窘,只好和其中一位老人聊天,因为那老人认识他们的曾祖父张树声。而他不知道,在这其中,有一位孙小姐,对画了红唇的张充和有点误会,以为她是“戏子”,却不知道,张充和在这一天的曲会结束后,忽然对张宗和说:
>> 哎,孙小姐不错,唱也唱得好,人虽不十分漂亮,却很charming。
——《秋灯忆语:“张家大弟”张宗和的战时绝恋》
▲张宗和夫妇
孙小姐后来成了张宗和的妻子(有关他们的故事,可戳九如巷的故事里,不止有张家四姐妹)汪曾祺曾经写过西南联大曲社的活动情况,那时候,张宗和给大家吹笛子,”他笛风圆满,唱起来很舒服。”他的夫人孙凤竹常唱“折柳·阳关”,“叫他关河到处休离剑,驿路逢人数寄书”,闻之使人欲涕。汪曾祺说,他们站在一起,一个温文尔雅,一个风致楚楚,在晚翠园并肩散步,让人想起《惊梦》里的一句词:
“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程砚秋和俞振飞的《牡丹亭·惊梦》
张充和的姐姐张元和告诉你,有的!
1936年,回到苏州的张元和在昆山救火会的一场义演上,遇到了著名昆曲演员顾传玠。
这不是张元和第一次见顾传玠,对于昆曲爱好者来说,顾传玠的名字是闻名遐迩的。事实上,她一听到义演上有顾的名字,立刻就打电话给父亲,因为当时顾已经离开舞台很久,而父亲最爱看顾传玠演的《见娘》。“父亲雇了汽车,带宗弟、寅弟、寰弟、宁弟及宁弟的家庭老师等,浩浩荡荡到昆山来欣赏昆剧。”
在昆山的演出中,张元和两次登台,在两出不同的戏里扮演小生。顾传玠自然看到了她的演出。随后他上台扮演了两个最重要的男主角,即《惊变》中的唐明皇和《见娘》中的小官生王十朋。 据说,因为久不上台,顾传玠觉得很累,不肯多演一场。但后来,还是却不过情面,加了一出《太白醉写》。上台前,顾在台下背诵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个时候,他突然卡住了。元和就那样不由自主接了句:“一枝红艳露凝香……”
▲俞振飞《太白醉写》
这两个人,就这样爱上了,这大概就是前世缘订。
他们的爱情受到了那么大的阻碍,最后,张元和给妹妹张允和写信:
>> 上海有个人对我很好,我也对他好,但这件事是不大可能的事。
这件事指的是结婚,这个人指的是顾传玠,所谓不大可能,是顾乃戏子,和张元和地位悬殊。
张允和回信说:
>>此人是不是一介之玉?如是,嫁他!
▲张元和结婚照
1939年4月21日,上海的小报上纷纷刊登“张元和下嫁顾传玠”,三十岁的张元和终于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与顾传玠在上海大西洋餐厅结婚。
* * *
十几年前,我曾经去过一次上海曲社,那真是满目银色,皆为苍苍。这几年,年轻人渐渐多起来了,然而,昆曲的形势还是颇为严峻的。
北京昆曲研习社曲家朱复曾回忆,1957年北昆建院的时候统计过,北昆老人们身上一共有六百六十出剧目,可是那个也不全,还有好多戏因为“反动封建”都没写上,可是,真正上演的,百分之五也没有。
在《南方都市报》的报道里,朱复曾说,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北派昆曲大师韩世昌住在北京龙潭湖的地震棚里。朱复去看他,韩世昌告诉朱复,他和马彦祥、侯建亭、侯玉山等其他几位老艺术家商量,还没扔掉北方高腔前,几个人一起再研究研究做点事,“说完了俩礼拜之后,韩世昌心脏病,死了。再过俩月,侯建亭,死了。再过三年,马彦祥,死了。还怎么继承?他们没了,北方昆弋也就彻底没了。”
▲周恩来总理与韩世昌合影
据统计,昆曲剧目,在历史上可考的有3000多个剧本,传到了“传字辈”,可以在舞台上演出的昆曲传统剧目尚有600余出。新中国成立后,蔡正仁计镇华等昆大班演员,可以演200余出戏。
现在呢?能演的不过50出。
▲张充和的工尺谱
和昆曲剧目衰落相比,观众们的培养更加任重而道远。
蔡正仁老师曾经给我讲过一件事,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昆剧团努力让昆剧进校园,结果有一次校园演出,没演完,学生就走了很多。组织方一看人数寥寥,就把出口的门反锁了起来,学生于是跳窗户出去了。
在昆曲界更有令人十分心酸的往事,有个别昆剧团为了吸引观众来看戏,特意在广告牌上写着“今晚演出无昆曲”。
昆曲的词雅致,要能够欣赏理解,确实需要一定的理解力,比如这段:
>> 马嵬埋玉,珠楼堕粉,玉镜鸾空月影。莫愁敛恨,枉称南国佳人。便做医经獭髓,难觅鸾胶,怎济得鄂被炉烟冷。可怜那章台人去也,一片尘,铜雀凄凉起暮云,听碧落箫声隐,色丝谁续恹恹命?花不醉下泉人……
“马嵬埋玉”“莫愁敛恨”说的是杨贵妃,“珠楼堕粉”是坠楼的绿珠,“玉镜鸾空月影”是破镜重圆的乐昌公主,凄凄惨惨,句句用典,却是阎惜娇这个女鬼,因为余情未了,对着她的情人张文远哭诉。
▲《活捉》剧照,阎惜娇的扮演者是魏春荣
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昆曲,我们任重而道远。
而这几天,没想到,万万没想到,在《王者荣耀》两周年生日之际,腾讯游戏推出了名为“游园惊梦”的皮肤,同时,他们居然做了这样一个特别特别特别有意思的动画《牡丹亭·游园惊梦》,强烈推荐打开:
这个动画的昆曲配音是魏春荣,魏春荣为著名昆曲旦角,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戏剧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不过,魏春荣同学最早被大家认识,是在83版《红楼梦》里,贾宝玉到袭人家里,那个“穿红的女孩儿”。
▲魏荣春在《红楼梦》里
《王者荣耀》这一次,对于推动昆曲,是很严肃的。他们不仅推出了昆曲皮肤,制作了动画,也做了《王者历史课》昆曲专题,真心希望能够通过王者荣耀的力量,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昆曲,关注传统文化。
《王者历史课》昆曲专题,由青年昆曲演员蒋珂主讲,我也建议大家有空收看:地址:http://www.zhanqi.tv/v2/videos/295771.html
最后,作为一个王者荣耀重度中毒者,我想弱弱问一句:
你们有谁
打到荣耀王者了吗?
打到国服最强了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