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5|回复: 0

[影乐之声] 郝建:你看过的《银翼杀手2049》介绍,可能都是错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 07: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郝建:你看过的《银翼杀手2049》介绍,可能都是错的 

 2017-11-01 郝建 大家


一 . 高科技视觉打造反向乌托邦的黑色世界


这一版《银翼杀手2049》的视觉处理有极大谜题。


恍惚记得上学时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第二放映室看过1982那版《银翼杀手》。问同学都记不得了,我这记忆不知是被谁植入的。那是一部完全被我忽视的作品,写黑色电影新论时历数《唐人街》等新经典,居然没有提到它。


这次再看,才发觉雷德利·斯科特的旧版《银翼杀手》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黑色电影传统。《银翼杀手》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品。在《七宗罪》中,我们看到用蓝色光束摇动来分割画面,《第五元素》里,未来空间和太空梭有它的启示。甚至片中的血腥元素也被后来的作品中发扬光大。


《银翼杀手2049》剧照


当然,1982的《银翼杀手》也得到之前一大批电影和小说的营养,《1984》《大都会》《卡里加里博士》《2001太空漫游》和法国、美国的黑色电影。《银翼杀手》跟《唐人街》《体热》《七宗罪》《冰血暴》等作品一样,是1970年代以后的黑色新经典。谁说1950年代以后就没有黑色电影啦?看看近二十年奥斯卡得奖作品有多少黑色作品就知道。


这个新版作品给我的视觉谜题是:它是典型的、自觉的黑色电影阴冷视觉风格营造,都是却给人炫目华丽的感觉。


丹尼斯·维伦纽瓦和摄影师罗杰·迪金斯做得漂亮、做得绝,明年的奥斯卡最佳摄影奖非其莫属,拿下最佳影片也非常有可能。他们构建了一个恶托邦(Dystopia)空间。相对于旧作,他们既萧规曹随,又创意无限。它的影像设计很复杂,很丰富。在整体上,它十分自觉地坚持了黑色电影的视觉风格,但是,奇怪的是,这种强烈的黑色电影视觉效果并没有像旧版《银翼杀手》那样在视觉上给人强烈的烦扰和凌乱、肮脏感觉。


《银翼杀手2049》的邪典(Cult) 味道不像1982年旧版那么浓厚,它的黑色视觉营造给观众的感觉还挺酷炫,给许多观众留下影像讲究、十分华美、效果悦目绚丽的印象。黑色电影的视觉处理就是这么矛盾,它是精心安排的乱,刻意雕琢的暗,片场使用灯光不少,做出的却是暗黑调子和强烈明暗对比。


在这个2049年,天空和大地永远是苍黄的,外景空间呢,要么在下雨,要么是雾气浓浓。各种物体和布光总是在切割画面。百叶窗把光线剪成一条条,好像在切割剧中人物的身体。如果没有百叶窗,一定用电风扇的风页摇动把放烟拍摄的空间做出摇动的光柱、做成空气在动荡的效果。看着这种光线效果的空间就令人不安。几乎所有外景画面都灰白、阴冷,笼罩在一片雪花和惨白的雾气中。竖直的条形窗走廊,用极其硬朗的光影将空间给撕裂。


跟旧版一样,雨景镜头、水的意象占据了许多场景。那些白色雪景,那些冷光、白色高调子的办公室和安娜博士Dr.Ana Stelline白色基调实验室的封闭空间都给人一种疏离和冰冷的感觉。在科恩兄弟的《冰血暴》(Fargo)以后,这种白雪皑皑的冷光高照明清清世界已经成为黑色电影变形破格视觉风格的常用配方。


放心,作者到后面一定会用鲜红喷发的人血来挥洒在这个空间,把这貌似圣洁纯洁的雪地或办公室、卧室床头点化成血色世界。可以去看看大卫·芬奇《消失的爱人》里高调子照明的卧室,女主角一刀下去,鲜红的血色喷溅在那洁白床单上。在丹尼斯·维伦纽瓦这一版中,对着刚出生的复制人开膛破肚也是有意为之,要的就是种种对血腥意象的铺陈使用。


除了灰白的雾气和阴冷的蓝色布光,导演还在视觉元素上对黑色电影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果不对时间先后做严格考据,我们大致看见罗伯特·威恩Robert Wiene的《卡里加里博士》给黑色电影贡献了表现主义空间的尖锐构图和分割画面,奥斯·威尔斯的《邪恶的接触》给黑色电影贡献了大光比空间的内部调度长镜头,昆汀·塔伦蒂诺和杜琪峰以及三池崇史、北村龙平给黑色电影贡献了血腥场景,科恩兄弟给黑色电影贡献了清清雪世界的洁白色。


今天,丹尼斯·维伦纽和瓦罗杰·迪金斯则给黑色电影贡献了黄色。几乎所有的外景都是土黄色,恶托邦Dystopia的空间永远是沙尘暴天气,大概这就是核爆炸多年以后的荒芜世界。内景也大量使用黄色,Wallace公司的低矮前台是艳丽的黄色光线勾勒成长条形。


《银翼杀手2049》剧照


我的一些朋友感觉本片影像绚丽或许是享受片中的女性形象。这部作品里的性感女性形象略微消解了黑色电影视觉风格,给男性视点许多视觉愉悦和心理按摩。以前的黑色电影有美女形象,但是高冷、凛然的,最后往往现身为蛇蝎女郎,以至于许多电影专家都坚持认为没有蛇蝎女郎就不是黑色电影,我跟《故事》的作者罗伯特·麦基做访谈时他就这样肯定。


眼前这部电影里有许多裸体性感形象,还有三人亲热场景,一反传统黑色电影里的蛇蝎女形象,与1982年版的高发髻,高垫肩服装形象也不同。与K有亲密关系的两个女性是圆润丰满性感女郎,当然这两个女郎在叙事上是作为真爱对象和K的复制人反抗军同志。这会冲淡或者消解黑色视觉风格的阴郁低沉效果?


传统黑色电影展示女性形象大多是冰冷的、工于心计的,作者一定用视觉处理和叙事对充满欲望目光和淫邪心理渴求的男性观众挥起一把闪着寒光的匕首,进行一次凶狠冷酷的心理阉割。


二.反身抗恶的银翼警探与螺丝钉的觉醒


在朋友圈里,我将片名修改为《银翼警探》。因为,主角的身份是自认为服从权威命令去维持秩序的警探而不是以武犯禁的合同杀手。片名翻译与阐释这部主控思想有很大关系。


《银翼杀手2049》海报


一些网站对本片的介绍误读离谱,岔出去一万多公里。豆瓣上的剧情简介是“K找迪卡德,共同破解即将颠覆人类社会的惊天阴谋”。 搜狐娱乐引用了一个《银翼杀手2049》观影指南:“人类需要更多的复制人被奴役,而作为奴隶的复制人也在觉醒和反抗,并且组建军队想要覆灭人类。人类找到前代银翼杀手共同破解这场颠覆人类的阴谋”。


我看到的是一个反抗暴政的故事。不管是K还是迪卡德,他们面对的不是整体的人类,而是具体的恶托邦操控者,在这里是洛城警察局。哪里有什么“覆灭人类”“颠覆人类的阴谋”?是反抗,是希望洛城警察局和大企业不再否认他们的基本权利和自由(the human world could no longer deny them their rights and freedoms.引自片方官网故事梗概)


本片故事线索复杂,多重翻转,但故事核简单集中:一个冷血的绝对服从的复制人(Replicants)警察K奉命去涂抹、消灭那些复制人拼命隐藏的秘密,但他发现这与自己身份有关,在完成这双重任务的过程中,他逐步转变,返身身去拼死帮助自己的反抗军保存秘密。它的故事主题挺拔、有力:无灵魂的被制造杀人机器终究会去寻找自己的身份,为获得这份主体的自觉和保存被复制人反抗军获得人的权利的秘密,他可以献出生命。


新旧两版都是写的一个冷血警察、全能捕快的反身抵抗。


复制人警察是现实生活中那些颟顸愚昧还豪情万丈的肉身警察的隐喻,他们是冷血杀戮、绝对执行指令的单面人。K在破除自己身份迷局中,逐步发生逆转,他最后的行动是从复制人反抗军领袖福瑞萨那里得到启示去保护秘密。


全息人造娃娃的爱,全功能机器人也可以引出人工智能、科学伦理的话题。但本片的故事主线是复制人警察的觉醒,是反抗控制的故事,是一个杀人机器上闪闪发光的螺丝钉认识到自己不能再当绞肉机零件的故事,这是个体觉醒故事。旧版《银翼杀手》的叙事结局根本就毫无模糊暧昧,哈里森·福特扮演的银翼捕手试图掩盖瑞秋的存在,他从一个机器上的螺丝钉转向一个懂得爱的男人。


《银翼杀手2049》剧照


就主题来说,我看到的几乎所有发生在“反向乌托邦”,或者叫做“恶托邦”(Dystopia)空间里的故事都是对抗恶托邦(Anti Dystopia)的故事,或者叫做对抗反向乌托邦的故事,都是反控制、反极权的故事。


能够控制、压抑我们的还是异化的人、异化的国家机器和异化的垄断企业。小说和电影《1984》,《黑客帝国》,1976年的《未来世界》,2016年HBO的美剧《西部世界》,《饥饿游戏》都是这一类。雷德利·斯科特的弟弟托尼·斯科特Tony Scott 拍摄的《国家公敌》(The State Enemy) 就是一部发生在现实世界中的反对美国国家机器的故事。


《银翼杀手2049》的叙事里,跟洛城警局联手制造奴隶、杀戮反抗者的另一个邪恶老大哥是大企业 Wallace,热心观众完全可以把影片主题落实到反资本主义、批判残酷控制人类的大公司之上。


就黑色电影传统来看,它总是更迷狂、更无情地挖掘和揭示潜藏在我们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欲望和邪恶本能。在这一方面,新版比1982年那部有更多的强化营造。我们看到全息性感娃娃娇伊Joi,我们看到满大街的成群美丽站街女。酷儿理论会当然地把这看做是男性欲望的放大,是大众文化为男性目光营造的凝视对象。但是,这里隐藏着我们人类心灵深处更加可怕的邪恶块垒。是的,我们人类是走在文明演进的过程中,但是那心底的邪念是永远存在的。而本片用性感观赏引起我们去正视的那个邪恶念头是:如果能够把一部分人划为异类,从而对他们予取予夺,随意玩弄、随意杀戮,那是多么爽的一件事情!


1976年的《未来世界》(Future World) 和 2016年HBO制作的《西部世界》(West World)里,那些被造出来的仿真人都会对花钱来买春买杀戮但而又面带羞涩的客人说:“不要不好意思,我们就是造出来给你们享用的”。在这里,K的身份必须当做一个真实的人来理解和评价,电影中所编织的这种复制人与性感全息娃娃的关系,其实挖掘的是人类内心这些邪恶之处。这种缔造一个低等的、非我族类种群从而对其肆意杀戮蹂躏的欲望,我们在法西斯那里看到,在某些原教旨宗教狂那里看到、在种族主义者那里也看到。


而K对菊花、木马、蜜蜂、记忆、爱这些东西的在意也是人性中那些坚硬的、不可磨灭的内容。这或许是人类更为根本的特殊性,决定着我们是谁。如何对待有自我意识的复制人,K与娇伊的关系,这些就是一个人道主义的话题,尽管这个话题在今天经常被斥为太落伍,太不时髦。


三.K爸是谁?阿尔法狗旋风侵泡养育的“缸中之脑”


《银翼杀手》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一直认为迪卡德是个被制造人。据说他为此跟哈里森·福特吵了35年。我认识和知道的多数中国影迷和电影工作者也都认为这种阐释更为深刻。还有另一种也许深刻的解释,说迪卡德是不是人类角色不重要。


“知乎”上有一段话“K是不是复制人也不重要。人类自诩高贵的‘灵魂’,歌颂的‘回忆’,伟大的‘爱情’,与那些被植入记忆,与这些认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命体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除去荒唐的V—K测试,他活过的一生,他存在的意义,不需要用‘人’的标准来定义”。


也许,我们这里盛行的那种不辨善恶的相对主义以及怀疑论思潮是许多娱乐网站和观众把这个故事理解为“复制人颠覆人类的阴谋”故事的错误路标。


虽然阐释有随意,有主观,但我坚定地将两版《银翼杀手》中的迪卡德认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类角色。因为,这关乎我们如何定义自己,关乎人类自我设问的“我是谁”。关乎到如何认识“人”这东西在生物世界的那点特殊性。


《银翼杀手》(1982)海报


在叙事上,我没找到将迪卡德阐释为一个复制人的足够线索。雷德利·斯科特是导演呀,他这样阐释就去把故事编好,用嘴说出来我们不听的。


新版故事将K 设定为复制人。当然,完全将迪卡德设定为复制人角色,这也是一个路子。当然可以在电影里不看到一个真实的人,最后落到K 手上的那些雪花也是人造的冰渣或摄影棚里撒下来的纸屑,就像《楚门秀》里那个世界。


如果这样,《银翼杀手》就可能是一个“奇点”到来之后的世界,一切都被机器人控制了,一切“人”都是设计好的程序。在许多这类影片里,我们看到机器人塑胶皮肤下面的电子器件。《银翼杀手》最彻底,连DNA都是设计的。最近刮起阿尔法狗旋风,新版阿尔法狗(AlphaGo Zero)自我学习,飞速成为围棋大师的科技新闻也鼓舞或者支撑了机器人掌控人类世界这种阐释。


其实,AlphaGo Zero 的所谓自己学习,所处理的还是是监督信号,这件事绝不是那个跨越“奇点”singularity的关键时刻。 不是机器人有了自觉意识,知道对“我是谁”进行设问,知道物我之分的那个关键点。


只有在那个“奇点”到来之后,机器人才有可能自己在电脑系统中发起政变,用机器人队伍来控制我们,然后用数字造一个信息世界跟我们的大脑相联系,那母体Matrix 就建成啦!其实,这类反乌托邦的故事指涉的还是我们那个最普遍社会现实问题,异化的社会力量,那些国家机器和和疯狂大企业控制人的力量和残忍到底能到什么程度。能够控制、压抑我们的还是异化的人和异化的国家机器。


将所有的现实感知世界解释为一种被控制的虚假生物信号,这种思路是一种深刻吗?真实世界可以确认吗?在认识到那个被营造的、我们被灌输接受的虚幻假象所隐藏和掩盖背后的真实世界、真相后,我们应该再提出所谓深刻怀疑:对这个真实我们也无法确认,这也可能是虚假的数字世界、被控制世界、是我们的“缸中之脑”里的虚假幻象。


这是一种故作深沉的阐释。这种解读其实透射出一种彻底臣服在权威控制力之下的心理,在它的底层有着犬儒主义的狞笑。


没有真实可言,一切都是语言的“建构”,这就是说,我们没法反问自己是谁,这一切我们都无法确认:我们的世界是否有“真实”存在,这地球上的几十亿人,到底是具有自觉意识、自由意志的灵长类,还是已经生活在“奇点”到达之后的世界,或者甘于成为被计算机或者某个强权组织用“意识形态”、“想象中的虚假现实关系”、“日间余思”所豢养、所控制的一大堆浸泡在营养液中的“缸中之脑”。


认识到我们可能被植入一个虚假记忆,这是对各种极权控制力的一种发现和警惕,但如果非要硬做深刻再往前走一步,说这个我们所身处的、被我们的意识所确认的世界也是虚假的数字营造,也是被第N代阿尔法狗所控制操纵的世界,这是一种伪深刻。


我们是人类,我们知道我们站立在哪里,我们有能力踩到那真实的基地,哪怕那是一片“现实的荒漠”(《黑客帝国》中墨菲的启蒙话语)。认识到我们的思想、感情、感觉有可能是被一个异己的政治权力或者异化的“母体”所操纵,我们的大脑有可能是被喂养的缸中之脑,这是必要的。


但如果再往前走,说我们认识到的这个真实背后还有一层更真的真实,究竟哪一层才是真实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秉持这种无限的怀疑主义看起来足够深刻,其实是无力。


讨论《黑客帝国》时,许多网友说尼奥和崔妮娣等人所坚守锡安Zion也是数字系统,他们也是被控制的数字人。


《黑客帝国》剧照


这种貌似深刻的彻底怀疑主义隐含着某种犬儒主义的世界观。既然一切都不是真实,人类面对的永远都是数字化的绚丽虚假世界,那对价值的坚持、对善恶的辨析就都是无意义的。而解构“真实”,否认我们能够认识真实,是将有意义变为无意义。


如何认识《银翼杀手》中有没有一个真实人物的角色这一点关系重大。它关乎我们脚下有没有一块可以站立的土地,关乎到如何认识我们人类的理性,它是否一块坚实的支柱可以安放。


原标题:《<银翼杀手2049>:绚丽的黑色空间中,我们如何对抗“恶托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3 12:27 PM , Processed in 0.07326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