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不贵”饰品
见识了金光闪闪的日常用品,再说饰品好像已经没有想象力可以发挥了?
那只能说想象力实在太匮乏了!
故宫所藏的玉石器,用料十分豪放,囊括了玛瑙、玉、红宝石、蓝宝石、钻石、极品珍珠、猫睛石、碧玺等等。
这些珍贵的玉石有的直接做成整串的朝珠,每颗朝珠大约有成人手指大小。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挂在颈项垂於胸前。朝珠共108颗,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称分珠,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
今年珍宝馆展出的藏品中就有皇帝、皇后品级的珍贵朝珠。
下图箭头所指就是朝珠。

这是一串以东珠为主的朝珠!

东珠是什么呢?
东珠,是产自中国东北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等流域的野生珍珠,质地圆润硕大,色泽晶莹透澈。因以天然形成,无植核等培养工艺,所以数量稀少,颗颗珍贵!!!
而这串朝珠,居然整串都是东珠………………………………

除了朝珠用料舍得,还有整块玉石雕刻而成的发簪…………当然十分素雅。
不过有的跟上面的金银器一样,做成了日常用的盆盆碗碗、挖耳勺、鼻烟壶,以及十分废材料的——
扁方!
说起扁方,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但如果说清宫戏中娘娘们头上的“大牌子”恐怕很多人就明白了。
扁方的制作材料金、银、玉、石皆有。


装饰于头上后,是这样:

昔日贵人们的头饰除了扁方,还有更奢华的。比如下面这个点翠嵌珍珠宝石金龙凤冠。

制作该冠的点翠工艺于1933年绝世,只因点翠翠羽鸟毛不复存在了。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但对翠鸟极为残忍。
点翠的色彩经百年就会褪色,“永不褪色”不过是以讹传讹!好孩子千万不要信!
龙凤冠是皇后参加大典时所戴的礼帽,这顶礼帽是明神宗万历帝孝端皇后的随葬品。
清代皇后正式场合头戴朝冠,样式与明代大相径庭,但同样奢华无比。

金嵌珍珠皇后冬朝冠为熏貂制,以金、猫睛石、珍珠、青金石、珊瑚为装饰,共用珍珠300多颗!
除此以外还有大量饰品,用料珍贵,造型即使放到现在,也不觉得过时!不信你看——

还有这个蜘蛛造型的胸针,我咋一看还以为穿越者带过去的——

赶潮流,也不输给谁
上面这些要说是中国本土的奢华,藏品傲视群雄理所当然,可即便是钟表这种舶来品,故宫的藏品也不输给谁!
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钟表组的王津师傅,带着徒弟去厦门参加钟表展。
台湾的钟表收藏家给王津师傅看他收藏的怀表,并且颇有些自得地问:“故宫有这种怀表吗?”

▲台湾钟表收藏家一脸开心地跟王津师傅分享自己的藏品。
王津师傅怎么说的呢?
“不少,但是修的量不大。”
为什么修的量不大?恐怕是因为还有更多更珍贵的等着修啊!
王津师父沉静内敛的性格,他的回答很委婉了!实际上,故宫的钟表收藏是什么情况呢?
在故宫,当年的皇家收藏囊括了全世界的精品,包括大英博物馆都没有的大型英国钟表、造型独特的法国钟表。近代钟表是个稀罕玩意儿,不像现在,十几块钱就能买一个小闹钟。而故宫的钟表类文物,无论是在藏品质量或是件数,都是
独一无二的!
现在故宫钟表馆展出的钟表藏品中,有几座大型钟表的规模形制宛如真正的房屋楼阁。
下面这座钟表约两人高,外面的木制部件形制与真实的楼阁十分接近,主体部分是金属制的四层滴漏,最下面是一个精致的人形雕刻。

另一座大型钟,无论从总体样式设计、表面的数字、木制花纹的镂刻类型和机械设计都饱含了西洋风,是一种中西结合的大型钟。高度也十分可观,约两人高,在钟的后侧有一人宽的楼梯,可供人上去维修钟或上发条。

故宫博物院钟表馆所展出的钟表藏品中,出自清造办的钟表形制较大,设计大气端庄;而来自广东、江浙等地的精品钟表,造型则活泼许多;至于源自世界其他国家的钟表设计就更为跳脱啦!
比如说下面这个向日葵型的钟表藏品,就是十九世纪法国制造的。

出自清造办的钟表用料十分讲究,宝石、珍珠都毫不吝惜,而源自英、法、美的钟表展品大部分都是镀铜的,要么就是陶瓷的,或是珐琅的。
但这些钟表胜在构思奇巧,能转会动!

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清造办是清代朝廷的内务府下所设的“造办处”,专门供宫廷皇家御用,还汇集了全国的能工巧匠!

▲正在修复文物的王津师傅
故宫的钟表组文物修复专家王津师傅每天被这么多珍品环绕,面对收藏家的兴奋,能一脸淡定,也就毫不奇怪了!
今年10月3日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焦点拍品“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超过2.94亿港元的价格拍出。该价大幅超越此前逾1亿港元的估值,刷新了中国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
故宫如此多史诗级珍品,即便按每件100万人民币计算,那就是——
100,0000 x 1,862,690
好多零……!!!
这能买多少个国家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