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90年代,去金拱门约会的年轻人最时髦
网易图片 2017-10-27
许多人都记得第一口薯条配番茄酱的滋味。在缺乏咖啡厅、冷饮店的90年代,麦当劳成为了都市人的时髦去处。编辑:胡令丰
麦当劳改名“金拱门”的消息,迅速在社交网络引发了热议。尽管官方已经声明,更名仅在证照层面,餐厅名称不变。虚惊一场的网友依然乐此不彼地编出了花式调侃段子。进入中国不到30年,麦当劳早已摘去了“舶来品”的标签,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便捷餐厅,甚至文化符号。
早在1975年,麦当劳就在香港铜锣湾百德新街开设了首家分店。15年后,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一家麦当劳餐厅,于1990年10月8日在深圳解放路正式开业。图为外墙的宣传广告。
光华餐厅位于深圳当时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上,设有超过500个座位。图为装修前,员工按照当地习俗在光华楼内举行拜神仪式。
但这依然无法满足热情的民众,开业当日,步行街被挤得水泄不通。亲历者描述当时的场景,“这个红黄相间的丑角端坐在光华楼顶上,笑容可掬地俯瞰着人山人海。无数深圳人举家前往。人们满腹新奇,队伍从餐厅二楼排到一楼,再绕着整个光华楼转了一圈。”
更有趣的是,光华餐厅可以使用港币结算。许多土生土长的深圳本地人,为了一尝“洋快餐”的滋味,提前准备好了港币,在专用窗口前排队。为了招待数量庞大的顾客,麦当劳甚至从香港公司紧急调来500多名员工帮忙。图为员工在门外招呼顾客。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先富起来”的深圳人成为了麦当劳在中国大陆的首批忠实粉丝,其业绩迅速上涨。1993年7月,光华餐厅的月销售额达到了创纪录的588万元,交易次数达到22.6万次。图为1991年,深圳,两名女子在麦当劳门口喝饮料。
1992年4月23日,北京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厅在王府井大街南口开业,拥有超过700个座位和29台收银机,是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麦当劳餐厅。开业首日,便接待了超过4万名顾客。图为开业首日的盛况。
这一次,麦当劳不只建造了更大的餐厅,还做出了许多本土化的努力。其中方合作伙伴占有了50%的股份,而餐厅所用的食材,包括土豆和牛肉等,95%都是本地产品。雇佣的1400名员工中,只有3人持海外护照,且3人均为华裔。
明亮的餐厅、西式的口味、亲切的服务,甚至排队点餐的方式,无一不满足着人们的好奇心。城里的男女老幼满脸笑意,像下高级馆子一样相约麦当劳,体验新时代的消费升级。
1993年,北京,在麦当劳叔叔前拍照的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