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2|回复: 0

[女性天地] 还能安静做一个普通主妇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3 07: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还能安静做一个普通主妇吗? 

 2017-09-03 凌岚 大家


文 | 凌岚


时代对女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的理想主妇不过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基本就是“仪态得体,勤劳持家”这两点要求。

十年前这个理想与时俱进,开始有升级版:“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查得出异常,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厨房,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斗得过二奶,打得过流氓。”“查得出异常”指查得出IT系统异常,“杀木马”指给电脑被入侵后懂得怎么解毒,信息时代嘛,这些公司中后台需要紧急处理的事已经延展到家庭,主妇出则可以在公司部门独当一面,领一份高薪,入则可以斗小三,保证婚姻美满,眼花缭乱吧?

最近有更新的更强悍的“十全女”:一个以国内年轻已婚女性白领为精准投放的热门公号,公号主持以自己的精彩人生为楷模:有儿有女,有事业,麦肯锡前合伙人,跑马拉松,还有马甲线。

在取关前,我自问,会走路,能行长途,这算人生成就吗?

更震撼的女德口号:口号其一“做妈妈就要做辣妈”,超模生完孩子后没几个月可以走维秘秀;(生完孩子后的几个月,不要说身材,我的脸都是肿的)Angelbaby生完就瘦瘦的;网红哺乳期都有马甲线……除了相貌上天差地别,伊万卡生了孩子还是商业帝国决策人;黎姿拖儿带女三个娃,照顾卧床不起的弟弟,再把公司做上市;(你呢?)英国的英雄母亲既是九个孩子的妈,还是一个基金经理……(你呢你呢?一脸黑线)

一惊一乍的新闻毕竟限于超级女人们在名人圈里行的神迹,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打击人的对育儿责任新定义——“陪伴”,你必须陪伴,精英幼儿园明确表示优先录取母亲全职在家的孩子;“陪伴”意味着数学、英语、钢琴、棒球、网球、手工,你都得样样在行——保姆不可信,隔代不可教——这种貌似堂皇的育儿理念,真真是把女人往绝路上逼!

相比之下,上厅堂下厨房基本是可努力的目标,“杀得了木马,查得了异常”可以理解为鼓励女性成为独当一面的职业妇女,而“陪伴育儿”是什么?陪伴育儿意味着女人再次退回到家庭中,以教育的名义,把女人跟孩子捆绑在一起,徒刑期远远超过婴儿期。

即便是妈妈愿意这样做,孩子呢?孩子能够忍受一个十项全能的妈妈24小时泡在一起吗?难道孩子不需要自己独立的社会生活?难道孩子不该有独立探索世界的机会?如果母亲必须十项全能,还需要社会分工干什么?还需要教师和学校干什么?一个人的私塾,这是社会倒退。


《辣妈正传》剧照


纷纭不一的理念,头头是道的说教,让你不能安安静静做一个母亲了,你的孩子也不能安安静静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学生了。我们看着别人家的超级母亲,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发现自己和孩子基本一无是处——“别人家的孩子”13岁读浙江大学医学院,暑假在家读完一本遗传学;“别人家的孩子”15岁科大少年班毕业,拿麦卡锡天才奖,在哈佛做终身教授,排队等诺奖……这种简单的火箭爆发式的人才观,让相信“起跑线”一说的中国家长急想撞墙。横向比较的结果你是零,你的存在价值什么都不是,你就是输在起跑线上的那一个!

对于现今海量的、越来越密集的、跨国际的、实时的、横向人生比较而制造出的焦虑感。我先怪罪新媒体和智能手机,这些都是刷屏之祸,是无良媒体为了抢读者眼球,制造流量高峰而拼命推出社会八卦的结果。

在我成长起来的1980年代,父母之间攀比孩子,其范围不会超过“厂里的同事”和“楼道里的邻居”,这两个人口非常有限的取样群,连同年级的同学数都比现在少很多。比如我们那一届高中毕业才六个班,三百多人。有限的资讯让来自外国花花世界的消息,无论是“一夜暴富”还是“天才叠出”还是“小三当街遭剥光暴打”这种热点非常罕见,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人比人的范围很小,很难想象一个坐月子的中国产妇会把自己跟维秘的超模比。“非死不可”和“朋友圈”还遥远呢,好胜的你无法和天下人去比。

但是全透明的新媒体,“非死不可”和“朋友圈”,即时手机新闻推送,打碎了名人生活和普通人之间的间隔,让新闻主要是八卦新闻以5G速度流动。社会阶层之间信息藩篱没有了,或者说阻隔信息流动的墙变成全透明,以至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公之于众,都可以攀比:“三万钱撑起一个暑假”的刷屏刚刚过去,更强的是“拒绝三万块钱撑起的暑假”——“我们三岁周游28个国家,和英国首相亲切交谈。”诸如此类,这些没头没脑的新闻,瞬间在你手机上传播开来,你服不服?



360度无死角,既无常识也无上下文的攀比,人开始区分赢家和输家,要“赢在起跑线上”嘛,不赢你当然就是一个loser,非此即彼,这种两极化的价值判断没有中间地带,几乎是一个零和游戏,它缺乏一个安稳平静、不好不坏的中间过渡区。而恰恰是这个宽阔中庸的过渡区是社会和谐、岁月静好的群体心理安全岛,没有大起大落,没有一夜暴富或者一夜归零,这个过渡区显示的是一个社会大部分普通人的心安自在。

对人非赢家即loser的分类,破坏掉的正是做普通人的自信和过普通生活的尊严,输掉的是安安静静做人的底气,你必须暴富,天才必须大爆炸才算,大器晚成,大器不成,是要叫人笑话甚至鄙视的;女人在拥有金光闪闪的履历时,还要颜值高并且随时亮出肚皮展示什么线——就是要不停地证明自己的价值,随身拿出自己的过人之处来展览/显摆/炫耀,看看我没有一个死角是差的或者矮人一头的……

从何时开始我们开始这样待人接物?从何时开始我们是这样的焦虑?英文叫“ratrace”,耗子赛跑,一场漫长的无止境的比赛,抢资源,抢曝光,抢眼球,抢生意,抢滩,抢先,抢拍,抢购,抢话,抢道,抢盐……抢热钱,抢占市场,“抢占人工智能的高地从中小学生抓起”(标题见财经网的新闻,注意这一句话里两个动词,“抢”和“抓”)。

怎一个抢字了得!人生如战场啊。抢不过别人,落后了,连你孩子都会看不起你,比如前几天“知乎”上一个热点讨论,10岁的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穷父母,“奥数,围棋,滑轮成绩都好,全班考试成绩第一,口语也很棒。他说他爸妈不配有他这样的好儿子,父母没有什么钱,只开得起十几万的日产车,全班同学都用Iphone7,就他只有儿童手表”。可见赢家输家的零和游戏是无师自通,我们怎么看待别人,我们的孩子就怎么看待我们,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言传身教。



说起来,我自己家中还有一藤校博士,因为工作缘故他经常很焦虑,在他最焦心的时候,见到陌生人时他作自我介绍,三句话后就能孔雀开屏一样带出自己的藤母校,提到藤系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导师占了他博士论文委员会的三分之二。他这种开屏姿态,恰恰都发生在他心情最低落,最需要鸡血鸡汤之时,炫耀的需求峰值跟个人焦虑的峰谷基本重合,所为者何?心虚呗,自信不够呗!

《大家》前几天一篇头条文章,高调宣传天才的人生之路。文中罗列长长的天才名单,名单每多一个名字,估计中国家长焦虑的内火就增加一分。能不急吗?自己不赢还不够,孩子也坐实了输在起跑线上。这种世界天才的运行名单,很像小公司创业的成功率。你见到的,浮出水面的,都是闪闪发光的,志得意满的,媒体宣传的光都聚焦在这些少数的成功者身上。媒体没有报道的默默无闻的天才人生,其实多如垫底的失败创业小公司,2015年福布斯统计,创业小公司的失败率是90%(见福布斯2015年1月16日的文章《那10%的极少数是什么窍门成功的?》),这些聚光灯之外巨大的沉默的一群,各自组成水面下的冰山主体。

这种把目光聚焦在区区几个成功个案上的认知误区,在统计上和股市上叫“存活率偏差”:旦凡叫你看到的,在媒体中大放异彩的,在股市上增长业绩显著的创业板小公司,都是已经成功的,浮出水面的,他们不能代表那没有存活的“大多数”,他们的成功故事不能说明行业困境。

换一个更形象的比喻,就是冷笑话说的“没来的人举手”,没有活下来的公司举手。如果你看到没有人举手,就以为全出勤,这是你的认知误区。在媒体讴歌天才,让读者羡慕人家的人生之路之炫目时,最好稍微拿出全面的统计数据,美国大学的终身教授中,多少是一帆风顺,一步登天的天才,多少是普普通通坐冷板凳而乐此不疲的学究……



而作为家长,你就不能全听全信这种天才赞歌然后回到家去打孩子,你在为自家孩儿或者自己没有斑马线只有大肚腩焦虑失眠的时候,要记住你的人生焦虑是可以换来流量的,而如今流量意味着热钱。

崇拜天才和崇拜超人是一个意思,不幸的是这种崇拜是我们生活时代的主旋律。自我保护的办法是不信邪。世界之大,你若想放得下一张安静的沙发,在芸芸众生的抢与抓中,你和孩子想做一对幸福健康的母子/母女,你得屏蔽那些噪音。


题图:《辣妈正传》剧照


【作者简介】 

凌岚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写作者,毕业于北大中文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0 06:12 PM , Processed in 0.03623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