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马克思 从去年以来,流动性、资产泡沫、通货膨胀和贫富差距都在迅速发展。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即将面临重大的变革。 这个系列试图解释这种变革的产生的原因,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没有想好名字,因为这个系列中大量的思想借鉴了资本论的思想,所以姑且叫做资本与危机吧。 在现在的中国,读马克思原著的很少,全部读完的人更少。许多教授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未必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 言归正传。 经济运转无非是两样东西的流动。这两样东西,一是商品和服务,一个是货币。只要这两样东西流动舒畅,经济就能平稳发展。经济出问题,必然是其中一样,甚至两样流动不畅。 小农经济时期,各个家庭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元。一家一户,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粮食是自己家男人种的,布是女人织的,柴是后山打的,咸菜是自己家腌的。绝大多数的产品都是自己家生产的,个别流通是少量。那个时代生产不足是主要矛盾。 自从人类社会有了分工,劳动者更加专业,生产效率更高,物质开始迅速增加。国富论中第一部分讲的就是出现专业分工以后,各个部门生产效率如何提高。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数字很惊人。 生产出来的东西,必定不能自己全部消费,而是要拿到市场上去交换。几乎所有的劳动者,都在为别人生产。每个人都要买进别人的产品,也要卖出自己的产品,所有的原料和生活物资都要从市场上获得,同样,所有的产品也都要靠市场销售出去。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多数是作为商品出售。面包房烤的面包,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自己吃,绝大多数多数也要出售。这样的好处,是每个经济单元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这样的坏处,是每个经济单元对其他单元的依赖性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原先的小农经济时期,所有经济体是独立的小生命体。每一个小生命体的兴亡,对其他生命体影响并不大。进入商品经济时代以后,整个社会成为一个大生命体。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庞大生命体中的一个细胞。每一个人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都可能会影响其他的人。 在这样的社会之中,每一件商品的价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售价相差不大。卖得贵了,自然会有新的生产者加入,把利润摊平,直到后继者觉得无特殊利润可图为止。 当年呼啦圈曾经在中国火热一时,估计不少人还有印象。开始的时候,十来块钱一个,一年不到的时间,就一块来钱一个了。到一块来钱就不降了,因为扣除成本以后,基本没有太大油水。于是,生产规模基本稳定了。 在这样的生产模式下,每一个老板,都希望尽量压低自己产品的生产成本。无疑,最有挖潜空间的部分就是工资,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家剥削工人是资本家致富的秘密。没有一个老板有主动给员工涨工资的动力。 对单一资本家来说,尽量压低工人工资,提高利润是企业发展的必须,也是生存的必须。不断提高利润,扩大生产规模,吞并弱小同行,是市场中的丛林法则。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必须按这个规矩出牌。 对整个社会来说,大家都这样做就未必是好事。由于工人的工资被压到最低,于是工人只能维持很低的消费水平。资本主义的社会中,工人永远是多数。于是多数人消费不足也就是必然了。 一面是大量生产出来的产品,一面是多数人没有能力消费。这些产品卖给谁呢?食品卖不出去就要腐烂,衣服卖不出去就要过时,机械卖不出去就要声锈。贷款还不上,企业就要倒闭,资本家要破产,工人要失业。倒闭的企业多,银行也困难。 一面是努力提高生产率,一面是努力压低消费水平,两个努力的结果必然是大量滞销的商品。而这一切都是资本主义生产模式造成的。这个经济制度中的所有人,都只有接受的权力,没有选择的自由。 于是,人类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发现生产大幅度提高了,产品也经常卖不出去了。经济危机如同一个幽灵,不断地困绕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资本论的几个缺陷 记得95还是96年樊纲写过一部书,算是给这个理论体系打的最后一个大补丁,再之后就没有哪个有份量的学者再试图打补丁了. 老马的理论问题很多.我这里举几个例子. 1.老马的分析中,技术进步的分析是几乎没有,人力资本的概念也没有,所以他的一个结论是活劳动相对于死劳动的比重越来越低,边际利润率有递减的趋势.事实上边际利润率同时存在着递增和递减两个动力. 2.老马的分析是静态的,也就是说,今天的单位时间一般人类劳动,和昨天的单位时间一般人类劳动,是等同的.今天我们已经知道这个是不等的. 3.一种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现实.老马的价值理论是为阶级斗争作指导的,而苏联的失败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种理论的有效性.西方的庸俗经济学的生产要素论,在指导现实上取得了胜利. 4.为了解决波动和危机,老马用产权单一化来实现一个线性的成长.我们知道多元的体系必然是波动的.问题在于单一产权并不代表决策的单一化,公有制在运作中变成了占有者所有制,各部门机构的本位利益,构成了隐性的多元化.所以波动仍不可避免.只是波动是以短缺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为洞太多了,补不胜补,所以才会被整个地丢弃,实行拿来主义.毕竟一个路线正确不能保证吃饭的话,再正确亦不过空中楼阁.苏联的例子已经放在这里了. 有个经典笑话,说某铁钉厂当年的生产计划是100万枚钉子,结果生产出来的都是小图钉,第二年的计划是10吨钉子,结果生产出来的都是棺材钉.这种缺陷是计划经济体制内在的,不可避免. 2资本管生产资料新看到的提法,可作者为什么忽略生产对象? 消费对应劳动者和市场,资本对应生产资料,那么什么对应自然资源,就是生产对象?
计划和公有制对应生产对象 国家、政府和军队等暴力机构都是为了争夺自然资源出现的。 如何说苏联是将消费和生产资料都计划了,那么西方就是将自然资源私有了,所以西方的资本就必须拥有忽悠的功能,放纵他贪婪的本性。 可忽悠毕竟不是长久之道,贪婪只会带来灾难,西方也不得不进行宏观调节。 世界大同和计划,是未来世界暴力机构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的调节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必须在统一的条件,有计划的调度,就是当年中国追求大一统的社会客观要求和经济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