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多年前,拜科努尔MKS航天飞机装配维护综合体的重型推拉门被最后一次合上,从此切断了两架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通向浩瀚星空之路。这真是一个巨大的讽刺,MKS作为航天飞机遨游宇宙浩瀚的出发点,如今却变成了埋葬暴风雪号的钢铁坟墓……

1、2015年6月2日是世界航天事业的摇篮和俄罗斯最大航天港—— 拜科努尔发射基地建成60周年的日子。多年来拜科努尔已发射了多种航天器,其中的顶峰是搭载在能源号火箭上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但不幸的是,苏联的这种航天飞机还在襁褓中时就夭折了。

2、在20多年前,拜科努尔MKS航天飞机装配维护综合体的重型推拉门被最后一次合上,从此切断了两架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通向浩瀚星空之路。这真是一个巨大的讽刺,MKS作为航天飞机遨游宇宙浩瀚的出发点,如今却变成了埋葬暴风雪号的钢铁坟墓。

3、MKS应该是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内的最大建筑,由伊热夫斯克研究所设计,长132米,高62米,安装了巨大的滑动推拉门,最大的那扇尺寸有42x36米,足以让能源火箭综合体和驼在背上的航天飞机通过。

4、MKS使用特种高强度钢制造,其结构强度足以抵御附近重型火箭发射失败时的爆炸冲击波。车间顶部有三台可移动的梁式起重机,每台的起重能力都是400吨。起重机上方还有复杂的过道系统,以便维护天花板的照明灯管。

5、主体建筑两则都有一座四层附属建筑中,里面有各种检测、通风和供电设备。

6、航天飞机操作车间对空气洁净度有很高要求,所以内部气压要高于外部,所有通向车间的走廊门都是气密门。

7、如今MKS内部保存有两架航天飞机,一架是暴风雪2号机,另一架是用于发射测试的OK-MT全尺寸模型。

8、现在让我们到更低一点的地方俯瞰整个车间,最佳观察地点是在第二个小滑动门上方的平台。

9、虽然其中一架是模型,但里里外外和真正的航天飞机没什么区别。两架航天飞机状况都不是很好。

10、MKS的侧壁上安装了几十台液压驱动工作平台,能围绕着航天飞机在不同高度上展开工作,同时不会触及机身表面的隔热瓦。

11、其中还有宇航员的登机梯。

12、这个就是能源号火箭的支架。


13、当年这些液压平台是这样使用的。

14、我们下到地面来观察一下航天飞机。飞机并没有放下起落架,而是被架在了支架上。支架能沿轨道前后移动。

15、机鼻前方还有一个黄色的技术平台,同样能沿轨道移动,用于接近航天飞机的座舱和机鼻姿态反推装置。

16、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下表面黑色的隔热瓦。

17、由于年代久远,一些隔热瓦已经脱落。

18、在时间的摧残下,暴风雪的状态很差,隔热瓦脱落,风挡玻璃爆裂,机身上堆积着20多年的鸟粪。

19、在制造终止时,暴风雪2号机已经完成了95%。

20、2号机机鼻安装了真正的姿态控制火箭,而OK-MT模型则没有。

21、2号机尾部没有安装减速伞舱,不过主发动机看起来相当完好。

22、OK-MT模型,风挡保存完整。

23、机鼻反推火箭处被塑料纸蒙住。

24、驾驶舱顶部舷窗碎裂。

25、OK-MT的尾部没有安装发动机。

26、OK-MT模型的内部和真正的航天飞机一模一样,只是很多设备是木头制作的。



27、我们也无从得知这些失踪的设备是从未安装还是已被拆卸。模型的气闸模块和驾驶舱很杂乱,载荷舱和发动机舱则相对整洁。

28、历史是周期性的,是一次又一次重复的客观过程。我们可以为已经失去的时间遗憾,可以为昔日的伟大悲痛,但现实是俄罗斯正迅速丧失航天大国的地位。

29、20多年来,俄罗斯并没有制造出什么新东西,还在吃苏联的遗产,一味进行着老旧产品的改进,新项目都是纸上空谈。

30、显赫的过去还能让俄罗斯航天产业再维持上十年,到那时,中国的运载火箭将会大大提高可靠性并降低发射成本。

31、苏联时代的宇宙浪漫情怀消失了,只留下枯燥的财务统计数字。我们为什么要花费上万亿卢布进行这种无利可图的事业呢?

32、在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的竞争极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3、所以不能光看花费的费用,也要看到背后的意义。虽然苏联在航天发射上耗资巨大,但使俄罗斯民族长久坚守在世界航天舞台上,并向着未来迈进。

34、上升吧,我的神!浴火重生吧!起来吧,我的神!浴火重生吧!
附录:暴风雪002验证机,一架自带喷气发动机的航天飞机
本图辑的主角是收藏在德国施派尔科技博物馆中的珍品——苏联OK-GLI暴风雪号BTS-002验证机。这架飞机序列号是СССР-3501002,该机主要用来测试飞机的电子系统和飞行性能,并不是能实际进行太空飞行的航天飞机,所以机尾安装了四台AL-31涡扇发动机。验证机能以自己力量起飞,当到达测试的指定地点后,引擎熄灭让OK-GLI滑翔回基地。这样的测试为日后的暴风雪号提供了珍贵的飞行数据。
002号验证机由“闪电”科研生产联合体设计制造。该型验证机由格罗莫夫试飞院于1985-1988年试飞了3年,共试飞了25次,总共8个小时。
暴风雪计划是苏联的太空探索史中最大型及最昂贵的计划,整项暴风雪计划已经花费200亿卢布。苏联解体后,整个项目被终止。

1、这就是OK-GLI暴风雪号BTS-002验证机,BTS是俄语“大型运输机”的缩写,可能是一个掩人耳目的保密代号。

2、BTS-002是暴风雪项目中一架非常重要的全尺寸验证机,用于测试电子系统和所谓的“大气层内”试飞,其中包括进近操作和降落。

3、博物馆销售的暴风雪号纪念T恤和棒球帽。其实BTS-002在1985-1988起降飞行了25架次,其中大部分是由伊戈尔·沃尔克和里曼特斯·斯坦克维休斯机组执行的。

4、BTS-002的驾驶舱,风挡玻璃透出内部紫色的氛围灯。BTS-002采用双人制座舱,都配备了K-36L弹射座椅。

5、驾驶舱顶部的弹射逃生窗口,风挡的视野也不错。

6、驾驶舱内朦胧的紫色氛围灯。

7、BTS-002最大的特点就是机尾安装的4台AL-31涡扇发动机了。

8、依靠自身动力起飞爬升后,BTS-002可以在飞行中关闭发动机进行滑翔降落测试。

9、4台涡扇发动机的尾喷口,以及火箭发动机的模拟喷管。

10、上方两台AL-31短舱具有进气口堵盖,不开发动机时可以翻上堵住降低阻力。

11、尾部复杂的发动机阵列。注意垂尾方向舵可以开裂作为减速板使用。

12、施派尔科技博物馆获得BTS-002很不容易。在困难时期,闪电设计局曾多次试图出售包括暴风雪航天飞机在内的非核心资产,最后施派尔击败了与悉尼、巴林等地的竞争对手。2008年起,BTS-002成为博物馆的珍品。

13、虽然是一架只能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验证机,但BTS-002也贴满了隔热瓦。

14、双轮主起落架。

15、顺着旁边的梯子可以去看看航天飞机的货舱。

16、货舱中有个庞大的绿色航空煤油箱,为4台AL-31提供燃料。

17、这是安装在架子上的测试仪器。

18、整齐码放的仪器。

19、这六个球的作用不明,液压?氧气?防冻液?

20、严密包裹的布线。

21、驾驶舱顶部的通讯天线。

22、这张图可以看出隔热瓦的厚度。

23、货舱右侧舱门。

24、货舱内部容积可观。

25、对面展示的是各国飞行头盔。

26、机尾下方开了口子,可以通过有机玻璃看到后机身内部。

27、密密麻麻的线缆。

28、每根线缆都经过了良好的捆扎和包裹。

29、航天飞机尾部的升降副翼上也贴了隔热瓦。

30、这是机翼后缘的升降副翼。

31、壮观的BTS-002全景。

32、垂尾上的序列号。

33、鲜红的苏联国旗。

34、苏联航空史未完成的杰作就这样静静停在博物馆中。

35、诉说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36、这是BTS-002出席1997年的莫斯科航展。

37、暴风雪前往施派尔科技博物馆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