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7-1-13 01:06 PM 编辑
腾讯网 摄影/程雪力 编辑/王崴 2017-01-16
摄影手记:当武者相逢于狭路
文/程雪力
“夜间掏窝斩首”现场一片寂静,连呼吸声都听不到。
狙击手江云一枪毙敌。特战队员在猛力的枪声中突入窝点不明的“恐怖分子”营地,发现目标自行射击,若在一秒内不能击中目标便被判为“战斗减员”,自动退出比赛……
2016年11月,燕山深处的深秋,来自全国包括雪豹、猎鹰2支反恐“国家队”在内的49个单位、392名均是万里挑一的特战队员,相逢于武警部队首届“巅峰”特勤分队尖子比武现场。
这场比武竞赛代表了中国武警反恐特战训练的最高水平。
输了比赛
狙击手江云翻来覆去地始终睡不着。时钟已指向凌晨两点,参赛的选手都说这次比武他应该是第一,包括他自己都认为至少是前三名。
第二天公布成绩时,武警新疆总队狙击手江云的世界被猛然一击,不但输了比赛,甚至都没进入前十名。“埋了我吧……”这个曾在国际特种兵比武和实战取得佳绩、荣立一等功的特战队员如此形容当时的心情。
毫厘之差,就是胜负之分。但赛场上,没有绝对的输家。江云负重25公斤连续冲上3个陡坡完成两公里武装越野,卧倒、据枪、瞄准、射击3秒钟隐显靶……按照实战要求一气呵成,6个目标全部命中,比规定时间提前一分钟完成任务。
在表彰大会上,江云是武警部队参谋长秦天表扬的唯一的特战队员。
“这次比武课目设置得虽难,但有人能优秀,而自己没完成,就说明自己还有缺陷,还有提高的空间。”江云对胜利的渴望丝毫未减,竞赛让他意识到以前分专业的训练方法导致军事素质“没那么全面”。
“这次比武课目有些‘甚至难于实战’,以‘运动狙击’为例,该课目要求我们持枪在规定的山地路线奔袭1000米,在沿线几个不同的射击位置上,对400米内的目标进行射击。” 实战经验丰富的江云感触很深。
“一个不善于伪装的狙击手,等待他的必然是死亡。”来自武警上海总队的狙击手乔光越认为,作为“神出鬼没”的“幽灵”,狙击手不仅要有“一枪毙敌”的本领,还要具备“毙敌于无形”的伪装硬功。
乔光越在潜伏狙击课目比武中大获全胜,得到单个课目的首个满分。而在第二天对抗狙击比武中,乔光越却失利了。对于23岁、当兵5年的他来说,再过几天就面临走与留的问题,此时跑靶的子弹不在别处,而是“击中”了他的心。
乔光越在这次比武中留下了很多遗憾,他为这个竞赛准备了一年两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付出了苦与累、血与汗、青春与梦想,也没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巅峰。
乔光越从小就立志当一名狙击手,想留在部队继续干,明年再来“复仇”……可是,明年还有没有机会,他也不知道。
问鼎巅峰
于珍鹏受伤了,但他始终咬牙坚持着,嘴唇已经破裂,满嘴淌着鲜血……对他而言,用尽全身力气攀上高楼射击,是问鼎巅峰最难的一次。
“当我看到攀登射击单个课目排到了120名时,我的心好像被针扎的一样。”当时,27岁的于珍鹏向他的猎鹰战友们大喊了一声:“兄弟们,我尽力了!”
“没有人埋怨他、更没有人笑话他,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已经尽力了。”猎鹰突击队指挥员陈文龙清楚地知道于珍鹏个人成绩下降到了第七名的原因,“他在‘夜间掏窝斩首’课目比赛时,左脚受伤了。”
5昼夜的巅峰对决后,猎鹰突击队登上了比武巅峰,荣获A组冠军。
当战友们整理行李、武器装备,或者分享荣誉时,于珍鹏只是静静地待在一旁。
“突击专业第七名”——这个并不差的荣誉,在于珍鹏自己看来,却差得一塌糊涂。这是他在国际、国内特种兵比武中表现最差的一次。他无法接受现实。
B组冠军的获得者是武警8650部队。“比武中,只是给你个条件,你不知道靶子在哪、在什么地方出现,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打、路线怎么跑,所以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只有平时严格训练才能从容应对。”该部侦察连排长王爽感触颇深。
王爽登上了武警部队首届“巅峰”特勤分队尖子比武竞赛最高领奖台。这个出生于1988年的小伙子是唯一一个在此次比武中单位取得团体第一名、个人取得指挥专业第一名的特战队员。他曾在2013年“士兵突击”比武中荣获“卓越骄子”优秀指挥官称号,被誉为“反恐蜘蛛侠、城市狩猎者”。
表彰结束后,王爽第一时间就给妻子李蔚打电话,但拨打了4次没人接。他知道,肯定是妻子生气了。后来,换了另一个战友的手机才打通。
“比武前几天就没和老婆通电话,这段时间实在太忙了,接到比武通知后就没有和她见过面。”王爽找带队领导请了两天假,准备回家“负荆请罪”。
生气归生气,当王爽捧着奖杯和鲜花出现在妻子面前时,李蔚满腹的委屈都化作了一个久违的拥抱。
男人骨子里散发的英雄气息总能捕获女人的芳心,军人都在用纯粹的品格让优秀女人心甘情愿地被征服。
“修正弹道”
成绩并不是比武的全部意义,“巅峰”对决是掌握遂行反恐作战任务的底数。改变了以往比武定距离、固姿势、知目标、打精度的做法,所有课目均带战术背景,全程贯彻实战理念,直接逼近战场环境来“修正弹道”。
这次竞赛分为共同类、专业类、小组类3个项目,设置攀登射击、潜伏狙击、居民地搜剿战斗、搜索识别交通工具内爆炸物等19个竞赛课目,其中6个课目在夜间进行。这是体能与技能的比拼、心理与智力的较量,比武荷枪实弹,不允许记者在特战队员前方拍摄或使用闪光灯。
比武采取按压计时,特战队员通过在开始、结束时按压计时器来完成计时。来自陆军某部的特种作战教员贾振中是评判员之一,他曾在“猎人”学校(委内瑞拉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受训取得优异成绩回国。
“记住,在这里你们最轻松的日子,永远都是昨天。”这是贾振中给特战队员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他说,“这次特战队员比武竞赛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综合性、实战性很强,树立了鲜明导向,参与评判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对我们今后组织训练有很大的启发”。
曾在约旦“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中荣获冠军的刘军说:“根本没想到这次比赛中有些课目的设计竟然那么难,也从来没有以这样的形式参与过比赛。”
“像作战一样训练,像训练一样作战。今年比武最重要的目的是树立起实战化导向,明、后年就应该见到成果了。”这次比武课目设计的主要参与者、武警部队参谋部情报局局长张晓奇说,“刀尖就要有刀尖的训法,需要转变思维,我们还研究了一套适应实战化训练的纲要和教材,作为特战队员参与此次比武的‘纪念品’。”
事实上,不止江云、乔光越们未能到达“巅峰”,许多突击队和特战队员也只爬到了“半山腰”。虽然他们也曾将青春与汗水付与了无数个昼与夜,也曾在国际特种兵比武场上摘金揽银。但是战场上没有常胜之军。如果想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脚下延伸的路和更高的“巅峰”还在等着他们去征服。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