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0|回复: 0

[风味小吃] 小宽|重庆午夜的咕嘟声音,是万家火锅开始沸腾的喧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4 1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宽|重庆午夜的咕嘟声音,是万家火锅开始沸腾的喧响 

2017-01-03 小宽 一大口美食榜




冬天雾气下的重庆显得沉郁而阴暗,从朝天门码头甚至看不清楚对面的景色,人们在这座城市生活,坐着缆车过江,早晨吃一碗小面,聚会的时候吃火锅。棒棒军集中在街头菜市场,他们也构成了重庆别致的景色。这是一座山城,在长江和嘉陵江的夹击之下,江湖气似乎遍布大街小巷,也遍布于重庆的食物之中。


火锅,是重庆的通行证。每个重庆人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火锅地图,并且不与别人重合。陈凡是河北人,2004年在重庆大学毕业后考取当地公务员留在了重庆,他现在已能熟练地说重庆话,吃再浓烈的火锅更是不在话下。“刚来重庆的时候,三天两头拉肚子,怕吃火锅,胃口不适应,现在几天不吃火锅反而别扭。”陈凡说。



在重庆,火锅也有不同流派。宋炜是重庆美食家,曾办过一本《中国美食地理》杂志,他说重庆火锅可以分为水陆两派:前者分散在江边,讲究锅底浓郁;后者集中在南山,讲究食材新鲜。其实对更多重庆人来说,重庆火锅只有两种:老火锅和新派火锅。


宋炜介绍,所谓老火锅,底料不放香料,就是以牛油、菜油、辣椒、花椒、姜、蒜、豆瓣等基础食材,靠厨师的手艺炒香。不同的厨师,不同的原料配比,造成了火锅味道的千差万别,一个火锅高手可以分辨其中的细微区别。这种做法保持了原料的本味厚重,但缺乏鲜香,于是只能用回收的老油来完成。老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回收油,在一个关注食品健康的今天,人们视回收油如洪水猛兽。对于更多有点规模的重庆火锅连锁品牌来说,他们已经悄然改成了新派火锅,弃用老油,推广一次性锅底,在锅底中加入各种辛香料,用来调和滋味。



对重庆人来说,从小习惯了老油的香,老火锅不单是一种烹饪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在随便一家火锅店,都能见到爆棚的食客,空气中飘着红油的香味,新鲜的毛肚、鸭肠、黄喉、方竹笋纷纷下锅,挑剔的食客精准掌握着不同食材涮的时间。没有火锅的重庆之夜,多少显得寡淡。


我来过重庆很多次,我曾经觉得和这里很熟。我去过大大小小的火锅店,吃过50强小面里的许多家,有各路朋友,知道怎么在解放碑打望,知道怎么在南山觅食,混迹过沙坪坝,行走过黄角坪。当我这一次站在枇杷山正街,天气寒凉,午夜时分,对面的江水浑浊壮丽,雾气笼罩江城,灯火辉煌,盛世如斯,我微弱如蚁,盲目爬行。



为了拍一个深夜觅食的视频节目,一群年轻人带来了航拍的飞机,它在深夜的江岸起飞,嗡嗡声从后背传过来,飞跃我的头顶,越飞越远,以至于只能看到一个小点。我从监视器里看俯览的城市,大江大河,凌晨的马路与建筑,缓缓游荡在街上的车,有哪一处是我熟悉的呢?


在重庆,我和王琪博吃了两个晚上的火锅。我们坐在狭仄的户外吃老油火锅,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聊到一些事,两个人眼圈一红,情不自禁,又顾左右而言他,端起了手里的酒杯。


传奇人物王琪博


他一个人就是一个江湖,一个人就是千军万马。也没有什么太多可聊的,重重心事,胸中块垒,都只能托付给这江中浊浪。他画画,写诗,做梦,开始研究军事和易经,依然瘦的像是一把刀。


几年前,我还给王琪博写过一篇文章:《血泡饭》。我当时说:以文换酒。不想到头来,朋友都是文章换。几年之后,似乎都没有改变,仅仅是时过境迁,仅仅是人生烂船又朝前行了几个码头。


还好有街边落拓一杯酒,还好有江湖零散数弟兄。



《咕嘟夜宵》

爱奇艺vs小宽





《咕嘟夜宵》是爱奇艺与小宽合作的一档视频节目,每周一期,由小宽带领大家去领略他喜欢的城市,喜欢的食物,喜欢的人。


《咕嘟夜宵》第一期抢先看,30秒片花来啦

想观看完整版视频,戳左下角“阅读原文”



本期在重庆吃宵夜。重庆人转角就能遇见火锅店,三万多家火锅店,除了江水在初冬静谧暗涌,还有就是咕嘟咕嘟的声音,那时全城的火锅刚开始沸腾。




深夜十二点,小宽穿过两条江,爬坡上坎,去找老朋友王琪博吃宵夜。和老友摆龙门阵,吃爽脆毛肚,聊重庆妹子与成都妹子的区别。


你知道耗儿鱼的学名是什么吗?你知道重庆火锅菜单里必有的耗儿鱼,是怎么来到重庆的吗?




欢迎来围观小宽的宵夜生活。




吃什么? 我们期期吃不同。


下期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7 04:55 PM , Processed in 0.07601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