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1|回复: 0

[男女之间] 万维钢:数学家告诉你什么时候会结束单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6 08: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数学家告诉你什么时候会结束单身 

2016-12-07 万维钢 每天好玩的数学

“如果你说找对象跟买房子不一样,我一定要寻找命中注定的真爱,那么数学家告诉你,你大概会有两种可能结局:或者后悔自己没有早早结婚被剩下了,或者后悔自己结婚太早。 ”


数学家告诉你什么时候结束单身
文 | 万维钢


去年我家有了第二个孩子,明显觉得原来的房子太小,就想换个大点的。当时正好有个朋友告诉我,他家附近有些新房。我跟老婆去看了一下,当场就决定买,第二天找了个房产经纪人就签合同了。

房产经纪人对我们的快速决定表示了赞赏。我就问他,跟你买房子的人中,最长的用了多长时间?他说有个人在两年中看了一百多个房子,越往后看,房价越高,他越不想买,整个非常难受。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看见好的就买似乎是有点草率了,但是总下不了决心出手肯定也不对,那么一个科学理性的人,应该怎么办呢? 

今天我要说的是今年四月出版的一本新书,Algorithms to Live By: The Computer Science of Human Decisions(指导生活的算法:人类决策中的计算机科学),作者是Brian Christian 和 Tom Griffiths。


这本书说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其实是可以用算法来解决的。比如这个买房子的问题,与其浑浑噩噩地接受命运安排,不如有点理性决策的精神,把它变成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假设这个问题的条件是这样的: 

1.你随机地遇到各种房子,但是只打算买一个。
2.遇到一个房子,如果你选择买下,这个房子就是你的。
3.如果你选择不买,很快别人就会把它买走 ——你没有第二次机会。
4.你应该给自己设定一个看房总数的期限,或者一个时间期限——比如说一个月之内一定要买到房子。

这些条件可能跟生活中各人实际买房的情况略有不同,但必须这样把问题简化出来,数学家才能计算。 

答案是37%。 


数学家的策略是,你要把这一个月的时间分成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你只看不买,就是根据自己的购买能力,了解一下市场上哪些房子你喜欢,哪些你不喜欢。记住在这个阶段内你看到过的最满意的那个房子。 

等到过了某个时间点 — 具体说过了你设定期限的37%以后 — 你就进入第二阶段。如果预先设定的期限是一个月,那么第二阶段就从第12天开始。 

从这天开始,你一旦遇到一个比第一阶段那个最好的房子好,或者类似的房子,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分两阶段这个策略,和37%这个数字,都是数学家们好不容易算出来的。实际上这是一个随机选择优化问题,1958年才被解决。现在人们就把这个办法叫做“37%规则”。 

37%规则并不能保证你一定能买到最好的房子,但是在假定市场上的房子随机出现的情况下,它是能让你买到一个足够好的房子的足够好的办法。从概率角度,如果你看了不到37%房子就开始买,你将来更可能后悔买早了;如果你看了超过37%的房子开始买,你将来更可能后悔买晚了。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情况跟买房是类似的,好东西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那要还是不要?使用37%规则,是你作为一个理性人在这个不确定世界中所能做到的最好,那你就可以无怨无悔,没有那么多纠结和痛苦了。 

再举个例子,找结婚对象也可以用37%规则。比如一个女青年,从18岁开始找对象,设定的目标是在40岁之前结婚,那么根据37%规则,她的两阶段分割点是26.1岁。

在数学家看来,这个女青年的最佳择偶策略是这样的。26.1岁之前是观察期,她应该只交往不结婚,但是必须要记住在交往的男生中间,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个。26.1岁之后是决策期,再结交新的对象,一旦遇到一个比那个人还好,或者和那个人差不多一样好的男人,就应该马上把他拿下,和他结婚。

当然具体到择偶的话,这个数学模型还可以更复杂一点。37%规则是假设你向谁求婚,那个人马上就会答应,主动权全在你手里。 但如果主动权不在你手里,你向人求婚,有被拒绝的可能性 ,那么分割点就不是37%了。 

数学家计算,假设你每次被拒的可能性是50%,那我们就要把37%变成25%。也就说条件不好的人应该缩短观察期,仍然从18岁开始算的话,过了23.5岁之后你就赶紧开始发offer。看谁好就向谁求婚,他要是同意你就达成目标,他要是拒绝你就再看下一个。 

还有一点,37%规则是在假设无法回头的条件下成立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在第一阶段错过一个人,他可能就和别人结婚了。可是如果你条件非常好,就算一开始错过了一个人,过了一段时间回去找他,他还有可能答应你的话,你的观察期就应该延长。 

具体来说,数学家计算,假如在观察期内已经被你拒绝了的人,你回头他还有50%的可能性会同意,那么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把观察期从37%延长到61%。

条件好的就多等等,不要急于决定;条件差的就赶紧行动。数学家的计算结果,跟我们的常识还是符合的。 

当然,这些计算都是数学家把人们找对象的过程给理性化、模型化了。这个模型里没有“命中注定的真爱”这个概念,似乎缺少了一点浪漫元素。你可能会说我一定要找到真爱才能结婚,可什么是真爱?在数学家看来,你一看到A觉得不错,但是错过了,那么再找到一个和A差不多的人,也就可以了。如果你非得说只有A才是真爱!那就不对了。 

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你不服不行。如果你说找对象跟买房子不一样,我一定要寻找命中注定的真爱,那么数学家告诉你,你大概会有两种可能结局:或者后悔自己没有早早结婚被剩下了,或者后悔自己结婚太早。 

理性的人,应该知道什么时候停止。 

说到停止,这本书里还提到一个问题。假设有一个抢劫犯,通过一次次的抢劫获得财富。抢劫,总是有危险,哪一次失手被抓进去了,前面的钱就都白抢了。可是不抢,就不能得到更多的钱。问题:他应该什么时候收手呢? 

这个问题在(某些人的)生活中也很常见。我们看黑帮电影,经常有人感慨该收手的时候没有收手,正所谓“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我写此文的时候上网搜索,发现某地的“廉政网站”,居然用这句话教育贪官,也不知作者的意思是让贪官根本别贪呢,还是做几次攒够了钱就及时收手。 

不论如何,数学家把这个随机优化问题也解决了。算法是这样的,你先估计一下自己抢劫一次成功的概率有多大,然后用成功的概率除以失败的概率,就是你抢劫的最优次数。比如如果你水平高,得手的可能是90%,失手的可能性是10%,那么你就应该在抢劫9次以后收手。如果你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都是50%,那么这件事你就应该只做一次。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能有点数学精神,就不用长吁短叹地感慨人生无常了。



万维钢评论:

我想再次强调,算法不是算命。也许女青年到头来发现他的高中同学才是最佳结婚对象,也许十拿九稳的抢劫犯第一次作案就失手了 — 这并不等于算法不对。 

这些算法,说的是面对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你根本不知道命运会怎样的情况下,所能采取的最佳策略。如果找足够多的人试验足够多次,你就会发现这些策略比别的策略好 — 更比没有策略好。 

我们成年以后在生活中运用到复杂数学的机会太少了。如果你不搞技术,可能就连在工作中用到数学的机会都不多。我们生活中用到的数学,大都停留在小学生水平,比如购物算账。

今天所说的这些问题,可以说已经是极其少见的高水平数学了。

而事实上,一个现代人如果能习惯性地用数学模型去思考问题的话,你可能会发现机会还是很多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算法可以帮助你决策! 

我们经常使用成语典故来帮助思考,其实成语典故就是浓缩了的处世哲学,就是套路。之前我们说过,应该尽量多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套路,没准什么时候就能用上。今天看来数学也是如此!掌握几个算法,没准什么时候就能用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0 03:27 AM , Processed in 0.0298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