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嚚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敦。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檮杌。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檮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上述这段话出自《左传·文公十八年》,其中记述了四头上古时代的怪兽,分别是:浑敦、穷奇、檮杌和饕餮。它们性格乖戾,喜欢残害忠良和包庇恶人,故被古代先民称为“四凶”。今天就来细说一下这四大凶兽的身世。
首先要讲的是浑敦。浑敦又写作“浑沌”“混沌”。关于混沌,大家最熟悉的大概是小学学过的课文《庄子·应帝王》中那个倒霉的中央之帝的故事。有一次,南、北二帝倏和忽到他的地盘做客,混沌很周到的款待了他们俩。为了报答混沌的美德,倏和忽就商量在混沌那张光溜溜的脸上帮他凿出七窍。结果当七窍凿完以后混沌就死了。
庄子用这则寓言来阐明道家的基本哲学思想:凡是顺其自然就好,干多余的事情只会弄巧成拙。袁珂先生则认为这其实是一则讲诉宇宙如何开辟的神话。中央之地混沌代表的是鸿蒙未开前宇宙茫茫渺渺的样子。倏、忽代表的是迅疾的时间,二神杀死混沌之神象征着伴随时间的流逝,宇宙从一片混沌演化到阴阳各就其位的过程。只是由于时间太过久远,这则神话的原始含义已经被遗忘殆尽了,才会转变成哲学寓言的形式。古希腊神话也说宇宙最初的神乃是代表混沌之神的卡俄斯(Chaos)。
将混沌视为凶兽应当是后起的看法。因为“混沌”首先令人联想到的是“混乱、是非不分”,无疑是一种遭人讨厌的状态,所以后来被讹传为一种凶兽。
帝江
《神异经·西荒经》说,混沌住在昆仑山西,此处的昆仑山未必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昆仑山。它的样子长得像狗,身上覆盖着浓密的长毛,有四条腿,脚像熊脚,没有利爪。有眼睛但看不见,有耳朵但听不见。中国人向来认为一个聪明人的标准是耳聪目明,只有这样才能判断得清楚是非曲直。而一头看不见东西,听不到声音的动物理所当然是思想混乱的。这种形象很可能是《神异经》的作者根据它的名字构想出来的。很奇怪的是混沌自己都不能看见道路,但是有人从它身边经过却能知道那人要去哪里。而且它肚子里没有五脏六腑,肠子是笔直的,吃下的东西径直就穿过肠子。
混沌的性格也很奇特,一旦遇见品行高尚的人就会冲过去撞他,遇见品德凶劣的人就会顺服地依偎在他的身旁,简直就是一只性格卑劣的妖怪。混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事干的时候,喜欢追着自己的尾巴绕圈子,还时不时的仰面朝天大笑。
檮杌
檮杌,又写作“梼杌”,它是颛顼帝的儿子,而颛顼是黄帝的重孙,可见檮杌虽然和混沌齐名,但辈分却小了好几辈。它的性格嚣张跋扈,而且冥顽不灵,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所以也被列在了四大凶兽里面。
然而,檮杌也是四大凶兽中名气最弱的,关于它的史料记载十分稀少。《神异经·西荒经》说,檮杌生活在西荒中,其外形长得像老虎,却覆盖着两尺长的犬毛,长着一张人脸、虎的脚,猪一样的口齿,尾巴长一丈八尺。
这段话提出一种传统观念,当国家兴盛时会有象征祥瑞的神明或神兽出现,国家将亡也会有恶神、凶兽或其他不祥的征兆出现。在此檮杌和祝融、鸑鷟并列在一起,分别象征夏、商、周的崛起,由此看来檮杌又有作为瑞兽的一面。
《左传》的引文中说到,舜还在当尧帝的臣子时,将四大凶兽流放到边远部落,以抵御妖魔鬼怪。这句话也表明了四大凶兽的功能并非完全是负面的,相反它们也起到了安定一方的作用。因为既然是凶兽那么对于妖怪想必也具有威慑力,所以凶兽也可以被拿来充当辟邪、保平安的神兽。神魔本是同源,它们的身份并不是始终一成不变的,在神话的流变当中,有时候神会堕落成为魔,有时候魔也会上升成为神。
饕餮
饕餮的头像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被称为“饕餮纹”或“兽面纹”,最早出现在良渚文化的陶器和玉器上。《吕氏春秋·先识》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山海经·北次三经》云: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而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郭璞注曰:“为物贪惏,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两段引文皆出现了类似“食人未咽,害及其身”的表达,意思难解。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6 09:45 AM , Processed in 0.03997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