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9|回复: 0

[军事] 《讲武堂》第207期:谁是凶手?目前仍未有强证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 10: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是凶手?目前仍未有强证据

腾讯网·军事频道2014-07-20 12:10

谁是凶手?目前仍未有强证据

马航MH17航班被击落已过去48小时,至今未有人负责。

7月17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航班在乌克兰东部上空被防空导弹击落,机上298人无一生还。生命已消逝48小时,仍无人对事件负责。

究竟谁是真凶?可以说,现在仍未有“强证据”出现,不过各方已展开相互独立的调查。

美俄提供了初步的调查成果

一、首先是美国,他们检查了自己的“红外传感器”数据后宣布,发现MH17航班爆炸时的火光,以及一股地空导弹发射后产生的浓烟,认为导弹是从亲俄民兵控制区发射的,亲俄民兵所为可能性较大。

美国所说的“红外传感器”,应该是他们独有的导弹预警卫星,这些装有高清红外摄像机的卫星原来主要用于监测大型弹道导弹的发射,为反导拦截提供预警数据。

谁是凶手?目前仍未有强证据

美国拥有多种导弹预警卫星

谁是凶手?目前仍未有强证据

美国导弹预警卫星拍摄到的运载火箭发射红外图像。

二、与美国不同,俄罗斯给出的是电子监测信息。俄国防部称算出了可以击落马航客机的范围,“俄罗斯无线电设备7月17日记下了部署在顿涅茨克南部30公里处居民点区域内的‘山毛榉M1’导弹系统搜索雷达的工作”。

“山毛榉”地空导弹的基本组成单元是一个营,包括一辆搜索雷达车,一辆指挥车,3个连共6辆导弹发射车(车上还装有火控雷达),以及一些后勤支援车辆。搜索雷达车、指挥车、导弹发射车可以分开一定距离部署,以扩大防空保护范围,作战时各车之间要通过无线电通讯来进行数据交换。

尽管对一般人来说电子监测数据并不直观,但军事侦察上电子信号侦察与图像侦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电子侦察可以获知敌方部署了哪种类型的作战装备,以及大致部署位置。

谁是凶手?目前仍未有强证据

俄军拥有较强的电子侦察装备和能力。

谁是凶手?目前仍未有强证据

雷达、通讯设备等都具有一定的电子信号特征,电子侦察是军事侦察的重要组成。

三、乌克兰政府现在没有公布物理证据。他们最先公布了几段据称是窃听到的亲俄民兵与俄罗斯军官的对话录音,录音内容为民兵向俄军官报告击落了民航客机。但俄方很快作出反驳,称录音是伪造的。

乌政府还公布了一段据称是道路监视摄像机拍下的录像,录像显示一辆“山毛榉”地空导弹发射车被装载在卡车上,车上原可载4枚导弹,但只剩下3枚。乌政府称这段录像在东部克拉斯诺顿市附近拍摄,导弹发射车正向俄罗斯边境驶去。

另外,还曾传出消息称,乌克兰在俄乌边境逮捕了两名与客机被击落有关的俄罗斯人。

但最新消息是,乌克兰反情报局长维塔利称已有证据证明3辆“山毛榉”导弹发射车和3个俄罗斯人一起从俄罗斯进入了乌克兰。维塔利还称导弹系统已运回俄罗斯,要求俄罗斯给出3名凶手名单以接受乌克兰的质询。

乌克兰的这些表态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从一开始就指,俄罗斯直接参与制造了这起惨剧,并指明所用导弹是“山毛榉”防空导弹。与外界的报道不同,乌克兰从未承认乌军有大型地空导弹落入亲俄民兵手中。

四、乌东部亲俄民兵没有展开调查,他们只是一再强调自己没有“山毛榉”导弹、以及其它可以击落1万米高空飞行客机的大型防空导弹。这与他们在6月底的表示不同,当时他们宣称缴获了乌军的“山毛榉”导弹发射车,并有照片流出。

谁是凶手?目前仍未有强证据

乌内政部公布视频,称发现有导弹发射车正向俄罗斯边境驶去,车上导弹少了1、2枚。

目前的调查所获仍难以认定凶手

现在各方调查的方向是,一鉴定客机的残骸,看看能否从弹孔等迹象判断导弹型号;二是检查是否有防空导弹的发射痕迹,判断导弹的部署位置,进而去寻找凶手。

第二点美俄两国已经去做,美国根据导弹预警卫星图像指出导弹发射位置在乌东部亲俄民兵的控制区。俄罗斯根据电子监测数据,也指出肇事导弹来自乌克兰东部地区,但俄国防部给出的范围还包括了乌政府军控制区。

现在基本可以认为导弹不是在俄罗斯境内发射的。但导弹具体来自那方,现有说法并不足以推断。

而第一点对于飞机残骸的鉴定,现在的情况是还没有展开调查。尽管有欧安组织人员抵达了大部残骸坠地的现场,但只能停留75分钟,而且欧安组织人员本身不负责调查,只是负责监督调查。此次事故的调查组织在事发48小时后仍未有成立,这或许因为这必须是多国参与的调查,所以仍未有进展。

对飞机残骸进行鉴定,人们有可能从残骸的破洞、炸药残留物去判断导弹战斗部的类型以及战斗部大小,从而更准确地推测导弹的型号。

谁是凶手?目前仍未有强证据

军事爱好者认为MH17机翼残骸又被破片击中的痕迹,但这有待专家证实。

例如目前被提及最多的“山毛榉”导弹,其70公斤重的破片战斗部装有35公斤炸药,爆炸后能产生4000片8.1克重的工字形破片和2000片2.3克重的菱形破片。与很多人想象不同,导弹要直接击中飞机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防空导弹都采用了近炸引信,大型防空导弹接近到飞机10多米或更远距离时就会引爆战斗部,依靠高速破片去对飞机造成杀伤。

还有导弹技术人员提出这样的说法,检查乘客尸体可能比飞机残骸更能得出有效线索。因为导弹产生的破片很多,可能会有乘客是被破片直接击中死亡的,相比脆薄的机体外壳,人体能保留破片杀伤的更多痕迹。

但对于残骸的调查,除非有非常特殊的发现,例如可以确定是某一方独有导弹,否则对于找出真凶也缺乏帮助。至于人们例行关注的飞机黑匣子作用更小,因为黑匣子只记录飞机内的情况及飞行所需的大气数据,是否有导弹逼近,民航客机没有探测导弹的设备,黑匣子就不可能有记录了。

综上所述,究竟是谁击落了马航MH17航班,目前仍未有“强证据”出现。

现在不好的消息是,残骸坠地现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亲俄民兵搬动了机体残骸、乘客尸体。或许他们的初衷是出于对逝者的尊重,但这并不利于事后的调查。

谁是凶手?目前仍未有强证据

1978年大韩航空航班被苏军空空导弹击中后,机身满是被破片打出的破洞。

亲俄民兵最具可能性?

在过去两天,不少国内外媒体及专家指出,乌东部亲俄民兵武装最可能是制造此次惨剧的凶手。笔者也认同这一判断。

因为在此前一段时间的冲突中,进行空中打击仅限于乌克兰政府军一方,亲俄民兵着实进行了防空作战,并击落击伤乌政府军多架军用运输机、直升机、乃至苏25攻击机。而亲俄民兵一方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空中力量,尽管最近有报道称他们使用了一架苏25,但乌政府军方面并没有遇袭的反映。从这一情况来看,亲俄民兵确实应该是第一怀疑的对象。

另外,马航MH17航班是从乌西部入境,穿越了整个乌克兰领空,最后在乌东部上空被击落的。这样乌政府军的防空部队更可能先发现了MH17航班,在乌东部犯错的可能性确实小于亲俄民兵。如果亲俄民兵确有大型防空导弹系统,在他们雷达操作员眼里,MH17航班会更像一架乌政府军的运输机。

大型防空导弹系统在攻击前要作敌我识别,尽管目前尚未确定前苏联防空导弹系统能否与波音777客机的应答器进行联络,但民兵毕竟是非正规武装,他们在操作技能、交战规则、上级战况通报等方面可能都不会对敌我识别进行严格的要求。也就是说,即便排除故意射击的情况,乌东部亲俄民兵误击的可能性也较乌克兰政府军要高。

谁是凶手?目前仍未有强证据

乌克兰政府军在7月14日曾被击落一架安26运输机,该机当时飞行高度为6500米。

但《讲武堂》在一开始没有作出推测,主要是因为过去发生过一些惨剧,告诉我们凡事没绝对。

例如俄罗斯现在不断拿出来说事的,2001年10月4日,乌克兰军队在演习时曾用S200导弹击落了一架当时在黑海上空飞行的俄罗斯西伯利亚航空公司图154客机。这次误击的距离竟然高达370公里,创下地空导弹实际击落飞行物最远的记录,这还是在演习时、军人心理压力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发生的。

类似于目前乌东部“边缘战争”情况的,也有例子,肇事者还是世界上训练最有素的美国军队。1988年7月3日,美国海军文森斯号巡洋舰在霍尔木兹海峡航行时与几艘伊朗炮艇交火后发现一架飞机接近。文森斯号的舰员先进行了敌我识别,但紧张的舰员竟然将伊朗A300客机的民航识别码误报成F-14战斗机的识别码,随后舰长下令开火,2枚标准2MR导弹将A300客机击落。美国方面事后认为战区识别困难,坚持文森斯号巡洋舰没有犯错,仅向伊朗支付“慰问金”。

谁是凶手?目前仍未有强证据

乌克兰军队也曾用S200导弹击落过客机。

谁是凶手?目前仍未有强证据

1988年,美军文森斯号巡洋舰误击伊朗客机与本次事件最为相似。

更令人震撼的例子是,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的第4天,此时伊拉克已无任何空中力量进行飞行,但美军爱国者防空导弹仍然错误地锁定自家的F-16战斗机。F-16飞行员在发现自己被锁定后,也不顾敌我,发射一枚AGM-88反辐射导弹率先将爱国者导弹系统的雷达摧毁。

可见,战场情况极其复杂,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乌克兰东部连日来一直有激烈的战斗发生,乌克兰政府军向乌东部调遣了防空导弹部队,最近也发出了俄战机侵犯的通告。所以乌政府军方面的防空部队应该也进入警戒状态,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也有肇事的可能性。有些人在一开始就认定“所有证据都指向亲俄民兵”,这样的推测是不严谨的。

至于乌克兰所指控的,俄罗斯特殊人员携带导弹发射车入境制造了事件,这一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因为如果确实不是乌军部队所为,乌东亲俄民兵独立承担责任已足够令局势有利于乌克兰政府,他们没必要再造谎言指向俄罗斯。

结语

那么马航MH17被击落,只能像MH370失联事件那样无果而终了吗?笔者认为应该对调查有信心,操作大型防空导弹系统作战,至少需要10多人参与,直接在现场有所耳闻的可能会有多达百人。无论是哪一方所为,要彻底掩盖罪行并不容易。现在乌克兰政府、乌东部亲俄民兵、俄罗斯三方对于谁是凶手,肯定都心里有数,我们就等着看谁是无耻的撒谎者好了。(文/杜松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7 05:20 AM , Processed in 0.0711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