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0|回复: 0

[哲史艺丛] 陆波:美貌将军兰陵王之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31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波:美貌将军兰陵王之死 

 2016-10-30 陆波 大家


文 | 陆波


曾有一首古曲令毛泽东难以忘怀,它就是北齐时代的《兰陵王入阵曲》。


1958年毛泽东在一次有关破除迷信、重用年轻人的讲话中提到了兰陵王及这首神曲:“南北朝北魏的兰陵王,也是一个少年将军,他很会打仗,很勇敢,有一个专门歌颂他的曲子叫《兰陵王入阵曲》,据说这个曲子现在日本。”①


1992年9月6日,这首出世1428年的古曲在河北磁县兰陵王墓前供奉演奏。演出者是由日本奈良大学教授笠置侃一率领的日本雅乐团。这首曲子的首演发生在564年冬天,彼时,北齐打败北周,获邙山大捷,举朝欢庆,能歌善舞的鲜卑官兵即兴表演,赞美他们的英雄将军——兰陵王高长恭的美德,曲调浑厚悠扬,舞姿矫健阳刚,称之为《兰陵王入阵曲》。千年已过,风华飘零,真实的故事与隐约的传说交相糅杂,不仅有信史文字更有歌舞传承,他身世神秘,命运悲凉,如流星般瞬间划落夜空,如兰草般败落于短暂花期,令今人嗟而叹息。


让毛泽东挂怀的《兰陵王入阵曲》,实际上早被唐明皇李隆基摒弃。自北齐经隋至唐,这曲战舞已蜕变成宫廷歌舞,渐渐娱乐化,柔软婉转,即兴欢娱,失去武乐刚烈。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武媚娘》里,已是女性婀娜多姿的独舞。李隆基认为此舞已毫无兰陵王“指麾击刺”的勃发英姿,定其为“非正声”,下诏禁演,故逐渐失传。但日本遣唐使却将其如获至宝般带回本国。


公元749年,奈良王朝女皇高野姬天皇诏令舞蹈名家尾张滨主在宫中表演后,此舞便在日本宫廷及民间流传,千余年来成为日本雅乐。今天在日本奈良,每逢元月十五日的“春日大社”上,必以此独舞做为首演,成为日本古典乐舞的经典。换言之,千余年来,这首北齐歌舞曲已偏安日本,自生自长,有无变异及日本化,很难辨识。


日本广岛严岛神社上演的《兰陵王入阵曲》


今人流行这样的观点,认为北齐皇族兰陵王高长恭的死与这首舞曲牵连。其一,高长恭貌美,史书记:“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堪比今日小鲜肉。其二,英武善战,因邙山之战解围金墉城,逆转战局打败北周,功高盖主。其三,打了胜仗,只凸显歌颂兰陵王,鲜卑官兵竟然歌舞庆贺,集体舞蹈《兰陵王入阵曲》,北齐君王情何以堪?其四,高长恭说过错话,把自己不畏牺牲的原动力归结为“为家事”且“家事即国事”,被皇帝忌为僭越。高长恭与当朝皇帝虽同为北齐建国之父高欢的后人,却是两条支脉,叔侄关系(与高湛),堂兄弟关系(与高纬),套这个近乎是不恰当的。


我初读北齐史时,只以为第四条略为靠谱,但细究起来,还是发现了史家在逻辑上的漏洞,并非确凿。


南北朝北齐( 公元550—577年,享国28年)的历史记载主要出自唐朝史家李百药撰写的《北齐书》,属二十四正史之一。该书在所有史书中突兀刺目之处在于其毫无遮拦地记录了许多北齐皇族不堪不耻的行为,荒淫残暴,伦常败坏,不可理喻令人瞠目结舌。有说是唐朝帝业是沿袭隋朝而来,而隋朝传承自北周,这是他们的大统脉络。而北周的宿敌北齐则是这一正统王朝的对立面。所以,作为唐人的李百药写起北齐史便毫无忌惮,什么丑事都抖落一地,甚至几近禽兽的行为也淋漓尽言。


除了北齐的开创人高欢寿至50岁,以高洋为首的五朝皇帝最长寿的就活到30出头,不是被杀就是自作自受暴病而亡,没有人能心平气和得以善终的。如此看来,只是受封兰陵王的皇族旁支高长恭也能苟活到30岁出头,就算是有一定造化的,算不上最惨。


读北齐史的人定是会心惊肉跳的,还要庆幸没有活在那么个黑暗年代。高氏一族本为汉人,但鲜卑化,彪悍凶猛,缺失礼法。他们出品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成就最高的法律——《北齐律》,而在中国,以律法闻名的时代往往与仁德时政相悖,虽不绝对,但有一定概率。


高长恭,亦名高肃、高孝瓘(541年-573年),是高欢之子高澄的儿子。高澄严明有大略,具备政治天赋,与父亲高欢均为东魏权臣,他辅佐父亲为推翻东魏建立北齐立下不二功勋。可惜他死在北齐建国的黎明之时,而王位落于高欢另外的儿子高洋之手,其后,高欢三位儿子高洋、高演、高湛轮流坐庄。高长恭生活时代便是高欢第九子高湛及其儿子后主高纬统治北齐时代。显然,高澄-高长恭这一支脉离王位已渐行渐远。


高长恭为高澄第三子,身世神秘,其母氏不详。据推测,高长恭的母亲应该是身份极为低贱而没有记录。他五弟高延宗母亲陈氏原本是东魏某王府的家妓,即使如此其身份也有记录,说明高长恭的母亲连这样的身份都不如,可能是奴隶,也可能是敌国的俘虏。当然这一切没有影响他在高澄家长大成人,文武俱佳,才貌出众,在560年即获封兰陵王,成为英姿勃发的北齐战将。


坊间传说这位小王相貌漂亮,且他的美很有可能带有某些女性化的阴柔,带兵打仗难以震慑敌军,故而他出征交战都是带着画有狰狞兽面的面具,令人胆寒。但事实上,兰陵王不会带假面上阵,两军对峙,他带着假面纯属找死的节奏,自立目标,敌军不射他射谁?后世把《兰陵王入阵曲》想象成“北齐大面”,假面舞蹈,神秘而美妙,完全是出于对高长恭美貌与孔勇的文艺化想象,同时我也高度怀疑假面舞是东渡日本后被日本人改造而成。



藏于春日大社的古代舞乐面具


邙山大捷,鲜卑兵士即兴载歌载舞,场面欢腾,当时的北齐帝高湛定也是喜不自胜把酒言欢,高长恭以偷袭取胜出其不意名声大振,确立了他北齐著名战将的地位。但此后,他并无盖世战功,只是兢兢业业为皇家征战奔波,吃苦耐劳。而《兰陵王入阵曲》也没有在北齐获得什么国曲国舞的地位,没有任何相关的记录。我认为,那就是曲终人散的一次庆功事件,被后世,尤其被嗜好收纳奇巧淫技的日本人带回日本后,在今天又触发了一阵出口转内销式的激动而已。仿佛从转回的“内销”的幻觉中,看到了曾经的伟大征战,勇猛、智慧,还有美男子,完美浑厚,雄性十足的巍巍大帝国。


公元564年12月的邙山大捷是这样的过程:河清三年(公元564)冬天,北周武帝派遣柱国大司马尉迟迥、雍州牧宇文宪等率领十万精兵,围攻洛阳,洛阳告急,北齐派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等援救洛阳,并让并州刺史段韶率领一千名精锐的骑兵南下。各路援军在邙山的太和谷同北周军队遭遇,段韶率领左军,高长恭率领中军,斛律光率领右军。段韶指挥骑兵把敌人打得支持不住,纷纷溃退,许多官兵坠落到山谷里摔死。


请注意,当时的北齐是三将齐辉——斛律光,段韶、高长恭,均是著名将领。段韶勇猛无比,斛律光是高欢时代(高长恭爷爷辈的人物)就已成名的战神,为北齐江山征战20载,战功赫赫。但这次战争的转折点被高长恭把握住了。高长恭带领五百名骑兵冲进北周军队的包围圈,到了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城下,因为高长恭戴着头盔,城中的人不能确定敌我军,直到高长恭把头盔脱下来让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城上的人军心大振,欢声雷动,他们想不到这勇猛无敌深入重围的武士竟是“貌柔音美”的兰陵王,立即放箭保护,并里外合力,成功解围金墉。北周军弃营而逃,从邙山到谷水的三十里间的川泽之地,都是北周丢弃的兵器辎重。


上面是史书的记录,但今天各种电视剧、游戏画片、歌舞表演等等里面的高长恭均是身穿铠甲,以假面具掩面。假面狰狞可怖,让人不寒而栗。 理由还是说他面貌过于俊美而不惧威慑力,到了金墉城下摘下假面,战旗猎猎,西风长啸,美少年绝代风华惊艳战场,好有画面感的场景。可惜这是假的。


史书言:“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② 。这里说的很清楚:“免胄示之面”,“胄”是头盔,不是假面。只是这种头盔几乎遮盖面部,只露出眼睛,北齐流行这种几乎武装到牙齿的装备,一为护身,二为震慑,并不是高长恭为掩饰美貌而带的什么特别装饰。


高长恭长相出众确定无疑,史书曰:“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但北齐高氏高欢后代,轮着做皇帝的都是高欢与鲜卑女娄昭君的儿子或者孙子,汉人与鲜卑人的混血,美男子辈出,相貌不凡者不算稀奇。且最终毒杀高长恭的北齐第五代皇帝高纬本身也是容貌俊美,史书曰:“帝少美容仪”。毒死高长恭那年高纬十七岁,正是韶华美少年,而高长恭已年过30,在那个时代已属于大叔类。所以高长恭不是死于因美貌而生的嫉恨,其也未因美貌昭著于世,惹出蜂蝶狂乱,如卫玠般,被生生看杀。


电视剧中由冯绍峰扮演的兰陵王


如果说因《兰陵王入阵曲》,高长恭获得将士拥戴,有功高盖主之嫌而招致皇帝嫉恨,此说并不实也。邙山战时,北齐皇帝是第四任高湛,高长恭的亲叔叔。高湛亲自与将士庆功欢宴,高兴都来不及,对这个亲侄子感恩还感恩不过来,他甚至派人给高长恭买妾20人奖赏,虽然高长恭谦让只留其一,可见高湛对侄子的厚爱。且此战之后,高长恭一路加封,未见皇帝嫌隙。而那一年, 8岁孩童高纬,大概还认不清那个英姿勃发的兰陵王堂兄,甚至随着《兰陵王入阵曲》曲终人散,高纬大概一辈子都不知道曾有这么个曲子。


后人确信的高长恭之死因还有他说错话。《北齐书》曰:芒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②这便是“家事即国事”之说,引后主忌恨。我认为李百药的这段记载亦应属传闻,前文已提到,“邙山之捷”时后主才多大?8岁!小孩一枚!他能说出“你深入敌军,如果失利恐后悔就来不及”这样的话吗?


如果真有此言应为后主之父高湛语,而高长恭的回答:“家国之事,不觉有危险之恐惧”也算得体。这是成人君臣同时也是叔侄之间的正常对话。因为邙山役后,高湛虽然禅让了王位给儿子高纬,但5年期间他是以太上皇身份代为执政的,小孩高纬虽为皇帝但基本是于后宫嬉戏玩耍,与高长恭做如此一本正经的对话不大符合常理。且5年之后高湛过世,高长恭还是一路敕封,未见冷落:武平三年(572年)八月,高长恭被任命为大司马。武平四年(573年)四月十三日,担任太保。


高长恭前后因各项战功被封为巨鹿郡公、长乐郡公、乐平郡公、高阳郡公等。但风云突变,573年5月,距离升任大司马仅8个月,距离担任太保仅1个月,后主高纬竟派人送来毒酒,令其引鸩酒自杀,也就是说在他侍帝生涯中始终没有受到两代北齐君王的贬谪嫌隙,却被突然毒杀,缘由扑朔迷离。


李百药写《北齐书》并没有找到高长恭被毒杀的真正原因,他举出的理由多为道听途说,只为史书逻辑需要自圆其说而已。高长恭的确死的很突然,很不可理喻,不能以常理解释。北齐书里也记载了高长恭因为说错话一直陷入惴惴不安之境,试图通过自毁声誉、消极怠惰躲避灾难。但或许他恐惧的不在于此,而是恐惧的那个曾经8岁的小堂弟日渐诡异无常,终于变成了一个疯狂的暴君。


北齐后主高纬“自生宫闱,长于尼媪。不接端士,不见正人。”③,也就是说他根本不是在一个正常环境中成长的,他一继位,先封乳母陆令萱为女侍中,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韩长鸾等佞幸小人把持朝政,宠信身边侍者,奴婢、太监、娼优等人都被封官晋爵。这已是反常之举。他的个性也乖戾于常人,不喜欢与朝士见面,害怕与外人交谈,甚至别人多看他几眼他便会暴怒。他甚至害怕他的亲弟弟琅琊王“眼光奕奕,数步射人”,不敢直视。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纬失于常人的行为而诡异古怪,尤其进入青春期后,无数行径已脱离正常范围。史家只是穷尽最恶劣词语以表罄竹难书之言。我认为高纬精神不甚正常表现于很多记载,但中国古代不可能有现代医学的判断:精神病人。所以史家们对高纬的行径除了语言的挞伐和情感上的震慑,找不出更合理的理由来解释那些异常行为。虽说中国皇权文化的标准是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的道德尺度,但北齐皇族堕落之境况,已使史家遑论皇权天授天子顺达天意这些基本伦常,直将这个自求毁灭的皇室家族当做毒瘤异类鞭挞讨伐。


高纬有多种异常之相。他有个宠妃冯小怜,相貌漂亮深受宠爱,高纬与其形影不离,即使是跟大臣见面,也要把冯小怜拥在怀里或把她放在膝上,使议事的大臣难堪而语无伦次。


“后主惑之,坐则同席,出则并马,愿得生死一处”,史书记载还算给后主留下体面。但有盛传,说高纬认为像冯小怜这样的天生尤物应该让所有人来欣赏,于是就让冯小怜赤裸玉体躺在朝堂的一张案几上,还要不时摆弄姿态挑逗撩拨,还卖票似得让大臣出钱来参观,不参观不行,于是大臣们排着队都来围着裸女一览秀色。这便是后世“玉体横陈”的典故。李商隐有诗云:“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话说正史未必都是真实,野史也未必都是虚构。如果传言并非空穴来风,高纬之变态亦可成立。


高纬还有某种角色妄想症,高纬会在皇宫花园里建个贫穷村庄,自己穿的破衣拉撒扮成乞丐,学乞丐样乞讨取乐。又设置穷人市场,假模三道像个穷人样子做生意,讨价还价。有时干脆让宫人给他造个西域城池,让卫兵穿著黑衣扮成羌兵,就跟小孩子玩打仗游戏一般,打打杀杀,但他会真的射箭伤人而没有感觉,现实与游戏不分。有时候高兴了出门巡幸,却是独自单骑跑得无影无踪,披头散发,袒胸露怀,全是狂躁之相。


这些疯疯癫癫的举动于没有现代医学常识的古人而言,只得狂骂,如虞世南语:“而纬狂愚悖乱,毁道败德,任用群小,诛戮谏臣。。。。骄淫昏暴,宜其亡也。” ④李百药说的文雅一点:“武平在御,弥见沦胥,罕接朝士,不亲政事,一日万机,委诸凶族。内侍帷幄,外吐丝纶,威厉风霜,志回天日,虐人害物,搏噬无厌,卖狱鬻官,溪壑难满。”⑤如此不堪的混暴之君,令史家几近词穷。


更有甚者,随着年龄增长,精神不正常的高纬开始大开杀戒,并迅速弑杀成性。首先,他把那个目光如炬令他惧怕的亲弟弟琅琊王高俨杀掉,是趁着他们共同的母亲胡太后睡午觉之机,让人把高俨背到宫里砍头,并杀掉高俨的亲信支解暴尸。


随便旁人挑拨高纬就开始疑神疑鬼,有人说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南阳王高绰有谋反之心,就让自己宠信的胡人何猥萨与高绰玩相扑游戏,摔倒后把高绰掐死,埋在一座佛寺地下。有种说法,“相扑”一说便起源于这个杀人游戏。


上面两人还是他的兄弟,有时候他出门看到不顺眼的人便随意杀戮,甚至杀完人要剥掉脸皮观察。这令人发指且不可理喻的行为已不能用残暴一词来解释。


572年,高纬步入疯狂的杀人状态,他先是以一个莫名其妙的缘由诛杀为北齐王朝卖命20年的老臣斛律光。斛律光家族从其父亲斛律金开始为高氏家族效力。他们属高车部,古老部族。斛律金曾以鲜卑语唱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窟,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千古名曲安慰了战败于西魏的高欢。对于斛律家父子高纬也是任意戕害,理由也是莫须有的所谓斛律家有谋反之心,让三个大力士把斛律光活活勒死。


转过年573年5月,没有任何理由,高纬派遣使者徐之范送毒酒给高长恭,高长恭对他的王妃郑氏说:“我对国家如此忠心,哪里有辜负皇帝,而要赐我毒酒?”郑氏回答说:“为什么不亲自当面去跟皇帝解释呢?”高长恭说:“皇帝怎么可能会见我?”于是就饮毒酒而死。呜呼哀哉,一代名将高长恭死的自己都不明不白,而死后还被朝廷追赠为太尉,谥号武。这无疑又是高纬的一场杀人游戏。他反复无常,或许陷入了某种迫害妄想中,想到谁谁就是敌人,他就要立即诛杀。


高纬各种异于常人的表现应该已达到今日有关精神疾病患者的确症指征,癫狂、迫害妄想、无端多疑等等。读《北齐书》本纪第八——后主幼主,以及《北史》卷八——齐本纪下第八的读者,会心惊肉跳看到的都是满纸“杀”“杀”“杀”,杀人如麻,命如草芥,而这些杀戮经常找不到可以说服人的理由。


有中国法制史专家告诉我,《北齐律》是一部在中国法制史上地位突出的法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为隋朝《开皇律》继承,又延至《唐律》,是南北朝时期的经典之作。法律是为了惩处犯罪包括私刑与滥杀以维护纲常秩序,但纵观后主高纬之十二年御宇所为,任用奸佞,无端残害忠臣,荒淫无度,最终亡国。《北齐律》的存在也成了绝妙的讽刺。



1920年出土的兰陵王高肃碑,为北碑重宝


兰陵王高长恭之克己修身、温良恭让,好色指数不高,受赠20妾只礼貌性地留其一,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对正人君子的所有优良标准,他受封兰陵王也是名符其实地契合。兰陵郡即是古时楚国君子屈原出使过的齐国之地,今天地址为山东省临沂兰陵县。


屈原给此地起了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兰陵,寓意指在这片高地之塬上盛开兰花,有芳香之正气,以表君子圣洁德行。虽然兰陵王在对疯子高纬的充满恐惧的日子里,也曾为自保做过自毁其名誉、受贿枉法之事,但他那颗温柔洁净的心灵总是怀着慈悲与善意看待这个世界,善待兵士及有错之人。在他临终之时,他烧掉了所有别人的欠债条据,散尽所有资财,其死亦如兰花落地,幽香一缕,枯萎化粉泥,并不污浊于世。


为人臣如果侍奉暴君是一种不幸,更是一种悲哀,极端时不外乎是一种恐怖,但如果侍奉一个精神病患,一个疯子君王,那不仅仅是在劫难逃,我甚至找不到可以超越悲哀与恐怖的人间语汇来形容如此劫数。


注释:


①《“大跃进”亲历记》作者李锐,有关内容为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讲话内容。


②《北齐书·卷十一·列传第三》


③卢思道《全隋文》卷十六


④虞世南《北堂书抄》


⑤李百药《北齐书.卷八.帝纪第八》


⑥《北齐书》中“芒山”通“邙山”指位于洛阳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


原标题:难以破阵的疯狂王朝


题图为:河北磁县兰陵王墓前雕塑



【作者简介】

陆波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9-29 02:32 PM , Processed in 0.08855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