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75|回复: 9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修心七支法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8 0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修心七支法要 (1)

谈到修心这个问题,如果以修身為例的话,比如我们注意怎麼样运动、吃什麼样的东西、早上起来做什麼事情,这样就能把身体的承受力和弹性的限度增加,你就可以背负你平常不能背负的更重的东西,或者跳过平常你跳不过的更远的距离,或者可以更快地到达你的目的地,至少可以使你的身体健康、强壮,也许看起来更漂亮。训练身体就有这样的利益。但是这种任务要交给像珍方达这种人来做,她有很多训练身体的录影带,而我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因為每次到了该锻炼的时候我都很懒。跟训练身体一样,如果我们训练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心灵也会得到好处,实际上这样做的好处更大,它会变得更坚强、更健康,变得更有技巧、更能够忍耐、更慈悲、更有瞭解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你能够更去感谢、接受和享受一些对你好的情况,也更能忍受或接受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要能接受不愉快的事情是很困难的,而接受快乐是容易的,在这裡我们犯了一个错误,由於我们没有经过相当的训练,所以当快乐產生的时候,我们不是去体会这个快乐,而是被快乐宠坏了,我们被这种我们叫做「好」的情况所征服。同样,我们也被我们认為「不好」的情况所征服,我们会感受到没有希望、丧失自尊这些负面的情绪。对於那些处在「不好」的情况下的人,佛教徒通常给他们一种建议,就是多去祈祷,多去接受各种加持、教授或灌顶,这样痛苦就会比较快地结束。这说明我们实际上是把佛教当作解除我们痛苦的一种方式,我们对痛苦採取反对和敌视的态度。更糟的是,现在佛教的老师的立场好像也是反对痛苦的,比如你现在有某个困难,就叫你回去念某个咒,那你的困难就会消失。

但是,如果你仔细考量一下佛当时的原始的教授的话,会发现佛并没有敌对痛苦的态度。在四圣諦裡面,佛从来没讲过你要去解决或者去拋弃痛苦,佛只讲过,你要知道痛苦。你去知道痛苦并不等於你去拋弃掉痛苦,知道痛苦表示你要瞭解痛苦,而你真正需要拋弃的,不是痛苦,而是痛苦的成因,也就是我们的烦恼。可是现代的佛教徒并不去拋弃痛苦的成因,却想要非常快地把痛苦中止掉,因此我觉得,绝大部分看了一眼金刚乘就爱上了金刚乘的所谓金刚乘弟子,都是抱著这种速成的心态。如果理论上或字面上,你问我佛教以及佛是不是要帮助我们去掉痛苦,那我必须说「是的」,但是怎样除掉痛苦呢?佛教徒通常认為佛是一个超人,他来了,就可以把我们的痛苦清除,这并不是佛去除痛苦的方法。佛去除痛苦的方法是告诉你如何修心,如何去避免製造痛苦的成因,换句话说,佛并不是教你怎样去治疗痛苦,而是教你怎样去防止把痛苦製造出来。如果你治疗痛苦,那表示你现在已经有了痛苦,所以你才需要治疗它。还可以这样说,我们应该把佛教当作修心的方法,而不是把它当作止痛剂。

比如说你现在有一个麻烦,為了要解决这个麻烦,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中一个就是念咒,但是修行佛法的真正目的是成佛,而不是解决一些小问题,当然,那可能也会有效,但有时候因為因缘果的关係,你的努力也会无效。这就有一个危险,当你看到它无效的时候,你就可能对佛教產生错误的见解,也许你会讲,佛没什麼能耐,因為我还是在头痛。我们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為我们不知道佛法是修心的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0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心七支法要 (2)

為什麼修心会有效?因為佛教最基本的东西就是缘起,佛教徒相信互依而起,而不认為有任何东西能独立存在。任何一个轮迴或涅槃裡面的现象都是互相依靠的,一切依状况而產生,所以如果情况不对或者產生了差异就会影响到结果,这就是為什麼我们也相信业。我们该知道,当因缘不具足的时候,事情就不会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发生,比如我们希望要快乐但快乐并没有发生。

我之所以谈这个问题是想把话题转到一些很重要但通常被我们忽略掉的事情上。当很多佛教徒说,这个是业,是我以前的业,好像认為业是一个完全不能改变、完全没有可选择性、完全没有希望的东西,我们几乎把业当作一个主宰我们的神。对,也许我们是没有什麼选择,因為业,或者因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更强的东西。但这并不表示我们没有选择来影响业这件事本身,实际上我们还是有一些选择。对於已经產生的、现行的业,我们是没有什麼选择,但对怎麼样改变它、消灭它,我们还是有选择的。那我们该怎样去影响或操纵业呢?因為佛教徒相信一切事情的產生都是因為因和缘,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去影响这个因和缘,然后就影响到结果。那我们怎麼样来影响因和缘呢?一般的答案就是你一定要去积累功德,并且不要做没有功德的事情。但是要永远做有功德的事是很困难的,因為我们所习惯的方式比我们目前要做的更有力。因此我们需要修心,修心可以影响我们习惯所有的形式。除非我们的心能够变得更有弹性,否则我们所做的一切很迷信的修行没有一个可以影响我们的业。

当我们说到修心这两个字,好像跟洗脑很像,因為关於洗脑的某些宣传影响了你,但这裡要谈的并不是洗脑式的修心,而是不偏颇。佛教谈到修心就是告诉你怎麼样来保持中道。如果要把你训练成一个无神论者或者训练成一个泛神论者的话,那种方法不是佛教所用的方法,因為当你讲修心却落在任何一个极端或偏颇的状况的话,这其实就是我们心理状态最大的一个错误。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0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心七支法要 (3)

你的心只要处在任何一种极端的状况,就一定会產生自私,当自私產生的时候,就好像一个很勇敢的人得了某种病,把他身上的力量都吸光了一样。為什麼说自私是一种病呢?因為自私总是使我们落在极端的状况中。举例来说,你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对方如果不自私的话,可能还会帮助你达到不自私的状态,但是因為地球上几乎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所以你永远都听到你想听的东西而不是你应该听的东西。这个例子说明如果我们没有适当的修心会產生什麼样不良的后果。再比如一个佛教徒去学习戒律,因為他的自私,所以他永远用自己所喜好的方式来解释戒律裡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有任何一个人建议你怎样修行直到成佛,你都会觉得这些别人的建议听起来不太令人愉快。这种自私并不只是发生了一次两次,而是许多生以来和我们在一起,所以自私在我们的心裡都有非常坚强的阵地,不仅如此,还变得非常敏锐。同时这种自私也產生一些很奇怪的经验,比如当别人讚美我们的时候,我们就非常高兴,假如有任何一个人看不起我们,我们就会非常难过。

由於自私,就算别人讚美我们或给我们什麼,我们也从来不会满意;由於自私,一个人就不太留意别人,不太替别人设想。替别人设想可以说是修心的最基本的一个要件,如果你对别人的情况并不留意的话,一般来说会產生很多的痛苦和误解,在类似的情况下,这些痛苦最后都会发生在你自己身上。所以说你不去注意或关怀别人实际上也是「痴」的一种很粗的表现。举例来说,你今天去买东西,我们谈论环境问题,谈论每分鐘有多少树被砍掉,谈论大公司大工厂如何製造各种各样的污染,谈论某些人滥用放射性物质,但是如果你仔细想一想,你就会知道,这实际上是我们自己的错。我们买东西时会拿到一些包装袋,但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那个袋子,在理论上我们知道这个,可是我们并不想拒绝它,因為对我们来说,如果没有这个袋子,在某个特定的时段,也许半小时内,我们会觉得不太方便。如果要去超级市场买东西,我们都懒得自己带上一个袋子,实际上这并不只是因為我们懒,而是因為我们觉得事情很轻易就该如此。就算我们只是买两支蜡烛,都要确定它们被包得好好的,或者把它们放在一个买菜的袋子裡。為什麼呢?因為不那样做的话我们一拿蜡烛就会弄得满手都是蜡,这是很不方便的事情。这样的事并不只有你在做,上百万上百万的人都这麼做,可是我们老是责怪某一类特定的人,这通常是因為我们嫉妒。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对现代的各种疾病、灾害、饥荒都有一些责任。

如果你真的要做佛教徒的话,与其你去念了上百万上百万的咒,也许还不如作一个小小的承诺,比如从今天开始,任何木质的一次性筷子我都不用,或者从今天起我再也不使用私人汽车,而去坐大眾的交通工具。我并不是说你非得这样做不可,我只是想用这样的例子来解释我们每个人是多麼自私。我自己也是这样,如果我出门的话,当然希望坐一辆私家车,公车就不太好了,火车就更糟,因為很不方便。什麼叫方便?所谓方便就是我们这个被宠坏的心所显现出来的一种状态。我们看看这世上,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或者没有自由和各种权利,这些事情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我们的自私。当我们有自私,它就成為我们先入為主地判断事情的一个基础。

一般来说,如果你能把自私降低,就算在逻辑上,你也可以证明,每件事都会做得更成功,因為对一个用修心的方法来对治自私或者看到自私的缺点的人来说,他对各种状况都已经準备好了。这样的人因為自私比较少,就比较有弹性,也更有尊严,还会有更多的成功。為什麼?因為他不太有盲目的目标,当自私减低的时候,期望也同样减低了。当我们的期望非常高的时候,就会有愚昧的目标,而一个没有这种愚昧的目标的人,就不需要去达成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每件事他都已经完成了,所以这样的人永远都经歷成功,也许你也可以讲,他从来不失败。如果你没有心理上的训练,成功和失败就变得非常两极化,对成功的忧虑,对不成功的害怕,实际上就反映出你缺乏心灵的训练。当一个人的期望降低的时候,他也变得更勇敢。為什麼一个人会变成懦夫呢?因為他对他自私的目标非常执著,而在他的潜意识裡他知道,他所期望的东西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他会丧失自信和勇气。一个降低了期望的人也会变得很有忍耐力,因為他知道,就算有一个不良的、他不喜欢的状况產生,他也可以把它改变成一个好的、他所期望的状况,忍耐力提高的同时,他还变得非常地有尊严,而且做事非常地有方法。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0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心七支法要 (4)

以上是对修心的介绍和修心利益的讲解,现在谈到实际的修心的方法。一般来说,所有佛讲的东西都是修心的方法,无论小乘、大乘或金刚乘,都是修心的方法,几乎可以这样讲,就算说某个法并不是用来修心的,实际上它也是修心的方法。

举例来说,虔诚心。所谓虔诚心并不是你给老师的一个礼物或者一个感谢老师的报酬,它实际上是一种修心的方式。如果你没有认识到这点,那你所说的虔诚心就成了一种执著,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对佛教抱著一种宗教狂热的态度。各位一定碰到过这种人:他非常嘴硬地说自己是小乘或大乘的,但实际上讲这话的人可能对小乘和大乘完全不瞭解。虔诚心和加持好像一个是施,一个是受,你给他虔诚心,他就给你加持,这几乎变成一种交易行為,但虔诚心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清纯的修心的系统,而且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因為我们一直都习惯想要听从某些人所讲的东西。比如你的髮型,可能就是从某个人学来的,就算你认為这个髮型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但是所谓「这个髮型是你最先创的」这个念头本身就是某个别人所创的念头。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所有人都希望被别人所教导,当然,我们每个人又都是很骄傲的,所以我们不愿承认自己希望别人来教导和影响我们,但我们永远都準备好了要对来自别人的影响力效忠。

还有,加持,加持并不是任何别人可以给你的一种奖赏。你接受了那麼多加持,你真的得到了什麼你原来没有的东西吗?很抱歉,我不这样认為。真正很清纯的加持,是另外一个修心的系统而并不是一个洗脑的系统。比如你背痛,你去按摩,让别人用力地压在你背上,你本来就有一个背痛,现在那个人又加了一个力在你背上,可能使你背痛得更厉害,可是当他停止的时候,你就觉得舒服了。同样的,当你的心处在不是很好的状态时,你就到一个你认為他比你高的人那裡接受加持,他就把他热的手放在你冰凉的头上,或者把他冰凉的手放在你热的头上,这就產生一个很令人愉快的奇蹟。因為你以前看了很多出版物,或者这个给你加持的人长得令人非常舒服乃至令人不太舒服,或者这个给你加持的人的学生认為他非常了不起,或者怎样怎样,所以这个人把他的大手放在你头上就会產生一些影响力。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灵的训练。这样讲并不是说你不应该去接受加持。在座有很多人认识我已经有很多年了,也许你们认為我反对一切佛教经常使用的方法,其实不是这样,我只是想从另一个新的角度来詮释很多我们习以為常的东西,比如加持。另外一件事是我们有很多的本尊,如果我们仔细地去考量这件事,就会发现,这些不同的本尊也是一些非常精密的修心的方式。

你的西藏老师是不是跟你说,你非得有七个杯子放在你的供桌上,中间一定要放花?你的大乘老师跟你说,碰到师父的时候要在他脚下顶礼三次,他没有说「两次」。这些都是修心的系统。但是你要知道,现代人已经不把这些当作修心的东西了,我们修这些东西的时候多半认為它们是一些文化上的影响,是一些传统上必须要做的事情,当我们以这样的观念去做的时候,佛法真正的精神和目的就丧失掉了,因為佛教的目的并不是在我们现存的社会之外再製造一个同样非常混乱、充满了毒性的社会给你生活在裡面。

我现在必须很有勇气地告诉你另外一件事:佛,伟大的佛,就连他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聪明和精密的来让你修心的系统。我这样讲有几个理由。你有没有读过佛的生平?很多人都读过吧?它说的是什麼呢?它说以前有一个很伟大的王国,有一个国王和一个王后,他们生了个小孩叫悉达多,他长大了,突然就想要离家出走,他爸爸说,你不能出去!哦,对了,我的儿子长大了,想结婚了,然后他爸爸给他找了个非常漂亮的公主,两个人结了婚,但他最后还是离开了。他在外面看到了老、病和死,非常惊讶,赶快跑来跟他爸爸讲,这太过分了,我从来都不知道有这种事,你怎麼能隐瞒这种事呢?他很难过,他希望找到一个答案。他爸爸不让他再出王宫,但不管怎麼样他还是跑掉了,好像最后也得到了答案。这个故事难道没告诉你什麼吗?我认為这也是一个修心的系统。这个非常年轻漂亮的悉达多实际上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我们都有我们的王国,我们有我们的床、房子、车这些东西,歷史上的悉达多和我们这个悉达多之间只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他敢於去问很多的问题。当他看到一个老人的时候,他就问驾车的人,那是谁?回答说那是老人,他就问,老也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吗?回答说是的,老会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包括你和我。这是他和我们最大的不同,他很勇於问这些问题,而对我们来说,我们天天看到老人,但是我们从来不问这个问题,我们假装说年老这个事情永远不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还有另外一个不同,歷史上的悉达多最后离开了王宫,我们呢,甚至连想逃出去这样的念头都没有,我们永远都想待在这个王国裡,从来都不问什麼问题,因為我们没有胆量去问。不知道你是否同意,我觉得整个佛的生平故事本身也是一个修心的方法。

最后,佛教徒经常说的空性,我认為也是一个修心的方法。当然,修心的方法有很多,在小乘裡面,修心的方法更著重在规律这个方面,这点我认為在这个时代是更加需要的。在小乘的系统裡,修心的方法主要是建立在不伤害其他眾生上,在大乘和金刚乘裡,修心的方法则建立在帮助其他眾生以及不伤害其他眾生上。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0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心七支法要 (5)

现在开始讲阿底峡尊者所教的修心七支法要,我将以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传统的方式来讲。

第一点,我们要能够感谢目前我们不太忙碌的这个状况,或者说有自由的时间。我们是不是有自由的时间呢?是,我们有。什麼叫自由的时间?就是你可以做自己的事情的时间。这也是我本人最需要的。但是一般来说,我们给自己找了很多事情来忙,如果有一分鐘真正地太自由了,我们就受不了,我们一定要被什麼东西占住才行,因為有东西占住你可以帮助你的骄傲。这种情况发展到最糟的时候,是我们经常假装我们很忙的样子,好像你要是不忙碌别人就特别瞧不起你。我自己就经常这样子来装。但这是我们最大的一个错误。

為什麼我们都希望自己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呢?这是我们需要瞭解的一个很重要也很有趣的问题。当然,一般人可能会说,因為我要养小孩啊,因為我要修房子啊,因為我要教育我的小孩啊,这一类的答案,或者更普遍的回答是我自己得吃饭啊,通常这些就是我们忙碌的理由。但实际上有比这更多的原因。為什麼我们随时要找事情来占住我们自己呢?一个更微细的原因是我们不愿意去真正体会孤独的状况。孤独,或者说被别人忽视,是人类非常害怕的一种状况。為什麼我们害怕孤独?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原因,就是我们下意识裡不知道我们自己到底是谁,而我们所製造出来的自我定义的方式实际上都是虚假的。如果我们超越我们所习知的各种名称,比如我们是什麼肤色、生在哪个国家、是男是女……这一切,没有一个人能讲得出他自己究竟是谁,而且我们潜意识裡也知道我们并不知道我们自己是谁,所以每个人都试图找出那个没有办法言传的自己。举例来说,你一生气就大叫,或者你非常热情地爱上某人,无论是什麼,当你大叫的时候,有一半的理由并不是因為你生气,而是因為在潜意识裡你想要证明给别人也证明给自己看:你是存在的。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帮助你知道你是存在的,因為实际上你是不存在的,而「你不存在」这个事实又是你不能接受的。这个就是我们最基本的孤独,我们想要逃离这个孤独。我们怎麼做呢?我们吃、买东西、交朋友、谈恋爱、组织会社、参加俱乐部……任何的事情,小到读报纸,大到结婚,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帮助你解除孤独,因為在潜意识裡你知道你自己是孤独的。

所以你必须要製造一个空閒的时间让你去看到你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我们得说,我们要面对它,佛教徒该怎麼说呢?「好吧,既然我们是孤独的,那我们就是孤独的,让我们面对它。」至少我们不要先找很多事情来把我们自己占住,让我们好好看看自己,把一切不需要参与的事情切掉,这是非常重要的。以上是第一点。

第二点,你必须要瞭解不确定性。每一件事都是不确定的,因為你认為你自己如何、他如何、她又如何,这实际上只是你自己的概念。如果你现在很快乐,那只是你目前的概念。这表示什麼呢?这表示它是会改变的,因為它只是你的概念,而你本身是非常脆弱的,你的概念很容易被任何一件事所影响。比如说,你有一个很漂亮的太太,你们结婚十二年了,她一向很贤慧,突然有一个很有修证的人来了,说你太太其实是一个女巫,她只不过偽装成这个样子,从这天开始你晚上觉都睡不著。这说明我们平常所有的概念是非常脆弱的,简直不堪一击。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非常脆弱的世界裡,很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我不是说,这裡什麼都是不确定的,所以让你们都到天堂去,那边一切都比较确定;我是说,我们到目前為止还不知道一切事情都是不确定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去从事一件本身不确定但你却不知道它不确定的事,总是会把你搞得一团糟。如果你在做一件不确定的事,但你知道它是不确定的,那你就会有很多的幽默,有很多的笑话可说,因為你瞭解到:反正很多事情本来就会发生的嘛。

第三点,这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你必须知道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这跟第二点很像,但第二点主要讲主体,现在讲的是客体。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裡,你是无法做成一件完美的事的。比如你是一个画家,你已经画了一个最漂亮的东西,但是就算如此,你也知道,这世上仍可能有一个人对此不太欣赏。你记得吗?我们讲过,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0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16-8-28 07:28 PM 编辑

修心七支法要 (6)

问:整个宇宙万物都是一体的,对不对?

仁波切答:对。但是当你提到「一体」的时候要非常小心,佛教所说的「一体」和数量是没有关係的,并不是谈到任何关於数量的事情。当谈到绝对真理的时候,我们找不到任何有关数量或品质这一类的东西,所以我们经常用「一体」、「合一」或「空性」来表达。

如果我们能对一切现象皆如梦幻產生定解,下一步应该做的就是去分析一下这个梦的本质是什麼。它的本质是无生、中道,它超越了你所有的想法,这个你一定听过很多次了。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不过是我们所认為的世界,但我们并没有认识到我们是怎样来认识世界的,因為我们认為,我们所认為的就是它本来的状态。如果你没有认识到你所认為的世界并不是它本来的状态,那你就无法瞭解一切现象皆如梦幻。

举例来说,你為什麼会去买一本书?也许有很多的理由,但最基本的一个理由是你需要被佔据,这点记得我们讲过吗?為什麼?因為你没有胆量赤裸地站在你的本性面前,而你的本性是什麼呢?你的本性就是毫无本性。当你孤独的时候,就看到了自己的本性,这种下意识所体会到的无我的状态扰乱和破坏了你平常所建立起来的「我」的架构,诸如我有多漂亮、我是怎样的人、我有怎样的朋友、我受过怎样的教育、我属於哪个社会阶层……这种状况就会很自然地促使你產生对自我的执著,或者说自私。為了喂养你的自私,你跑到书店买了一本书,就像我,刚好去买了一本。

在这样的教授裡,我们要互相帮助,我们要把彼此的生活都放在臺面上,然后探讨它是个什麼东西。今天下午我和章喇嘛──我的一个朋友──跑到书店去,我的翻译也在。这表示很多事情,其中之一是你需要朋友,因為他帮助你建立自尊:我有章喇嘛作為我的朋友!这也有助於缓解由对自我的无知所產生的不安全感。你有没有想过為什麼人们会去交朋友?你有没有听别人讲过他们是怎麼成為朋友的?一般我们认為,某天在一个宴会上别人介绍我们认识,我们握了手,他的微笑很打动我,所以我们成了朋友。但实际上并非这麼简单。什麼样的人会成為我们的朋友呢?通常那个能够喂养我们的自私或自尊的人会成為我们的朋友。章喇嘛对我就是这样的,他帮助了我的自私。当然,在章喇嘛那方面来说,我认為他的动机可能是很好的,他的动机一定是很好的,但是我们在这裡是要赤裸裸地来谈一谈一个生命是怎麼样继续下去的。

我买了一本星座方面的书,是讲双子座的,因為我是双子座。这又是一个喂养自我的办法。我在读的时候,碰到讲双子座好的地方,我的自我就非常高兴,如果谈到有什麼不好,比如它说双子座的人好像有两张脸似的,这种人可以嘴巴裡讲一个东西但心裡根本不那样想,我就开始不喜欢这本书,「这本书写得根本没道理嘛」,甚至找各种理由来指责这个作者或出版商本来就有很多类似这样那样的不对的地方。总而言之,如果这本书讲了些好的东西,自我就很享受。什麼叫好的东西?就是我概念裡所谓好的东西,这是我所製造出来的梦,比如我认為这本书很好,这是我的想法。别忘了我是个自私的人,身為一个自私的人,我同时也需要你认為这是本很好的书,这就很成问题了。在座各位多半是具有宗教热情的人,总是认為无论老师说什麼东西好,那个东西就一定是好的,所以要向你们证明这是本好书并不太难。也许有人不同意:「仁波切,这本书一点都不好!」这样讲立刻就伤害了我的自尊。如果我是个比较直言不讳的人,就会生气地对你大喊大叫什麼的;如果我不是那麼直接──就像这本书说的,双子座的人通常会比较迂迴一点,比较讲究方法──我就会用尽花言巧语来说服你,直到你同意这是本好书為止。这就是当我希望你有和我同样的梦时会去做的事。问题是并非每个人都分享著相同的梦。这是个在轮迴中买书的小故事,今天晚上就发生了这种事,轮迴就是这样发生的,这种事每分鐘都在发生。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梦一般的现象是无生的,并且无涉於我们的想像。在你修持的时候要有如此瞭解。我们需要有规律的修持,也许一天裡你应该花几分鐘──在什麼地方并不重要──坐直了,很顺畅地呼吸,然后好好地去想,一切你认為是那个样子的实际上并不是那个样子,一切现象皆如梦幻。在座下的时间,阿底峡尊者说,人应该保持如同一个幻觉之子,这表示你好像一个小孩,正站在许多图画或者说幻象前面,同时也表示把你的评判和比较降低。比较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以上是谈究竟的菩提心。

现在我们来谈相对的菩提心。相对的菩提心有点像毗钵舍(观),这种修行方式非常受欢迎,於是逐渐被视作一个独立的体系而从其他修行方式中分离出来。让我们来思考一下相对的菩提心,它实际上是个很有效的修心方法,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自他相换。我们随时可以这样做。比如有一个人很傲慢地对待你,这时你可以把对方放在你的立场上,把你放在对方的立场上,也就是说把你们两个的位置交换,这种做法蛮有意思的,因為它会让我们知道我们自己是什麼,也可以让我们更瞭解我们自己的期望。如果你这样做,那麼很快就会发现,你也同样有理由或很符合逻辑地表现出傲慢的样子。如果你能在开车的时候练习这个方法,我想效果是特别鲜明的。当你想要超车,或者只是照章驾驶,或者糟糕出了车祸,这时双方都会怪对方不是吗?因為一个人从未準备好接受这是他的错。其实在不同的情况下,你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如果你当时不怎麼赶时间,那麼从后面过来的车就好像开得很快,但是如果你正在赶飞机的话,就会觉得所有在你前面的车都开得太慢了。这种事每天都有。一切现象并不按我们的期望而定,当类似的事情发生,把自己和别人的位置交换会有一些帮助,就像前面讲的一样,首先会让我们更瞭解自己,同时也能增加我们对别人的慈悲和明觉。自他相换可以通过你的呼吸来专修,在座下的时间,就好好注意看著你的贪瞋痴,情况一旦不妙,就把自己和别人对调。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0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16-8-28 07:29 PM 编辑

修心七支法要 (7)

现在来讲修心的第三支。

这比第二支更精细一点。前面你要做的是把主客双方对调,这种训练在传统上很常用,并且可以用於日常生活中,去改变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比如早上醒来的时候,你就告诉自己,现在我要睡觉了,要开始做梦了;到晚上睡觉的时候,你就告诉自己,现在我要醒过来了,要变得越来越清楚了。用这种对调的方式来改变或破坏原有习惯所遵循的路径。虽然我不是一个商人,不懂商务方面的事,但我觉得做生意时对调你和对方的情况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第三支是把一切状况都变成修行和成佛的助缘。阻碍我们这样做的最大障碍是我们喜欢责怪。有两种责怪,一种是责怪别人,一种是责怪自己。一般而言,我们先责怪别人,然后就责怪自己,但也要看你是怎麼样的人,是容易有罪恶感的人还是爱面子的人。人类的心灵有时是一个很难去解释的东西,比如有人逮到你在说谎,这时如果有另一个人也被发现在说谎,你就会好过一点。你瞭解我所说的意思吗?再如你因偷窃而入狱,如果同牢房裡有另一个人也是小偷,甚至跟你是同伙,那就很好。我们谈的就是这种心理状态,而这一切都基於不安全感、没有自信,或者潜意识对「无我」状态的了知。首先我们必须学会不要去责怪,如果你真的要责怪什麼的话,就去怪那个状况,不要怪自己,也不要怪别人。当你能够不责怪,你对自己和别人的感谢之心就会自然生起,换句话说,第三支就是教我们如何去欣赏和感谢一切状况。当然,我们对我们所喜欢的状况很容易去欣赏和感谢,但是对我们所不喜欢的状况,我们也要用同样的心态去对待。

问:印度有个哲学家叫做奥修,他的书可不可以看?如果可以,应该用什麼态度去看?把它当作真理还是参考?

仁波切答:我认為什麼样的书你都可以看。提这个问题的人好像有点担心奥修。如果要回答你宗教或精神上的问题的话,你当然可以看这样的书,我不能说,读奥修的书不能成佛。在我个人来说,不光对奥修的书,包括对很多其他所谓精神上的书,我都有相当的犹疑。很抱歉,当我读这类书的时候,我主要的心态就是在书裡找一些碴,你知道,这样永远会在裡面找到错的地方,因為你就是去找碴的嘛。如果你想找的是真理,那麼我可以肯定你也找得到真理。為什麼我对这类书不是全心拥护而是持怀疑的态度呢?因為我觉得很多所谓精神上的书和老师并不是告诉别人需要听的东西。任何一种宗教都有它自己的尊严,而且应该保持它的尊严,一个宗教不该因门徒的爱好或时代的潮流而改变它的基本教理,如果是本时尚杂誌,那它当然应该常常改变,因為每年的流行都不同,否则最基本的见解应该永远都不会改变。我自己对佛教的信心也许含有迷信的成份,但是我读了这麼多年佛教的道理,并不是一直都用身為佛教徒的态度去读的,很多时候我也用找碴的态度去读,我曾经读过印度教的《薄伽梵歌》,希望以此為基础去找佛教的错处,不过我必须承认,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最后还是承认,佛教所讲的真理对我而言是真实而不可改变的,没有办法找到更高的真理了。

问:如何消业障?

仁波切答:如何消业障?这太难了。修心,七支修心。

问:如何让一个中阴身不执著自己的身体?

仁波切答:这个问题表达得不太清楚。如果你说的是垂死的人,那答案还是修心;如果你说的「中阴身」,那麼中阴身甚至是没有身体的。

问:在一场电影中,有五个女子為了逃避旧传统中无地位的生活而自杀,以求转生於更好的地方,她们真的能生去吗?

仁波切答:这要看剪辑的人怎麼剪或下一个编剧怎麼写。

问:修上师相应法的秘诀在哪裡?

仁波切答:既然是秘诀,那当然不能这样公开讲。

问:佛教如何处理男女感情的问题?

仁波切答:不要极端。以上的问题都可以用「修心」来回答。

问:如何达到空性?

仁波切答:那就是不要去期望达到空性。

问:爱的执著能量非常大,恨的执著能量也相同,如何用修持的方法来转化?

仁波切答:最好不要去爱和恨,同时要知道爱和恨的缺陷在哪裡。

问:「将一切现象视為梦幻」这件事本身是否另外一场梦?

仁波切答:是。问题是这不是一个很明显的梦。

问:如何用正确的态度来看上师?

仁波切答:我最近在尼泊尔买了一本书叫做《如何寻找上师》,裡面从A到Z写了26条,看起来好像找上师很不容易。如果你能先回答我怎麼样去找一个完美的爱人,那麼也许我就能回答你怎麼样去找一个上师,因為这两件事基本上是一样的。

问:什麼是成佛?成佛对我们有什麼好处?

仁波切答:成佛的好处就是你能够用比较轻鬆的态度来对待事情。

问:什麼叫做无知?

仁波切答:无知就是不知道事实,不知道事情只不过是你认為的样子,不知道你认為的事情到底是什麼样子。

问:如何超越自私的念头?

仁波切答:我们现在谈的就是这个,修心就是為了超越自私。

问:如何停止忙碌?

仁波切答:要把我们的野心降低。如果你觉得不太可能,那麼至少应该这样想:我们所期望的事情也许不会出现。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0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心七支法要 (8)

问:心的定义是什麼?

仁波切答:我希望问这个问题的人是新来的,而不是已经瞭解了很多佛教术语的人,因為用比较简单清新的方式来谈「心」的话会更具有原发性。要给「心」下定义实际上很困难,传统上以两种方式来讲,一种是究竟的,一种是相对的。相对来说,心是明觉,或者说「是」,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主体或觉知者。究竟来说,佛教认為,在心裡面没有心,心的本身就是「明」,这表示心是超越一切二元染污的。进一步讲,在成佛的状态是没有所谓心的,因為心就是染污。再多谈一下「心」,因為我们这次是讲修心。如果你问贪瞋痴是不是心,我必须说,是的,这些是心的表现,是粗分的心,但这并非心的本性,因為心的本性是觉或明,但当我们谈「明」,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去知道、去瞭解,这个「明」甚至包括了「无明」的状态。我今天并不想讲心的本质是什麼,根据提问,我要讲的是心的定义是什麼,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因為一般佛教徒都想找出什麼是心的本性,但实际上你应该先瞭解心的定义,然后才能找到心的本性。

心绝对不是指大脑,心也不只是感觉和情绪。唯识宗相信一切事物都是心,所有我们可以想到、看到、听到、尝到、触摸到的东西都是心。当我们看到一个目标物,比如花,佛教徒说,这朵花就是你的心,因為佛教徒认為,主体和客体是同时出现的,除非那个东西被认知為一朵花,否则它就不是一朵花,对花的认知必须由心而来。同理,不光是花这个概念,包括花的相关属性,它的顏色、高度、大小、形状,无不是我们概念化的结果,比如这朵花是红色的,那是因為你定义它為红色,在此之前,红色是不存在的,最终你会发现,构成花的每一个细节其实都是你的心的作用。到目前為止,我们还没有涉及情绪或烦恼的问题,在我们定义花、一杯水、桌子、麦克风的时候,只是给事物加上了一个标记,虽然这也是染污,但至少还没有引起我们情绪上的反应这一更严重的染污。你的问题是「心的定义是什麼」,照理我的答案应该表达為「心的定义是这个或那个」,但我不这麼说,相反,我是说,每一个,这个、那个,都是心。我们认為这是红的、那是蓝的,这个大、那个小,这种心如果不加以训练的话,那它很快就会发展到开始定义一切你所碰到的东西,这个人是好人,那个人是坏人,下一步就產生情绪的反应,讨厌那个坏人,喜欢这个好人,於是一切的烦恼由此產生。探讨心的问题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你不要被有关心的理论带著到处跑,但几乎每个人都难免如此。我再讲一次我经常讲的一件事,在轮迴和涅槃之间。就在今天早上有人来问我一些事,从他的提问裡我看得出来,他是真心诚意地认為自己很瞭解轮迴,但是我不同意,因為当你真正地瞭解了轮迴,你就懂了一切的佛法。这并不是说你没有生活在轮迴裡面,你现在的确生活在轮迴之中,但是身处轮迴和瞭解轮迴根本是两码事。佛教徒往往认為「我对轮迴已经非常瞭解了,我唯一不瞭解的就是涅槃,所以我才要来修法」。

当你这麼讲的时候,就表示你完全不瞭解轮迴、不瞭解佛法。再多谈几句。有甲乙两种轮迴。轮迴甲就是像我这样的人教给你的、你可以在佛教的书裡面读到的那种轮迴,我把它叫做假的轮迴,这个轮迴是你在佛书上学来的,它裡面讲些什麼呢?痛苦、烦恼、业、各种情绪,等等。令人惊讶的是,多半的佛教徒一直试图去除掉甲这一类的轮迴。真正的轮迴是轮迴乙,这种轮迴对多数人来说,在潜意识裡或秘密的心中是从未愿意去放弃掉的,有多少人真的愿意放弃我们的野心和烦恼呢?如果要我们谈谈轮迴有哪些过患,那倒很简单。同样,涅槃也分甲和乙。涅槃甲就是别人教你的那种,令人愉快的,充满智慧的,等等,这正是我们所要的,但涅槃甲实际上是假的涅槃。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佛法的目的是什麼?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為佛教徒认為,只要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你可以想像一下,假如你真的达到了涅槃,意味著失去了任何可供参考和对照的东西,那麼你目前这个充满著染污的心只会觉得涅槃是件无聊透顶的事,因為那裡不再有竞争,不再有过去,你明白吗?我知道,我们内心深处所喜欢的「涅槃」只不过是一种更美好的生活,有更快的车、更好的交通系统、更漂亮的树、更方便的供水……这是我们所要的「涅槃」。為什麼你想要全知的智慧?因為你希望知道别人心裡在打什麼主意,而这是很有趣奇妙的事,这就是我们想像中的成佛。当我们对某种粗重的烦恼觉得厌烦的时候,我们就想像出一个「成佛」的概念来憧憬,这种动机是错误的。

总结起来,我们可以说,涅槃甲实际上就是轮迴乙,求假涅槃的人总是落入真轮迴,没有人真的想把真正的轮迴除掉,我们成佛的动机只不过是在受苦的时候得到一副速效的止痛剂。现在回过头来讲「心」。我说,每一样东西都是心,所以心需要训练,如果你把心训练好了,每样东西都训练好了,每样东西都变得有弹性。你可以去观察有耐性和没耐性的人,对一个没耐性的人来说,每件事好像都充满了困难,但是同样的状况却不能对有耐性的人造成多大的干扰,因為这个世界如何反映给你实际上取决於你的心有多宽广。

问:何為无我?

仁波切答: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佛教认為,你所认為的样子并不是那个事情本来的样子。你是怎麼样看你自己呢?我们有某些定义,最常用的,比如名字。你的名字叫做「吉米」,你就会认為「吉米」就是「我」,如果有人说「吉米」不好,那个被叫做「吉米」的人就会觉得受到伤害;如果有人说「吉米」好,那个被叫做「吉米」的人就会觉得很高兴。再如地位,地位就是你认為自己如何如何。比如你是一个翻译,要是人家说你翻译得很糟,你就会觉得不舒服;要是人家说你翻译得不错,就算实际上并不怎麼样,你也会感觉良好。这种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粗,比如今天要打蓝领带,要穿白衬衫,然后髮型要怎麼样,以至於每一件事。这一切都是你认為自己是什麼样子的。但是,如果你坐下来想想,这些真的是你自己吗?不是。如果这些真的就是你,如果「吉米」真的就是你的话,你就不必经过很多很多的困难来证实你是「吉米」。

前面我讲过章喇嘛的例子,我们為什麼需要朋友呢?因為我们试图证明自己是某人以获得安全感,越多朋友越好。為什麼你需要安全感?因為你没有安全感,就算有一千个朋友你都觉得不够,一百万个也不够,你的地位越高你就越想往上爬,这一切都是因為不安全感。為什麼会有不安全感?因為在潜意识裡你知道你并不是你所想的那样。為什麼我经常用潜意识这个词呢?因為我们绝大部分时候都被第十代、第十一代的妄想佔据住了。如果自我的幻象不会给你惹什麼麻烦的话倒也罢了,但问题是自我的幻象给我们惹了许许多多的麻烦,所以佛教告诉你,让我们来面对我们自己,好好地看一下,你就会发现你自己裡面什麼都没有,但跟你讲「什麼都没有」又可能不太好,所以佛教有时候会换一种更聪明的说法,说你裡面具备了一个很美的东西,叫做「佛性」。

上面的问题可以跟现在这个关於佛性的问题连在一起,提问的人对前面举的一个例子不太满意,我瞭解这一点。我常常说,佛性是无法直接描述给你的,但是我们可以描述一下无明消失的状态。我告诉你说,这个杯子是空的,这时我们谈的是空,但你不认為我们仍在谈某个东西吗?就和谈牛奶或糖一样,因為我们谈的空是代表某个东西不在时的状态,牛奶什麼的不在杯子裡,所以我们说杯子是空的。佛性也是这样,我们可以谈的是染污不在时的状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08: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心七支法要 (9)

第四支,怎样维持终身的修行。

这一支可以提醒像我这样的人──身為出家人、喇嘛、仁波切或自认為修行者的人──很多东西,因為像我这样的人是以佛法為生的,其实我们应该為佛法而活才对,但是现在这种靠佛法来维持生计的疾病传播得越来越广了。对大部分人来说,所谓「修行佛法」只不过是丰富我们生活的诸多方式之一,我们不会去谈「出离」之类的事情,我们只想把「修行佛法」作為一种精神生活充实到日常生活中去。有一个问题经常被提到:我们如何才能把日常生活和佛法放到一起?我想在你开口问这个问题之前,问这个问题的动机本身就有点问题,因為你早就认為生活和佛法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了。但是我不能责怪各位持此观念,因為许多老师和各种文化都在製造这种鸿沟,比如我穿的这身衣服,很多人认為只有出家人才能修行佛法,这样立刻就建立起一道藩篱:你,一个普通人、一个在家人,就不能修行佛法。当然,文化也有可取之处,如果不借助文化的力量,你就无法介绍佛法。

谈修心第四支的第一步,先看看你是谁。我们的理论基础是你并不是你所认為的那个样子。举例来说,你是一个学生,你有父母、老师,等等,现在你的身份就是学生,学生是你的职业,对「学生」这个角色就自然发展出相应的期望,这些期望来自你的老师、父母,而你对他们也同样抱有期望,这些彼此的期望会製造出某种形态。唯一能把佛法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就是去仔细地考察你每天乃至每分鐘的生活是怎麼过的。小孩的期望可能是大人替他洗澡,但你是某人的小孩并不意味著你的父母必须给予你很多很多的关注。当你被关注的时候,你就很高兴;当你被忽视的时候,你就觉得很受伤,你的快乐与否是和别人是否关注你联繫在一起的。而当别人过分关注你的时候,你又出问题了,你会觉得对方佔有欲太强,这时你就希望独处,想要跑开,也许你真的跑开去独处,对方也很配合地给你一点时间,但是对方给你的时间和自由如果超过了你的期望,你又觉得受到伤害,好像被拋弃了。这真够复杂的。

我也许应该把别人问我的问题全部录下来。有些太太先生来找我,他们说:「我先生(太太)完全不在意我!」我说:「那你希望他(她)怎麼样来在意你呢?他(她)没有给你饭吃、没有给你衣服穿吗?」通常的回答都表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但是「我喜欢种花,每次我在花园裡种花的时候,他(她)都想不到来帮我」,或者「我喜欢听的某段音乐他(她)却无法忍受,从房间裡跑出去」,或者「在我看书的时候,他(她)就嘲讽那本书的作者」,我回答说,这不就是给你的关注吗?当然,这是一种反面的关注。另一些人则跑来说对方太注意自己了,「他(她)总是想知道我打电话给谁」,或者「我晚上八点前还没到家的话,他(她)就开始胡思乱想」。当我要帮助人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去定义对错,因為这要看不同的环境。

你的经验随时在改变,今天你觉得不错的经验,到了明天就未必了,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当你和朋友、客户、敌人或陌生人谈话的时候,如果你能给真相留点空间,或者意识到对方是佔有欲太强还是漠不关心实际上取决於你自己的定义的话,那就是修心。这比你念一大堆咒要好太多了,我对此深信不疑,因為它能真正地使你的心得到平衡。

当情况发生的时候,永远要试著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一个人应该像一个摄影师那样,总是在寻找不同的角度。我们的概念就像摄影机,当你给一个漂亮的人照相的时候,你是那麼地专注於这个漂亮的人,以至於完全忽视了背景中还有某个难看的东西,直到照片冲印出来的时候才发现这点。同样的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当我们刷牙、上厕所、开车的时候,我们就忽略掉周边的环境,无论是丑的还是美的;当某人向我们发怒的时候,我们只感受到他的怒气,而在那个环境裡实际上也有一些美的东西。同样,当我们碰到美好的事物时,就忽略掉并存一处的那些不顺意的情况,结果后者就成為使我们追悔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你的生活,这就是把佛法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办法。

是的,念咒能带来很大的角度转换,但是这个转换角度的方法差不多被用滥了,所以它不再是另外的角度,而成了一个没有什麼不同的、陈旧的角度,不过你不该因此而丢开你答应上师要念的咒,否则我就等於造了很多恶业。

第五支,阿底峡尊者说,修心要达到什麼程度呢?你的心要变得非常有技巧、有办法,即使有一些干扰你的事情发生,你的心仍能保持在正法上。各种干扰必定会出现,你不用出去找,它常常不请自来。真正的干扰总是来自你没有预期的地方,只有这种干扰才是好的干扰。举例来说,你从未料到干扰会来自你的老师,不是吗?实际上你的老师可能是最主要的干扰。

你需要知道的是你的修心是有效的,我并不要求你达到完全不受干扰那麼高的程度,我倒希望你会被干扰,如果此刻你不会被干扰的话,那可不是一个好消息,那表示你还糊裡糊涂的。干扰就像一个贼,如果你不知道贼已经来了你家偷了东西,那是怎麼回事呢?那说明你在睡觉,或者在看电视,总之,做著使你无法觉知到贼的事。目前我并不要求你变得非常强有力以至於贼根本没法进来,你在精神上还没有富裕到可以為你的家建围墙、请警卫的地步,我希望你做的仅仅是在贼来的时候知道他做了些什麼,你现在还没有能力对付他,但只要你能察觉,就够好了。看著这个贼,他长什麼样,有多高,胖还是瘦,有什麼特徵,比如痣或小鬍子,然后向你的上师报告,这样的话抓贼就很容易了。

修心的这一支并不是要求你努力做到不受干扰,而是要求你努力去知道是什麼东西在干扰你就行了。实际上这样做也蛮好玩的。假设你家裡遭窃了,你真想看看那个贼是什麼样子的,於是你假装睡著了,或者假装不知道发生了什麼事,在整个过程中那个贼都以為你不知道他在干什麼,但实际上你在很警觉地观察他,这裡面乐趣多多。你现在就可以这样做,让一些东西来干扰你以便你瞭解它。

那接下来该做什麼呢?当你真正知道是什麼东西在干扰你的时候,你应该跟你的好友或老师谈论它,但不必去找答案来告诉你该怎麼办,只要谈论那个干扰本身,当你这麼做的时候,你就能加深你对这个干扰的瞭解,你会变得真的很聪明。现在这个干扰也知道你已经知道它了,它会换一个角度再来,这次也许从屋顶来,或者从上师来、从金刚持本身来,用各种各样的偽装出现,这时你遇到了又一个挑战。其实我的要求很简单,照传统来说,我应该让你修这个法、那个法,然后你就可以不受干扰,但是我没有这样讲,我讲的是,训练你的心去认出干扰你的是什麼,就这样。

给你们一些相关的提示,一些关於干扰的资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干扰会在何时出现。当你非常快乐的时候,当你非常不快乐的时候,当你非常惊讶的时候,当你不期望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当你期望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干扰就来了。為什麼?因為当你特别兴奋的时候,你对存在的觉知就变得非常微弱;当你情绪低落的时候,你对自己的觉知也降低了,这正是干扰可以偷偷跑进来的时候。无论听到好消息或坏消息,你都得非常小心。以上是第五支。

第六支,修心的誓言。

这裡我们谈一点关於戒律的问题。戒律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是戒律。举例来说,我要求某个学生,我私下告诉你的事情不要跟别人讲,你答应了,一秒鐘之后,我对每个人都讲了告诉过你的那件事,这些人知道你先见到老师,你一定听到些什麼,但你不能想,反正老师自己都讲出去了,我还保什麼密呢?许多佛教的戒律都是这一类的。

这种事在臺湾发生过很多次了:我告诉我的朋友,不要把密宗裡面的双身像给别人看,但他们没有照做。我理解这是為什麼,因為他们想:「同样的双身像到处都是,我何必还要当个秘密隐藏起来呢?」但是重点不在这儿,问题是你需要遵守规则,至於别人是否知道这个本尊的样子则是另外一回事,要遵守规则的人是你,你需要相应的规则来护持你对这个法门的珍视。举例来说,你有一个老师,他跟你讲了慈悲的教授,然后要求你不要跟任何人讲这个教授,哪怕是佛陀,当你从他的房间出来的时候,恰好看见面前站著一个佛陀,甚至站著的就是你修了多年的本尊,他很强硬地要求你告诉他,你的老师跟你讲了什麼,你又答应了什麼,就算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该说出来。这是戒律的一种特殊形式。

这裡要讲几条戒律。第一条戒律是,经常改变你的行為,但要保持纯真。你可以表现出慈悲、温和甚至傲慢,但是在这些行為的背后你必须很纯真地保持你的本性,你的本性就是第四支裡讲的,你对事情的弹性的认知,你知道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可以从你自己这个方向去改变的,保持这种认知,你的行為就会成為帮助眾生的方便法门。这些戒律是基础、很容易做到的,不像那些你每天必须要做的功课。另一条戒律是不要去谈论别人的短处,因為这样会增长你的自我,应该经常去发现别人的长处,以便减少你的自我。还有一条戒律是对粗重的烦恼要有强力的对治。比如你现在有嫉妒的烦恼,一般来说我们的自尊不愿承认我们有烦恼,这时你应该承认自己在嫉妒,而且出於某个很蠢的理由,不要去保卫你的自尊。阿底峡尊者為我们考虑得很周到,他说不要食用有毒或被污染的东西,在现代来说,也包括所谓的垃圾食品。如果遇到会增强你的报復心的情况,一定要非常小心地把你的报復的意念降低,尽可能不要发展出口业和身业去伤害别人。另外,对结果不要有执著或期望,不管你修什麼法,都不要期望有魔术般的结果出现。这些戒律都是简单易行的,它们会帮助你在修心的路上走好。
现在讲第七支,有几条修心的纲要。

一条是学习难点,这跟第五支很像,认出干扰我们的情绪就是一个难点。当你產生某种情绪的时候,你要认出它、知道它,但不必急著除掉它,只要告诉自己:这是愤怒或某种情绪。如果你做不到这点,情绪的干扰就会在你不注意的情况下继续发展,这使降伏它变得更不容易。一旦情绪完全佔据了我们,要切断烦恼的相续就会非常困难。一开始,你要努力认出烦恼,当然,这还不足以制止它,然后用前面讲的戒律来规范自己,再儘量减少產生这种烦恼的因和缘,并且增加对治这种烦恼的因和缘,比如早先讲的虔诚、慈悲等等。

除此之外,你还得改善修心的环境,如经常亲近善友、多读能帮助我们修心的书。还有一些不可减弱的事:对精神上的友伴的尊重和瞭解不可减弱,因為一切大乘的品质都是由此產生的;对於修心的热忱不可减弱;对修心之道的观察不可减弱。总之,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把身口意三者完全投入。
这是一个简短的对修心七支的介绍。

我以前用大圆满这类很高的教法娱乐过大家几次,讲那些东西总是很有乐趣,因為它能满足你喜好理论的心,但是我一直觉得这样做是在浪费时间,对我们实际的帮助不大,几年下来,我们身上的问题还是同样的那些,因為我们的心没有被训练过。这次我试图不要太理论化,希望对你们的实修有一些帮助。只是跟各位这样讲讲就已经使我意识到自己平时有多少情绪上的问题和精神上的落后,但这并未令我绝望,因為一个人的心是可以被训练的,我很高兴大家选了这个题目。

在西藏,噶当派以拥有眾多的实修者而闻名。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希望你能思考一下修心七支(指阿底峡尊者的原著)的内容,但是,就像我一再说的那样,你不要期望裡面有什麼精神大餐供你享用。有一本记录顶果钦哲仁波切教授的书在法国出版,在我印象中这本书也有中文版,内容属於一般大乘,也非常好。就算你没有时间去看修心七支法要的原著,你这次做的笔记也会很有帮助。

每当我听到别人要求我给他一个新的咒、一本新的法本或一个新的灌顶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人对修心这件事不太热衷,因為他想依靠一个外在的力量。记得刚开始我讲过治疗和预防吗?现在修金刚乘有点像吃药治病,我并不是说这样不好,这样很好,你如果需要治疗,那你就应该去治疗,但我要讲的是,预防疾病也许是个更好的办法。医生没法替你预防,只有你自己能做这件事,你吃什麼样的事物,什麼样的环境不应该去,你如果不这样做,你的生活就会在疾病和治疗之间轮迴,用不了多久,你对金刚乘的尊敬和信任就失掉了。

再回答几个问题就结束。这回我希望把功德迴向给我在臺湾的学生,是他们促成了这次开示法会。

问:何為分别?如何能够不分别?

仁波切答:分别就是有区别、有不同、有「两个」,甚至当你说「只有一个」的时候也是分别。不分别就是超越这一切。

问:如果只怪状况,不怪自己,会不会导致一个人不会反省自己的行為?

仁波切答:不会,因為状况多半也是你自己製造出来的,所以还是「你」。

问:如何下决心去改变不好的习惯?

仁波切答:有很多方法,比如养成另一个习惯,新的习惯和旧的习惯相反;或者和旧的习惯相似,但不如旧的习惯那麼坏。

问:如何用清净的见地去看周遭的人和事物?

仁波切答:减少你的判断和比较。

还有些问题没有答,有很多问题问得非常好。我很抱歉没有花很多时间在回答问题上,因為我觉得这次教授本身很重要。其实多半问题的答案你自己慢慢就能找到,你不妨把每天遇到的教法或烦恼上的问题记录下来,一个星期之后,你回头看早先的问题,其中一些已经有答案了。以我的经验,问答实际上解决不了什麼问题。

现在也许有人想要上来接受我的加持了,但我认為,如果我们这次讲的修心七支不能给你一点加持力的话,我这双血肉做成的手也帮不上你什麼忙。我会祈祷你在修心的道路上有所成就,你知道吗,这就是我的修心,為你祈祷是我修心的方法。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9 1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ādhu! Sādhu! Sādhu!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6 04:44 PM , Processed in 0.03909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