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5|回复: 0

[文学欣赏] 李思园:便利店,非正常人类收容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5 05: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思园:便利店,非正常人类收容所 

 2016-08-05 李思园 大家



文 | 李思园


《便利店人》的作者村田沙耶香接到芥川奖评委会通知获奖的电话时,正在便利店打工。村田从玉川大学文学部毕业后没有就职,一直兼职打工,就这样过了十几年,今年36岁。工作过的便利店已经换过五家,其中三家见证了从开业直到倒闭的全过程。获奖后被记者追问现在打工的店在哪里,她笑称“秘密”。据说是千代田区麹町的一家711。

到东京,会即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漠然。便利店或许是它的精神象征,这里安静、克制、秩序井然;人们沉默、镇定、行色匆匆。礼貌的距离感对陌生人而言是舒适的,假装热络额外耗神,而秩序化的城市则总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早上8点到下午1点是作家村田沙耶香在便利店的出勤时间,她把下午和晚上用来写作,一周里有3天执行这个时间表。中途也曾做过家庭快餐店的服务员,但餐厅接待客人要热情亲切,要适时展现出女人味,还是太累。便利店最好,按指导守则行动,只在必要范围内做最小限的动作即可,换上制服也无所谓男女,都是“店员”。


第155届芥川奖作品《便利店人》


在这篇获得芥川奖的中篇小说《便利店人》里,故事主人公谷仓惠子从18岁起在“Smile Mart日色町站前店”打工。18年来没有换过工作,没有结婚,也是36岁,几乎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吻合。


作者村田沙耶香


其实村田沙耶香的起点很高,24岁就拿了群像文学新人奖,和村上春树的出道路径一样。之后也算是顺遂,小说持续在文学杂志上发表,还拿过野间文艺新人奖、三岛由纪夫奖,在纯文学作家圈里已经是熟面孔。

至于为什么不辞掉便利店的工作,村田沙耶香说,敲着收银机的时候脑中的想法会自然间不断浮现,在书桌前冥思苦想反而写不出来。渐渐她发现打工有助于写作,不去打工的4天里也不怎么动笔,索性把写作时间集中在有便利店排班的日子。连担当编辑也点头认可:“你果然还是去打工的时候写得顺。”村田的打工生涯就这样持续到现在。

每周3天,一天5小时的便利店零工,按时薪900日元算,每月也只能收入不到10万日元,不及新毕业的大学生平均起薪的一半。对村田来说,做便利店员可以用较少的心力维持与社会的微弱联系,在从事一项孤独作业的时候,为自己留下一个窥视普通人日常的窗口,同时有助于保持作息规律。

便利店的时薪低,因为招工没有门槛,不问年龄、不问性别、不问学历、不问经验。最高的美德是按时出勤,规规矩矩做事。这里为社会不适者提供了最友好的工作场所,也就成了短暂“收留”新移民、穷学生、地下乐手各色人等的中转之地。大部分打工者不会对此地怀有眷恋,生活一有转机就迅速离开。


资料图:日本便利店


小说主人公惠子在同一家便利店打工18年。做个“普通人”是惠子的毕生追求,理由之一是小时候被父母定义为个性不太寻常,比如没有对死掉的小鸡表现出应有的悲伤,在人群中总觉得难以融入,也就渐渐认定自己不是个“正常人”。而便利店的工作是一种有手册指导的角色扮演——学习总公司的培训录像里示范的发声方式,把“欢迎光临!”喊得清脆响亮,惠子对此很擅长。

这是一个目的明确,与外部世界连通的独立空间。一切在规则中有序运转,对于何为“普通”已有明确定义,不必费再心思解释行动的合理性,心理上就是轻松的。便利店的一日三餐是饭团和便当,喝的是瓶装矿泉水,常年下来身体也健康。工作看似机械,却也能让人满足。成为店员就像化身世界的大齿轮上的一个零件,特别是每天早上,应对着来来往往的上班族,在忙碌的清晨随着齿轮一起旋转。

她有做便利店员的天赋,从顾客的一个眼神就能预判出对方寻找的目标,宝特瓶从冷柜中被抽走的声音、口袋里硬币的撞击声,都成为她洞察顾客行动的线索。天气热的时候三明治卖得好,天气冷的时候选饭团和包子的人多,冷天的下班时分可乐饼要多炸几个,在复杂指令中做到丝毫不错,是在睡梦中还在敲击收银机练出来的超凡能力。

“觉得自己不正常”其实再正常不过,类似的疑惑恐怕人人都有,至少我与“便利店人”惠子深有共鸣。做个普通人最大的方便之处是生活方式不会被时刻拷问,所以有时为了躲过周遭的拷问获得解脱,不惜披着“正常”的外壳,演出一种只存在于众人脑中的架空的“普通人”。

20出头的时候做个打零工的年轻人非常普通,年头长了渐渐就成了异类。36岁的惠子,在两周内14次被问道:“为什么没结婚?”12次被问道:“为什么还在打工?”对此她早已准备好模板答案:“唔……也有过感觉不错的对象,不过可能是我没有看人的眼光吧。”回答得暧昧一点就是在暗示对方:自己不是没有恋爱经验,也发展过肉体关系,隐约是由于牵扯到婚外情的原因不便多讲,把细节交给对方去想象。

至于为什么还在打工,有两套说辞,对便利店的人说因为父母患病,需要人照看;对同学朋友说自己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合强度大的工作,听到这里,一般人也就不再追问。


资料图:正在服务的便利店员和顾客


世间对“普通”的要求十分苛刻,对人的标准化评判到了近乎残酷的地步。36岁女人的普通状态是有丈夫、有孩子,未婚有男友也算正常。同性恋、不伦恋也能多少获得一些理解,总之这些能讲得出的理由都要比独身在便利店打工18年看起来要“正常”。

小说里便利店员之间的普通至极的对话想来让人绝望:“这个新来打工的人怎么样?”“35岁了还没有正经工作,估计是废柴一个。惠子你是另有苦衷嘛,况且男女毕竟不一样。” 终于,唯一外国人店员的日语足够流利到向惠子打听起私人生活来了,便利店已经不再是能合法地保持冷漠、逃避社会属性的真空空间。

她辞掉便利店的工作,佯装陷入爱情,开始与男人同居。周围人纷纷表示祝福,认为她在正常的人生轨道上向前迈进了一步,哪怕对方也是一个无业游民。最后在周围目光的审视之下,惠子在委屈自己和抗衡人际压力两者中挣扎了一番,微小的自我终究败下阵来,总之是个悲剧故事。

(原标题:《表演一个“普通人”》)


【作者简介】

李思园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业余撰稿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9 12:53 PM , Processed in 0.0272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