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罩在恐袭阴影下的法国
凤凰图片 2016-07-15 10:54
欧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近两年来在欧洲本土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事件,尤其以法国受害最严重。从去年巴黎恐怖袭击以来,法国政府延长了紧急状态的时间,防止在欧洲杯期间遭遇恐怖袭击。欧洲杯刚刚结束,无论法国政府还是公众也算是长舒一口气,却没想到在庆祝国庆的喜庆日子里,又一次遭遇严重的恐怖袭击。2016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当晚,法国尼斯发生恐袭事件,目前为止造成至少84人死亡。图为法国尼斯恐袭现场。一位目击证人告诉记者,他看到一辆卡车驶向人群,并目睹了司机拿出枪并开始向人群射击,“路上发生了一场大屠杀,尸体无处不在”。
近两年,法国接二连三遭遇恐袭,恐怖分子为何“卯上”了法国?袭击事件发生的原因,既与国际恐怖势力渗透、蓄意制造事端有关,又与法国的政策及自身特点等因素有关。图为2016年7月14日,法国尼斯恐袭现场撞人的卡车,据称上面载有武器和手榴弹。
长期以来,法国移民政策较宽松,但引导移民融入法国社会的政策缺失,且移民接受教育及获取工作的机会匮乏,处境依然艰辛,这导致一些移民或后代滋生反政府、反社会情绪,容易被极端势力利用。图为法国尼斯恐袭现场,当时人们正在当地看烟火表演,街上都是游人,一辆货车以每小时60-70公里的速度冲向人群,开了2公里才最终停下来。据悉,司机已被警察击毙,被撞的人遍布街头。
尽管法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反激进行动,但这并未有效阻止法国的穆斯林群体转向暴力激进分子和圣战分子。据估计,在所有欧洲国家中,法国为“伊斯兰国”“输送”的“兵力”最多。在已知的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为“伊斯兰国”效力的3000多名欧洲“圣战分子”中,有至少1430名是法国人。另有消息称,“伊斯兰国”组织可能已经向欧洲输送了数千名极端分子,这些人都隐藏在无辜的难民中。法国国内潜在的激进分子,以及从“伊斯兰国”回流的“圣战分子”,共同构成了对法国的恐怖威胁。图为2015年6月13日,意大利文蒂米利亚,约200名移民试图进入法国遭到警方拒绝后在边境静坐抗议,意大利警方将其驱散。
另一方面,法国一些媒体认为,自前总统萨科齐时代以来,法国在外交上刻意强调“民主、反恐”,先后在利比亚、马里、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家动用武力,这为极端势力提供了“报复”的借口。导致近年来,法国本土和海外目标遭到激进极端分子袭击的事件增多。图为法国的戴高乐航母持续投入打击“伊斯兰国”目标。
尼斯恐袭已不是法国遭受的第一次恐怖袭击。2015年1月7日,一伙武装人员闯入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位于巴黎的总部。包括2名警察在内的12人死亡,其中另外10名为记者。消息人士透露称,2名袭击者携带AK47以及火箭弹发射器行凶。枪击事件发生后,法国国家安全警戒进入最高级别状态。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此次枪击事件是法国50年来最严重的袭击事件。
报道称,袭击发生时,杂志社正在举行每周例行编辑会,该社几乎所有记者都在现场。《查理周刊》2012年9月曾在刊物上发表了数幅影射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在法国和一些伊斯兰国家掀起抗议波澜。法国一些重要的伊斯兰教团体领导人表达了愤怒情绪,一些伊斯兰国家爆发了反法示威。作为防范措施,法国关闭驻20多个伊斯兰国家的大使馆、领事馆、文化中心和法国学校。图为血迹斑斑的杂志社编辑部。
事后,全法370万人走上街头纪念死难者,在法国史无前例。
从1月7日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编辑部遇袭开始,法国连日来陷入多起袭击劫持案的风暴之中。1月9日,法国巴黎东部文森港一处犹太杂货店遭一名武装人员袭击,1人受伤,另有至少5人被劫持。警方击毙劫持者,事件同时造成4名人质死亡。据报道,该事件嫌犯与《查理周刊》攻击案两名嫌犯出自同一个“圣战”团体。这个组织10年前派遣年轻的法国志愿者前往伊拉克,与美军作战。图为特种部队攻击犹太商店中的暴徒。
2015年1月11日,法国巴黎举行反恐大游行,法国总统奥朗德等来自约40个国家的政要参加游行。红圈处为法国总统奥朗德(左)德国总理默克尔(右),黄圈处为英国前首相卡梅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