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7|回复: 0

[时评] 张丰:石应康与何林夏——典型的时代悲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4 10: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丰:石应康与何林夏——典型的时代悲剧 

 2016-05-24 张丰 大家

广西师大出版社原社长何林夏确认被捕,官方公布的原因是经济问题。

作为一个大学,广西师大在省级师大中排名并不靠前,但是广西师大出版社在大学出版社中,声势甚至远超北大、人大和复旦的出版社。最近几年,在人文社科领域,广西师大出版社旗下的“理想国”,是最耀眼的品牌,尤其是理想国的译丛,成为读书人的最爱。在人文社科方面,如果说广西师大出版社已与商务、三联并列,也并不为过。



这一切,与理想国的主持者刘瑞林有关,也与何林夏有关。何林夏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他的功劳是为广西师大出版社创立了一种富有创造力的出版好书的机制。如今,他倒下了,这个机制是否还能够运转下去,是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

“理想国”这个品牌也深陷危机之中。何的被捕与刘的出走,“理想国”何去何从?之前,“理想国”已经在与别的出版社合作,杨奎松的《“边缘人”纪事》就是与广东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的。这或许暗示,“理想国”作为一个品牌已与广西师大出版社剥离。后来,又传出“理想国”作为出版品牌,不能再在新书上出现,只保留一个英文。

“想象另一种可能”是“理想国”的口号,如今,还剩下什么可能?“理想国”这个词,来源于柏拉图的著作,而对中国人来说,它还意味着一种与理想有关的情怀。何林夏的被捕,某种程度上宣布了一批出版人理想的终结。

在何林夏被捕之前不久,华西医院原院长石应康从20楼跳下,有媒体报道,石应康正在接受相关部门的调查。石应康担任华西医院院长20年,把这家医院带到了全国综合医院排名第二、科研能力第一的位置。在中国,还没有一个自杀的人能像石应康那样受到人们的尊敬,很多人自发参加了他的葬礼。这说明,在公众心中,有些问题并不影响他所创造出的价值。哪怕最后有一个对他不利的结论出台,人们对他的评价,也会留下一些不会改变的东西。


▲ 华西医院


石应康与何林夏在本质上是同一类人:他们有着很强的业务能力,同时又有相当好的管理能力,他们把西部的医院和出版社带到全国领先的位置,难度和贡献,都是巨大的。他们是行业中的英雄人物,人们对他们的评价,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成功”概念。不管是作为医生还是出版人,除了是一门职业和生意外,多少需要点情怀和理想。前者关注人的人体,后者则要改善人的灵魂。

非常可惜的是,他们另一个身份是“干部”。华西医院号称副部级,而何林夏也曾说过自己是“处级”。这种行政级别,对一般人来说可能意味着某种特权,而对石应康和何林夏来说,却是一种羁绊。他们的成功,是作为企业管理者的成功,他们的声望,是专业领域带来的声望,但是,在这背后,却有一种更强大的力量来约束他们:作为一个“干部”,还存在着另一种游戏规则。官场上的共处与竞争,平衡与妥协,甚至举报与调查,都与企业不同。

毫无疑问,医院和出版社都不是政府机构,他们掌握的,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权力”。作为院长和社长,与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干部,这两种身份有着深刻的矛盾。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好的官员,不可能是好的院长或者社长,他们的悲剧恰恰在于,他们作为院长或社长取得成功,但最终决定他们生死的,却是“干部”这样的身份。在这个意义上,“出事”几乎是必然的。

要做一个成功的院长或者好社长,最关键的是在管理机制上进行创新,优先的是做事,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做人”。而要做一个好官僚,系统的要求是遵守一切已存在的规章制度,优先的是“做人”。“做人”的核心,是要处理各方面的关系,遵守官场的游戏规则,是“不出事”。石应康和何林夏,都是聪明人物,他们努力把两者结合起来,在某个时期,看起来也成功了。但是,在根本逻辑上,这两种游戏规则是完全矛盾的,一个人,不可能在长时期内维持这种平衡,尤其是官场的游戏规则发生改变的时候。



很不幸,体制具有绞杀个人的力量,而不是相反。即使他们能够更早地安全退出,离开了石应康的华西医院与离开何林夏的广西师大出版社,前景都让人担忧。当然,这种衰退不是马上就会表现出来,他们创造出了一个小范围内灵活而有创造性的激励机制,这种机制还可以依靠惯性运营一段时间,如果足够幸运,华西医院可以拥有一个继承石应康的院长,而广西师大出版社也许会有一个像何林夏的社长,但是从长远来看,小环境还是很难抵挡大环境。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石应康与何林夏的悲剧,是典型的时代悲剧。作为一个行业出类拔萃的人物,最终不但被这个行业驱除出局,甚至也让他们失去了生命或者自由。他们被一部分人视为英雄,但又不能容于这个时代。这不仅是他们自己的悲哀,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华西医院那些自发送别石应康的医护、师生与病人,那种沉默与伤痛,就是这种悲哀的见证。在悲哀的同时,人们也必须反思,这个时代,是否能给这些人一条生路?

在人生的某个时刻,不知石应康与何林夏是否会想到“去行政化”这个问题。如果是一个单纯的医院或者出版社,做到这么成功,掌舵人理应获得巨大的经济回报。如果能够实现“去行政化”,他们也会有更多的精力来关注自己的事业,会有更多的自由,也会有更多的幸福感。



作者:张丰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读书人,媒体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3 11:54 AM , Processed in 0.0446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