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9|回复: 0

[军事] 姜鸣:四十年前靠手工制作飞机的岁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0 05: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姜鸣:四十年前靠手工制作飞机的岁月 

 2016-04-20 姜鸣 大家


摘要ID:ipress  

从小学一年级的下半学期起,文革开始了。相比起来,技校生活,竟然是我走进大学之前,读书和职业训练相对最为严格规范的时期。


1976年4月20日,我告别了中学时代,提着蓝灰色的人造革旅行袋,沿着冗长的宛平南路一路南行,跨过老旧的髹着黑漆的百步桥,向传达室的卫兵出示了报到通知书,走进5703厂,成为厂技校的一名新生。


记得走进厂门,迎面就是一条林荫道。梧桐树刚刚长出嫩嫩的新绿,风吹过,沙沙的响。沿第一条横马路左手拐弯,是第七食堂、九车间和技校的红砖楼。厂区东面,紧挨着奔流的黄浦江。西面,隔着一望无际的机场跑道,能够眺望龙华古塔瘦长的身影。5703厂从前又叫空军第十三修理厂,此时承担着国家“七〇八工程”,研制我国第一代喷气式民航客机“运十”,后来改换了一个更为让人明了的名字:上海飞机制造厂。


那会儿,中学毕业后的未来生涯,是看家中兄姐的工作情况,分为留城、下乡和参军三途。留城又有工矿、财贸、全民、集体之细分。读技校是一种中间状态,是留城进企业工作的前导。我们班50位同学,来自徐汇、闸北两区,各具不同的家庭背景,共同点在于:从小学一年级的下半学期起,文革开始了,持续整整十年。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是在动荡、破碎和不正常的岁月中度过的。相比起来,这段技校生活,竟然是我走进大学之前,读书和职业训练相对最为严格规范的时期。这应当归结于航空工厂的严格管理,归结于上海工业系统办学的优良传统。


技校是1973年建校的,采用二年学制,当时开设钣金铆接专业,主要是为本厂培养紧缺的技术工人。学校采用半军事化管理的方式,寄宿制,我们住在靠近厂区大门的简易平房里。校内的称呼,也很军校化。比如不得称呼某老师,而是一律叫某教员。校领导,也不叫革委会主任,而是就叫某校长、某书记。还有类似教务主任的教务员,叫某教务,财务人员,通称某会计。


我对于飞行理论和中外飞机知识的初步启蒙,是航空概论课教员金文好传授的。金教员是个年事颇高的老先生,向后梳着稀疏顺溜的白发。他告诉我们,是伯努利定理,即空气通过机翼的曲面产生流速的上下压力差,产生升力,将庞大的飞机托举升空和飞行。这对我们这些在中学里没有学过物理学,只读过“工基”课(工业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说,很是新奇。当时,我还从金教员处借看了《国外飞机手册》和影印的《简氏飞机年鉴》,大开眼界。我关于F15、F16、苏27战斗机、“猎兔狗”(后来改叫“鹞式”)垂直起落机、图22M轰炸机、波音747、C5A大型客机和运输机的最初知识,都来自这些宝贵的阅读。


数学教员凌林欣也是个有趣的人,他原是60年代复旦大学数学系学生,因参加某项国家保密项目提前毕业离校,后来却说他没有正式的大学学历,属于肄业。凌教员老家在上海县三林公社,讲一口带有浓郁本地口音的普通话:“同学们,迪只国是直国,迪条逼是霞逼,迪是只直国三国型!”(这只角是直角,这条边是斜边,这是个直角三角形!)


教力学的黄韵珍教员,哈军工毕业,戴一副透明塑料框眼镜。她走进教室上课时,同学们常常还在埋头做上一堂制图课的作业,班长喊“起立”,仍有不少人不肯放下手中的鸭嘴笔。这时,黄教员就会喊一嗓子北方话:“上什么课?”大家一起回答:“力学课!”黄教员会再悠扬地跟上一句:“力~学,是一门科~学。”后来这变成了习惯,每次力学课的开头,这三句问答,成为一种默契,一种开心的吆喝,整整持续了一个学期。


那时,我们的课程安排,一周上文化课,一周上实训课。教手艺,才是技校办学的本源。第一学年,学习钳工基础,第二学年,学习钣金铆接,学校有自己的实训车间。一直记得,第一次上钳工实训课,是学习锯割。带班的钱品发师傅,教我们以丁字步站在台虎钳旁,双手执锯弓,去锯一块圆钢。开始几天,许多同学把握不好角度,稍不留神就将锯条拧断了。钱师傅走过来看看,叹口气,手中递上新锯条,又再次演示持锯的姿态。“好好把握手姿”,他用宁波普通话说,“就像素拉素拉优美的音洛”。“音洛”,其实是“音乐”,“素拉素拉”,则是锯齿切割钢材的声响。


技校训练学生的体系源自苏联模式。也许苏式之中,还蕴藏有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严格、精准而有效果。第一个作业,是将一截圆钢锯割两边,用凿子凿切两边,然后用锉刀将材料锉修成一块长方体,每个方位都要达到90度。最后再锯去一条斜边,钻孔,做成一把斩口榔头。第二个作业,是将一截圆钢同样经过锯、凿、锉、钻孔,做成奶嘴榔头。第三个作业,是将圆钢再次经过锯、凿、锉,做成一个六棱柱体。第四个作业,是在一块方钢上锉出一个内六角,然后与六棱柱体进行六角镶配,要求每个方向都能交换进出,间隙达到公差标准,如此循序渐进。许多年后,我在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看到董建昌军长向杨廷鹤老先生讲述他自己督练新兵的七步宝典:“一,我做给你看;二,你做给我看;三,讲评;四,我再做给你看;五,你再做给我看;六,还是讲评;七,你再做。”不由会心微笑,训练菜鸟的把戏,其实都是殊途同归的。关键是起步时的正确指导,锲而不舍地用心体验和掌握。


这是十年“文革”的最后半年,无休无止的政治活动,时时伴随着我们的学习生活。这同当时的政治气氛相关,也同建国以来国营企业的传统相连。我翻阅日记,4月21日,到校第二天晚上,组织学习《人民日报》社论《天安门广场的反革命事件说明了什么?》和中央电话通知,分两组,与74届同学一起讨论。4月22日下午放学后,学习市委书记马天水在市万人大会上的讲话,池恒文章《从资产阶级民主派到走资派》。领会毛主席所说:“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合作化时党内就有人反对,批资产阶级法权他们有反感。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那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5月10日下午,开全校大会,童校长、沈副校长讲话,动员掀起反击右倾翻案风,追查“反革命政治谣言”,促工业生产新高潮,如此等等。


完成“运十”研制是那时厂里的中心任务。进厂之后,我们学唱了一首新歌:


我们战斗在航空战线,
革命重担挑在肩,
打翻身仗,
造争气机,
为了革命把青春献。
我们学理论,
我们学大庆,
要把708送上天!
让生命发射出光芒,
一分钟也不能向党交白卷。


研制大型民航机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工业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七〇八工程,源自毛泽东主席1970年7月中旬视察上海时对当时市委负责人说:“上海工业基础怎么好,可以搞飞机嘛。”同年8月国家批准立项,决定集全国之力,花大力气将其搞上去。当时,国家的航空工业体系刚刚建立,主要任务是研制和生产军机。由上海领衔(5703厂原属于空军的而非上海地方企业)造民机,是一场突击的政治任务。三机部从全国调集大批设计技术人员来支援并建立飞机设计所,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其实一直是存在的。这种矛盾,后来称作“受‘四人帮’干扰破坏,方向不对”,是造成“运十”最终下马的原因之一。微妙复杂的关系和上层的路线斗争,连我等学生辈都能隐约感觉,却非这篇短文所能讲得清楚的,打住不赘。


入学第四天,学校组织参观停放在龙华厂区的从巴基斯坦搞来的波音707—C320货机残骸,和按1:1制作的“运十”木样机。当初“运十”研制任务下达的时候,中国设计师都没有接触过大飞机。国内拥有的喷气客机,是作为领导人专机刚刚进口的英国“三叉戟”。


开头设计组曾讨论过三个设计方案,一是采用“轰六”翼型,机身布局采用“三叉戟”,三台发动机尾吊。但大飞机设定航程在7000公里以上,而“三叉戟”属于中短程飞机,达不到标准。再加执飞“三叉戟”最有经验的空军34师副师长潘景寅提出多点建议,实际上就是否定了该方案。二是四台发动机尾吊,类似英国的VC-10或苏联伊尔62的样子。三是四台发动机翼吊,这是波音707、道格拉斯DC-10的布局。第二、第三方案,无样机参考,无资料可参阅,其实也就是说说而已。恰好1971年12月爆发第三次印巴战争,巴铁兄弟一架来运军火的波音707,因起落架故障滞留在新疆昌吉州的阿维滩机场。设计组立即派遣数百人前去考察,后来还将飞机分解数段,运回上海。机上所有的零部件,都被拆卸一空,这对于“运十”研制起到很大的借鉴作用,各项研制工作由此陆续起步。


“运十”设计组组长熊焰坦率承认,“新疆的三个月使我国跨入研制旅客机的行列”。再后来,随着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解冻,中国首次进口了10架波音客机。1974年7月,民航将其第一架707-320B(民航编号“2402号”)移交给工厂,作为研制、搭载和验证各种国产设备所用。


作为菜鸟,我们当然更期待看到真正的“运十”。大飞机的总装,在大场厂区进行。5月25日,我们第一次去大场,参加“七〇八工程誓师大会”。大会在二车间(铆装车间)召开,01架样机停在车间的一侧,黄壳,没有上漆,引人向往。从厂门到会场外,红旗林立,沿途路边,排满五颜六色的大批判黑板报。总装厂房外,悬挂着一条巨大的标语:“定教雄鹰飞蓝天”,听说每个字有4平方米大。大会的口号是“学理论,深批邓,攻下01迎七一,02配套上总装!”。


把生产、科研同政治运动、政治口号连接在一起,其实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还会起到干扰和延宕的副作用。国庆前,上海话剧团到龙山大礼堂演出话剧《顶风飞》,剧情是东海之滨某航空工厂建造毛主席亲自下达研制的大飞机,而林彪集团为了拖延、破坏毛的战略部署,也下达改制老式的“天马式”飞机,由此引发出一场惊心动魄的路线斗争,还连接起庐山会议“国家主席”的争论,一直发展到中央航空部长同某市市委书记针锋相对的冲突。最后,林彪死党为谋害毛调动“天马式”紧急出航,女主角丁凤带队拦阻。“教导队”(即“小舰队”)固守顽抗,杀人行凶,终归失败。大飞机顶着逆风,飞上蓝天。这出戏,据说是根据市委领导徐景贤指示,为我们厂特地编排的,但情节居然连上“九一三事件”,显示建造飞机中的路线斗争,则是关公大战秦琼的胡扯。


这年9月,我们经历了毛泽东主席逝世的举国悲痛。国庆之后,学校按厂里要求,抽调几个同学下二车间参加“运十”02架铆装会战,任务是为中央翼和机翼的整体油箱铆钉连接处涂密封橡胶。我也被选中了,这样,我第一次荣幸地登上“运十”的作业线。“运十”燃油系统总载油量达到51吨,除中央翼内有六个软油箱外,中外翼内部均为整体油箱,要用金属刮刀在机翼内侧的铆钉尾部,以及蒙皮和机翼的肋框桁条连接处,全部涂上特制的橡胶,保证航空油料不出现渗漏。这个看来不起眼的环节,对于安全飞行十分重要。后来02架飞行过程证明,飞机的油密性是过关的。



▲ 中国第一架国产喷气式客机“运十”


又越数日,传来消息,“四人帮”被抓起来了。开始这是口耳相传的小道消息,但很快就人人皆知。10月15日,单位正式传达了文件,全上海到处都贴满了“打倒四人帮”的标语漫画和大字报,尤其以外滩、南京路、淮海路为鼎盛,商店的橱窗已然看不到玻璃了。康平路市委办公厅大院的大门也打开了,任人进出。我们几个同学跑进大院,一直可以随意地跑到张春桥的家里。


19日,十六所高校的大学生,率先在文化广场召开批判“四人帮”大会,将徐景贤拉来交代问题。徐在交代时不经意地提到“春桥同志”如何说,台下万余听众并无异样反应,他自己倒是意识到了,马上补充说:“我称反党分子张春桥为‘春桥同志’,我该死,我该死,打倒张春桥!”这时全场爆发出“打倒徐景贤!”的怒吼。二十日,上海百万工人、学生在人民广场自发召开批判“四人帮”大会,将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拉上台去批判。当晚,中央派苏振华、倪志福、彭冲率工作组来上海控制局面,昔日不可一世的造反派,皆成丧家之犬。持续十年的“文革”到此结束了。


这是我们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日子,当时称作“金色的十月”。过了十月,不去车间参加会战,全厂上下,开始批判“四人帮”。上级派来工作组,主持揭批厂党委的问题。本厂曾经出过著名的“造反派”祝家耀,当选十届中央委员并担任公安部负责人,此时自然在北京隔离审查。厂党委书记、革委会负责人,也在大会上多次交代问题。技校有位副校长,历来以“老造反”自居,给我们做入学报告讲厂史时,吹嘘的都是文革中造反和武斗的故事,此时也灰头土脸。记得某次校内开批判会,他还坐在台上。有一位教实训的徐师傅站起来痛斥他:“你这个靠造反起家的人,怎么还有资格当领导?去,把这个痰盂拿出去涮涮!”接着他就站起身来,真的端起会场一角的痰盂,低头弯腰走了出去,后来就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听说是调回车间去劳动了。


天渐渐冷了下来,秋叶飘零。学校也平静下来,继续上课、实训。政治教员施安培在课堂上组织讨论农副产品为什么短缺的问题,常常举例市场上买不到海蜇和海蜇皮,所以大家背后叫他“海蜇头皮子”。钱品发师傅执教的钳工实训开始做攻丝套扣。各种文艺活动多了起来,广播里第一次传出《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我们班四五个爱唱歌的男同学,经常在宿舍、教室和浴室引吭高歌,大家对未来的生活产生了新的憧憬和希望。


四十年的岁月悄然过去了。如今,技校早已停止办学,5703厂归入中国商用飞公机公司。商飞生产的新基地建在浦东,龙华厂区全部拆除,转作房地产建设。最近,我们班同学通过微信,重新恢复起联系。彼此打听,女同学全部退休了,男生还在继续工作,亦是白头鬓满霜。大多数同学,用学校教授的手艺,为国家的航空工业辛勤工作了一辈子。不少人,膝下有了第三代。



我们结伴来到大场厂区,看总装线上的ARJ21,看曾经让我们魂牵梦萦却又命运多舛的“运十”飞机,看安放在“运十”停机坪旁的“永不放弃”雕塑。我们来到徐汇滨江,天已薄暮,万里夕阳垂地,黄浦江依旧日夜流淌。技校的旧址,在“百汇园”住宅小区北面,拆成空地,等待开发。我们当年以民兵身份夜间值班的沿江高炮阵地,如今变成亲水平台和步道。5703厂最后硕存的厂房,从前铆装“运十”01架、02架的许多部件的二车间,现在叫作上海西岸· 丰谷路35号·余德耀美术馆。美术馆外墙刷着耀眼的红漆,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天地,也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缅怀和感慨。



白云苍狗,物是人非。我用谷歌地图的历史照片,做成几张插图,展示曾经度过青春岁月的5703厂龙华厂区的地理变迁,也留下上海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的对比痕迹。


大飞机又重新起步,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努力着,要将C919送上蓝天。老伙计重聚首,回想四十年前第一天走进工厂大门的情景,那时,我们多么年轻。


【注】本文原标题为《40年前的春雨秋风和“运十”工程》



作者:姜鸣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近代军事史学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5 05:51 PM , Processed in 0.04130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