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朋友聚餐中,大家谈起了“美人”和“美女”的话题。
在日语里,容姿娇美的女性既可叫做“美人”,也可称为“美女”。一名中年男子所说的一句话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我喜欢美人,不喜欢美女。”
一位年轻的女孩说:“有人说我是美人,但没人说我是美女。”于是我问道:“美人和美女不是一个意思吗?”答案似乎并非如此。把大家的意见汇总一下,就是美人是一个大类别,美女也包含在其中,两者并非对等关系。人们脑海中的“美女”,一般是指那些像模特一样极具风度、棱角分明的女性。“可爱”也在美人范围内,可是和“美女”意思相对,女性能被分为“可爱型”和“美女型”,男性也对两者各有所好。
日语里形容女性魅力的词语真是多到不胜枚举:美女、美人、丽人、佳人、漂亮、美貌、倾国、容姿端丽,等等。
说起日本的美人,就会想到美人的两大产地——秋田和京都。来自这里的美人被称为“秋田美人”和“京美人”。在日本社会中,这两大“品牌”拥有极高的地位。两地美人的共同点是肤色白皙,但有种说法认为“秋田的美人靠天生,京都的美人靠打扮”。
我曾询问过一位生于秋田的女性“作为秋田美人的感受如何”,得到的回答是:“我虽然相貌平平,但每当提到自己是秋田人,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后退一步,把我高看一等。这让我有些过意不去。”
在日本的历史中,“第一美女”也就是有秋田、京都的背景的。生于平安时代的诗人小野小町,她的一生被谜团包围,据说她生于秋田,在十几岁的时候来到了京都。虽然最初身份卑微,但后来受到了天皇的宠爱,地位也是扶摇直上,也留下了很多日式诗“和歌”。
另外,日本人脑海中的中国美人形象无论如何要属杨贵妃了。她的故事在日本家喻户晓,但我也常听人们议论说:“以当今的审美标准来看,杨贵妃算不上是美人。”
原因在于,唐代美人图中描绘的女性都是面庞饱满、身材丰腴、眼睛细长,与现代美女的形象相差甚远。收藏于台北故宫中的唐三彩仕女像也大多都体态丰满。今天,即使她坐在身边,我大概也不会动心。同样,日本平安时代的美女也绝非现代意义上的美人。
然而,中日两国的美女观在不断接近,明治时代以来已十分相似。说到被中国美人深深吸引的日本人,明治、大正、昭和时代的大文豪芥川龙之介便是其中最有名一位。
当时作为大阪每日新闻社的临时海外观察员,芥川龙之介于1921年春被派往中国。他从东京出发,经由九州门司来到上海,用4个月时间遍游中国大陆。上海、杭州、苏州、扬州、南京、九江、武汉、洛阳、郑州、北京、大同、天津、沈阳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回国之后,芥川写了本书,名叫《南国美人论》,记载了自己在酒楼、妓院接触到的女性,以及对她们的感想。
例如,名为“时鸿”的女子“带有淳朴的田园气息”,“洛娥”是“薄命美人”,“花宝玉”是“大家闺秀”。芥川对这些女性的美丽充满赞美之情。
当被中国朋友问到中国美人哪里最好看时,芥川回答说:“我觉得耳朵最好看。”
戴着耳环的耳朵所散发出的魅力,是当时的日本女性所不具备的,这对芥川富有艺术气质的感性带来了很大冲击。
中国古代的美人图的确与当今的审美有着很大不同。在唐代,美人的标准是“体态丰腴,丰乳肥臀”,指的是胸部与臀部丰满的女性。据说,唐代还流行穿领口较大、能够袒露丰满胸部的服装。
但是,美人的标准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到了宋代,流行起了“身轻如燕、身姿窈窕”的说法,像燕子一般体态轻盈的女性开始受到追捧。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的楚国,人们喜爱腰细的女子,这种细腰被称为“杨柳腰”。由此可见,宋代的审美是一种复古。然而,且不论腰细与否,丰满的臀部似乎在任何时代都受欢迎,因为它具有人丁兴旺的良好寓意。
小说《金瓶梅》中是这样描写美女潘金莲的:
“但见他黑鬒鬒赛鸦鸰的鬓儿,翠弯弯的新月的眉儿,香喷喷樱桃口儿,直隆隆琼瑶鼻儿,粉浓浓红艳腮儿,娇滴滴银盆脸儿,轻袅袅花朵身儿,玉纤纤葱枝手儿,一捻捻杨柳腰儿,软浓浓粉白肚儿,窄星星尖翘脚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
实际上,每个国家对美人的定义都不相同。中国美人眉毛细长上翘,眼角上扬,额头宽广,鼻子略低,唇厚而小;日本美人眉毛短而浓,眼睛大而长,发际线较低,鼻子修长,唇薄而长;韩国美人脸庞较长,眉毛短而稀疏,眼睛细小,额头紧凑,唇薄而小……这就是各国美人的大致特征。即使是在东亚,各国对美人的定义都有如此大的差距,从全球范围来看,关于美人自然没有一个普遍的价值观了。
另外,美人的评定标准自然会随着时代发生变化。每个时代都有美人存在,例如特洛伊战争中的海伦、埃及的克利奥帕特拉(埃及艳后)、中国的杨贵妃等,而且每个时代的著名美人往往会关系到历史事件。生为美人的确会有很多好处,但是“红颜薄命”,美人往往会成为男人争夺、女人嫉妒的对象,往往最终以悲剧收场。
美人(美女)似乎是一个永远也谈不完的话题,女性的美丽是任何人都会关心的事情。在那场的聚餐中,大家一直没完没了地讨论美人的定义,直至深夜散去仍意犹未尽。
本文原标题:《日本的“美女”和“美人”,差别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