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7|回复: 2

ZT 美国当年靠抢地主走出了大萧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8 09: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斯福是如何实施新政的

  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不可回避的要研究这段
  该片洋洋洒洒,用了两集的篇幅介绍美国。的确,美国的出现和崛起,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模式:三权分立。

  但是,我们的精英把美国模式当作终极模式,我是不赞同的。美国模式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所谓“三权分立”,实际上只有两权分立:总统与国会。因为,司法机构的最高官员:总检察官和联邦最高法官是由总统任命的。行政任命的司法,要它对行政保持公正也难。而国会与总统的分立,也是相对的。国会通过的法律,要总统签署才生效,对行政不利的法案常常被总统否决(当然,如果国会超过2/3拥护,总统的否决就会被推翻)。比如2007年5月,小布什总统就否决了含有从伊拉克撤军时间表的战争拨款法案。美国制度的缺陷,显然不是这个片子想探讨的课题。这个片子要呈现给观众的是——美国的“优点”。

  那么,美国的“优点”是什么呢?该片告诉我们,是“国家对市场的干预”。这一点,我是赞同的。看片子看到这里,我不禁想,何曾几时,我们的治国精英曾经嘲笑计划经济“计划赶不上变化”,要求全面市场化、私有化。当时我就是不明白,做什么生意不用计划?比如开个餐馆,要为明天准备多少米、多少肉、多少菜,是不是计划?计划没做好,就要改进计划,不是抛弃计划。真可谓30年河东,30年河西。现在,我们的治国精英们又告诉我们,美国也有“国家干预”,也有计划。

  我边看片子就边纳闷:难道30年前,中国的精英就没发现美国的这一优点吗?为什么给上面开出“废除计划”的“药方”来呢?而为什么30年后的今天,曾经被他们置于死地而后快的计划经济手段,却又突然被他们当作“金子”捡了起来呢?片子没看完,我就有个猜测(当然也只能是猜测),而看完片子后,我感觉我的猜测得到了印证。

  暂时不说我的猜测,先回到片子上来。且看该片呈现给观众的是:罗斯福的慷慨激昂,制定了一些列保障福利的法律,政府管穷人有饭吃,等等。光有热情、一纸法律空文,美国人民就能渡过难关了吗?美国经济大萧条时,失业率达25%,全国四分之一的人连吃饭都成问题。看过卓别林片子的人,对美国大萧条都有会有很深的印象。罗斯福的热情能当饭吃吗?法律文书能当饭吃吗?显然不能。该片关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后的国家干预,还隐藏着一个不告诉观众的秘密。

  美国政府光要保证人民吃饭,就要一笔巨额开支。钱从哪儿来?像蒋介 石政府那样发钞票吗?那样只能让穷人更穷,最后钞票只能当废纸。直到片子到最后,你也看不到答案。这不禁让我想起八十年代的一首台湾校园歌曲:“我有一个小秘密,就是不告诉你!”

  这个小秘密是什么?片子不告诉我,我可以自己去找,这是我的优势。我从美国一个关于大萧条的英文网站(http://www.huppi.com/kangaroo/Timeline.htm)上查到如下数据:

  1932年:最高税率从25%上调到63%

  1636年:上调到79%

  1945年:上调到91%

  1945年一直到1963年:维持在88%,后跌至70%!

  数据无言。这个小秘密就是――政府向富人征收高额税收!秘密揭穿了就这么简单。

  《大国崛起》的编导们没看到这一串数字,是不可原谅的。看到了不告诉观众,更是不可饶恕的。

  美国政府强制向富人征收高额税收来支助穷人度过难关(而不是乞求富人“发善心”捐款),这不是天方夜谭吗?这能告诉中国观众吗?精英们的答案当然是:“不能!”

  当初,国家一切计划得好好的,精英们无法将国家财富划到自己名下,他们献计废除了计划。当国家财富都“市场”到自己的腰包里后,怎么能让国家再要回去?不仅不能让国家再要回去,更不能让大部分尚未“共同致富”的人来分享。因此,他们又祭起国家干预的“计划”幌子来。怎么干预?当然就不能按美国的方式干预啦!按谁的方式?当然是中国精英自己制定的方式!

  这就是我的猜测,也仅仅是猜测而已。是否是这样,让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于 2016-1-28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是抢地主,是劫富济贫。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0 02:52 AM , Processed in 0.0590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