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7|回复: 1

湖北秭归百米峭壁惊现131具悬棺 初判为唐代开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5 07: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北秭归百米峭壁惊现131具悬棺 初判为唐代开凿

来源:三峡商报
2015-12-15 16:31:11

三峡商报12月14日报道,湖北宜昌秭归县磨坪乡杨林桥村发现一处密集的悬棺群,共131具。据考古专家介绍,初步判断为1200多年前僰(音bó)人墓葬群。该悬棺群曾遭到严重破坏,目前当地正申报遗址修复计划。


a59.png a61.jpg
a60.jpg

悬棺群


近日,在秭归县磨坪乡杨林桥村发现一处密集的悬棺群,在长50多米、高近百米半山腰的峭壁上,共有悬棺131具。据资料记载显示,该悬棺群是中国内地发现的较大的悬棺群之一,木质棺材全部置于人工开凿的洞穴或山崖的石缝中。据秭归县考古专家介绍,初步认定悬棺群为唐代开凿。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绝壁上现密集悬棺群

在秭归县磨坪乡杨林桥村河道西岸,有一处密集的悬棺群,在长50米、高近百米的绝壁上,密密麻麻布满了许多人工开凿的方形石孔,里面的棺木依稀可见,数一数大约有100多具,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仙人洞”, 1997年省里组织专家文物普查时命名悬棺群。专家从棺木的形态和炭化的程度初步判定为古僰人墓葬群,时间约在1200多年前左右的唐代,共计131具。

曾遭较严重人为破坏

当地老乡告诉记者,以前这悬棺群比现在位置高得多。由于河床淤积抬高,现在搭梯子就可以上去了,所以破坏也很严重,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棺木都被破坏了,被当作柴火熬硝用了,有人曾亲眼见过棺木里的骨头和碎的陶碗,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正申报悬棺遗址修复

秭归县磨坪乡副乡长赵成刚告诉记者,当地政府已将悬棺列为重点保护文物,明确责任人进行看护,不允许再进一步被破坏。同时申报悬棺遗址的修复计划,清理周边环境,复建成古僰人村。通过考古研究,探寻千古之谜。

秭归县文物局局长余波介绍,磨坪乡悬棺群被发现后,便立即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省市县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文物部门已将其纳入重点文物保护范畴,将该处悬棺群申报遗址修复计划工作也在进行中。(记者/何宝喜)

延伸阅读

悬棺葬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一种处置死者尸骨的特殊方式,属崖葬中的一种。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悬棺葬工程艰险,耗资大,主要在贵族中盛行。悬棺葬主要出现在川、黔、滇、湘、桂、粤、浙、赣、闽、皖、鄂等省,北方山西也有分布。


这种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悬棺葬式,存在着许多令今人无法解释的困惑之处。比如,远古时代的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把装有尸体和随葬物品、重达数百公斤的棺木送进高高的崖洞里去的,就是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问题。
发表于 2015-12-15 08: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一年的新闻?
1997?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9 01:07 AM , Processed in 0.0468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