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1|回复: 1

外媒:美司令将来华和缓中美紧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9 09: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外媒:美司令将来华和缓中美紧张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5-10-29 10:37:39
核心提示:美中相关人士表示,此访虽然名义上是就美中两军的交流与合作交换意见,实际上“南海问题将是主要议题”。

参考消息网10月29日报道 外媒称,围绕中国在南海填海造岛的问题,美中两国对立正在加剧。在这种情况下,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决定下周访问中国,开展美中军事对话。

据日本广播协会网站10月28日报道,美军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日本广播协会(NHK)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统管亚太地区的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将在11月2日到5日期间访问中国,与中国军方干部进行对话。

该负责人透露,此次对话的主要议题是两国军事交流,并表示“加强交流才能构筑两国海军之间的互信关系,规避因误判而导致的冲突”。据分析,在两国因人工岛问题对立加剧的情况下,此次对话可能是为了创造条件缓和紧张局势。

报道称,此次访问在美军派军舰进入中方人工岛周边海域之前就已开始协调。哈里斯与美军此次派遣军舰的行动方案关系密切。预计他在一系列会谈中也将就人工岛问题与中方交换意见。

另据日本《朝日新闻》10月28日报道,据北京多位外交消息人士称,中美两国正在协调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11月初访华并与中国军方高官会谈等事宜。美中相关人士表示,此访虽然名义上是就美中两军的交流与合作交换意见,实际上“南海问题将是主要议题”。面对紧迫的事态,两国军方高官将采取何种对策值得外界关注。

据共同社10月27日报道,关于美国海军驱逐舰在南海由中国填造的人工岛周边海域航行一事,美国防长卡特27日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称,美方是“基于‘在国际法允许的所有场所飞行、航行与活动’这一基准展开行动”,对中国进行了牵制,还表示今后将继续用实际行动体现航行自由。

a49.jpg

中美两国南海岛屿之争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约翰·柯比称,将通过外交渠道“继续向中方传递对南海问题的关切”,同时说“美中关系极为重要”,表示将努力改善关系。

报道称,奥巴马政府在展现不承认中国相关主权主张的同时,维持着重视对话的姿态,希望做好软硬两手准备来静观中国如何应对。

卡特表示“最近,海军在该海域有过行动。今后数周至数月内也会有行动”,“将根据需要随时”派遣舰船。他还强调,此次航行是美军在南海常规行动的一部分。

另据彭博新闻社网站10月27日报道,美国官员27日说,美国防长卡特让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拿出一份下一步在南中国海开展航行自由行动的详细计划,其中有可能包括向西太平洋部署更多海军力量,在P-8侦察机的支持下,从美军在菲律宾的克拉克基地定期开展这些行动。

报道称,美官员说,卡特和高级将领支持这项战略,但五角大楼的其他人,包括新任海军作战部长、海军上将约翰·理查森倾向于减少与解放军海军对峙,并增加与他们的接触。在总统作出另一项决定前,对该计划的争论有可能持续数月。

【延伸阅读】美媒:中美关系会否越过“临界点”?

考消息网10月27日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0月26日刊登《临界点:中美关系越过不归点了吗?》一文,作者为赖恩·皮克雷尔。

文章称,大多数现实主义学者认为,正在崛起的大国与已有强国的冲突并非不可避免。但在每个关系中,都有一个临界点或是不归点,而中国与美国正在快速靠近这个点。

由于传统外交手段对解决美中关系中更具挑战性的问题用处不大,中美这两个大国日益依赖它们的军事实力和硬实力策略。这一特点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表现得特别真实,该问题是中美之间最具冲突性的问题之一。尽管中美双方都意识到战略稳定是防止大国冲突的必要条件,但两国都不愿妥协或做出有意义的让步。相反,中美两国正在设置底线并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为建设中美之间的战略稳定,中国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新型大国关系”,该方案鼓励中美避免对抗与冲突,尊重彼此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利益,特别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以及寻求双赢合作。中国特别热衷于这一提议,在每次美中高层会谈中都会提到它。

由于美国领导人认为“新型大国关系”不符合美国的最佳利益,美方屡次拒绝中国的这一提议。作为一个霸权国家,美国是通过支配国际政治来维持其实力的,接受一个由战略对手提出的地缘政治替代框架就意味着要牺牲自己的部分实力和影响力。另外,接受中国的这一提议可能会给其他国家这样一个印象,即美国正在衰落。美国担忧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是个诡计,旨在诱使美国承认中国广泛的领土声索,并损害亚太地区的美国盟友和长期战略伙伴的利益。

为建设中美之间的战略稳定,美国提出的策略是中国与美国要聚焦于合作,避免让一个领域的竞争影响到其他领域的合作与协调。就地缘政治而言,该策略相当于清扫地毯下的灰尘,只是一时有效,灰尘最终还是会溢出来,未解决的问题迟早也还是会浮现出来。而中国认为该策略是美国在回避其要求:中国要求美国承认其作为崛起大国的地位,并相应地重新定义两国间的关系。

文章称,在战略稳定问题上,中美陷入了僵局。尽管中美都承诺要防止大国间冲突,但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没有为建设美中战略稳定提供一个合理或可执行的解决方案。

因此中美竞争仍未得到管控,而且对抗逐渐向冲突发展。

中国一家媒体声称,如果美国的底线是要求中国必须停止在南中国海的一切填海作业活动,那么战争将不可避免,这表明南中国海问题可能是中美关系的临界点。美中选择如何处理该问题将永久地重新定义两国关系。

文章称,由于目前没有一个让双方都能维持尊严的解决方案,中美两国正在考虑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中美关系可能已越过临界点。一些人认为南中国海问题不是中美之间的问题,但正相反,南中国海问题是中美之间最迫切的问题。总有一方将会选择让步或被迫让步。

(2015-10-27 14:03:5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9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公开硬闯到主动平息 美国出手南海怕什么(图)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5-10-29 04:36 PM 编辑

从公开硬闯到主动平息 美国出手南海怕什么

来源:霍娜撰写
2015-10-29 20:34

  近平访问美国之后,美军将闯南海的声音就此起彼伏,从美国已经通知盟友,到奥巴马已经授权太平洋舰队司令,从预告未来24小时进入南海,到宣告已经进入12海里,声势浩大。但是美军10月27日闯12海里在会后,白宫国务院却在避谈此事,国防部勉强承认此事,白宫下令国防部官员不要公开讨论此事,即使被问及,美国官员也被要求不要谈到这一操纵过程的具体记录。直至目前,白宫官员仍被命令不对巡航南海事件做任何正式声明或相关的新闻发布会。从公开造势到极力压制,美国的态度为何互相矛盾?

a1.jpg

  美“拉森”号驱逐舰直闯南海


  白宫盼军方见好就收

  与美国政府的沉默形成对比的是填满了各大媒体版面的“匿名人士消息”,其中最具爆炸性的莫过于《纽约时报》28日的爆料:一位来自美国政府内部的“匿名消息人士”透露,白宫已经向五角大楼下了“封口令”,要求国防部官员不要公开讨论此事,即使被问及,也不要谈到这一操纵过程的具体记录。直至目前,白宫官员仍被命令不对巡航南海事件作任何正式声明或举行任何相关的新闻发布会。另一位据称身负要职的“匿名消息人士”则直言不讳地表示,“你看,我们不希望扩大事态。”

  而前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高级主管格林(Michael Green)已经明确表示,在南海问题上,华盛顿内部存在重要分歧,“在太平洋司令部和来自五角大楼、国务院和白宫的东亚事务专家之间存在非常非常强大的共识,要求他们这样做(巡航南海),而最主要的反对意见似乎来自白宫更高层级,他们不想干扰习近平访美行程,并且担心这可能影响美中在巴黎气候变化会议上的合作。”

  很显然,这是美国政府内部又一次鹰派与鸽派之间的较量,而巡航事件则是鸽派退让和妥协的结果。在持续拒绝了接近半年以后,奥巴马终于松了口,而时机则选择在了习近平访美已经结束,又距离巴黎气候变化会议还有两个月的时间点上。这样一来,美国有足够的时间去管控和应对中国的后续反应,因而成了双方达成妥协的一个平衡点。

  如果说南海巡航是美国鹰派赢得的一次胜利,那么白宫方面对事件后续的低调处理则表明,担忧触怒中国后果的美方高层,已经开始试图完成悬崖勒马的高难度动作。终于得偿所愿的卡特在记者会上却只能措辞含糊地表示,“你在报纸上看见的东西是准确的”,无疑就是这种悬崖勒马的直接结果之一。

  一段时间以来,奉行和平主义的奥巴马与五角大楼之间的分歧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叙利亚战局还是对华态度,奥巴马都因其保守立场而备受国内压力。在因叙利亚问题分歧已导致多名军方高官离职以后,本次南海巡航是奥巴马在长期压力下作出的一次让步,但如今南海巡航已成既成事实,恐怕白宫更希望的是五角大楼能够见好就收。

  华盛顿碰北京铁板

  与华盛顿保持沉默同时的还有北京越来越强硬的态度,这从中国外交部一天之内的两次分别回应中显示出来。27日中午,在美军抵近渚碧礁消息传出后第一时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召开记者会,称“我们将继续严密监视有关海空情况,并根据需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而到当日晚,陆慷主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方已经开始明确表示,“如果有关方面一再在本地区制造紧张,无事生非,最终也许会使中方不得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们确实有必要加强、加快相关能力建设”,除此之外,陆慷还添上了一句:“中方希望能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一些分歧,但如果中方不得不作出反应,中方将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掌握采取反应的时机、方式和节奏。”

  对于向来以措辞含蓄、严密著称的中国外交修辞来说,“如果中方不得不作出反应”这样的句子极为罕见,其中隐含的警告意味昭然若揭,而美方很清楚地接收到了这一信息,CNN在报道中方反应时就直接使用了“中国政府:不要逼我们”(Chinese government: Don't push us)这样的小标题。

  无可否认,不管美国政府如何强调其航行举动“符合国际法”,其中挑衅中国的意味也是无法掩饰的,而事发后北京的强烈反应和决策前华盛顿的慎而又慎表明,中美之间对于美方这一举动的严重性并无认知上的差异,而恰恰是存在共识的。美国的行动及其后续反应也正应当站在这一角度进行解释: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已经召见了美国驻华大使鲍卡斯(Max Baucus),此时反观美国的悬崖勒马,恐怕除了华盛顿本身的意见分歧和原有顾虑之外,北京开给美国的选择题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共识是,华盛顿此刻没有人真的想要和中国开战,无论从南海问题对中国而言是历史屈辱与领土主权完整层次的问题,内政还是外交政策的角度,挑衅中国容忍底线到两国开战的地步,显然是极为愚蠢的选择,而南海问题对中国而言是历史屈辱与领土主权完整层次的问题对美国来说却充其量具有一些战略上的意义因而对美国来说,挑衅中国更显得得不偿失。

  大部分观察者对于美国巡航南海举动的意义都解读为更多着眼于巩固亚太盟友,眼下,中方措辞的不同寻常很有可能意味着已经向美方甩出杀手锏,而美国在实质上没有任何下注南海奋力一搏的动机。有理由相信,美国目前在南海的行动不过是为了弥补奥巴马政府近期在中东和乌克兰问题上的连续失分,极力挽救“亚太再平衡”这份政治遗产,而非直接找中国摊牌。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悬崖勒马”也就成了一种理性计算后的当然选择。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8 02:43 AM , Processed in 0.0406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