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0

黄金周中国游客赴日不抢马桶盖 今年狂扫感冒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3 07: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5-10-3 07:27 AM 编辑

黄金周中国游客赴日不抢马桶盖 今年狂扫感冒药


黄金周中国游客赴日不抢马桶盖 今年狂扫感冒药
最让人讨厌的游客是哪国人?中国美国还是日本?

黄金周中国游客赴日不抢马桶盖 今年狂扫感冒药
文章来源: 法制晚报
于 2015-10-03 02:33:36

导游:受冷因马桶盖被揭没有那么神 甚至是中国制造

法制晚报讯 (记者黎史翔 李志豪)十一黄金周中国出境游客的疯狂购物模式,再次在各国上演。

今年52岁的李甜女士首次到美国旅游。她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的人古驰包(GUCCI)一买就是三四个,六七个,就跟抢似的。”尽管并不知道买的是什么品牌,自己也不自觉地出手买了一个。此外,商场里的香水也成了中国游客的抢购对象。

今晨,梅西百货美国总部全国媒体关系主管奥兰多·维拉斯告诉法晚记者,中国游客喜爱购买的商品,种类很多,其中包括化妆品、香水。

此外,法晚记者采访发现,赴日韩的中国人预计花销都在2万-3万元。而一度人手一个的日本马桶盖,今年则热度急降,感冒药等物品受追捧。

美国抢购

“古驰包一买就是六七个”


李甜告诉法晚记者,在美国波士顿逛完景点后,导游给大家一个小时的时间到当地奥特莱斯(Outlets)购物。由于时间较短,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抢购。

“有的人古驰包(GUCCI)一买就是三四个,六七个。”当天的购物场面李甜记忆尤深,“好像东西都不要钱一样,大家都很疯狂。见此情形,自己虽然都不知道是什么品牌,也不自觉地买了一个。”

此外,她讲述说,商场里还有很多香水,小瓶的才5美元。中国游客也都是好几瓶好几瓶的买,有些尽管味道不是自己喜欢的,也都买下来。“他们都说尽管不喜欢,但买下来可以送人。”

基本上一到商场,大家都是为全家老小扫货。李甜告诉记者,自己给小孙女买了乐高玩具、鞋还有衣服,给自己买了靴子及服装,另外还给家里的老人买了一些日常用品。林林总总加起来,光是她自己一个人的花销就差不多1000多美元。

李甜接下来几天还将去纽约及费城,而到时候还会有购物时间,估计还会再买。

梅西百货公司(Macy's)是美国著名连锁百货公司,其美国总部全国媒体关系主管奥兰多·维拉斯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十一黄金周首日,已经看到了大量的中国游客来到梅西百货,特别是位于美国西海岸城市的商店,例如旧金山、圣地亚哥、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店面。

提及中国游客喜爱购买的商品,他告诉记者种类很多,其中中国游客的最爱包括化妆品、香水、手包、珠宝以及服装。至于具体类型,维拉斯表示,比如服装,中国游客最爱连衣裙和丹宁类的衣服。此外,中国游客还对梅西百货所售的奢侈品有很大兴趣,包括皮草和一些高档的皮革产品。

不过,当记者问到中国游客首日消费额达到多少以及买得最多的物品是什么时,维拉斯以不能提供这方面数据为由拒绝透露。

专奔购物吃住行都要体验“最日本” 每人开销预计2万-3万元

在东京留学的吴同学,这次黄金周由于他的几个发小来日本旅游,自己则成了临时导游。

“我个人觉得,东京的化妆品、服饰、电子产品还是非常值得购买的,这个季节打折力度也会非常大。”吴同学告诉记者,因为发小和自己年龄相仿,单反相机、苹果电脑、耳机、游戏机、潮鞋、服装等东西都是他们的采购目标,当然也占了他们购物开销的主要部分。

据吴同学介绍,他们这次每个人的购物开销,预计会在2万-3万元左右。

“他们主要还是冲着购物来旅游的,但是吃喝玩的开销也很不少。难得来一次日本,吃住行总要体验一下‘最日本’的,比如银座的高档寿司店。此外,还要体验一下电玩以及顺便买一些手办”。他告诉记者,一行人1号一天花在吃喝行的开销,就在几千块钱左右。

吴同学告诉记者,各个年龄段中国人来日本购物的目标并不相同。比如自己家里年龄较长的亲戚,来日本时会比较关注日用品、服装、箱包以及小家电这样的东西,此外还会带一些日本的小商品回家。以他之前的经验来看,一般1万元左右的商品消费,就能满足大部分家长的购物欲望。

目标转移

赴日“马桶盖火”降温

中国游客盯上感冒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导游在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称,自己此前一直承接上海至日本的7日旅游团体,所带游客的目的地包括东京、名古屋、大阪、奈良等城市。从去年年末开始,中国游客中确实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在东京、大阪等地的电器市场中购买马桶盖,甚至有一家人人手一个的情况发生。

“那段时间,我见过一家三口买了三个马桶盖,说是给亲戚带的。其他询问马桶盖的游客也大有人在。”她对这一现象也有些不解,“他们可能觉得日本产的智能马桶盖功能多,而且可能对马桶的清洁有一定的好处,所以选择千里迢迢来日本购买。其实像马桶盖这样的商品,很难携带。”

这次十一黄金周,“马桶盖火”似乎已经过去了。她也告诉记者,目前来看很少有游客会选择购买马桶盖,或许是因为大量媒体披露“其实他们购买的马桶盖没有那么神,甚至是中国制造的”。

“尽管现在还是可以见到有中国游客在电器市场中购买马桶盖,但是比起此前火爆的情况可以说是减少了很多。”她告诉记者,来到日本的游客其实以购买电子产品以及日用品等居多。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的电子产品种类多且价格比较便宜,所以包括电脑、手机、相机或者其他小的电子产品以及小电器在内,一直以来就是中国游客的购买热点。

“现在看来,日本的一些生活用品、感冒药、止疼药、眼镜、眼罩、文具等物品也慢慢转热。另外,婴幼儿产品也是家长们抢购的重点。” 这位导游说。

邻国淘宝赴韩买服装及化妆品“逢打折价格易让人接受”

今年大学刚刚毕业的周同学,十一黄金周选择和男朋友一起去韩国旅游,而其一大原因就是看中了自由行比较方便。

“我们每人交上5000块钱,就能有5天的时间在首尔自由观光,而办理签证、机票什么的都非常简单。”周同学向记者提及了此行的购物计划,她自己当然是以韩国的一些服饰或者化妆品为主。

“乐天免税店肯定是要去的,我计划买的有SK-II套装、‘WHOO后’的一些护肤品。”她告诉记者,“除了自己要买的东西之外,也需要帮朋友带一些护肤品回去,来韩国嘛,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护肤品是首选。”

周同学也会选一些韩国服装品牌购买,她认为韩国服装还是比较有性价比的,也比较时尚,同时,逢打折时价格也是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我也准备给亲戚的小孩买一些衣服。我们这次的购物花销会控制在2万块以下吧。”

追风韩流“在韩国买面膜对中国女游客来说很普遍”

周同学告诉记者,在韩国旅游时购买一些面膜,对中国女性游客来说是非常普遍的。“面膜的话,非常容易携带且价格也不贵。碰到自己熟悉的系列且价格合适的话,可能随手就会买一盒。这样的产品不论是自己用还是送人都是非常好的,而且像是大牌子的话,几乎都不会有什么质量问题。所以说,来韩国旅游时买面膜可以说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周同学表示,近些年随着韩剧在中国的热播,许多韩国明星来到中国淘金,在中国也有了很多的粉丝,而他们所代言的产品也成为中国许多年轻女性争相购买的产品。“像SNP动物面膜系列这样的产品,不仅外表很Q,而且很多明星都在使用,很多中国游客都会去购买。”她说。


最让人讨厌的游客是哪国人?中国美国还是日本?(图)
文章来源: 世界风情
于 2015-10-01 10:44:25

 
吐槽同胞在旅行中的坏习惯似乎是个传统,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从18世纪的英格兰开始,到美国、日本……你会发现骂得最凶的往往都是自己人。   

a280.jpg

同样是东方面孔,同样是红封皮的护照,在国外,若当地人以为你是日本游客,这几乎是一种恭维

但没有一个国家像如今的中国这样,对于本国游客喜欢乱吐痰、在街上剔牙的批评声只持续了很短几年,随即便集体陷入了“我们是救世主”的YY中。

东方面孔让我们在欧美国家过关所需的时间总比黑人还长,巴黎机场的免税店里你能听见店员当面用法语嘲笑中国客人的土鳖品位,但这不重要——2008年金融危机后,每年欧洲圣诞促销,排着长队不眨一下眼睛就刷去上千欧元的是我们。我们总是带着一箱方便面和老干妈出发,在汽车旅馆住上10天后背回一箱价值上万的奢侈品——人均年可支配消费不足5000美元算什么!人多就是力量。

也因此,中国游客成了辨识度越来越高的“游客”。欧盟刚刚成立时,我有个朋友拿着500欧元的纸币去法国买电脑,结果是,他被迫在柜台等着店里确认这张大面额纸币的确是被发行过的,又等着被确认这是他从中国境内的银行里兑换来的。他回忆,这是他第一次愿意自豪地说出“我是中国人”,而非出国前反复练习以备“不时之需”的“对不起,我是日本人”。

而在西班牙的小镇上,当地人一眼就能分辨中国游客与日韩游客的区别:他们出手比“阔绰”更阔绰,喜欢穿着短袖衬衣挺着肚子踱着方步走在小巷中间——四个男人脖子上一律挂着昂贵且崭新的莱卡相机,相机垂在肚子上,一如钟摆整齐地左右摆动——“那是你们的政府官员”,酒店门童判断得一点没错。

这是中国人“底气”的来源。罗马的竞技场与巴黎的罗浮宫——很上镜,很美丽,但“意大利就是欧洲的乡下,脏脏的,而且要快破产了”,巴黎则“满地是狗屎,连幢高楼都没”。看了这么多年的挂历,我们总以为那些世界著名遗产的旁边也跟中国一样有个“世界第几高楼”或有几个“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因为我们唯一的经验说:新的就是好的,而不是新的、不是好的就是不对的,所以——“纽约好旧,好小哦!就是比北京少点灰。”可惜,现在还没有人写首歌赞美后者是“思想的联合帝国”(The Empire State of Mind)。

傲慢之外,还有偏见。旅行社发团前爱发的那张小单子 ——不要随意与路边的人说话,不要随便让不认识的人拿你的相机拍照——造就了冷漠的中国游客形象:他们不与非中国人说话,眼神总是匆匆避过迎面而来微笑着的当地人,他们一路防备着被偷窃、被拐卖、被敲诈乃至被钓鱼,最后像是在导游的催促中完成一次4D挂历画之旅。旅行的意义从来都是为了放下偏见,而我们的旅行则是为了成全偏见。

同样是东方面孔,同样是红封皮的护照,在国外,若当地人以为你是日本游客,这几乎是一种恭维了——日本的年轻人一般都脱团旅行,友好,安静,衣着在当地环境中不突兀,被认为是素质最高的亚洲游客;其次是中国香港与台湾地区,再接着是韩国——他们的中年旅行团虽然看上去只比中国团有着更小的眼睛,但大妈到处拦路人求拍合影的精神,足以说明他们的旅行注意事项不包括“不要找陌生人给你拍照”这样的狭隘准则。

你对别人的偏见,必将造成别人对你的偏见。美国有句笑话说:“全世界人仇视美国游客,只有印度游客彼此仇视印度人。”同样出手豪情万丈,但即便在西方十分大牌的酒店,都可能会有专门把所有的印度客人安排在同一楼层的规定,因为印度人民喜欢随时开着门、随时准备与同胞拌嘴并在房里煮咖喱的习惯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不过要论传统,没有比美国游客更喜欢“在世界各地玩那些跟家里一模一样东西”的了。一度世界老大的美国人也有自己是救世主的思想,有他们做全球最不受欢迎的游客,看不惯所有事的法国人都只能甘居第二位。

有次我听一个美国大妈在咖啡馆下单外卖:“我要一杯不加冰块的冰咖啡(iced coffee without ice)。”在获得一杯有冰块的冰咖啡后,她不屈不挠教育吧台她要的冰咖啡里面不能有冰块。英语也不甚好的吧员耸耸肩问:“那你是要冷咖啡(cold coffee)吗?”“不!”大妈斩钉截铁地说,“我要的冰咖啡!没有冰块!”

《南方公园》曾吐槽典型的美国团客:从小溪到树为什么长成这样都需导游讲解数小时,做同一件事超过十遍依然能兴致高昂地尖叫“OMG”,永远能抢光免费午餐——火鸡三明治,对每个团员都能说自己家无聊的私事长达半天……四贱客惊声尖叫:跟美国团游,简直是人间地狱。

殊不知,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人,正全盘拷贝着棒球帽、T恤、短裤、运动袜配白球鞋的典型美式旅行装扮和一路“随意”(其实是不讲礼貌)的美式休闲风,美其名曰“美国范儿”。好在我们不说英语,因而学不到如此令地球人憎恨的地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10:08 AM , Processed in 0.04507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