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2|回复: 1

习特使访美 「灭火」网安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4 07: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09-14 02:58:48 联合报 记者郭玫君/综合报导


photo (4).jpg
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的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右),日前在华盛顿会见美国国务卿柯瑞。 新华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前夕,中共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以习近平特使身分访问华府,与美方高层会面。新华社报导,双方就共同打击网络犯罪等达成重要共识,白宫声明称,双方就网络议题「坦诚公开的交换意见」。

据双方公布内容,孟建柱是在九日至十二日率大陆公安、安全、司法等部门负责人访美,与美国国务卿柯瑞、国土安全部长强生、国家安全顾问赖斯等举行多项会谈;美国国务院、财政部、司法部、联邦调查局与情报机构官员与中方代表团举行联合会议,调查局长柯米也在局总部和孟建柱会晤。

由于近期美国各界对是否反击大陆网络攻击掀起舆论波澜,孟建柱此次低调访美,颇有为中美网络对峙情势「灭火」意味,格外受到注目。新华社报导,孟建柱访美期间指出,中美两国都是网络大国,在当前网络空间事端频发、网络安全威胁不断上升背景下,双方加强网络安全领域互信与合作尤为重要。

此外,中方反对网络攻击和网络商业窃密的立场坚定,不管什么人,在大陆境内实施网络攻击和网络商业窃密都是违反国家法律的,都应受到法律的追究。他还说,中美两国开展对话合作,共同打击网络犯罪,符合双方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但对于此次会面,中美双方发布的内容有微妙不同。新华社称双方就「共同打击网络犯罪等执法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白宫声明则说,赖斯在白宫会见孟建柱,双方就网络议题「坦诚公开的交换意见」。

中美关系因网络安全问题陷入紧张,随习近平即将访美,网安议题讨论增温。美媒近期频频引述美官员说法指,美国将对涉及网骇的中国大陆业者与个人进行制裁,并且可能在习近平来访前宣布。不过,财政部与联邦调查局等部门至今未见采取行动。

习近平将于廿二日访美,廿五日到访白宫,与欧巴马举行「欧习会」。美方近期频抛议题,包含美国欲遣返三万九千名中国大陆移民,以及日前美国财政部长陆伍致电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呼吁中方应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07: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受够了网攻!习近平特使忙灭火


2015-09-14 03:48:35 世界日报 要闻组/综合12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从22日起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而近日美国各界对是否应该报复反击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发生激烈争论。在此背景下,中共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访美并就网络安全议题灭火就显得引人关注。

据美国之音报导,两国宣布孟建柱访美有所不同。白宫略晚于中国官媒新华社,由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发表简报称,「孟建柱是作为习近平主席的特使前来华盛顿,在习近平主席对美国展开国事访问之前,就网络安全和其它议题进行磋商。美国国内安全部部长强生在孟建柱访美期间负责接待。基于此,强生部长召集了中国代表团成员和来自美国国务院、财政部、司法部、联邦调查局以及情报界的代表的一次会议。此外,联邦调查局局长柯梅在联调局总部会晤了孟建柱,并与之进行磋商。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莱斯在白宫接待并会晤孟建柱,她与孟建柱就网络议题开诚布公地交换了意见。」

中国官媒新华社早于美国方面,在中国时间12日晚间10点21分就习近平特使孟建柱访美发出通稿。这篇通稿只强调了网络安全议题,表示在共同打击网络犯罪等执法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与美方达成了共识。通稿同时透露孟建柱率领中国公安、安全、司法、网信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一同访问美国,并会晤了美国国务卿柯瑞。但是对孟建柱和美国方面还磋商了哪里些其它议题,则没有提及。

通稿引用孟建柱的话说,「中方反对网络攻击和网络商业窃密的立场是坚定的,不管什么人,在我境内实施网络攻击和网络商业窃密都是违反国家法律的,都应受到法律的追究。中美两国开展对话合作、共同打击网络犯罪,符合双方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从中美官媒透露的信息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美国方面不仅强调了网络问题,也对孟建柱为习近平访美打前站,做准备的作用进行了通报,中国方面则只突出网络问题。由此似乎可以感到,中国对美国方面针对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和间谍行为已经越来越无法容忍,开始考虑反击的态度有了清晰的认识,在习近平访美前夕,有派特使孟建柱前来美国灭火的考虑。另外,孟建柱的表态,也似乎透露出中国至少知道有来自中国境内的,针对美国的网络攻击行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6 11:38 PM , Processed in 0.0431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