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0|回复: 0

西媒变色双学败阵 招魂六四令谁蒙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 03: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媒变色双学败阵 招魂六四令谁蒙羞?

来源:多维
2014-12-2 22:10

  
一开始就为香港占中扣上“颜色革命”、“港版六四”帽子的西方媒体,在亲眼所见了11月30日晚发生在旺角的冲突后,显然察觉到了肉搏背后的暴力底色。美国《时代》周刊也不得不承认,香港示威演化成了迄今最为激烈的冲突,示威者结束两个多月来大体和平的“不服从运动”,战术陡然升级。这标志着示威学生领袖长期标榜的非暴力运动原则发生大逆转。

  
大逆转背后,蒙羞的究竟是谁?首先当然是不遗余力在“占中”问题上招魂“六四”的西方媒体。在美国弗格森爆发大规模抗议潮后,众多西方媒体集体转向,将“占中”弃置一旁,面对弗格森抗议潮,他们更多地选择了为跛脚的奥巴马站台。待到弗格森趋于缓和后,西方媒体便集体转向,将目光拉回到香港“占中”的战场。其次蒙羞的,显然是仍负隅抵抗、不愿承认“失败”的香港“学联”及“学民思潮”,尤其是当“双学”从非暴力走向暴动后,更是遭遇多方唾弃,一场闹剧之后,他们发现已败下阵来,也只得宣布失败、公开道歉。


a333.jpg

  为把“占中”升级为“革命”,西方媒体出力甚大


 
 目前,在经历“巷战”后,香港警方终于在旺角、金钟等地初步完成清场,伴随着“胡椒喷剂、警棍和雨伞”的对抗,一场在西方媒体口中“最为暴力的冲突”落下帷幕:几十名示威者因此被逮,一名警官负伤。在《卫报》等西方媒体眼中,示威者一侧如此“大量的伤害与逮捕”成就了本次“雨伞革命”中最为激烈的一场搏斗。虽然示威的双方都不会轻易妥协,部分街头的示威者更有些茫然,可在西方眼中,这场运动终究是要和25年前的“六四”运动一争高下的,即便这种可能性的出现已经大打折扣。当“学民”首脑黄之锋等人再次祭出“绝食”口号,携两名中学女生高调表态其“非暴力态度”时,泛民大佬梁国雄(长毛)就已经向媒体承认了自己曾作为内应,协助“双学”冲击立法会,“双学”香港人士亦已在12月2日承认“包围政总”遭遇失败。


  “占中三子”已经去自首,泛民诸党派与“学联”、“学民思潮”等运动派别也瞠目相见,尽显龃龉,可“占中”的冲突并没有走向缓和。自“占中”失控以来,金钟、旺角等要地的游行示威及示威者和警方的冲突已呈激化之势,11月30日晚间后,局势更一度火速升级。不难发现,自10月8日“占中”陷入低潮后,这场曾经被三名“占中”发起人认为与“六四”一脉相承的“运动”又活跃了起来。当“爱与和平占领中环”变成了“双学围政总,血洒龙和道”后,这场示威就已经彻底变了味道,此前招魂“六四”的各派人士,而今就大多面上无光。

  《卫报》、路透社、美联社等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指出,至少500名装备了“头盔、护目镜和塑料盾牌以及雨伞”的示威者出现在现场与防暴警察对峙,他们中的很多人选择在警察拆除横幅、口号时喝倒彩的方式“抗议”,但也有很多人高呼“我要真民主”后就与警方大打出手,美联社记者拍摄的示威者被港警横拽、褪掉裤子的照片更是一夜之间传遍世界各个角落。在西方的眼中,占中就是一场具备着六四属性的群体事件。尽管在很多分析人士看来,占中不是六四,亦不应该是六四。

  其实,当“占中”人士9月28日开始大范围聚集后,西方世界的声音就开始将其向“六四”的方向上引导,更对其抱以厚望。《经济学人》在10月4日登载的一篇题为《党对人民》的文章就公开指出,“占中”实为中共面临的自“天安门事件以来最严重的挑战”,文章认为,香港与大陆彼此拥有“不同的秩序”,北京正在香港推行一种“共产主义和殖民”的混合策略,这使得北京在一听到“占中”示威的消息后,就称抗议者被“外国反华势力”所操纵,示威者将“自食其果”云云。由于习近平已明确表示“不会容忍西方式的民主”,因此,即便香港的“占中”抗议会被“成功镇压”,但相似的示威就会在其他的中国城市举行。

  德新社在对“六四”人士的采访时中指出,香港人这次示威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一个真普选,诉求比较清楚”,比“六四”当时的诉求要清楚得多,还称“北京的模式已是难以令港人满意”,香港当局更是根本“搞不定”这一事态。英国的BBC、《每日电讯报》等媒体更是直接强调“日益严重的对峙使人联想起1989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镇压行动”。当“占中”上升到游行时,西方世界马上就把它当成了另一种“六四”,“占中”本身曾经带有的“爱与和平”的属性更为它拉来了很多支持。

  伴随着警方第一次对示威人群采取措施,香港在国际媒体上的形象就突然变成了夜幕下的示威者对抗港府的“催泪瓦斯”和“橡胶子弹”。《卫报》、《赫芬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刊载了美联社、路透社记者在示威现场拍摄的照片,

  “催泪弹”拖烟飞向示威人群的场面,在欧美网民眼中已经成了“占中”运动“遭遇镇压”的标准。《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主流英美媒体不仅一手把“学民”头目黄之锋等人推上前台,还接连数周展开连续报道,称示威者“秩序井然”,港警“施暴”让更多人前往响应,后者更直接以“革命”称呼“占中”,直指“香港争取自由是对中国而言是一次挑战”。

  不可否认,当“和平占中”在9月末引发了大规模的示威后,香港政界人士颇为紧张,有分析指出,当时警方尝试弃守阵地,以“拖字诀”让市民自行离去,此举就有可能“令集会人数有增无减”,进而出现“六四”事件翻版。包括CNN在内的西方媒体也指出,中央和港府“用于平息动乱”的手段是有限的,北京的“灭火经验”在应对香港问题时显得无力。然而仅仅十天之后,声势浩大的“占中”只剩数百人留守,面对这一惨淡局面,支持“占中”的《经济学人》等媒体只好强调学生撤离时“井然有序”。

  事实上,很多媒体已经看到了香港示威者已经在午夜自行落寞散去,《洛杉矶时报》就指出,部分受访示威者已经发现示威运动“正在分裂”,更怀疑自己的行动是否“得人心”,长期“抗命”显然难有希望,而缺少“具有说服力的领导者”更让“这场运动遭受伤害”。路透社、《每日邮报》等英国媒体尽管仍强调这是“天安门运动后最大的威胁”,但他们也指出,仅有“两个学生组织”及其麾下的部分示威者在金钟等地与警方冲突,示威者更已从峰值时的10万人衰减到仅有数百人。《华尔街日报》更指出,与港府抗争的学生领袖不仅“defiant”(目中无人),示威者之间还相互扯皮,难以保持“统一阵线”。

  很显然,即便当前冲突已无目的,西方仍寻求把香港街头变成“六四”后的北京,换言之西方主流媒体始终将香港示威与“六四”挂钩,进而向北京施压。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西方人士看来,即便“占中”的参与者,也开始发现运动的群龙无首以及自身的不得民心。如果说占中和六四有哪点相似的话,或许占中者之间的混乱与当年广场示威者的内讧就颇有相近之处。这就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当它第一次作为悲剧出现时,第二次就是作为笑剧出现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16 02:01 PM , Processed in 0.03306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