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6|回复: 3

关注:中国深山传统村落 那么美 那么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31 05: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注:中国深山传统村落 那么美 那么痛

2014年10月30日 19:48:32
来源: 新华网
   
神州华夏,山川苍碧,水汽氤氲,徐徐展开这一幅钟灵毓秀的山水画卷,一座座村庄就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a334.jpg

a335.jpg

a336.jpg

a333.jpg

a337.jpg


粉墙黛瓦
a338.jpg

深山老宅,幽深溪水……村子依山而建,迭层递升,小溪流过村前,石板路遍布院落,随处可见的防御高墙、旗杆石、拴马树--这里是湖南省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的上堡村,曾经古苗王国的都城遗址,至今仍保留着500年前苗族起义的历史痕迹。



那么美 那么痛
a339.jpg

从2002年到2012年,全国在十年间减少了约90万个自然村,其中含大量的传统村落。然而,“到此一游”的人们只是消费着眼前的美景,很少会关注景色背后的贫穷衰败。在更偏僻的深山里,还有更美丽的村子。因为偏远贫穷,它们得以较少地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更好保持了原貌。


三面残墙
a340.jpg

在长期跟踪古村落的福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鹰心中,武夷山下宋代古村中那一面面被村民拆掉的残墙,是心中抹不掉的那份痛。记者采访中或眼见,或听说的这三面残墙,从不同方面为传统村落保护勾勒了一幅立体画。


大园村
a341.jpg

大园村位于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关峡乡,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大园古苗寨是湘西南苗族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整个寨子倚山而建,伴水而筑。山是青龙山,古松挺拔,生生不息;水是玉带水,波光潋滟,亘古长流……


上堡村
a342.jpg

上堡古村位于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侗、黎、瑶、汉杂居的多民族部落。上堡古村四周青山环抱,三面溪水绕流,山川形胜,钟灵毓秀。这里是苗族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自己政权的首都遗址,也是他们的政治活动中心……


团山村
a343.jpg

团山村位于云南红河建水县,座西望东,背靠青山,面朝平坝,背阴向阳。“团山”在彝语中叫“图色儿”,意思是“有金有银”的地方,汉语的谐音读成“团山”。村内古建筑由传统的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三类建筑组成……


林寨村
a344.jpg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林寨村位于浰江河谷平原,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古村建筑以明清时期居多,在村内核心区2平方公里范围内,保存较完好的客家四角楼有24座,平均每座占地超过3000平米,更保留有古巷、古井、古墙、古道、古寺、古亭、古桥、古树等独特的“老八古”……


书京村
a345.jpg

福建省尤溪县台溪乡书京村,坐落在海拔450米以上的丘陵上,背靠琵琶山,前有下洋溪,是典型的山地古村落。书京村由书山和京岭两个自然村组成,缘于各取两个自然村的首字得名。书山,俗称书坪,原为福建省延平府尤溪县廿五都龙溪境书山保,为邱氏单姓村落……


桂峰村
a346.jpg

沿着蜿蜒颠簸的山路车行1个小时,眼前的福建省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满目皆古,仿佛走进一幅格调文雅、笔墨清秀的山水国画——古桥下流水潺潺,古道旁土墙斑驳,39幢尚存的明清古建筑,依山傍水在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整村宛如一只凤凰在山间起舞……


杨家堂村
a347.jpg

杨家堂村位于浙江省松阳县三都乡,从县城到村里需要在狭窄的山路上行驶约8公里。从村口放眼望去,依山而建的古民居阶梯式层层铺开。村内全部为泥土瓦房,高低落差有致,斑驳墙体在阳光下泛着迷人的金黄……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7: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山、那人、那狗背后的那村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4-11-1 07:42 AM 编辑

那山、那人、那狗背后的那村
2014年10月30日 19:48:32
来源: 新华网
a398.jpg

《那山 那人 那狗》剧照——大园


15年前,一部《那山、那人、那狗》的电影震撼了观众:湘西南美丽的景色、淳朴的山里人、真挚的心……

    15年后,记者再度到访那村--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关峡苗族乡大园村,这里的一切还如电影里展现的一样。村子依然淳朴美丽,但村民却依然贫穷。那山,那人,那狗,无不期待新的发展和变化。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6: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万里探访,不只是为了留住一抹乡愁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4-11-1 07:01 PM 编辑

万里探访,不只是为了留住一抹乡愁

来源: 新华网
2014年10月30日 19:48:32
    a18.png 路愈来愈难走,景色却越来越美。在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很多传统村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它们却因为“养在深闺”得以保持原有的面貌。

    探访传统村落,某种程度上有点寻找桃花源的感觉。曾经,从城市出发,驱车六小时,翻山越岭,才到一个村落。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村落保护要防止二次破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4-11-2 01:51 PM 编辑

“传统村落保护要防止二次破坏”——专访冯骥才

来源: 新华网
2014年10月30日 19:48:32
a65.jpg 骥才在天津窑洼炮台遗址发现一块石碑(2006年7月18日摄)。新华社发

    被称为中国“村落保护第一人”、身为作家的他常年四处奔波,为抢救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调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常常焦灼地对种种破坏文化遗产的现象发出尖锐批评。

    他就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一个将保护传统村落融入血脉的人。“村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保护传统村落,留住的不是个人的‘乡愁’,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乡愁’。”他说。

 防止过度开发造成二次破坏

  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是冯骥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最担心的,是旅游开发对这些村落造成的二次破坏。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首批公布的保护名录中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鸡鸣驿村就受到了旅游开发不当的威胁。外人入村要买门票,村里的主街道两侧开设了多家古玩店、玉器店,众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都上了锁,专供收费参观,极大破坏了村落的原有风貌与村民的生活状态。

  冯骥才坦言,一个地区的经济有兴衰,但唯有文化是永远攥在手中不变的王牌,是永恒的资源。这资源既是经济的,更是精神的。如果拿它换眼前几个小钱,失去的只能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东西--精神。地域精神、人文传统、乡土情感与亲和力,这些东西一旦失去,多少钱也买不回来。

  “适当开发有必要,但要有度。”冯骥才强调,为了避免过度开发造成二次破坏,对传统村落应一村一规划,发展规划要与保护规划统一。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16 09:40 AM , Processed in 0.0406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