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舒适区呆上五六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美联储
(Federal
Reserve)的量化宽松(QE)政策帮助美国经济重新站起来。在银行业进行痛苦重组之际,量化宽松政策也为该行业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确定性。但是,随着
美联储始于2009年初的资产购买计划到达终点,这一切将要结束。
对银行来说,QE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维持超低利率让它们能够以低成本借入资金,然后投资于收益率较高的长期资产。美联储的定期购买行动还推高了债
券组合的价值。但是,低利率也将净息差压低至历史低点。第二季度美国银行业的整体净息差(贷款产生的利息收入与为存款支付的利息之差)为3.1%,而20
年前为近5%。
理论上,量化宽松结束、利率上升应当提振银行的净息差。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和摩根大通(JPMorgan)应当受益最大,因为它们被视为“资产敏感的”银行,即资产比债务对利率变化更为敏感。分析师们估计,利率
上调100基点,将使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的净利息收入分别跃升8%和5%。
但现实情况不太可能如此简单。根据奥本海默(Oppenheimer)的研究,利率水平和银行利润率之间的关联并不确切。对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
来的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虽然多数银行对利率的短期变化是敏感的,但经济基本面因素(如新贷款的需求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也会影响利率变动影响银行利润
的方式。
QE结束后的利率上升,还将对资产负债表造成更广泛的后果。其中之一就是债券价格下跌。这将打击交易账簿规模较大的银行,如高盛(Goldman
Sachs)、花旗集团(Citigroup)、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但在另一方面,对那些坚持固定收益产品交易业务的银行而言,债券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有助于提振它们的营收。这种情况在最近几个季度已经相
当明显。
因此,告别QE对银行来说并不是十足的灾难。但它们的日子可能很快会变得不那么好过。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员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