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0|回复: 0

金正恩是否仍大权在握?这5大迹象可判断(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5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正恩是否仍大权在握?这5大迹象可判断

文章来源: 大公网
于 2014-10-05 15:01:58

a512.jpg 失已有26日之久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近况到底是喜是忧?


文 | 木春山

金正恩一个月没露面,全球都在猜测朝鲜内部是否出现了问题。在一个信息基本封闭的独裁国家,元首的露面频率,确实与其政治稳定性有着必然的联系。但目前看不出朝鲜内外有任何异样的举动。

其实历史上朝鲜领导人从公众视线里消失,并不是没有先例。金家人似乎有意无意地总是和世人玩这种“捉迷藏”的游戏,有时是被迫,有时又是自愿的。比如金正日在金日成去世后的3年里,一直没有露面,用这种方式为父亲“守孝”。2011年朝鲜十二届最高人民会议第四次会议,金正日和金正恩也都没有公开出席。朝鲜高层熟稔于这种迷离之间,或许愿意体会“复出”后,外界惊讶其自如掌控局势的满足感。

30来岁的金正恩也不例外。无论是对朝鲜政界一举一动的韩国情报机关,还是对朝鲜细微变化敏感至极的日本政治狗仔队,目前都没传出朝鲜政变的消息。反而从一些细节的迹象上可以维持笔者此前的基本判断:金正恩依然大权在握。

1)朝鲜官员多个场合表达金正恩无恙。先是朝鲜外长李洙庸在联合国大会期间透露了金正恩身体无恙的消息,之后这次朝鲜三位高级官员到韩国参加亚运会闭幕式期间,统战部长金养健被问到金正恩身体状况,金说“没有任何问题”。韩国统一部长柳吉在坦言:从金养建的语气可以充分感受到金正恩身体状况确实没问题。

2)朝鲜公开金正恩生病影像。和传统的独裁政权极力掩盖领导人生病信息不同,金正恩对自己的“瘸腿”信息,选择了公开。尽管不少分析人士将其视作是金正恩权力出现问题的征兆,但更可能的情况是:金正恩这样做既可以对外表达自己的开放态度,又能显示出自己对局势掌控的自信。也契合独裁者说一不二的性格特征。同时符合其30多岁年轻人不拘于老一代宣传方式的思维突破。

3)众多高官外访。在朝鲜这样一个“家天下”的政权,一旦最高领导人权力出现问题,将引发一系列的内部斗争以及政治变革,并由此波及到外部活动。所以观察政权稳固的一个指标就是对外活动是否按部就班。从目前的各种趋势上看,中朝边境如常,朝鲜游依然火热;就连外长在俄罗斯访问都长达10天之久;而且第二号人物黄炳誓等人还能到韩国参加活动,并神态自若。这完全可以说明国内局势无虞,等于间接证实了金正恩继续掌权。此外最近劳动党高官访欧、外长参加东盟会并访问中东等国,这一系列的外事活动,都是在金正恩腿部未见异常的情况下作出的。如今的更多外事活动是以上这些活动的合理延续。这也能看出金正恩外交布局的连续性,不存在其大权旁落,政策生变的逻辑。

4)金正恩通过多种渠道“刷存在感”。一个月未露面的金正恩并不是“无事可做”,这一段外界看到了很多关于他的信息。比如朝鲜公开金正恩视察的影像,明显有为所谓“政变说”辟谣的意味。同时李洙庸外长在联合国向潘基文转交了金正恩的亲笔信;中国国庆日金正恩联名金永南和朴凤柱向中国发电祝贺;黄炳誓等访韩高官胸前依然佩戴金家父子的像章……这一系列的举动都说明,金正恩没事,朝鲜政局稳定。

5)朝韩关系进展。按照以往的逻辑,朝鲜内部不稳的时候,朝韩关系首当其冲受到波及。比如金日成去世后不久,朝鲜大力抨击韩国并发射导弹;金正日去世后的一段时间,朝鲜也发射火箭,甚至用核试验表达强硬立场。所有这些都让朝韩关系的发展遇到阻碍,而朝鲜这么做的目的之一就是对内团结军队和民众,为执政合理性找借口。但这次朝鲜公开派出高级别代表团访韩,主动缓和两国关系,恰恰说明朝鲜内部局势稳定。回顾过去,无论是金大中访朝还是卢武铉访朝的朝韩关系大发展时代,都是朝鲜领导人大权在握,踌躇满志之时。所以做这样一个类比,分析金正恩无恙应该是合适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朝韩双方已经为下一阶段两国高层会晤商定好了时间——在10月底或11月初举行。这也同样说明朝鲜内部对朝韩关系的发展存在共识,不存在突然产生变故的土壤--因为如果内部政权不稳,是无暇顾及对外合作意向的,更别提为业务性活动进行筹备。所以种种迹象都指向一个点:金正恩在幕后操纵着朝鲜外交的“东奔西突”,前台的人都是他的“木偶”。或许他在养身体的同时,也会把“政变说”当作和近臣们交流的谈资,不时甩着胖脸窃笑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16 01:38 AM , Processed in 0.0303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