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9|回复: 2

【小心中概股陷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8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心中概股陷阱

在2013年底,中概股再度迎来了赴美上市的春天。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50%以上的中概股股价最终在全年上涨超过50%。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加快了赴美上市的脚步,中概股也得到了全球投资者的热捧。京东IPO表现优异,阿里巴巴IPO更是收到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瞩目。

然而,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中概股在企业管理层约束,内部控制,决策透明度上有明显不足,投资中国企业的国际投资者也难以维护他们作为股东的正当权益。

虽然虚假账目和暗箱操作借壳上市的丑闻屡见不鲜,但美国投资者仍然对铺天盖地进驻纳斯达克交易所的中国企业饶有兴致。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2010年点名批评中概股的借壳上市行为。2012年底,SEC起诉德勤,安永,毕马威,普华永道以及德豪在华业务违规,称这些机构拒绝提供九家中国企业客户的调查审计文件。这一系列监管行为直接导致中概股在这两年中国出现集体退市。

《金融时报》认为,美国的投资者仍然必须留意投资中概股蕴含的风险。比如在京东这一赌注上,投资者面临更多的风险可能是在维护股东权益上。

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兼任公司董事长和CEO,拥有董事会83.7%的投票权,手中却只有京东18%的股份。

京东的上市交易所仍旧是纳斯达克。在这里,无数的中国企业注册上市,这是因为交易所允许国外的募资企业依附于企业注册所在地的公司管理制度,而这些制度的管理要求往往比美国本土公司来的低。

京东在今年年初迁址开曼群岛。而当地对企业董事会制度的管理非常松散,对企业独立代表在公司董事会的权利约束也非常不严格(比如刘强东的绝对控股权与持股比例差异巨大)。

所以,外部股东缺乏在松散管理约束中的自我保护机制。由于京东的董事长和CEO,包括资产实际所在地址都是中国,美国的股东将无法通过美国的法院起诉京东。

信息不透明(或者缺乏透明)同样会是一个问题。在京东上市之前,公司并没有任何正式的内控机制。而管理层也明白公司存在这些漏洞,因为公司内部很少有知悉美国会计准则的人才。

另一方面,但从回报率的角度,《金融时报》也认为中概股不值得投资。

投资者应该意识到,中概股的IPO仍然不会打破市场的常规,也就是说首日的股价会非常高。但是,长期利润却非常单薄。在1993年至2013年之间,168家香港及中国企业于美国上市。这些公司均不包括借壳上市的公司。

弗罗里达大学金融教授Jay Ritter花了三年时间追踪了这168家公司自IPO以来的营收状况,他发现这些公司的平均回报率是-3.6%,也就是说一年平均带来1%的亏损。

而如果在同样的时间内买入标普500指数,那么总回报率为23%,也就是说每年的回报率约8%。事实上,不论是中国市场还是美国市场,这三年中中国企业的市场表现都非常惨淡。

当然,中概股利润低下部分反映了企业大量的投资需求。与美国的科技股类似,中国科技股希望通过这些投资以及他们的创造力来打破市场格局,并藉此赢取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红利。美国投资者亦怀有这一重想法,所以中概股受到追捧仍有其原因。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5-28 09: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o true.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 12:34 PM , Processed in 0.0564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