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7|回复: 0

媒体再误读英语将退出统一高考 盘点那些年中国人追捧过的外语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0 07: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4-5-20 07:19 AM 编辑

媒体再误读英语将退出统一高考

                                                            盘点那些年中国人追捧过的外语们
来源:壹读/观察者网
2014-05-20 11:29:49

近几天,关于“英语退出统一高考”的消息又传得沸沸扬扬,据传2017年英语不再参加统一高考。学渣欢呼雀跃,不过后来当事人、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辟谣,说这是媒体误读,“一切要以相关部门公布为准”。

事实上,去年12月,教育部网站披露的部分高考改革总体方案细节中,已经确定了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次考试的方向。


还未出台的政策小编就不多加揣测了。其实,在中国人举国学英语之前,在中国还有些外语被热烈地追捧过,某些程度并不亚于英语热,而且,每一次对语言的追捧,都跟历史息息相关。今天小编主要聊聊,那些年,中国人追捧过的外语。
媒体再误读英语将退出统一高考 盘点那些年中国人追捧过的外语们

a185.jpg

“红头阿三开泼度(keep door),自家兄弟勃拉茶(brother)”

中国人最早开始接触英语要追溯到1664年建立第一个通商口岸,在语言不通又急需交流的情况下诞生了“洋泾浜英语”,也就是那些夹杂本土特色的混合英语,发端于广州,尤以上海为盛,从流行歌诀就能看出地域特色:“翘梯翘梯请吃茶(tea),雪堂雪堂请侬坐(sit down)…红头阿三开泼度(keep door),自家兄弟勃拉茶(brother)”。可以说,中国最早的民间英语学习是出于经贸需求的自觉行为。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把英语当成正规外语教授,主要是认识到英语作为西学工具的重要性。清政府出资在各地创建外语学校,如1862年北京的同文馆,1863年上海的广方言馆和1864年建立的广州同文馆。到清朝末年,英语已成为大城市中学的必修课,1916年,教育部公布《高等小学校令施行细则》提出要“使儿童略识外国语文以供实用”。

民国时期,英语教学贯穿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为增加学生“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启发学习西洋事物之兴趣”。抗战时期英语落入低谷,但“唯英语为世界学术及了解世界情势之工具,凡志愿升学之学生,均应选习,故高中仍列英语为必修,入学测验仍需考试英语”。尤其是当时的教会学校的英文课程,可谓师资阵容华丽,有学者统计,当时部分教会中学外籍老师人数达42.9%,有的学校甚至高达100%。

总之,那个时候教育界对英语的热情,丝毫不亚于今日。


跟着“苏联老大哥”学俄语

新中国成立后,英语被正式纳入高考制度,但到了50年代前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中国上上下下皆把苏联称作“老大哥”,各行各业都要“向苏联老大哥学习”。

自然而然,一股“俄语热”开始在全国刮起。据统计,仅在建国后头两年里,全国即开办了12所俄语专科学校,在校学生达到5000多人。此外,还在57所高校设立了俄语专科和俄语训练班。东北的所有中学,北京和其他城市的中学也都开设了俄语课。

a186.jpg

人民画报俄语版封面,1975年,来源网络


当时学语言要讲政治,学俄语比学什么都要光荣。要是谁被分到了俄语系肯定会特别得意,要是被不幸分到了英语系,准会伤心得哭死。现在各大高校普遍开设的英语专业,在当时被列入“小语种”的行列。

虽然斯大林同志也说过,“语言没有阶级性”。但在高度政治化的年代,英语还是被看作“帝国主义语言”。新中国早期的英语教材,也是从苏联引进的。

但学习俄语对于中国人的发音习惯来讲,却比较困难。一来是俄语名词变格、动词变位的复杂用法;二是有字母需要以气流推动舌尖发出颤音,舌头儿粗的人,当然不易掌握。一时间,在校园,在宿舍,练习颤音的“嘚”声响成一片,不知道还以为是赶毛驴专业。

等到6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俄语热”就大幅降温,并陷入低潮。到现在,这些老一辈的“俄语人”除了记得俄语中的几个单词,像“他哗哩殊”(同志)和“哈啦硕”(好)之类,其它则统统交回给老师。

天下大同的希望:神秘高冷的世界语

中国人还曾经热衷学习过一门高冷的语言:世界语。

它是由波兰的柴门霍夫博士发明的。柴博士认为人类需要一种民族语言之外的交际语言,于是他吸收其他语言的长处创造出了世界语。

大约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语从俄国、日本和西欧传入我国。

五四时期,世界语已经汇聚了一大批“高质量”粉丝,比如蔡元培、鲁迅、周作人、胡愈之、巴金等。还有一些人虽然没有学习世界语,但赞同其“世界大同、人类一家”的理想,比如陈独秀表示,无论是世界语还是“世界语精神”,他都极为赞成,因为这种语言代表“人类久远的希望”。

蔡元培出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后,通令全国师范学校选修世界语课。

抗战时期,世界语的传播因战乱而停滞,但新中国成立后又重新恢复了生机。1950年,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
媒体再误读英语将退出统一高考 盘点那些年中国人追捧过的外语们

a187.jpg


1982年,中国教育部下达文件重申世界语可以作为第二外语,并规定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报考或干部考核,世界语可以作为第二外语科目。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同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八期高等院校世界语教师进修班,为78所大学培训了132名教师,这些教师回校以后大多数开设了世界语课,如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邮电学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其中许多院校仍将世界语课程保留至今。

推广世界语,是希望能跟世界各国通畅地交流,加快摆脱闭塞的时代阴影,融入世界,但糟糕的是,世界语不论对哪个国家,都是一门外语。时至今日,会说世界语的人已经很少了。柴博士的理想,到底没有达成。

随后,前所未有的英语热就席卷全国了,一直到人们担心,英语太热,冲击了下一代对本国文化和语言的学习。但愿英语不再统一高考的改革,不会矫枉过正。

(本文转自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13 10:19 PM , Processed in 0.0346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