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3|回复: 1

实拍:孙中山巨幅画像亮相天安门广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8 03: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拍:孙中山巨幅画像亮相天安门广场

文章来源: 新华网
于 2014-04-27 21:08:15

a218.jpg

2014年4月27日,北京,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亮相天安门广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到来。

a219.jpg

2014年4月27日,北京,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亮相天安门广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到来。

a220.jpg

2014年4月27日,北京,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亮相天安门广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到来。

a221.jpg

2014年4月27日,北京,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亮相天安门广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到来。

a222.jpg

2014年4月27日,北京,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亮相天安门广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到来。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03: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解密:天安门广场挂孙中山像传递什么信号?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4-4-30 03:11 PM 编辑

解密:天安门广场挂孙中山像传递什么信号?

文章来源: 网易
于 2014-04-30 10:19:32

a85.jpg

广场内大批游人在巨像前找机会拍照。有个小女孩问爸爸:“他是谁啊?”爸爸只说:“孙中山。”曾经有媒体这样开篇报道孙中山巨像高挂天安门广场。

这幅画像,高6.5米,宽5.2米,重达2吨。每逢“五一”、“十一”,它就通过起重机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与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像遥相呼应。


细心者可发现,每当这画像挂出时,总能抢占各大网站的头条。随之而来的也有诸多疑问:为什么天安门又挂起孙中山画像?为什么每次挂起的时间都是“五一”、“十一”?这背后是怎样的传统和演变呢?


 在“五一”、“十一”登场

早在1928年蒋介石北伐胜利后,孙中山像就被挂到天安门城楼上了。当时在画像两旁,还有孙中山的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以缅怀这位1925年去世的革命先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孙中山的画像就被摆放在了天安门广场。彼时,作为国家副主席的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登上天安门城楼,看到丈夫画像心情复杂,热泪盈眶。

此后,从1950年代开始,每逢“五一”、“十一”时,就会在纪念碑前竖孙中山画像。

1959年国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十周年庆典当天,孙中山的画像还和毛泽东一起出现在群众游行的队伍之中。

在1956年孙中山90周年诞辰之时,毛泽东在文章《纪念孙中山先生》中评价,“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他全心全意 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 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毛泽东在文章中写道,“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学者们认为,毛泽东的这番讲话确定了孙中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地位。

尽管学界对孙中山“国父”之称存疑,但坊间舆论的争执没有改变每逢“五一”、“十一”在天安门广场竖起孙中山画像的传统。

在官方的解释中,在国庆竖起孙中山画像是因为孙中山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强调毛泽东对孙中山的推崇。而孙中山与五一劳动节的关系,并没有官方 的解释。有媒体归因于孙中山在1924年五一劳动节时的工人集会演讲。孙中山在此次演讲中强调“工人要担任抬高国家地位的责任”,这被称为孙中山转而重视 工农力量的标志。同时,党中央也一直强调俄国10月革命对孙中山政治思想转变的影响。

此外,在2005年“五一”前,人民网报道,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4月28日到达北京,开始在京为期两天的参访活动。28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摆出孙中山先生像。

  广场伟人像的变迁

2011年1月11日,在天安门广场的东侧,国家博物馆的北面,竖立起一座总高度达9米5的孔子青铜塑像。此事一出,立即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在人民网超过2万人的在线调查中,七成网友认为“立雕像不严肃,儒学并非所有人推崇”。

在100天后,孔子退出天安门广场。一星期后,孙中山的巨幅画像连夜登场了。

最初的媒体报道,将“孔去孙来”联系在一起,争论国家尊孔尊孙。事实上,这两者之间并没有联系,甚至与这一年的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也无关。只是遵循“传统”庆祝节日而已。

孔子不是唯一一位被请进来,又送出去的伟人。在这个广场上,各色伟人的画像来来往往,见证中国主流思想的变迁。

在民国时期,袁世凯和蒋介石像就挂在了天安门广场。袁世凯自1912年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到1928年张作霖离开北京,16年间一直挂着他的画像。

在孙中山像被短暂地挂上城楼后,1928年开始蒋介石像便挂上了天安门。那时候不但天安门上有,前门上也有,只不过那时候广场还没拓展到前门。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12天后的元宵节。为了配合传统节日,当天,北平约20余万市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庆祝北平和平解放。毛泽 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聂荣臻、叶剑英等9位党的领导人画像,一同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引起成千上万人的注意。这是毛泽东画像第一次挂到天安 门城楼上,也是天安门城楼第一次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党政军领导人的画像,还是在天安门历史上悬挂画像最多,且仅有的一次。

这一年7月7日,是抗日战争爆发12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天安门又一次重新布置,悬挂了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的画像。画像之间,一颗巨大的红星光彩闪烁。这一天,毛泽东也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毛主席万岁的口号从那时开始响彻广场。

1950年代开始,每逢“五一”、“十一”节日时,不但城楼正中悬挂毛主席画像,纪念碑前竖孙中山像,广场东侧还竖立马克思、恩格斯画像,西侧竖立列宁、斯大林画像。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让马恩列斯等共产主义导师的画像共聚一堂,形成极为鲜明的时代特色。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时,天安门城楼正中便挂着斯大林半身像,同时悬挂着横条幅“斯大林同志永垂不朽”。

在1959年国庆十周年庆典当天,因为新中国第一个十年的到来,阅兵和群众游行的规模都达到了空前。当时,几乎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 都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而在群众游行队伍中,不但有毛泽东、孙中山的画像,还抬着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的画像,抬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的画像。

除此之外,苏联领导人马林科夫、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赫鲁晓夫、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米高扬、萨布罗夫、别尔乌辛的画像也出现在游行队伍中。

苏联领导人之后,金日成、胡志明、贝鲁特、萨波托斯基、皮克、乔治乌·德治、拉科西、契尔文科夫、霍查、泽登巴尔、德田球一、多列士、陶里亚蒂、福斯特、波立特、伊巴露丽、普列斯特斯等“各国人民领袖”的画像依次出现。

整个“伟人像”队伍就像是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聚会,象征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盛时期到来。

随着19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瓦解、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以及1970年代党中央领导人的相继去世,天安门广场上的肖像再次恢复到1950年代初时的格局。

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根据中央“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天安门广场只保留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今后在必要的时候才悬挂马、恩、列、斯等导师的画像。

直到1989年4月,中央决定对节日礼仪活动再次进行改革。规定此后的劳动节和国庆节期间,天安门广场只竖立孙中山画像,不再竖立马、恩、列、斯等导师画像,理由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节日期间都是悬挂本国民族英雄画像。孙中山像作为国父和中国的珍贵遗产被保留下来。

在这之后,天安门广场上的肖像一直保持这样的格局。

  谁在创作伟人画像

相比孙中山巨幅画像,毛泽东巨幅画像的创作历史更有迹可循。

新中国开国典礼筹委会决定悬挂毛泽东主席像之后,此工作便交给了当时的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真正落实工作的是宣传部所属的文工团舞美队(即现在的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

具体画毛主席画像的任务落在了由徐悲鸿任院长的国立艺专(解放后与华北大学艺术系合并,改为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的讲师、画家周令钊身 上。此后,天安门城楼巨幅毛主席像又经历了张振仕、王国栋以及葛小光画家之手。另有葛小光同门师弟刘扬(1979年天安门毛主席像由其绘制)。其中王国栋 从1964年至1976年主画。葛小光从1977年至今主画。

创作伟人画像的工作室则在内部被称之为“领袖画室”。根据参与毛泽东巨幅画像创作的王其智介绍,他们与组长张振仕一起会接受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画像、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会场的领袖画像、以及“五一”、“十一”集会时广场正中的孙中山画像等任务。

“领袖画室”按照周恩来所说进行创作,“不只是要对着相片画得像,而且要以艺术的高度去创作画出既形似又传神的领袖风采来。”

在工作过程中,由画家张振仕带领王其智和金石三人,反复研究悬挂在天安门的毛主席肖像油画的画法,画出的伟人像,既保持了油画艺术的特点, 又适合世界最大的广场环境,形成了世界肖像画中独树一派的中国伟人画像的“标准”。出自“领袖画室”的伟人像,被当年来访的前苏联功勋绘画艺术家们叹为观 止。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创作,更是一份体力活。在创作巨幅画像的过程中,画家往往需要不断从梯子上下来,跑到二十米外看效果。画一幅画往往需要跑 成百上千次,创作的感觉便是在跑来跑去中一点点积累起来。为了少跑一点距离,画家们会备一个望远镜,倒过来用,或者用一个缩小镜来查看效果。

创作的成果会被起重机吊着运送至天安门广场,接受全世界人民的瞻仰合影。

而这样一份在创作者眼中 视为“画有多大,成就感就有多大”的工作,到近年传承至第四代,能胜任的人已经寥寥无几。据1979年天安门毛主席像创作者刘扬说,现在全国有画大画经 验、画得好的不过三四人。就这第四代人来讲,在1970年代只培养了不过十一二位,而现在继续画画的只有两三位。

葛小光是这第四代中的其中一位。自1977年以后每逢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上展示的毛泽东、孙中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斯大林的巨幅肖像都出自葛小光之手。

他的画室在天安门城楼的西北角,是一座面积为90平方米,高8米多的铁棚子。每年9月前,总能在天安门城楼后面的画室内找到葛小光。近百平方米的画室内弥漫着浓郁的油彩的特殊气味儿。

“慈祥、温和、不屈不挠、理想主义、了不起!”这是已经创作十多幅巨幅孙中山画像的葛小光对孙中山的理解。

而孙中山的画像是他以孙中山先生晚年一张黑白照片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平时革命活动的照片,来感悟伟人的气质后进行艺术的再创作。

他在创作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孙中山画像时表示,“中山装的颜色是我为先生选的,深深浅浅的中山装中山先生都穿过,我为他选了一件浅 色的。”他讲到,“如果仔细对比会发现,画像与那张照片在表情上有细微不同,我去掉了由于拍摄技术限制造成的一些不理想之处,尽量让画作能够完美再现这位 伟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8 09:34 PM , Processed in 0.0633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