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6|回复: 0

人口大国之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9 04: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口大国之

2014-02-12 17:19:25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     
w599.jpeg 作为占人类1/5的人口大国,中国曾经是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为了减轻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中国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的人口形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面临着诸多困难:人口快速老龄化、家庭抵御风险能力下降、劳动力短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等。

如何走出人口困境,如何让人口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助力,如何破解人口大国之难,成为当下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这个被学界视为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无疑备受各界瞩目。

“单独二孩”政策:时代的呼唤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单独生育二孩政策,是过去十几年以来对计划生育政策重大的、战略性的调整,更是时代发展使然,它既符合现阶段国情,又顺应了民意。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教授翟振武,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并参与制定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有独到的见解。

翟振武说,“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老龄化程度和推迟老龄化进程,为中国应对老龄化挑战赢得更多的时间和胜算;能够改善劳动力老化的结构,改善未来劳动力数量供给平衡;同时,改善家庭的结构,提高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

前不久,他接受了本刊记者 张 桦 的采访。

w600.jpeg

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已深入人心


政策出台的背景

今日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单独生育二孩政策,请您介绍该政策出台的背景,以及中国当前的人口形势。

翟振武:首先需要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历史的梳理。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死亡率快速下降,出生率始终维持在高水平上,中国平均每个妇女生育6-7个孩子,这使中国的人口增长率骤然提高。在6亿人口的基数上,60年代中国每年平均出生人数高达2700万人,每年净增长人数达到2300万人以上,人口增长率高达2.5%。这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带来很大压力。

当时,不仅仅是中国,在全世界也都面临同样的情况,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引起了国际上广泛的重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4年联合国在布加勒斯特召开了第一次世界人口大会,主张推行计划生育,使过快的人口增长降下来。

世界范围内,包括印度、中国都开始提倡实行计划生育,中国台湾地区还成功地实行了“家庭计划”。

中国是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和中期,由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出倡议,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经过30多年的计划生育,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长率已经降到0.5%以下。在13亿人的基数上,每年出生人口1600万,净增加人数650万左右,平均每个妇女生育的孩子数降到了1.5至1.6个。30多年来,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推动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人口素质的提高。

但是,在长期人口增长率下降的同时,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已经接近15%,13亿人中老年人就占了2亿,而今后还将面临老龄化提速和老龄化规模迅速扩大的局面。到2040年左右,中国的老龄化会达到30%多,老龄人口将达到4亿,比美国全国人口还多一个亿。

不仅如此,中国劳动力供应也开始出现短缺。从2013年开始,中国劳动力总量开始逐渐萎缩。10年以后,则会出现较快速的下降,势必对中国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伤害,毕竟中国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很高。在这样的经济形态下,未来二三十年对劳动力的需求仍然很多。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家庭结构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目前中国平均家庭规模是3.1个人。“421”这样的家庭结构,对家庭功能和养老有着诸多不利影响。特别是近20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导致家庭养老和抵御风险能力降低。

凡此种种表明,今天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适应已经变化了的人口形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需要对计划生育政策作出完善和调整。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单独生育二孩政策,是过去十几年以来对计划生育政策重大的、战略性的调整,更是时代发展使然,它既符合现阶段国情,又顺应了民意。

不会导致人口暴涨

今日中国: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孩”会导致人口暴涨,您认为有这种可能吗?

翟振武:政策实施后全国出生人数和人口总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据测算,5年内每年新增出生人数约为一二百万,会出现生育堆积的释放,并在今后两三年,引发一个小的生育高峰,但都在可控可承受范围内,不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产生大的震荡和冲击。由于中国此前实施城乡有别的计划生育政策,农村的独生子女远少于城市。因此,此番“单独二孩”新政,影响的主要是城镇育龄夫妻。

不过,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单独”夫妇的生育意愿也并不相同。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二孩”生育意愿较低。例如,2011年年底,中国人民大学调查北京市“单独家庭”的生育意愿结果显示,已有一个孩子的“单独”家庭想生二孩的,城市家庭为59%,农村家庭为68%,平均64%左右。但在中小城市,符合条件的夫妇,很多都希望新政尽快实施,以合法生育第二个孩子。

w601.jpeg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12月28日在北京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


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的时机未到

今日中国有人将“单独二孩”政策看作是即将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的信号,对此,您怎么看?

翟振武:从长期看,允许每一对夫妇都生育两个孩子,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群众的生育意愿,也能更大程度地缓解老龄化过程、改善人口结构。但是,政策的模拟和预测表明,如果立即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接近1.5亿独生子女家庭会被纳入政策范围,在现有的人口结构和生育意愿等条件下,未来人口总量会突破15亿,并且在政策施行后短期内会形成出生人数的高峰,年出生人数突破3000万,甚至超过3500万人。“单独二孩”只是释放了一部分。

综合全面地考量,立即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不利于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相对而言,“单独二孩”政策更加平稳、渐进、可控。但对“单独二孩”政策的影响也要有清醒认识。“单独二孩”政策能缓解老龄化程度和过程,但无法改变中国老龄化的趋势。应对老龄化根本之策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同样道理,“单独二孩”政策能缓解未来劳动力供应短缺的局面,但未来劳动力数量的缩减是长期的趋势。应对劳动力数量下降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再回到多生孩子的时代。

今日中国“单独二孩”政策在获得掌声的同时,也有人担忧中国目前的资源环境能否承受得起?

翟振武:它对中国的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造成新的压力。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有很多人将集中在城市里,这使得城市的资源更为紧张。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与此同时,中国也大量地利用了国外的资源,比如石油、钢铁、化肥等物资的大量进口。人口的增多也使我们付出了代价,最为凸显的是食品安全问题等。

因此,未来中国人口在达到15亿峰值后,应该缓慢下降,以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更为有利。因此,中央推动人口长期综合均衡地发展,意义深远。

w602.jpeg


有关政策的种种误解

今日中国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社会上有诸多解读,例如“一孩政策”或称“独生子女政策”、“421家庭”、“中国人口素质逆淘汰”等等,对此您作何评价?

翟振武:我认为这些均是伪命题,是不了解计划生育政策所致。

中国并不是只有“一孩政策”。事实上,在中国的计划生育体系里有“一孩、“一孩半”、“二孩”、“三孩”等政策。

具体地说,在中国刚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提倡“晚、稀、少”,晚是晚生,稀是拉开间隔,少是少生。1980年至1984年,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即“一孩政策”,1984年对该政策进行过调整,如有残疾或缺陷的家庭可生二孩,在农村实行了“一孩半政策”,即第一个孩子为女孩,可生育第二个孩子。后来又放开“双独二孩”,即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有一部分农村还实行了二孩政策,如少数民族自治区、边远的山区、边境地区等实行的是“二孩政策”;在牧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农村则实行“三孩政策”,西藏没有计划生育政策。

据原国家人口计生委的统计资料表明,2011年之前,独生子女政策覆盖率大概占到全国内地总人口的35.4%;“一孩半”政策覆盖53.6%的人口;“二孩政策”覆盖9.7%的人口(部分少数民族夫妇或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也可生育两个孩子);三孩及以上的政策覆盖了1.3%的人口(主要是西藏、新疆少数民族游牧民)。中国目前的计划生育是包含多种政策的一个政策体系,独生子女政策仅是其中一个部分。

“独生子女政策导致421家庭”一说同样是伪命题。因为早在一二十年前,中国就出台了“双独政策”,即父母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双独二孩政策的结果只能是“422家庭”。现在社会上的“421家庭”是这些家庭自己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政策限制的结果。

所谓“中国人口素质逆淘汰”一说,是指农村生的孩子多,城市生的孩子少,城市人口增长慢,农村人口增长快,加上农村人口的素质比较低,所以会导致中国人口整体素质下降。这是没有从历史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点是在农村,计划生育政策使农村人口大幅度下降,城市是一定程度下降。而在此之前农村人口增长比城市要快的多,所以准确地说,计划生育政策延迟了人口的逆淘汰。

我认为,农村人口素质低是教育资源、卫生资源在农村投入少使然。本来城市就集中了过多的教育和卫生资源,现在又因为资源分配不平等,反而提出农村人要少生,城市要多生,这是没有道理的。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途径是把更多的教育和卫生资源投入到农村,而不应该是让农村的人少生孩子。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功不可没

今日中国:您如何评价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翟振武: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但是未获成功。中国在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后,大大减轻了人口过快增长对生产力的压迫,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提高了人口素质,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目前中国在经济和教育水平与欧洲相差甚远的情况下,生育水平与欧洲人平均水平相当,可以说,中国在人口转变方面创造了奇迹!

作为人口占人类五分之一的中国,在生育观念如此传统的情况下,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中国社会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经济发展的结果,更是中国民众理解的结果。中国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取得的成就改变了中国人口发展的轨迹,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长期健康持续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功不可没。


二孩”,生还是不生?

2014-02-12 17:51:21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 王 南  

中国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大,在家时间少,周末陪孩子游玩、上辅导班的时间本来就紧,对于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生活的独生子女来说,二孩的确是个“坎儿”。

     
2013年末,“单独二孩”政策终于启动,很多年轻人准备从一家三口升级为一家四口。另外一些人则毫不犹豫地对二孩说不。生,与不生,这是一个问题。


不想让孩子童年孤单

2013年底,北京团结湖一家烤鸭店里,在为婆婆庆生的家宴上,31岁的郭倩郑重宣布,要为儿子添个妹妹。

儿子大丰今年5岁,上幼儿园之余,大部分时间喜欢宅在家里玩iPad,自从跟妈妈一起看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就喜欢上了那个给弟弟买奥特蛋的Cindy,一直央求妈妈再生个妹妹。

郭倩出生于1983年,那个年代正赶上中国限制生育。

w603.jpeg

2014年1月1日零点零分,北京,一名重3.2千克的男婴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有5.4亿人口,1954年很快突破6亿,1969年达到8亿,对于当时并不富裕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为此,不得不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1982年9月,计划生育被确定为中国的基本国策,该政策使中国少生了4亿多人,这其中就包括郭倩可能的弟弟或妹妹。

在中国,郭倩这代人多半是独生子女,从小一个人长大,“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已经很孤单了,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郭倩说。

郭倩的想法与丈夫不谋而合。丈夫一直想要个女儿给儿子做伴,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这一愿望迟迟不能实现,如今,“单独二孩”政策把他们的家庭计划喜出望外地“打乱”了。

“独生子女没有享受过兄弟姐妹的亲情,这无疑是人生的一个缺憾。”郭倩还记得当年妈妈带她时的孤独,那时,父母经常加班,小郭倩一人面对一屋子玩具却丝毫没有兴趣,那时,她唯一的慰藉就是坐在板凳上看动画片,“靠着‘蓝精灵’和‘鼹鼠’,童年才算有了伴儿。”

如今,再生一个的愿望使郭倩一家重新计划起来。原本只存给儿子的钱,要拿出一部分来应对即将到来的“下一个”,新年等待续费的健身卡也临时取消,原因是“要及早打算,怕万一有了身孕措手不及。”

在郭倩看来,“二孩可打破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小公主小皇帝的局面,因为不再是独苗,一家人就不会过分溺爱孩子。两个孩子做伴,也有利于他们成长。”

想要二孩的年轻人,很多都有郭倩这样的想法。2010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就生育问题做过网络调查,超过6000位的参与者中,有77.5%的人认为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是最理想的状态。

国家卫计委生育意愿调研结果显示,将有1500万—2000万人受“单独二孩”政策影响。中国人民大学的网络数据表明,60.5%的人选择“会”生二孩,27.2%的人选择“不会”,12.2%的人表示“没想好”。也就是说,目前,60%-70%的“单独”夫妇有生育二孩的计划。

除了不希望孩子童年孤单,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农村人口中,潜移默化地有一种“养儿防老”的潜意识。因此,各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地方法规时,都或多或少地对农民放开了二孩生育的口子。

而郭倩父母那一辈,大多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每人几乎都有一个兄弟姐妹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她还记得爷爷生病时,自己的姑姑、叔叔围在床前的情形,“虽然爸爸在外地赶不回来,但是父母那一辈兄弟姐妹多,彼此间是很大的依靠。”

作为独生子女的郭倩对自己父母的晚年有一份很深的担忧,除了“怕一个人忙不过来”,最主要的是“精神上缺乏亲情的支撑。”

一般的独生子女对兄弟姐妹的理解,只停留在伙伴、玩伴这个层面。在网友老猫看来,手足之情,可没这么简单,“在漫长的一生中,兄弟姐妹之间,会存在一个互相支持和帮助的关系,一旦一方遇到困难,另一方往往会无私地援助。这会相当大地减轻生活压力。”

经济账加额外辛苦

陈文文和张凯是1985年出生的独生子女,结婚两年,两人年薪加起来有16万元人民币。

婚前,两人就约好,若条件允许,就生育两个孩子。可婚后,没过一年,两人就放弃了生养二孩的想法,原因是刚刚买下的新房有巨额贷款需要偿还。

“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尤其对我们独生子女来说,养老任务也更重,多生一个当然好,可理想还是得向现实低头。”张凯无奈地表示。

w604.jpeg

福建省三明泰宁居民带着小孩出门玩耍


33岁的王欣雨,育有一子,今年3岁。得知“单独二孩”政策后,她坦言:“不管是否符合政策,都不打算要二孩。”

在中国,经济压力是一些人不想生养二孩的重要原因,所谓“生得起,养不起”。很多人纠结半天,最后发现,生与不生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钱说了算。让王欣雨放弃二孩念想的,就是一本厚厚的经济账。

她和丈夫每人每月工资5000元,还房贷2000元;6个月大的孩子,每个月1200元奶粉钱,尿不湿300元,玩具、衣服等开支每月500元左右。孩子上幼儿园后,每个月学费要7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根本养不起第二个宝宝。这样一本账,让不少像王欣雨一样的年轻父母不堪重负。

“生二孩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不仅仅是钱的事,孩子的上学、恋爱、就业压力都会成倍增长。”除了眼下的花销,王欣雨想得更为长远:“一般的普通家庭承担四老一小压力已经很大,又如何保证小的生下来后能有很好的生活?”

中国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大,在家时间少,周末陪孩子游玩、上辅导班的时间本来就紧,对于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生活的独生子女来说,二孩的确是个“坎儿”。

要还是不要,纠结中

事实上,“要不要生二孩”,“生二孩好不好”,并不是简单的判断题,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究竟是生还是不生,很多人还在“长考”中。套用王志文一首老歌的歌词,那就是“想生二孩,并不是很容易的事,那需要太多的勇气”。

李雅在一家大型汽贸公司上班,女儿今年6岁,她和老公工作忙,孩子放学都是老人去接,回来后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很想让她多个伴。”

w605.jpeg

除了经济原因,孩子的上学、恋爱、就业压力都会成倍增长


“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有几分“重男轻女”观念的公婆希望再添一个孙子,但33岁的她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如果生二孩,就意味着放弃晋升机会。

生与不生,这个问题已经在李雅心中盘旋了很久,“等过几年事业稳定了再要,又不知道还能不能生,即使现在牺牲工作把孩子生出来,带孩子及以后的教育等问题也很麻烦,所以这个问题要仔细考虑后再做决定。”

有机会,不生有点可惜;但生了,可能也会失去一些东西。这是很多爱二孩又怕二孩的年轻人的思路。对于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刘颖来说,要生二孩,还有一个更为现实的难题:年龄。刘颖今年已经38岁,女儿12岁,因为丈夫喜欢男孩,所以面对“单独二孩”政策,她也开始动心。但高龄产妇需要面对很多问题,又让她一直很纠结。

面对“单独二孩”政策,很多人都有各自的理由和想法,生育二孩不但增加抚养孩子的成本,牵扯父母更多的精力,也会让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受到很大影响。到底生还是不生?是很多家庭悬而未决的事情。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对于“孩奴”、“房奴”一肩挑的夫妇来说,要养一个孩子4个老人,压力已然很大,再添一张嘴,一些人坦言“实在不敢想”。而对于另一些看得开的人来说,会不会再生一个孩子,他们回答得很轻松:“玩几年再说呗,要是父母喜欢带,再生一个也无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8 11:39 AM , Processed in 0.0306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