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2

美剧控 + 韩剧迷:“来自星星的王岐山”(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7 06: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剧控 + 韩剧迷:“来自星星的王岐山”

文章来源: 多维
于 2014-03-06 10:51:03

中国正值“两会”时间,会场花絮满天飞。先有政协新闻发布会上吕新华意味深远的一句“你懂的”,再有东莞市长面对扫黄风暴诘问时的三声“嘿嘿”,环保部总量司司长刘炳江“在外不敢说身份,怕被骂”,待到进入分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阶段,王岐山将热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搬上讨论会,更是成为一大政治娱乐新闻,被广而论之。

根据大陆媒体所做的现场还原,在人大代表、人艺院长张和平讲述了人艺的一些发展和困境之后,王岐山接口:对不起啊,我插播啦。然后,话题一转提到了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

王岐山:你们都看网上时髦的那个剧,叫什么星星?

代表:静默。

有人小声:来自星星的你。

王岐山:对,来自星星的你。你看,你们官员都不知道。

全场:哈哈哈哈。

王岐山:其实我就考虑一个问题,韩剧为什么占领了中国?为什么漂洋过海,影响了美国,甚至欧洲。前几年他们就出了“江南style”。

全场:哈哈哈哈。

王岐山:有时候我也有一段没一段看看韩剧,看半天我发现我明白了,韩剧走在咱们前头。韩剧的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升华。

a390.jpg

来自星星的王岐山


各路媒体纷纷将王岐山谈《星星》当做娱乐花絮,有追星迷们更是如觅知音,戏称“来自星星的王岐山”。其实,从插播开始,王岐山一手打造的这一两会花边新闻,已经注定了不单单是为了娱乐大众,王岐山式做派在其中展露无疑。

首先是插播。王岐山此动作前,人艺院长张和平正在谈人艺的发展和困境。所谓人艺,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简称,自1952年成立以来,在中国话剧史上创造了许多辉煌成绩,坊间评价其“无愧于国家级艺术殿堂的称号”、“国宝级的明珠”、“中国话剧的希望所在”。而今,人艺也开始重新谋发展、诉困境。难怪王岐山会即时“插播”。娱评人兰恩发附议,“我猜,人艺院长在那样的场合说人艺困境,是想引起领导重视,引起领导重视是为了能给国有院团一点关照,所谓关照,就是给钱扶持。恰恰这时,王岐山有意无意地说起了《星星》。”言外之意是,提示国有院团要有创新意识、改革意识以及市场意识,因为《星星》正是这三种意识的集大成者。

这不是王岐山第一次搞突然袭击。早在2012年十八大后不久,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就在听取专家学者对反腐工作的意见建议时,曾经有过一次著名的“插播”。彼时,第一位专家发言刚提到“尊敬的王书记”,就被王岐山打断:参加王某人的会,不准念稿,要学会深刻思考。这一次的“插播”,看似没有任何征兆,其实也在意料之中,因为人艺院长的“哭诉”也是另一种念稿,且对中国艺术发展缺乏深刻思考。如若不然,又怎么会在这样的场合将问题一股脑儿都抛给人大代表团呢?

其次是谈《星星》。王岐山为何偏偏谈这部韩剧而不是其他?谈《星星》又透露出了什么信息?一方面,这部韩剧是当下最热门剧目,很多艺人和知名企业家都纷纷自曝追剧迷,王岐山拿《星星》和江南style作为样板,既接地气又能引起共振,可谓一举两得;另一方面,该剧目与王岐山曾经推荐过的美剧《纸牌屋》一样,是只在网络上点播的进口剧目,故而借此场合也对外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在中国意欲建设网络强国的关键时期,国家高层领导人们也在与时俱进,比如“潜伏”于网络收集民情民意,是为现代领导人做派。

其三是全场不合时宜的“哈哈哈”声。评论员刘雪松其文即由笑声说开去,“我一直没弄明白,王某人这番‘插播’,明显是属于不是批评的批评,而这么严肃、这么有分量的话,旁边的官员们是怎么笑得出来的?一段花絮,却是正剧。在这段插播中,人们看到了一个接地气的‘王大爷’,也看到了某些人,在哈哈哈中,笑得既不接上气,也没接地气。”显然地,很多人还不习惯于轻松幽默的议政氛围,尤其在两会这样的场合。

最后才是王岐山插播《星星》的意旨。提出的问题是:韩剧为什么占领了中国?为什么漂洋过海影响了美国甚至欧洲?自己给出的答案是:韩剧走在前头,是因为韩剧的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升华。留给人艺反思的空间也很充足:在内核和灵魂上下功夫,着重考虑如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升华。或者可以更严厉点:韩剧能做到的,中国人艺为什么做不到?

a391.jpg


6日出版的《新京报》刊发专栏作家魏英杰的短评,也是在回答王岐山之问和人艺之忧,得出的结论是大陆影视剧已赶不上观众的鉴赏力。“编剧糊弄导演,导演糊弄投资方,投资方糊弄消费者,大家都在蒙混过关。国内影视作品多数在低水平线上徘徊,或者与此无关。”所以,不必守着《星星》盼月亮,指望大陆影视作品短时间内能够有惊人飞跃。对影视从业者而言,别急着嘲笑韩剧“脑残粉”,或者感慨大陆拍不出《纸牌屋》。退一步讲,大陆拍不出《纸牌屋》也就罢了,连《星星》都拍不出,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经常在央视抛头露面的魏英杰,最后一句感慨着实说到了王岐山的心坎里。不仅因为后者曾经公开推荐过热门美剧《纸牌屋》,对其肯定也是溢于言表。而此次插播《星星》,只是道明了“知道”该剧,至于够不够得上喜欢,算不算“推荐”,还只是拿《星星》来揶揄人艺,公众自然无从得知。

《京华时报》王石川之论《别把王岐山看韩剧当成两会花絮》,显然也是在挖掘背后的故事。按照王石川的分析,中国观众追看该剧,难道仅是其中的励志精神或纯洁爱情?当然不是!而是该剧表现出了传统文化,无论是仁义礼智信的孔孟之道,还是对厨艺和医术的传承与放大,都在潜移默化中让人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并心甘情愿地接受。韩剧火,因为他们的制作团队有先进的制作理念,有敏锐的市场观念,更在于他们注重伦理道德,善于将剧情与韩国文化特色融为一体,他们输出的是文化产品,更是伦理道德,这是最高明之处。

不只是王岐山,很多明星政协委员在被问到这部热门韩剧时,也是“派系分明”、感触良多。以赵本山和黄宏为代表的深思派单刀直入:为什么韩国那么一个小国,总能拍出震惊亚洲、震惊世界的作品。以冯骥才、高满堂、濮存昕为代表的乐天派建言,不要压制、批评这种娱乐文化,这说明中国文化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是开放的,这是好事情。政协委员赵宝刚、姜昆、张国立则属于哀怨派,不反对当今的影视剧审查制度,不反对引进外国影视剧。问题是,观众通过网络可以看到很多外国的电影电视剧,这些都审查了吗?作为演员心里都有笔明白账,知道什么镜头能拍,什么不能拍,什么拍了也会被剪掉。此外,还有李彦宏和姚明组成的旁门左派,商业领袖李彦宏如是说:“这个剧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电视台播过,能火到这个地步,这在几年前都无法想象。”体育领袖姚明送上神回复,“这跟我关注的没关系呀!”

在王岐山插播《星星》以及明星政协委员七嘴八舌聊韩剧前,各路媒体对这部偶像剧的讨论早已是沸反盈天。有《南都周刊》的星星之火,有腾讯大家频道推出的讨论专区,甚至还有人挖掘出了该剧都姓男一号可追溯至河南等奇谈怪论。王岐山一句“内核和灵魂”、“传统文化的升华”过后,媒体的论调也跟着转向于此。如此看来,王岐山不仅因语出惊人被冠之以“来自星星”的前缀,同时也给那些不忍因《星星》落幕而终止讨论的追剧迷们提供了新的谈资。对媒体而言,也深谙了领导之意,该怎么评剧,评到何种程度,心里也有了雏形和底稿。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08: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教授的星星与孔夫子的教诲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4-3-7 11:44 AM 编辑

都教授的星星与孔夫子的教诲

来源:新华网 VOL 235
2014年3月7日

导语:王岐山也在看韩剧,这让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颇感意外。不过,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王岐山所考虑的并不是都教授能不能回来,而是中国文化能不能出去。

  从《星你》带热啤酒和炸鸡,到《纸牌屋》使划船器热销,再到卡梅伦帮忙催《神探夏洛克》,热门文化现象让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而反观中国,长城、功夫和中餐这“老三样”仍然是外国人心中的主要中国文化符号。

  增强文化软实力还需在文化产品中增加底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的力量,并心甘情愿地接受,这才是孔子所说的“修文德以来之”。

a417.jpg

别把王岐山看韩剧当成两会花絮


《来自星星的你》为何爆红?

“韩流”与“嫌韩流”:文化输出需谦虚 “韩流”与“嫌韩流”:文化输出需谦虚

为何女人都想有"教授" 为何女人都想有"教授" 《星你》成两会热门 《星你》成两会热门

韩剧内核和灵魂是传统文化的升华

a418.jpg 5日下午,王岐山参加北京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在人大代表、人艺院长张和平讲述了人艺的一些发展和困境之后,王岐山说,有时候我也有一段没一段看看韩剧,看半天我发现我明白 a423.jpg a424.png 了,韩剧走在咱们前头。韩剧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升华。王岐山提到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近期爆红。一定程度上,这是韩国文化的一次成功营销,是韩国软实力的生动体现。

他们输出的是文化产品 更是伦理道德

别把王岐山看韩剧仅仅当成两会花絮,或者饭后谈资,他所强调的这点——“韩剧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升华”,不仅值得文娱人士思虑,也值得所有人品读。由此我们可联系到曾经热播的韩剧《大长今》,中国观众追看该剧,难道仅是其中的励志精神或纯洁爱情?当然不是!而是该剧表现出了传统文化,无论是仁义礼智信的孔孟之道,还是对厨艺和医术的传承与放大,都在潜移默化中让人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并心甘情愿地接受。韩剧火,因为他们的制作团队有先进的制作理念,有敏锐的市场观念,更在于他们注重伦理道德,善于将剧情与韩国文化特色融为一体,他们输出的是文化产品,更是伦理道德,这是最高明之处。

中国文化符号仍然是"老三样"

长城、功夫和中餐最代表中国



对于“最能代表中国的事物”,外国人选择最多的是“长城”、“功夫”和“中餐”。此外,由于受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大部分外国人对“中国功夫”印象深刻,不少人在来中国前,还曾以为中国人个个都会“功夫”。而接受调查的中国人更推崇“四大发明”,认为其最能代表中国的达33%。遗憾的是,很多外国人甚至不知道“四大发明”,因此选择“四大发明”的受访外国人仅占6%。[点击详细]

“土豪”“大妈”能否挑起文化输出重担

这些年“热销海外”的中文单词其实并不少。2010年3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一篇报道中国男多女少的文章中,将大龄男青年称为“Guanggun(光棍)”替代“bachelor(单身汉)”;2010年有关“两会”的报道中,不少海外媒体也将“两会”的拼音“Lianghui”直接作为新词在报道中使用;此外,“Guanxi(关系)”“Mianzi(面子)”“Hukou(户口)”等词在海外媒体的报道中也不少见。尽管国内也有一部分舆论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热的表现,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可这种观点。外媒在引入它们的时候都带着一点点猎奇,甚至还有一点点偏狭,几个在国内口碑不佳的热词,真的能肩负起“文化输出”的使命么?显然不能。

a420.jpg

外国人对功夫片热情下降 外国人对功夫片热情下降


适应国外市场还是力推原汁原味?

将中国文化符号潜移默化传递 将中国文化符号潜移默化传递

考虑市场需求入乡随俗?

a421.jpg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几代人都说要中国文化走出去,结果到现在还没完全走出去。”李连杰11岁就代表中国外访,身体力行“把中国武术带向世界”快30年了,他坦言,“现在根本没弄清楚到底要把武术带哪儿去,不知道人家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给什么……如果我们整天在喊,把中国文化打出去,我跟你说,哪儿也打不出去。因为你光想着出去,却没想过人家要不要?”李连杰认为,国人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考虑市场需求。“其实应该倒过来想,年轻人喜欢什么?而不是把你自认为传统的、民族的东西推到全世界去。那基本推一个折一个。”[点击详细]

毋需迎合国际化只需原汁原味?

中国近代以来积贫积弱,不少人对传统文化也丧失了信心,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没有得到很好继承。蔑视本国传统文化,自然不会积极挖掘出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同时,我们必须要保持自己的特点,一味迎合“国际化”,只会让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同类化。事实上,所有风靡全球的文化产品,无论是日本的《哆啦A梦》还是美国的《猫和老鼠》,没有一个是为了迎合外国人的口味而创作的。[点击详细]

中国传统文化应转化成国家软实力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仁义”就是指“善意而正确的行为”。从个人层面而言,“仁义”意味着一个人的良好品德和高尚追求。从国家层面而言,“仁义”是国家软实力的源泉。中国的“仁义”理念,对当今国际关系很有帮助。中国提倡的“和平发展”与“仁义”有一脉相承之处。“和平发展”的含义之一,就是在确保提高本国安全的同时,寻求提高其他国际社会成员的安全。《论语》中曾写道:“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这句话告诉人们,要以文化和价值观念,而非武力,令其他国家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这与我们今天在国际关系中提倡的相互间促进合作、增进了解很相近。[点击详细]

约瑟夫·奈:儒家文化一直具有相当的影响

中国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吸引力。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文化,例如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中国的书法、绘画、中国功夫,甚至中国的饮食和传统服饰等,在美国都很受欢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在世界上一直具有相当的影响。中国可以通过多举行一些国际性的文化活动来向西方展示和推广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儒家文化。[点击详细]

a422.jpg

迎新年:中国元素靓全球 迎新年:中国元素靓全球

【责任编辑】林杉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7 1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子党里最另类的
这届的太子党貌似都很另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8 07:45 AM , Processed in 0.0361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