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loo Group Production Studio / Shutterstock.com
这 个情人节丘比特遇到了对手,骗子们瞄准的不仅是你的心,还有你的口袋,这些精心谋划的骗局有可能导致你身份信息被窃取乃至更多的损失。
对于以下五种骗局我们不可掉以轻心,让我们听听专家如何建议我们进行自我保护吧。
1. 电子贺卡病毒
骗子们常常利用电子贺卡将恶意软件植入你的电脑,从而对你电脑上的文件、在线银行帐户以及密码实现远程访问。或者,他们也可能将你的电脑纳入发送垃圾邮件的“僵尸网络”(botnet)。
小贴士:不要点击电子贺卡中的超链接,特别是那些来自未具名朋友或是“你的暗恋者”的电子贺卡。远离那些你不认识的名字以及“webmaster@hallmark.com”这样的发信人。此外,即便发信人是你认识的人,也请你进到贺卡公司的网站里再打开贺卡。正规合法的电子贺卡都会提供一则通知讯息,里面附上验证码,让收件人能够到贺卡公司的网站上打开贺卡。
2. 提防谷歌陷阱
许多准备赠送礼物的恋人都通过谷歌(Google)等搜索引擎开始他们的网购之旅,而不是特定的零售商网站。但骗子们正是钻了这种做法的空子,创建冒牌网站引人上钩。这些网站披着合法商家的外衣,事实上却销售假冒商品,而有些甚至什么都不卖,目的就是窃取消费者们的信用卡信息用于诈骗。
小贴士:到声誉好的零售网站去给你的TA选购礼物吧,购物更有安全保障。输入网址,而不要依赖搜索引擎的关键字检索。搜索引擎搜到的一些钓鱼网站仿真度非常高,但其实只不过是设计上高仿的冒牌货而已。
3. 隐藏在Facebook里的魔鬼
提防社交网站上那些据称是好友发来的诗歌、情书、小测验或其他消息。它们没准是骗子的诡计,好让你下载恶意软件或是到危险网站上购物。同样也要提防打着情人节旗号的应用程序,打开它们可能会跳转至调查网站,为骗子从中捞取手续费大开方便之门,或者是窃取你的个人信息(这要取决于你泄露了多少个人信息)。
骗子会使用这里列出的手段来窃取你的身份信息。如果你担心自己的身份信息被盗用,可通过信用记录卡(Credit Report Card)来免费监控自己的信用。这个记录卡是一种免费工具,可每月更新你的两种信用评分。信用评分如果出现大幅意外变化,就可能表明你的身份被盗,你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信用记录。每年你都可以从大型信用报告机构那里免费查询一次自己的信用记录。
小贴士:在点开写有“情人节”和“特别问候”等一般性问候语的Facebook消息前,你最好认真想一想。即使你认识消息的发送者,也要知道这条消息可能不是发自那个人。一些流氓软件一旦被打开或贴在Facebook的留言板上,就会立即传给其他人。另外,也不要相信诸如去年“Facebook反垃圾邮件对话框”这样的声明,因为这也是个诡计,用户会被引导着接受一个可疑的调查。
4. 与销售有关的垃圾邮件
做好心理准备,你的邮箱里可能会收到很多有关巧克力、珠宝和玫瑰等以情人节为主题的商品信息。请务必对此持怀疑态度,除非该信息来自与你有商业往来和已经留存你联系方式的公司。点击这些电邮中的链接也可释放恶意软件,还可能引导你去骗子运营的山寨网站。
小贴士:认真看看网站地址,如www.tiffany.com和www.tiffanyco.mn的异同,后者其实是蒙古的一个网站。可以试试这个妙方:无需点击,只要把鼠标悬停在那个链接上,就可看到全部地址。然后仍不要点击,把这个链接复制粘贴进微软(Microsoft)的Word文档中,右击这个粘贴过来的链接,会出现一个菜单,从菜单中选择“编辑超链接”,这时应该会弹出一个窗口,上面的“地址”栏里就有这个链接所指向的互联网地址。
5. 浪漫诡计
最卑劣的浪漫骗局可让普通受害者花费超过1万美元,由此导致的羞辱和心痛甚至会让某些人轻生。这些骗局一般是这样的:笔头功夫了得的罗密欧们(通常是海外有组织犯罪团伙的一部分)在交友网站和聊天室里游荡,从合法网站上偷取照片,编造虚假身份来专门引起受害者的兴趣。(例如你提到喜欢狗,他们可能就声称自己在海外经营一个动物救援中心。)在网上对你进行了数周或数月的追求后,他们就不可避免地提出这样一个请求:要么是有突发状况让你汇款,或让你给钱,他/她要买机票来见你;要么给你寄支票让你取现或提前支取,但通常那是张假支票,如果你支取了钱款是要被追求责任的,可能还会因支票欺诈而被捕。
小贴士:在付出真心和钱财之前,先到网站RomanceScams.org上查一查你的新情人。如果看到他或她的照片公布在这个网站上,你就要知道这是个偷了照片的骗子。有哪些迹象表明你可能要挨宰了呢?首先,这位新认识的虚拟伴侣迅速向你表明爱意,用“骗子语法”通过文字向你吐露心声(与一般认为的受过教育的生意人或军官身份不符),向你讲述悲催或自命不凡的个人经历,如供职于一个动物救护站,或是个孤儿等。
Victor Searcy, Credit.com
本文译自MarketWat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