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1|回复: 10

[文化教育] 有知识无学问 中国学生高分低能 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7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学生常常被人说成是“高分低能”,会考试,但实际能力差。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是中国学生有知识,但无学问。

  中国人常常把知识说成“学问”。“这个人有学问”是说这个人懂得很多知识。比如老师比学生有学问,父母比孩子有学问。但是学问是不是一定就是知识呢?学是学习,问是提问。学问是强调学习的过程,是动态。知是知道,识是认识。知识侧重的是最后结论,是静态。学问中的学是带着疑问去学,意思与英语的study差不多。比如Study history, study chemistry。而另外一个词learn则是记住一些规则,科学结果,或学会一种技能。我们不说learn history, 只说learn cooking, learn Chinese。Study需要思考,提出问题,再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learn只需要反复练习就可以熟练掌握。

  学问与知识的重要区别是“问”。没有“问”就不成其为“学问”。中国人说“做学问”就是研究问题,探寻未知世界。我们不说“做知识”,因为知识是已经有具体答案的结论了,你只要记住就可以了,很多时候甚至不需要理解。

  过去的人,很多东西不知道,所以常常会问很多问题。为什么有白天黑夜?为什么太阳从东边出来,西边落下?空气里有什么?火是什么?鸟为什么会飞?。。。。。

  现在的人都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了,所以我们不再好奇,不再问这类问题。如果有人问,别人可能会嘲笑:怎么连这都不懂啊?所以我们即使不懂也不敢问。现在考试多,老师家长总让学生记住答案,以便考试考高分。但这些问题是别人提的,答案也是别人找到的,你只是记住而已。如果孩子问别的问题,父母可能会说:“别把时间浪费在与考试没有关的问题上,那些问题没有用”。久而久之,我们除了问一些“老师,这个题目的答案是什么?”,“老师,这篇课文要考吗?”。而不会再想问题,问带有思考性,但可能“没有用”的问题了。

  我们是不是失去了问问题的能力了?为什么我们天天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东西”明显是方向,怎么要买?怎么和商品联系上了?我们从小就这么说,但有几个人问过为什么吗?又比如新泽西的油站只有full service,而且free。你要自己加,油站还会阻止,因为法律不允许自己加油。我们天天加油,但没有几个人问过为什么。顶多想这油站的人加油还不要钱,挺傻的吗。我们失去了好奇心,没有去探索问题的欲望。

  年纪大的人失去好奇心可以理解。司空见惯,见多少怪,所以不再有什么能激起我们的兴趣。但年轻人早早就没有好奇心则是很悲哀的事情。如果我们只会背答案,那社会就不会进步。中国学生上课普遍发言不积极,除了腼腆以外,应该是没有去思考,所以问不出问题。

  提出一个好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科学上常常对提出问题的人给予比发现或证明答案的人更高的评价。比如吴健雄虽然用实验证明了杨振宁,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但她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出国前,我跟从英国来的Alan Juffs学英语。我们常常聊天。一天聊到中文的象形字,会意字,他觉得很有意思,听得津津有味。后来,他突然问我:我们英语的发音一看拼写就知道八九不离十,那么你们中文字的发音是怎么来的呢?就是“門”就像一个门,很容易理解,但它为什么读“men”, 而不是别的音呢?我答不出来,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可是为什么我们却没有提出来过?

  我现在教孩子中文也试着让学生学会问问题。上周给学生的作业有一题就是:问一个你一直想问的问题。不需要找到答案了的问题。有一个学生问,为什么中文没有复数?比如三个苹果,苹果没有复数。你得前面加数量词“三个”。而英语则不然,就是3 apples。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让我考虑为什么我们中文的量词很多,是不是因为没有复数,我们需要用数量词来表达复数。而英语有复数,里面已经隐含了量词,所以不需要专门的量词了。

  知识多容易得高分,只有懂得“问”才能“学”的活,才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勤于思考,认真观察,敢于提出一些好的问题。让他们有兴趣去发现问题,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比只会背答案强百倍,因为你再会背也背不过计算机。但计算机不会提出新的问题,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懂得很多知识的人不再稀罕,而能提出问提,会思考的人才是稀缺的人才。

发表于 2014-2-7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論語‧子張》:「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中国培养的是“学”生,而非“用”生。传统教育强调“举一反三”,这是对学生的要求,而今天学生们都忙于日夜做习题,很少能有人再静下心来想一下学到的东西应该怎样用。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0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多多 发表于 2014-2-7 08:00 PM
《論語‧子張》:「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中国培养的是“学”生,而 ...


知识考完试都还给老师了。现在要我做高数都不记得了。只记得考试很可怕。

有时候回想起来,读的书以及花的时间都哪儿去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04: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柳言 发表于 2014-2-8 01:16 AM
知识考完试都还给老师了。现在要我做高数都不记得了。只记得考试很可怕。

有时候回想起来,读的书以 ...

人生于世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比方说你大学有一位同学成为了数学家。

如果当年他不上高数的课程,他也就成不了数学家。

然而,如果你和其它几十位同学都不上这门课,学校根本不会专门为他一个人开这一课程。

换而言之,是你和其他几十位同学最终成就了这位数学家。

别人成就了你,你也成就了别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多多 发表于 2014-2-8 04:05 PM
人生于世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比方说你大学有一位同学成为了数学家。

不觉得在国内读书很冤枉吗?

为何不早点分科?早点少读没用的书,那样会更加精于某一门手艺或者科目。

高中为了那个高考,浪费了多少青春。

大学很多人是很轻松的,因为中学六年太压抑太紧张了,考完了反而不想再努力了。
其实大学学的东西才有用,但是很多同学只要考过及格就好,有钱人家的孩子更不珍惜。

还有那个教育制度下出来的人,只在乎输赢,排名,只看结果不要过程,学历是有了,
却不会交流沟通,脑子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所以不要埋怨被以往读书差的同学比上来,
读好书并不等于路路畅通,学历之外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如处世待人等,朋友圈关系圈
都是成功的踏脚石。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9 10: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柳言 发表于 2014-2-9 12:13 AM
不觉得在国内读书很冤枉吗?

为何不早点分科?早点少读没用的书,那样会更加精于某一门手艺或者科目。 ...

在美国念书也是一样,不就为了一张文凭吗?因此象Bill Gates一类有能力的人通常不会为了那张文凭而浪费自己的创业良机。

“书到用时方恨少”,为了多懂一点而耗费宝贵的时间是有一定道理的,等你工作时要做决定,公司不可能等你回校修了某门课再处理。
因此年少时多读些书没有坏处。有些书你觉得没用处,但如果你真的不懂,在这社会里就很容易被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9 10: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广东河源中考满分作文《书到用时方恨少》4则

范例一

书到用时方恨少

曾经,十年寒窗仅为一朝功名,《四书》《五经》孜孜不倦地研读,唐诗宋词夜以继日地吟诵,发榜之时,喜获升迁,一顶乌纱帽算是读书生涯的完结,心中还未免窃叹,此生足矣!

殊不知,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多数古人那种功利性的读书方式,吾实不敢苟同!读书若仅为功名,仅为升迁岂不令天下的读书人汗颜?

罗素曾云:年轻人要多读些“无用的书”。不错的,这大概便是在倡导一种更为纯粹的读书方式,不为名利,不为升迁,仅为自我充实,仅为乐乎其中……

人就应在这种叠加的快乐中变得有积淀,有底蕴,东坡即如此,身居高职未忘品咂诗书,贬谪黄州更加如饥似渴,读书,大概已成了这位大文豪人生的最大乐趣;游山玩水,自由自在,儒道诗书,日日品读。当“乌台”的余波散尽,千年的黄州闪射出奇异的光芒,人们的目光投向黄州,黄州的目光投向苏轼,苏轼的目光投向那奔涌的江水,一曲《念奴娇》便成了永恒。试想,若没有平日里的细心琢磨,没有心中的文化积沉,鲜活的江水岂能开启东坡豪放的诗情,而这大概就叫作厚积薄发吧……

一个远远走来的苏轼足以给我们太多的启示,是啊,读书不就应该如此吗?忘却世俗的诱惑,忘却仕途的牵绊,独处于幽静之所,沏一杯香茗,悄然地关注着历史的冷暖,纵情地解读着世间百态,如此生活,岂不美哉?

其实,由读书多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与追求,大凡心如止水,潜心思考之人都酷爱读书,而这类人又大多是为人所敬重的学者,他们所读的也绝非那类为生财升官做铺垫的书,平日里一点一滴的积累,茶余饭后漫无边际的涉猎,这其中所诠释的便是一种洒脱,乐观的人生节奏。

是啊,书到用时方恨少,多读读那些“无用的书”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再者,书,乃人类进步之阶梯,而所谓“无用”也只是狭义上的近指,就长远而言,那些眼下的“无用”终会派上用场的……

假设这样一幅场景,一列奔驰的火车上,三四个人促膝而坐,谈天论地,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万物苍生,无所不谈。而你,孤独地坐在一旁,憋得面红耳赤却找不到说话的机会,或许平日的积淀在此刻方能显露无疑,这是何等尴尬……何等悔恨……

因此,请切记,书到用时方恨少绝非一句空话!

范例二

书到用时方恨少

20多年前的那场浩劫中曾提出“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言论,不知道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最近,提出了知识经济,让人感受到知识的曙光。人们竞赛似地在各种地方进修,以期最大程度地丰富自己,我小的时候听说谁是博士,那简直崇拜我行我素得不得了,如今,身边有很多博士,那同样是一群努力拼搏的人,是榜样也是同志,这无疑是时代的进步。越是在某个领域研究精深的人,越是觉得自己浅薄。特别是在操作的时候,,“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是非常明显的。

可是生活中有很多怪事。古人们尚且知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可是,如今的一些年轻简直就没有读书的意思。一个17岁昵称蓝色眼睛的安徽女孩在网上对我说,我们这代没有希望了。就让我震惊了好长好长时间。她不解释,只做结论。再见的同时她敲出了两个字“游戏”,然后是三个大大的叹号,权作最后的思想说明。这里的“游戏”应该是极具魁力的双关语,跨越两个时代热热闹闹地改变着人们的娱乐生活空间,都要主流起来。可是,这并不能构成“读书无用论”,任何人荒废光阴,都是不能被原谅的。

一些象牙塔内的年轻人常为“游戏”乐不思蜀,尽管他们就读在计算机应用一类的专业,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全在乎游戏之间也。自打接触电脑以来,他们关注最多的是那些解秘电子游戏的小册子,然后在屏幕上对号入座,屡遭挂科之苦,任凭父母苦口婆心,不过科照挂,游戏照玩。这就是某些20多岁人的生活。他们从来不去思考“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因为他们根本不用,他们与自己背得最流利的“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背道而驰。这是一件很令人感到痛心的事情。

中内电视台播出了一系列公益短片-——《知识改变命运》。无论是题材本身还是制作深度都很有震撼力。特别是那对姐妹,因为家里穷。只有一个能念书,于是,母亲让他俩抽草棍儿,抽着长的那个念书,结果是姐姐最后抽了个短的,辍学了。如今,妹妹已经考上一所大学,而姐姐要整天跟土地打交道,镜头上的反差是非常强烈的,知识对一个人命运的改变如此明显,也如此残酷。

如今的学生不好找工作,这一方面是社会的原因,一方面是其本身的问题。整天在学校不知疲倦地玩游戏。这些人价值到底有多大呢?当然,他们没有忘记自己是大学生,可是,他们只是把这当作自己的资本,其实,一个人有多大能量是一件极易察觉的事情,一天不学自己知道;两天不学对手知道;三天不学谁都知道。四年不学呢?

生活中时刻都能够体现出知识的魅力,“大老粗”们也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浅薄,这是一件好事。因为社会已经为每个人提供了“书到用时”,至于说少还是多嘛,那就完全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范例三

书到用时方恨少

我们不妨将那个人在沙漠中捡石头的历程看作读书的过程,他在后来后悔的是之前自己为何不努力苦“读”,现在才发现其用处境况,他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不是经常听到“沙漠中那个声音”吗?但我们真正领悟到其用意的人却是屈指可数,而那些付诸于行动的人更是少了。所以大多数人在以后碰到困难时,就恨不得立即打开随意门,回到过去,踏踏实实地一路走来。毕竟我们并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我们还是让头脑“充电”吧!

若然你还觉得那沙漠的声音半信半疑的话。请看看马克思主义中的发展观———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以说我们读书时期的知识是为将来铺垫的思想。

我们不要怕现时学到的知识对于自己来说没有用,只要怕那在真正运用于实际情况时,搜肠刮肚后只得到九根银丝的狼狈情形。

君不见有些人在投奔社会工作时,下班后,在夜校对着苦苦对着黑板,手里握着写不完艰辛的笔,抄着心里梦想的宣言;又有些人每天下班后能安心坐在餐桌旁,面对着家人,手里拿着他甜蜜无限的筷子。前者,是在年少气盛时没注意将知识拿捏在手,鼠目寸光;后者,在寒窗十年中真正尝尽甜酸苦辣,能够巧用在工作上,使得属于自己时间绰绰有余,是因为他们不相信俗人的那句话:“读那么多的书,根本就没用。”

世上的智者,少也。那些“没有机会”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的所谓智者是伪智者。虽然他们的知识能解决现时所遇到的问题,但随着历史的前进,时间的发展,即使是拥有过油利得笔锋的鲁迅大师,如果不学习,也不会使用现今的计算机打字。所以若那些花甲耄耋老人们做到活到老,学到老,那么这会使他们在赏花玩鸟之余,有一些新乐趣激荡着永远年轻的心灵,这与同辈的生活质量有上升了一个台阶。

可见,无论是人生的任何阶段,读书始终是很重要的,起码这样的活动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能创造机会激活生命。假如每个人都看清这点,并付诸于实践,我相信:“书到用时方恨少”这般的感慨不至于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倘若你在而立之年,甚至天命之秋才觉悟知识的用处,别急,把它成为自己的座右铭,并时刻谨记着——沉睡的凶猛在苏醒,以勤补拙是良训。

范例四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香伴我行

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它废寝忘食,又有多少人为了它锲而不舍的去研究。它能使人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大事,也能使人随着它,或喜或悲产生共鸣。我愿与它一起畅游,愿它能伴我一生。

“书山有路勤为径”,记得那是在小学三年级刚开学不久,我遇见了一位很“怪”的语文老师。她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每晚布置很多书面作业,但是她布置了一项雷打不动的作业,“每晚读三篇文章,家长签字。”这项作业让我们暗自窃喜,因为写的少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行了。外班的同学为此羡慕不已,纷纷想转入我们班。由于每天都要让家长签字第二天上交,有些繁琐。过了一个月,她把家长签字改为家长监督,不定时抽查。半学期过去了,有一天课上,她进行“突然袭击”让同学们说说通过半学期的阅读收获了什么。这时同学们都傻了眼,窃窃私语,因为没有多少同学真正坚持下来。本想着她会大发雷霆,只听见她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书山有路勤为径,你们要多读书,勤练笔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之所以从开始让家长签字到家长监督再到”突然袭击“是想看看谁能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每天不读书就不舒服!你们要把勤奋谨记心头!”

时隔十二年后,现在的我铭记她当时说的话,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而且一直坚持到现在。每次提起,心中总会涌上一份感激之情,是她那句“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我引入了文学之门,使我了解了初唐四杰,北宋文坛四大家:还领略了七大古都:还知晓神话八仙………。真可谓秀才不出门,竟知天下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是个身体略有残疾的人,我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余的没用的。每当我想逛街时,回想起行人那异样的目光鄙夷的眼神,我会就此止步,回到书桌前,从书中找寻逛街才会有的快乐。从书中我找寻到自己的闪光点:我有正常的大脑健全的五官,虽然腿脚行动不便,但我一样可以成为不平凡的人。海伦凯勒给我指明了方向,史铁生让我看到了光明与希望,我有双可以洞察世界的双眼:有能写出漂亮字迹的双手:有能聆听声音的耳朵。在书中我可以走出身体残疾的阴影:也可以拥有明媚的阳光:也可以有坚强的笑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中学生中流传着这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这第一怕也是我的软肋,文言文虽不好学,但我始终坚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天我都会抽出一段时间读一下文言文,对照课下注释通一下文章的意思。慢慢地我发现,文言文也不是那么难,文言文也让我看见了“雨后彩虹”。

“书到用时方恨少”虽说从小到大读了不少书,可是每当考试时习作时词穷时总会下定决心好好读书,希望我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一去不复返。

书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喜欢午后斟上一杯清茶坐在桌前,“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我一直坚持秉承的,如遇见好词记下来,如若看完与作者产生共鸣或有不同的看法我会把自己所想的通过些显现出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现在的我越发自己知识浅薄,我将携着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伴随着我。多读精读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古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再成为空话。不要让自己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3: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多多 发表于 2014-2-8 04:05 PM
人生于世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比方说你大学有一位同学成为了数学家。

任何时候,总是少数人突围而出的。

数学家虽不多,同班的同学成不了数学家,也有相当的成绩的。

只是我说的有些专业根本不需要学的那些课程,明显浪费时间。

学医的,需要数学很好吗?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3: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多多 发表于 2014-2-9 10:23 AM
在美国念书也是一样,不就为了一张文凭吗?因此象Bill Gates一类有能力的人通常不会为了那张文凭而浪费自 ...

好像Bill Gate 说过,他之所以离开大学,不是说读书没用,而是他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去学习,他看的书也不少,有选择性的自学。

有些书可能读了不知道其功用,用了也无形无意识的,也许那些知识进了脑子,不自觉的形成了思维方式。学多点当然不坏,最重要是达到应用的目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9 03: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多多 于 2014-2-9 03:37 PM 编辑
柳言 发表于 2014-2-9 03:04 PM
任何时候,总是少数人突围而出的。

数学家虽不多,同班的同学成不了数学家,也有相当的成绩的。


有些数学计算已被计算机程序取代,但如果天下无人能明白这计算是怎么一回事,这个程序也就写不出来。

一些医生要用磁共振影像(MRI),这需要用到傅丽叶转换把时间函数转为频率函数。
如果没有人研究这些物理现象和数学原理,并与以应用,医生就不可能有这种仪器。

总之,你成就了别人,别人也成就了你。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3: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多多 发表于 2014-2-9 10:23 AM
在美国念书也是一样,不就为了一张文凭吗?因此象Bill Gates一类有能力的人通常不会为了那张文凭而浪费自 ...

我觉得读书应该分两类: 学术性和技术性。

真的读好书的可以选择第一类,成家成名,那尖尖子。

大部分人读第二类, 以应用为主,学到的用到职业上。这类也要精。


有人说,机器代替了人手(蓝领),电脑吃了白领。未来趋势也是这样。

有那些行业一定要人手的呢?

看报纸说2022年以前比较有前途的工作:

1)建筑类。
2)医护类。
3)IT
4)装配工
5)FA(财务顾问)



现在的大学,学到的一般是理论,好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还要学两三年技术性课程加实习,
本地BCIT出来的学生找工容易多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5 07:50 AM , Processed in 0.04192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