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1|回复: 1

金砖”褪色,神话终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6 06: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砖”褪色,神话终结?

2013-09-25 09:29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刘怡然 赵旭 刘彤 杨江玲


核心提示: 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布《201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几国的排名,还有最近推出的“全球活力指数”中,中国排名蹿升,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却都有所下降。

a516.jpg

在印度民众心里,经济并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糟。图为恒河边,采沙工将采来的河沙从船上卸到岸边。本报记者郑焕松摄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刘怡然 赵旭 刘彤 杨江玲 发自莫斯科、孟买、巴西利亚

“金砖国家不行了?”不久前,创造“金砖四国”概念的前高盛资产管理部主席吉姆·奥尼尔也说,如果他还能更改概念,那么除中国外,印度、俄罗斯和巴西都不应列入金砖之列。而国际财经媒体从去年就开始宣称金砖神话的终结。

支撑这个说法的证据很多:比如三个国家疲软的经济数据,比如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布《201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几国的排名,还有最近推出的“全球活力指数”中,中国排名蹿升,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却都有所下降。

那么,除了中国以外的金砖国家真的不行了吗?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

俄罗斯:经济转型尚有优势

在莫斯科一家平价超市,中亚面孔的卡哈尔仅在购物篮里放进了3样东西:土豆、洋葱和面包。这个21岁的塔吉克斯坦小伙子已经在莫斯科工作3年,“能拿多少工资得看老板能揽到多少活,一般夏天,活多到接不过来,但今年例外,闲的时候更多。”他指指购物篮里的“老三样”,“活一少,挣得就少,那就少吃点吧”。

苏联解体经济倒退、1998年和2009年两次经济危机,经历过这些洗礼的俄罗斯人,对“经济衰退”很敏感,坊间对俄罗斯经济是否出现衰退的议论不绝于耳。

放缓还是衰退?

不少分析机构认为,今年上半年是俄罗斯经济衰退的开端,未来将面临持续衰退。2013年上半年,俄罗斯经济增速降至1.4%,其中二季度仅增1.2%,这不仅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差表现,在金砖国家中也排名垫底。

英国经济分析机构凯投宏观的评估报告说,从宏观数据看,俄罗斯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零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失业率有所上升,如此惨淡的指标表现的确让人容易联想起经济衰退。

但俄罗斯官方始终认为,俄罗斯经济不存在衰退风险,现在只是遭遇增速放缓的难题。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乌留卡耶夫说,尽管承认俄罗斯经济现处于停滞状态,但他强调“经济衰退现在没出现,未来也不会出现。”

这位今年6月刚刚上任的部长多次为俄罗斯经济打气,“我相信三季度还将比二季度好,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

实际上,就经济增长预期的问题,经济发展部年内做出两次调整,其幅度之大令人感到俄罗斯经济真的遭遇不小的困难。

经济关乎油价

俄罗斯上半年工业生产停滞和出口下降,是拖累经济增长的关键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俄工业生产停滞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乏力、出口受阻。欧盟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第一大能源出口对象,仍未摆脱债务困局的欧盟经济持续低迷,拖累俄罗斯经济。普京总统的经济事务助理别洛乌索夫认定,俄罗斯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外部需求疲软而导致能源出口受阻。

一直以来,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天然气出口。油价跌则经济垮,这种经济结构导致俄罗斯经济严重受制于外部经济环境。

此外,今年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令投资者加速撤离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新兴国家。鉴于此,俄经济发展部也将2013年资本外流预期上调。对此,瑞银分析报告认为,随着QE削减,美元升值、油价走低和美国国债收益率提高,俄罗斯将无法抵制资本外流的趋势。

“俄罗斯经济增速放缓,令投资者逐渐对其失去兴趣,这将继续导致资本外流。”瑞银的报告警告俄罗斯经济正面临恶性循环。

俄罗斯金融和会计咨询公司战略分析部主任伊戈尔·尼古拉耶夫认为,“经济走势具有惯性,像俄罗斯这样体制落后的大国,很难迅速扭转经济颓势。”

高科技是优势

今年6月,前总统经济事务助理纳比乌林娜就任央行行长,市场期待这位女强人能给疲弱的经济打一针强心剂。

但纳比乌林娜却认为,当前俄罗斯经济并非周期性放缓,而是结构性放缓,因此应施以结构性的措施。

于是,我们看到俄罗斯出台一系列以调结构为核心的促增长举措,包括扶持中小企业等。此外,高层近期密集召开高铁、航空、造船业发展等专项会议,力图通过大规模投资刺激经济。

事实上,俄罗斯经济转型发展具备一些先天优势,特别是由于在高科技产业方面继承了苏联遗产,其在航天、核能、武器装备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等。

近几年,俄罗斯本土软件开发、互联网技术产业方兴未艾,显现出科技创新的内生活力。最典型的莫过于俄罗斯知名搜索引擎Yandex去年底超越微软必应,成为全球第四大搜索引擎。这也被视为俄罗斯经济转型中构建国家软实力的标志。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奥列格·弗米乔夫认为,俄罗斯发展创新经济的关键是加强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协调配合。

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未来还需不断提高行政部门工作效率、完善法律基础、严厉打击腐败,使俄罗斯经济真正走上依靠内生动力良性发展的轨道。

印度:快慢不论,仍在前行

当本报记者开始采访印度各行业时,怀揣着的初衷是看衰印度经济。当采访进行到一半,记者开始怀疑自己的初衷。或许高盛投资银行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对于10年前提出的“金砖国家”这一说法有点后悔,但事实上,并非所有新兴经济体都令人失望。

“至少我们好于去年”

拉胡尔看着一前一后相继驶出的两辆列车,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其实中国和印度就像这两辆载满人的列车,启动时相差不大,可慢车每站要停,快车则不需要。因此逐渐拉开距离。但不能说谁在后退,因为无论快慢,我们依然在前行。”

“因此”,这位在瑞士信贷银行工作的小伙子顿了顿说,“也许人们只看到前段时间卢比贬值、债市股市低迷、资金撤出。但谁也没有看到,最近不到一周,卢比回升超过7%,金融领域改革也提上日程,印度经济还是一如既往向前发展,只不过慢了点。”

当记者抛出“印度经济是否停滞”这个问题时,拉胡尔刚从教堂门车站走出来。这个车站位于孟买南部,是印度火车西部线的最南端,每天熙熙攘攘。从横跨车站的一座天桥上望去,数条轨道并列,不断有列车进出站,列车上挤满了上班族;与铁轨相邻的另一侧,则是拥堵在街道上的汽车和快步疾走的行人,黑压压地挤在一个红绿灯前。

倘若人头攒动可以说明一个城市的繁华,教堂门车站无疑代表了孟买的活力。而若用一座城市来反映印度经济,孟买则必然是那指引印度经济向前的绿灯。

事实也的确如此,尽管印度政府研究机构在9月中旬下调本财年印度经济增速至5.3%,但印度市场人士无不乐观指出,卢比持续回暖,金融改革近在眼前,工业生产数据转向变好,“至少我们好于去年,经济增速已脱离谷底”。

QE冲击峰回路转

刚刚过去的8月,对印度经济犹如寒冬:卢比暴跌,股市下挫。此轮下跌浪潮从5月份开始,8月初进入加速通道。一个月时间,印度卢比和证券市场(孟买敏感指数)累计跌幅分别超过20%和6%,卢比兑美元汇率一度触及68︰1关口。一时间,人心惶惶,乃至国际社会都开始普遍担心,印度经济是否走到倒退边缘。

谁料,进入9月后,形势峰回路转。9月初,央行行长拉詹宣布一揽子金融改革计划,并与印度财政部达成非正式协议,允许印度央行享有完全自由设定货币政策的权限,作为交换,政府将主宰金融部门改革,这无疑给市场带来一针强心剂。卢比汇率一周内连破数个关口,重回64区间内,足见回升势头迅猛。

此前备受诟病的矛盾由此瞬间消失,货币温和贬值成为出口行业的利好因素。

孟买本地一位长期做国际贸易的拉维先生说,众所周知,货币温和贬值对出口行业有利,而这恰恰在此前卢比暴跌时被人们忽略。

他略带得意地说:“印度经济基本面相对稳定,因此卢比贬值时,我和朋友们并没太多担心,而是抓紧时间清算之前的账务问题,这是实实在在的盈利。你可以去调查一下塔塔,他们的海外资产盈利更多。”

依然有隐忧

与民众的普遍乐观不同,印度一些经济学者对未来经济发展颇感担忧。印度知名评级和研究机构CRISIL首席经济学家达马特·乔希认为,此轮卢比暴跌源于美联储准备推出QE,导致美元回流。随着美元回流本土,新兴经济体必然面临一轮去泡沫化的过程,印度很难独善其身。

与此同时,印度长期面临结构性矛盾的困扰。新任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上台后,高调宣布一系列调控措施,甚至动刀多品牌零售领域。但由于明年大选在即,加之反对党领袖曾数度公开质疑执政者的处理能力,使得外国投资者对政策贯彻力度心存疑虑,观望情绪加重。

此外,印度人酷爱黄金,金价走跌将加大印度人购买力度,加剧经常账户赤字。而油价上涨也让印度外汇储备吃紧,同时带来输入性通胀。预计未来一年内,印度经济还将在高赤字、高通胀中震荡前行,复苏艰难。

一些外国投资者也对未来印度经济的走向持有不同看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资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印度经济不存在大问题,总体保持良性发展态势。况且印度从未真正对外开放过,因此外资撤走对印度影响也不像中国那么大,真正影响印度经济命脉的还是内需。”

巴西:“大宗商品繁荣”是福更是祸

9月对巴西政府是个欢欣鼓舞的日子。从官方最新数据就可见一斑:该国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3%。为此,罗塞夫总统兴奋地向全国讲话说:这表明“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巴西经济已步入复苏轨道。

同时,罗塞夫也没忘揶揄悲观主义者:“那些曾笃定失业与通胀上升、经济负增长的人,这次可要落空了。”

内因外因大争论

原来,围绕着巴西经济不景气,近三年巴西国内展开一场激烈的争论。

2010年,即便在国际金融危机高潮期间,巴西仍取得增长7.5%的优异成绩。但是,此后形势急转直下,2011年经济增长剧减至2.7%,2012年进一步降至只有0.9%。而进入今年以来,经济复苏仍不见起色,第一季度仅增长0.6%。

对此,政府与经济界所持看法截然相反。2011年,当所谓“第二轮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罗塞夫表示,巴西经济健康强大,拥有庞大的内部市场,因而不惧怕任何新危机。政府只要采取措施刺激内需,同时保护国内工业不受进口冲击,即可顺利渡过危机。

然而,业内专家们却不这样看:政府是把问题完全归咎于外部因素。其实,长期以来,巴西经济就遭受着结构性问题的困扰,只是被本世纪初以来的“大宗商品繁荣”所掩盖。这次增长大幅下滑,是由外部危机引发的内部问题大暴露。总而言之,经济界认为,是巴西经济本身生了病,而且病得还不轻。

大宗商品繁荣延误治愈“荷兰病”

瓦加斯经济会教授埃瓦尔多·阿尔维斯撰文指出,巴西患的是一种“荷兰病”(经济学中,“荷兰病”往往是指发达国家因服务业发展而出现去工业化问题的现象)。据圣保罗工业联合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27.2%的峰值之后,就一路下跌至2012年的13.3%。

作为发展中国家,巴西去工业化问题则是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导致。导致巴西竞争力低下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巴西企业过于依赖政府对国内市场的保护,而不习惯于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尽管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巴西已实施改革开放,但至今国内市场还受到平均20%的关税保护。即便这样,巴西企业仍叫苦不迭。

那么,巴西的“荷兰病”为何迟迟没有治愈?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教授若泽·卡马戈认为,是突如其来的一场“大宗商品繁荣”,让巴西错失改革内部结构的良机。

自本世纪初,以矿业和农产品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呈现价格飞涨。仅以铁矿石为例,2000年前后,价格仅为25~30美元/吨(1美元约合6.16元人民币),但2010年最高涨至200美元/吨左右。

对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巴西来说,“大宗商品繁荣”是福更是祸。虽然矿业和农业发展得到促进,但同时也降低了政府推动改革的压力,甚至无视问题存在。2012年,巴西对外出口结构中,矿产和农产品所占比例已超过80%,其中仅铁矿石就占30%。巴西已日益蜕变为资源供应国。

结构性问题终归是个问题

既然政府认为巴西本身没病、危机纯属外来,那么其对策也就是纯粹的刺激政策。

2011年以来,巴西政府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关税、加大反倾销调查,以保护国内工业不受进口冲击;二是连续降息、放松贷款,以提振消费和促进投资。

但现实证明这些政策并未振兴经济,反而带来不少负面效果。其中,最严重的莫非通货膨胀不断上扬。今年6月公布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的通胀率达到6.7%,突破了管理目标的最高限。经济近乎停滞、物价普遍上涨,普通民众怨声载道,成为今年6月中旬巴西全国大规模示威游行的主要诱因。

而巴西第二季度经济呈现强劲复苏势头,阿尔维斯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不能由此断言巴西已步入复苏轨道。其间,中国经济发展已由放缓变为稳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放慢,中国进口巴西原材料仍在增加,这些都可能成为原因。

卡马戈也认为,如果“大宗商品繁荣”依旧,巴西经济的好日子还可以维持,但不解决结构性问题,工业将继续遭到毁坏,也就毁了巴西的未来。9月13日,巴西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巴西经济活跃指数下降0.3%。也许,这对于充满乐观的巴西政府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
发表于 2013-9-26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暴发户。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8 03:33 PM , Processed in 0.0502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