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6|回复: 1

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后人当农民 说话都带京腔(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6 05: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后人当农民 说话都带京腔(图)

文章来源: 国际在线
于 2013-08-16 09:43:03


核心提示:现在的双桥子村就是镶红旗的头屯,和珅后人和英琦家就住在那里……村民们讲话一点没有东北口音,年轻人的普通话很标准,而上些年纪的人,说话都带着几分京腔。


s716.jpg

(图为:和珅后人和英琦和妻子展示和珅“老影”)


本文摘自:国际在线,作者:佚名,原题:《记者探访八旗子弟后代:和珅后人黑龙江当农民》

哈尔滨向南60公里,黑龙江五常市第一大镇,拉林。

时间向前推移262年,公元1744年,农历八月廿三,乾隆皇帝一道圣旨,3000户八旗子弟相继离开皇城根儿下的百年老宅北上来到拉林。在乾隆的圣旨里,称其地为拉林阿勒楚喀。

此后,包括索额图、和珅、鳌拜、谭泰、付恒等八旗子弟的族人们,在拉林地区按各旗方位建起24个旗屯,称为“京旗24屯”,这些戍边的八旗子弟,一边守护着清朝的北大门,一边务农自立,过起亦兵亦农的“兵团”生活。

而今,大清已成历史,旧时的八旗贵族已成地道的农民,然而,他们还在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京旗文化”的历史。

1月4日,记者走进拉林,记录八旗子弟的后现代生活。2006年1月4日,农历腊月初五,索额图第十二代孙何玉歧卷了支旱烟,又和邻居付英儒杀了几盘棋。

63岁的付英儒其先辈是乾隆九年戍边到拉林的,但他已不知道自己的满族姓氏了,付老说,自己家是小族没什么名气,他对何氏家族很是羡慕:“早年,老何可是正宗的正黄旗贝勒爷,索额图那是康熙的老丈人,像我们这样的人见着都要问安。”

付老说的“早年”是262年前的乾隆年间,那时的何氏姓赫舍里,何氏祖谱上记录着何玉歧是赫舍里·索额图的第十二代孙。那时,赫舍里氏在京城的主要生活就是遛鸟、喝茶、听戏。

如今73岁的何玉歧是拉林镇红旗乡孤家子村的农民,他的主业是种地,但在农闲时,下棋、抽旱烟、和族人们唠唠祖上的事儿,就成了何老的主要营生。

大年三十拜“老影”家史口口相传

“满族以西为大,‘老影’都放在西墙,所以在我们这儿,西炕是不能坐的。”

2000年,一本叫《拉林阿勒楚喀京旗原案》的清朝档案被发现,档案记录262年前索额图、和珅、鳌拜等家族大移民的整个过程。

拉林的八旗后裔们从没忘记那段辉煌的家族史。每到大年三十,何氏家族就会跪请出“老影”(即祖宗的画像),族人会从各处赶来,一起祭祖。那段历史也通过这种方式,一辈辈地口口相传。现生活在拉林镇双桥子村的和珅后人和氏家族亦如此。

何玉歧说,索额图的“老影”近3米高,1994年被盗。现在何玉歧家保留了一张“老影”的复制品,何老还是把它卷好放在家里西墙上。何老说:“满族以西为大,‘老影’都放在西墙,所以在我们这儿,西炕是不能坐的。”

拉林镇镇长贾洪林介绍,该镇各村的名字多以旗名为名,当年的“京旗24屯”现在在拉林都可找到,比如现在的双桥子村就是镶红旗的头屯,和珅后人和英琦家就住在那里。这些戍边八旗子弟也给拉林留下大批历史文物,据拉林镇初步调查,珍贵文物就有3000余件。

说话没有东北味,勺子不能叫勺子

“过节、结婚串门走礼叫‘走事儿’,‘走事儿’时,年长些的妇女进门还行清时的礼。”

在孤家子村,村民们讲话一点没有东北口音,年轻人的普通话很标准,而上些年纪的人,说话都带着几分京腔。

为了不让记者犯规矩,在何家做客的付大爷京腔京韵地低声提醒:“别说错了话儿,在这儿得管勺子叫马档子(音)。”付老讲,索额图的小名儿叫勺子,为了避讳,满族何氏都叫勺子为马档子。

保留嫁女“领生”传统,爱喝黄豆豆汁

“我们这规矩大,现在年轻人不太讲老礼儿了,但‘走事儿’时一些老规矩还讲。”付老说,“‘走事儿’就是过节、结婚串门走礼。‘走事儿’时,年长些的妇女进门还行清时的礼。”

“你来得不巧,要是去年5月份来,正好能看见我们这一家嫁女儿,都是清朝的礼仪,那场面,就跟看古装电视剧似的。”刚进屋的何老小孙子何龙说。

在拉林几个满族村里至今还保留着嫁女“领生”的传统,即杀黑猪,杀猪前,向猪耳朵里倒酒,猪摆头了,就叫“领生”,说明神灵同意了这场婚事。

陪同记者走访的拉林镇宣传委员苏龙说:“如果去年5月份来,你还能喝到我们这儿的豆汁儿。”

“提起豆汁都知道北京有,其实我们这儿的比北京的好喝。”苏龙说,“北京的豆汁儿是加绿豆的,这的豆汁儿是用黄豆、小米、大馇子一起发酵制成的,样子像酸奶,比较稠,酸甜口儿。”

生下男孩绑布条,“妈妈口袋”代代传

“每生一个男孩就绑一个五彩线或蓝布条,再有了儿子再绑条,然后装到袋子里,叫‘妈妈口袋’”

苏龙说:“拉林人讲排场,好面子,性格也直爽,一会儿到双桥子村,那儿的人也一定都留饭。”这点后来果然得到印证。到双桥子的初衷是走访和珅后人和英琦家,看看和珅“老影”。这也是拉林8张“老影”中,现存惟一一张真品了。

但和英琦说,以前有很多搞研究的人来看过,但后来家人觉得常拿出来看是对祖先的不敬,所以拒绝让记者看真正的“老影”。最后,记者只得到一张去年苏龙随哈尔滨社科院研究员来访时拍到的和珅“老影”。

双桥子村会计贾洪文见记者有些失望,便请记者到自家,请出贾氏祖谱和“妈妈口袋”。

“妈妈口袋”是另一种形式的家谱,贾洪文讲,旧时满族家里每生一个男孩就绑一个五彩线或蓝布条,男孩再有儿子就在代表他的布条下再绑布条,有几个儿子就绑几个,女儿不计。

“一辈辈传下来,布条就成了一个树形家谱,把这棵大树放在袋子里保存,这个袋子就叫‘妈妈口袋’。”贾先给放“妈妈口袋”和祖谱的祖宗匣子烧香磕头,才打开让记者看。

贾洪文说:“我们贾氏满姓是嘉佳氏,也是清时的望族,有这张祖谱时就有了这个黄色的‘妈妈口袋’了。祖谱上的满文记载,这个‘妈妈口袋’的主线是262年前留下的。也就是说,乾隆九年我们祖宗来拉林时开始记录的,传到我这,已经是第十代了。”
发表于 2013-8-16 07: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旗臭脚也有人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6 08:36 PM , Processed in 0.0271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