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9|回复: 0

2011文化:有钱,有名,但饥饿(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2 08: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文化:有钱,有名,但饥饿

2012年01月11日 14:44:4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q160.jpg q161.jpg

q162.jpg “天空飘小雪的那天,我们到联合国找刘大任,他带我们参观了一遭联合国,出来时指着门口一方巨石,上面凿有一孔,叫作一眼望穿。”这是台湾作家朱天文的旧文《侯孝贤的选择》中的一段文字。巨石凿一孔,可解读为“一眼望穿”,但解释成“一孔之见”,也未尝不可。每年的年度文化总结,大家都有一眼望穿的雄心,但囿于文化的广袤性、连续性和延展性,这样的雄心总结往往成为一孔之见的又一有力证据。

按牟宗三的观点,每个文化的开端,不管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它一定是通过一“通孔”来表现。2011年1月11日,一座高7.9米的孔子塑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落成。这一新的塑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映射时代的最新“孔”。7天后,一部时长1分钟、涵盖59张中国面孔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亮相,在欧美因为债务焦虑的时点,通过影像之“孔”展现“非凡的中国人民”。中国力图用30年经济发展积累的物质基础,装载上厚重的5000年文化,开始一场文化推广之旅。

随着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相继到来,2011年的中国文化传播,以纪念的名义,让红色成为文化的主色调;通过众商家的激情演绎,平板电脑成为本年度文化传播的新媒介;书籍,无论是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还是作为文化传播的内容,2011年仍落于下风,图书的落寞似乎成为定局。但是作家在2011年表现非凡,他们以斗士的形象,与盗版鏖战;至于影音娱乐,2011年,堪称管制年,无论是在节目的制作上,还是在广告播放的形式上,都受到了广电总局的严加看管;艺术领域,则继续上演着“钱多,货少,人傻”的戏码。当然,我们不该忘记时隔361年再重逢的《富春山居图》,不该忘记故宫里除了有180多万件文物,还有错别字和高档会所。

艺术篇

惟有与时间无代沟

艺术已成为生意。2011年的艺术品生意,钱更多,价更高,规模更大。顺带的,骗局也更多。

“艺术”越多,艺术越少

收藏家的全部所有,就是金钱。

――雅各布・考绍伊

从市场总量来看,根据英国艺术联合会发布的调查数据,中国2010年艺术品拍卖总额高达83亿美元,已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从艺术家价值看,2010年胡润艺术榜显示,89岁的艺术家赵无极以2.4亿元的总成交额首次登上艺术榜首位。上榜的50位艺术家中,总成交额是17.6亿元,平均每位艺术家的价值高达3500万元。这个价码已经令人无法区分好艺术家和平庸的艺术家。

拍卖市场,行情继续高涨,齐白石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引领春拍行情,而6年前,该画市场价还不足2000万元。其另一幅作品《山水册》以1.94亿元问鼎秋拍市场。

然而,兴奋的市场谍影重重

2011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虚假鉴定文物的利益链条,所谓“专家”,实则商家卧底;新华社连出三篇报道,揭露了“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暗影重重,存在做局、洗钱、行贿等不法行为。面对质疑,中拍协挺身而出,于6月10日正式发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56家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成首批成员,承诺遵守“自律公约”。

但是2011年9月,“金缕玉衣”骗贷一事曝光。原华尔森集团总裁谢根荣找人用零散的玉片穿成“金缕玉衣”,并找专家鉴定给出评估价24亿元,以此为担保向银行前后骗贷10亿余元。

乱象还在上演,2011年9月17日,“徐悲鸿油画伪作”一事曝光。2010年6月,北京九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7280万元拍出的《人体――蒋碧薇女士》的“徐悲鸿油画”,实为中央美术学院首届研修班某位同学的习作。

时间越久,艺术越真


对艺术作品中人性内容的全神贯注,与审美判断大体无关。

――奥特加・加塞特

长分离,情何堪?时隔361年后,《富春山居图》2011年6月1日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

《富春山居图》,元代画家黄公望79岁高龄时开始创作,历时7年,“早晚得暇,当为着笔”,全画纵33厘米,横636.9厘米,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360年前被烧成两段,前段《剩山图》上世纪50年代存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无用师卷》1948年底运抵台湾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先不论画作本身的艺术价值,《富春山居图》带给我们的审美快感,是与中华民族分离的痛苦相承接的。当我们把画作作者与作品的分离、收藏者与作品的分离、画作本身的分离情感连载,融进两岸分离的现实情境,《富春山居图》的合璧,给当下悲离之实提供了欢合之想。

空间越大,艺术越麻木

深感内疚、痛心和自责,通过媒体,衷心地、诚恳地向公众致歉。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

2011年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无限的想象:故宫里,除了文物,还会有什么?

2011年1月26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发布信息,经过7年清理,现有藏品180.7558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万件。

2011年是故宫的多事之秋,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各种“门”,从5月初香港某博物馆展品在故宫展出被盗之“失窃门”,随之而来的是清代屏风浸水之“屏风门”,紧跟其后的是“错字门”。随后的“会所门”、“哥窑门”、“瞒报门”、“封口门”、“拍卖门”、“古籍门”、“逃税门”,相继向大众“敞开”。自此,隐匿在红墙绿瓦下的僵硬官僚体制、傲慢的办事风格、脆弱的安防系统被公众尽收眼底。

严格地说,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系列事件与文化主题无关,但作为中国大陆现藏文物最多的个体,如此人浮于事的体系,很难令公众对其文物保护产生信任。

2011年12月21日上午,《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1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其中,北京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锦旗上“撼祖国强盛”的“撼”字错用,应为“憾”,入选社会影响重大的语文差错。

经过不到8个月时间,公众大悟:故宫里不但有文物,还有错别字和高档会馆。

文学篇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011年的文坛,战斗声四起,且战线长,气氛浓,规模大。

名家为名利激斗

先把大的解决了,敲山震虎,一个一个来。路漫漫而修远。也许需要十年二十年,但必须去做。

――磨铁图书总裁沈浩波


规模最大的“战役”,非2011年3月15日50位作家联名抗议百度文库的侵权行为莫属。名为《三一五中国作家讨百度书》的声讨信称,“中国有个百度网,百度网有个百度文库,百度文库收录了我们几乎全部的作品,并对用户免费开放,任何人都可以下载阅读,但它却没有取得我们任何人的授权。”百度总裁李彦宏则公开表示,一定解决问题,否则将关闭百度文库。这场作家状告百度的战线拉得也很长。早在2011年1月13日湖南作家朱金泰就将百度告上法庭。而2011年11月3日,韩寒、慕容雪村等作家才正式向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提起诉讼,状告百度侵权。

气氛最浓的还属书商鏖战。2011年初,人民文学出版社与网易读书频道因为贾平凹的新书《古炉》的电子版权问题对簿公堂;2011年5月,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为首的24家少儿出版社联合发表声明,对京东商城的“全部少儿图书四折封顶”表示强烈谴责。

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战斗”要属词曲作家的维权行为。2011年1月,包括乔羽、赵季平、徐沛东、阎肃、三宝、李海鹰等在内的13位中国词曲作家联合发表声明,要求自2011年1月5日起,所有商业性演唱活动涉及以上作者作品的,必须征得相关作者的书面授权许可并支付相应报酬。13位词曲作者称,国内歌坛“只认歌手不尊重词曲作者”的情况已发展到了不能再忍的地步了,“对词曲作者不予理睬,不付分文报酬”。

一群负责将人的境界从物的层面拉升至精神层面的文字工作者,在商业巨浪的吞噬下,在消费逻辑的洗礼下,将文化反向为物化的文艺。在作家们“控”诉之时,自身也已被物所“控”。

作家与寂寞缠斗

那是在1929年的夏天。我当时在发电厂找到了一个活儿,是晚班,从下午六时到次日早晨六时,当的是运煤工。在这些晚上,十二时到四时,我用六个星期写成了《我弥留之际》。

――威廉・福克纳   

作家们也不是没有苦衷。沃尔特・惠特曼曾经说过,如果想要做伟大的诗人,那么也必须有伟大的读者。作家对读者的失望从来没有消失过。在物欲无限大,焦虑无限多,且影像技术横行的时代,这样的失望只会更多。2011年的矛盾文学大奖获得者有多少人明了,老舍文学大奖又有多少人知情?不知道也罢:2011年老舍文学奖优秀长篇奖金5万元、中篇2万元。这还是历届最高的。

这样的文学奖项知名度自然比不上《华西都市报》发布的《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本年度,郭敬明、南派三叔、郑渊洁名列作家富豪榜前三甲。

2011年的文学,还是有值得铭记的点滴。

“我在85岁那年,离开办公室,回到家中一间小书室,看报、看书,写杂文。小书室只有九平方米,人家都说我的书室太小。我说,够了,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这是106岁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3月份出版的《拾贝集》中的一段话。

2011年7月17日,杨绛先生迎来百岁寿辰,没有宴席,寥寥几句话,“每天自己下楼已经有点困难,就在房间里头锻炼身体什么的,往往到凌晨一点才睡觉,六点多起来,吃完午饭后再睡个午觉,每天都写字”。

电影篇

小成本也有大力量

电影将使自己逐渐从视觉的专制下摆脱出来,从直接的具体的趣闻轶事的专制下解脱出来,成为一种像书面文字一样灵活而细腻的写作手段。

――亚历山大・阿斯特鲁克

2011年的电影贺岁档,有些冷清。张艺谋吓退众将,惟有香港才气早过巅峰的武侠导演的“炒冷饭”,想以偏门分一杯羹。话题虽多,但结果了然,不谈也罢。

至于之前的众多号称大投入的商业电影,大多以夸张的宣传、疏漏的剧情以及苍白的人物,在上映前赢关注,上映后得骂声,虽“骗”得一两亿票房,但终究搞坏了市场。

2011年,真正给观众期待和惊喜的,还是一干小众电影。之所以称为小,首先是资金投入小;其次是影片受众小;最令导演难受的,可能还是小众题材在创作空间上的小。对于小众电影的制作团队来说,盈利指标一定也是不小的压力,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通过镜头将个体对生命的体贴和感动,传达给那些能与之产生共鸣的人,这是电影作为文化符号,真正的生命力。

导演李玉的《观音山》充满了文艺片气息,获奖野心不小,手提拍摄以及虚焦的运用,大胆得令人不舒服,但很好地将人物的内心不安全感“透”出来,角色肥皂喊出的那句“迈克尔・杰克逊都死了,还买什么单啊!”点了影片的主题:信仰是否有时间长度。

影片在宣传上颇具商业片的力度,在其之后上映的电影《最爱》,严格地说,不能算小成本电影,男女主角皆一线影星,宣传手法完全商业化,影片将人物生活背景放在偏远穷困的乡村,讲述了男女主角在罹患艾滋病后,爱情的温度在死亡面前继续升温的故事。导演顾长卫试图塑造一个艾滋病群体像,但是没有完全成功,颇遗憾。

导演张猛的《钢的琴》是2011年7月份上映,制作精良,口碑甚佳,被冠以“2011年第一口碑电影”。一群钢铁厂下岗工人试图为前工友的女儿手工制作一架钢琴。废弃的老工业基地、生计的局促、亲情的温暖、技术的缺失、朋友的义气等诸多元素将故事的荒诞感与悲情交织在一起,通过镜头和台词,娓娓道来。

2011年11月,《失恋33天》一出场便赢满堂彩,紧随其后的《转山》,镜头干净,情节紧凑,线索虽单一但踏实。而《Hello!树先生》,讲述了一个卑微的小人物在环境面前的无力和憋屈,影片后半部的处理,更多是创作空间限制后的一种无奈处理,不影响整部影片的质量。

荧屏篇

制造快感的车间

在当今的文明中,我们确实并不感到舒适,但是,我们很难知道早期人类是否幸福,他们幸福的程度,以及他们的文化条件在幸福问题上起什么作用。

――弗洛伊德

当下,任何一档电视节目都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点播。在内容上,视频网站已经将电视演化成网站内的一个“车间”。因此,请允许我将电视和视频网站统称为荧屏。

荧屏需要收视率或点击率,投资人需要利润率,广电总局要“道德”,而真正的节目受众,却无法判断自己需要什么。2011年的电视市场,就在这样的纠结情绪中,上演谁也“伤不起”的四方猜谜戏。

浏览2011年各大荧屏播出的娱乐节目,没有工作的可以通过职场秀实现就业,没有爱人的可以通过相亲秀找寻伴侣,没有激情的婚姻可以通过婚姻秀找回激情,如果你自觉怀才不遇的,可以选择成为“达人”。不难看出,人生各阶段的各类型的需求都能在娱乐节目中“实现”。更方便的是,一种人生需求,可以在不同的电视台的同类型的电视节目中,得到反复“实现”。

但是广电总局很“忧郁”。他觉得这些节目只是给观众带来了感官上的快感,不能带来心灵上的快乐,于是自2011年4月1日起至2011年11月25日,陆续出台5条措施,限制广告播放时间,限制娱乐节目的播出内容。

广电总局的判断是英明的。节目制作粗糙、包装痕迹重、同质化、低俗化等现象实在是当下电视节目的硬伤。问题是,限娱令能使这些硬伤得到彻底“治愈”吗?

遥控器在观众手里,如果观众需要心灵上的快乐,自然会锁定那些广电总局希望锁定的电视节目。但是,在权力、成功和财富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观众早已低估了生活的真正价值,在价值取向上,成为了扶不起的阿斗。

节目的素材取自社会中的人,是他们的气质和价值观决定了节目所“散发”的到底是快感,还是快乐。节目制作的技术可以短期改善,节目包装的商业手法可以学习,但是参与节目的人,是需要和这个社会一起成长的。给一些时间吧,一定会进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6 04:26 AM , Processed in 0.0332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