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9|回复: 1

[哲史艺丛] 袁剑:中国经济正逼近完美风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6 08: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袁剑:中国经济正逼近完美风暴
字号
已有3条评论 2012年09月29日14:14 来源:和讯股票  作者:袁剑
纠错|收藏|订阅将本文转发至:


袁剑

  本文章内容为作者应和讯网专栏之邀,独家授权和讯网发布。和讯网邀请各界名家开设专栏,为读者提供趣闻博见。敬请读者关注更新。

  在今年四月份的中国经济数据出台之后,市场一片惊恐。但专家们马上安慰我们说:中国经济已经探底回升。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国的经济数据几乎一路下行,每次都是坏得超预期。荒唐的是,专家们每次都以一如既往的淡定坚定地告诉我们:中国经济正在探底回升。在股市中,更有人言之凿凿地铁口直断:2130点已经构成中国股市的钻石底。到如今,“探底回升”已成过往云烟(刚刚公布的汇丰pmi甚至创下近半年来的最大收缩幅度)“钻石底”更成为经典的笑话。当9月26日,上证指数跌破2000点的时候,散户云集的证券营业部甚至爆发出一阵阵恶毒的欢呼。

  显然,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一次所谓经济调整并不是专家们口中那种很快就会过去的调整。历史和逻辑上的证据都告诉我们,我们可能正在经历一次长周期的痛苦而深刻的调整。这种调整既是经济意义上的,更是政治和社会意义上的。在相当意义上,这是一次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一漫长历史进程的总调整。对于这次调整的性质、幅度以及时间,我在《大拐点》一书中曾经予以详细论述。

  在始于2009年的超级刺激政策的效果逐渐偃旗息鼓之后,中国各经济部门寒意渐浓。许多人哀叹,钱不如以前好赚了。那些发财刚到兴头上,以及一批肤浅的专家们更是迫不及待地大声呼吁重新刺激。人们按照过往三十年形成的思维定势,以为好日子会很快回来,而类似09年的刺激政策也会很快出台。在我看来,类似09年那样的财政及货币刺激不仅不会再有,即便有,也产生不了什么效果(今年以来的两次降息及多次降准的效果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那种赚快钱赚大钱的好日子不仅不会重新回来,而坏日子恐怕还仅仅是开始。就当下而言,我以为中国经济可能正在逼近一场完美风暴。

  在过去的一两年中,我们已经见证了,在中国野火一般蔓延的高利贷的崩盘,见证了许多激进民营企业老板的跑路,见证了部分地区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但人们不应该将这些迹象作为经济已经深度调整的证据。如果仔细甄别,我们会发现,这些清算或者说去杠杆化进程,还仅仅发生在那些最脆弱,最边缘的经济部门及地区。这些激进的草根企业(有些干脆就是胆大妄为的骗局)受到的国家保护最少,资本实力极其脆弱,因而也最为敏感。宏观经济一有风吹草动就作鸟兽散,跑路了事。

  然而,他们远远不是中国经济的主体部分。中国经济真正的主题部分,是那些大型企业,尤其是那些与国家关系密切的垄断企业,以及地方政府。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大型民营企业由于在GDP中占有的分量,与各级政府关系密切,也逐渐具有了某种类似国有企业的性质。他们的企业行为也与大型国有企业相差无几。在中国,这类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追求营收的最大化。数据显示,在金融危机爆发发达经济体的企业部门大规模去杠杆化的同时,中国的企业部门及地方政府却经历了一个相反的,极其激进的杠杆化过程。这个激进的,大规模的杠杆化过程正是中国经济在09年之后一枝独秀的原因。我在《大拐点》一书中曾经论述,全球体系的收缩及裂变,以及中国内部的社会反向运动将导致中国企业低成本盈利模式的崩溃。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杠杆化就不再是盈利的利器,而是导致企业破产的祸首。更不用说那种激进的杠杆化了。如果这种激进的杠杆化在一个经济体中是普遍的,那么一旦企业不堪负担,那么经济的剧烈收缩就近在眼前了。种种迹象显示,中国大型企业及地方政府正走在不堪负担的边缘,中国经济的核心部分已经走到了去杠杆化的临界点上。大型企业不断下滑的利润,时有所闻的大型企业裁员,都是这一进程的明显证据。而这一进程一旦开始,你就无法阻止。除非你具有宇宙概率的好运气。换言之,我们无法拒绝几乎必然要到来的萧条。

  中国经济核心部分开始去杠杆化之际,就是中国经济完美风暴的到来之时。这一结论恐怕尤其需要提醒那些心急的投资者。在当下中国,不是一个比谁赚更多钱的时代,而是一个比谁少亏钱钱的时代,不明白这一点,很多在过去糊里糊涂积累了巨大财富的人们就会将他们的财富糊里糊涂的交回去。这就是萧条在个人及企业财富上的清算意义。
发表于 2013-2-17 09: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5 06:45 PM , Processed in 0.03218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